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 第53章 光复中华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第53章 光复中华

作者:盛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9 10:35:11 来源:小说旗

往后得时常带麟儿出门考察走访才行。

否则怎会落得个\"何不食肉糜\"的局面呢?“大人、小公子,喝点水。”

此时祁小二端来两碗水快步走来。

朱元璋瞬间回神,本能伸手接住。

随即他扫视眼前简陋至极的屋舍。

再望向木板床上重病缠身的小二母亲。

最后目光落在穿着褴褛,瘦弱如柴的祁小二身上。

老朱声调凝重启问道:

“娃儿啊,咱问你,这般贫穷困苦,心里是否抱有怨气呢?”

祁小二一愣,疑惑询问:“怨气何在呢?”

“比如埋怨父亲去世太早,埋怨朝廷偏颇,乃至不满大明。”

祁小二摇头答道:“无怨。

我爹说,洪武爷是我们家的再生父母。

是他老人家使我们免于饥馑存活下来,大明就是我们的家园!

故而我爹为大明奋勇作战,是在扞卫咱们的家园!他便是盖世英雄!我也要仿效他英勇无畏,在战场守护大明!”

闻听此言。

一侧祁小二的母亲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眸中泛着泪花。

孩子他爹,小二真像你呀!

九泉之下,当慰矣!

朱元璋内心深处亦有所感触,他深吸一口气,赞许地点了点头:“不错,这才是我大明的好儿郎。

我坚信,你日后定不会让你父亲蒙羞!”言毕,老朱缓缓站起,用眼神对朱政稍作示意。

朱政马上明白了意图,随即从袖中取出两锭银子。

接着,朱政走向满脸疑惑的祁小二,将银子递到他手中:“拿着吧,拿这些钱带你母亲去好好看看病。

\"

祁小二一怔。

而其母亲反应更为迅速,连忙拒绝道:”怎么可以收恩人的银子?你们救了我家小二性命,我们还没办法答谢呢!\"

她还看着祁小二,命令道:“小二,快把银子还给恩人!”祁小二立刻将银子奉还:“公子,我不能要这钱!\"

朱政摇了摇头,按住祁小二握着银子的手,直视他的眼睛,坚定说道:”听好了,这银子不是平白无故给你。

只是借你,为的是暂时救你娘的病患之急,你是需要偿还这笔钱的!我在城西开了一家名叫正通的酒楼。

明天你到那儿去,我让手下安排些工作给你做。

你用为我干活的方式来还款,这样既公平,也合理吧?\"听闻此话,祁小二心中犹豫,表情挣扎不已。

见儿子这般神情,母亲祁夫人顿时面色不悦,语气严厉地斥责道:“小二,你还愣着干什么?赶快把银子还回去!我们不能无缘无故收人家的东西!\"

然而这次,祁小二并未听从母亲的话,带着几许哽咽的声音说道:”娘,我想治你的病,想让您的身体好起来!\"

这一语触动了母亲的情绪,她的双眼瞬间湿润了,张口欲言,却始终未发声。

再看向眼前儿子那稚嫩而又执拗的模样,最后,她心如刀绞般轻叹一声,勉强点头:\"那你就赶紧谢谢恩人,日后要踏实做事以报恩情。

如果食人俸禄不思回报,我就不再认你这个儿子!\"

祁小二欣喜万分,重重地点了点头,擦干泪水,转过身来,对着朱政砰地一声双膝跪地磕头:“恩公在上,今后祁小二这条命就是您的!”

朱政笑了笑说:\"好了,起身吧!\"站在一旁默默观看这一切的朱元璋心中满是欣慰之情——这位少年确实将自己先前的话语铭记在心,不嫌百姓贫苦,深刻了解民间疾苦。

最令人赞叹之处在于,这种作为并非居高临下的施舍,也不是有意在自己面前卖弄表演,而是真心与百姓感同身受,体现了设身处地为民众着想的同情心!

小小年纪已展现出卓越的领袖风范。

日后必定能够令人效死追随!如此人物,堪当大任!

从标儿手里接过的江山大业,除他之外还能交付谁手!想到这里,朱元璋暗自赞许地点点头,随后摆摆手:\"好了,麟儿,咱们动身吧!\"

两人辞别祁小二母子,并拒绝了他们挽留相送的恳求后,径直向门外走去。

不过朱元璋没有直接回宫,在离开了祁小二住处后,还携带着朱政继续探访了一些伤残老兵的家庭。

经过走访观察,他发现,虽然有个别情况稍好,多数却和祁小二家庭相似,户主因战牺牲或者因病退役,失去了谋生能力。

只靠每个月官府补贴些许钱财维持生活。

家眷人丁单薄的家庭日子稍微过得轻松一点;

若子孙众多,且身带旧伤需疗治,那日子便过得分外艰难。

老朱越探视越多感悲酸涌上心头。

今日因捕鱼得胜的好心情出宫闲逛,此刻早已消散殆尽,剩下的只有沉重和内疚!这些老兄弟跟他一起南征北战,建立了不世功勋,明朝万里河山,正由他们的热血换得!

