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 第61章 暗藏实力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第61章 暗藏实力

作者:盛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9 10:35:11 来源:小说旗

终究是没枉费自己为朝廷出生入死一场。

大殿之上,朱元璋端坐龙椅,淡然开口:“众位爱卿,对此有何高见,尽可畅所欲言。

\"

他目光如炬,洞悉众人神色。

话音方落,耿炳文为首的众武将便毫不犹豫地站出,齐声赞颂:”陛下英明,我等无异议!好得很,这政策再合适不过!兄弟们定会感恩陛下隆恩!给大伙找条退路,真是天大的恩惠,谁敢反对我跟他没完!\"

武将们欢欣鼓舞,连连称赞,还涨红了脸警告对面的文官莫要多事。

然而文臣这边却是一片沉默,尽管心中不满,却无人敢站出来反对。

老朱脾性暴躁,谁人不知?更何况涉及兵权敏感,妄图献计不过是自寻死路。

兵部尚书茹瑞、刑部尚书暴昭等人相互 glance了一眼后默契行礼应和:“陛下圣明,臣等无异议!”

见此情形,朱元璋倍感无趣,原只想听群臣建言献策完善朱政提出的制度。

缉捕治安司与士卒转业牵涉军队及朝廷体制,必须审慎。

奈何这些所谓的栋梁之才竟无一提出建设性意见,只是木讷顺从。

想到这里,朱元璋略感不满,轻哼一声。

听到这一声响,在场众人连忙把腰躬得更低了些,心中暗自庆幸没有言语冒犯。

老朱接着吩咐太子朱标:“你回去召集众人讨论完善具体办法,实施负责人由朕决定。”\"是,儿臣领旨。”

随后又简要处理了数项政务,早朝结束,众人退散。

老朱离去后,武将们纷纷谈论着新制度的利弊各自归去。

心中盘算着回头得找人深入了解详情。

这新制度,究竟要安排多少人力?各自部队能分到几个名额?又依据什么标准选拔?毕竟此消息一出,关系到每位将士的实际利益。

属下弟兄们必定会追着询问细节,自己也有责任为士兵争取更多机会与福利。

若无法满足他们期望,队伍士气必然受到影响。

所以之后还得弄清楚到底是谁主管这事,并想办法加强联络,设法多获取一些名额才对。

另一边,文官群体也开始纷纷聚首,针对早朝内容展开讨论。

表面上看他们在奉天殿中对皇命敬听,毫无异议,似乎与此无关。

但实际上这只是老朱威势所致,迫使他们暂时不敢发声。

实则内心已开始权衡利弊,并有些隐隐忧虑。

同时很多人也觉事情蹊跷,仿佛有些不对劲的地方——这两年陛下接连推出让人瞠目的政策:先有底薪 绩效奖金 淘汰机制 考核规则的新体系,如今又提出关于治安管理司及军队转岗的规划。

这般眼花缭乱的大动作着实令人招架不住!

想到那个促使人人内卷的竞争性制度,大伙就更觉苦不堪言。

实行近三年以来,谁能道尽这些年的煎熬!从前慵懒度日、轻松摸鱼的好日子早已不在,现在整天忙得跟陀螺似的。

大家为了得到奖金和良好评价拼命处理事务,生怕被革职丢官。

而且还得时刻防备身边同事,尤其警惕那些不知疲倦、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盯着自己的位置,逼迫自己加班加点工作。

这等高强度劳作真是非人类能承受。

也不知这个恶毒方案是陛下自行设计还是受他人启发。

要是有人提议而被知晓身份,定不会轻饶此人!

思绪至此,众人没了继续讨论的兴趣,只想赶快返回衙门完成当日任务。

毕竟当前这才是重点。

即便心中满是不快也无济于事。

谁又能对抗得了皇命呢?

以往若有胡惟庸在或许还有依靠可以与皇帝据理力争,然而如今已被老朱震慑至极,整个朝廷如同散沙,连私下聚集议论都变得谨慎小心。

不过总有例外存在,虽然胡惟庸已逝,仍有人暗藏实力……

众多官员目光闪烁,很快离宫,以最快方式将今日朝堂信息传播出去。

韩国公府内的园中,一位身着华丽却显得年迈的老者正悠闲躺在木制摇椅上,眯眼享受阳光,看似安然入眠。

这位人物身份非凡,正是明朝开国时的显赫功臣。

他曾得到朱元璋的高度评价,称即便与萧何相比也不逊色,这人便是韩国公李善长。

虽然此时他已经退职还乡,卸下所有政务职位,只剩下一个国公头衔。

全身散发着一股浓重的老迈气息,似乎生命随时都将走到尽头。

但这绝不意味着他已失去所有权势,成了一个普通的老人。

实际上,他在淮西派文武官员中的影响力依旧深远,在整个大明王朝仍举足轻重。

尤其是在常遇春、胡惟庸、徐达等重臣相继殒命或遭祸之后,他在淮西集团中的地位更是不可动摇。

只要他愿意,仍旧可以在朝堂之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这种深厚的根基源于他自朱元璋初创基业时便追随左右,数十年精心经营,积累了难以撼动的力量,远非胡惟庸等人可相提并论。

事实上,胡惟庸不过是他在关键时刻安插的一个棋子,幸而他未雨绸缪,让胡惟庸走向前台代他受过,自己却隐居幕后。

不然的话,被朱元璋处决的那个人恐怕就会是自己了。

对此,李善长暗自感慨。

心中想着:圣上确实太狠心了。

未曾料到朱元璋竟会如此不留情面,不顾及当年那些淮西功勋老臣的意见,毅然决然地惩治胡惟庸,并牵连大批文臣武将,削弱淮西集团的目的昭然若揭。

这自然引发了李善长极大的不满。

要知道,他一生心血都在构建和维护淮西集团,只有这个集团屹立不倒,即使自己身故,他的家族也将在大明时代延续其荣光。

然而如今朱元璋要破坏这一切,在他眼中比取其性命更加令他痛苦。

回想一生,从出谋划策到治理百姓、筹办粮草兵源,他都功勋卓着,助朱元璋开创天下基业,可以说劳苦功高至极。

以这样伟大的功绩,传承家族事业,建立像两宋那样的士大夫世家,甚至像晋朝时的门阀士族又有何错?毕竟这天下难道不是有他一份功劳在内?

朱元璋如今登位称帝后却仿佛翻脸不认账,先是强迫自己辞职归家,变成了一位有名无实的国公。

这样的失落感让他痛苦不堪,权利如同浮云一般飘渺难测,多年的权力享受突然尽失,巨大的心理落差差点击溃了他。

更何况朱元璋还不满足于此,更进一步削弱淮西集团的势力,企图消除自己的影响。

这难道不是典型的恩将仇报、兔死狗烹吗?

愤怒的情绪在他的胸膛里不断酝酿堆积,急需找到宣泄口。

但仅仅瞬间之后,他又展现出了惊人的自制力。

他深知只要有朱元璋一天掌权,这片天下就无人敢反抗皇帝。

哪怕是他也只能低声下气、遵旨行事,胡惟庸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

然而李善长并不急着做任何事情,只需要静静等待时机即可。

正如历史上三国时期魏国名相司马懿一样,在适当时候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