他那威严无比的金銮殿宝座,正是他们用性命和鲜血铸成。

如此一想,万千情感顿时充盈胸臆。

尽管老朱向来坚毅果敢,现在眼眶也微显泛红。

朱政一直守在一旁,心中同样哀悯。

这些人,是大明脊梁,也是华夏子民生存土地的守护者。

他们从底层百姓中来,投身军旅报国为民,别无所求,只盼生活安定、肚中有食。

此理至简却深刻,这一刻,朱政不禁兴起想要有所行动的念头,以改善这些伤病残卒以及天下苍生的境况。

经过一阵行走,朱元璋与朱政再度回到疗养院门口,但此时心境已截然不同。

门外,那个常在门口晒太阳的跛脚老许再次映入眼帘。

老朱默然凝望片刻后上前询问:“大哥,曾参过军吧?”

老许听到后慢慢睁眼,认真注视着眼前的朱元璋,辨认许久,方确认这位便是方才随祁小二到访家中的贵客。

虽觉对方似有熟稔之感,但仍未细思。

随即,他笑答道:“是呀,年轻时候走投无路就入了军营,那时候脑袋栓在裤腰带上跟着长官冲锋陷阵,和敌寇血战!

后来在洪都跟随朱文正大都督对抗陈友谅的时候,不幸腿受伤致残退出队伍。

如今老了快不行了,什么活也不能干了,只能发发呆,回想当年跟兄弟们并肩作战的豪迈时光,嘿,那才叫痛快呢!”

或许是上了岁数,言语越发多。

一边絮叨往事,一边眼神迷离远眺,沉浸于当年英勇事迹之中,回想着当时为求生存毅然应征,目睹迎风招展的大旗。

旗帜下誓言振聋发聩:占有中华大地、再造汉族蓝天;驱除鞑虏,光复中华!年少无知那时难以明白其中意义。

只是隐隐间感觉灵魂深处似被某种力量激发触动,忆起初进军伍青涩稚嫩模样,受前辈教导责骂的同时也被倾囊相授保命绝技。

更记得初次上战场的惶恐忐忑,在战友接连倒下,眼见引导自己的老兵被杀之后,最终克服内心恐惧勇往直前杀入敌阵。

满腔怒火驱使不顾一切拼死向前厮杀到底。

老许心中时常回想洪都大战的时候,那时候朱文正大都督负责向他们传达上头的指令,坚守阵地、决不可退!当时,他就想着,自己的命本就是捡回来的。

从最初起就注定没什么指望,却没承想竟能活到现在,甚至还为家国杀敌报效,这都是靠了上头的庇佑。

上头对待子民极为仁厚,家乡父老分得了土地,过上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这般平安美满的生活绝不容他人毁坏。

若是有人胆敢对抗上头,那就要将那人除掉!就算为此付出性命又如何?于是,他毅然决然,奋不顾身地向前冲去。

幸运的是,最终他活了下来,不过只是留下了一条瘸腿罢了。

想到许多同僚连尸骨都未能寻到,他反倒觉得如今的自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忆及往昔,老许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还下意识地抚着自己的拐杖——毕竟这一生都在战场厮杀,手中没了兵刃略感不适,但所幸还有这根拐杖可以寄托一些情怀。

“真是痛快!这时候要是有壶酒就更好了!”老许念叨着,咂了咂嘴,似乎带着几分遗憾。

而站在一旁的朱元璋,则一直耐心倾听着,并未显露出丝毫的烦躁。

看着眼前的这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朱政也不禁神色庄重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老许才反应过来自己刚才絮絮叨叨个不停,连忙赔笑道:“人年纪大了,总爱多话,贵人莫要见怪呀。”突然间,朱元璋开口问道:“值吗?”

“嗯?”老许有些疑惑。

朱元璋又重复了一遍:“值吗?一生的拼搏付出,可连温饱和安稳都无法保证,这样值得吗?”

老许顿时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摇摇头笑了笑说:“怎么不值呢?我这种人本来就没啥指望,家里人不是饿死就是遭了狗**的毒手,就剩我自己。

是上头让我有了一条活路,还能有机会报仇雪恨!况且,上头早说过,那些恶人根本不让咱们汉人活命,是打算灭尽咱们汉族人的后裔。

这事儿我能答应吗?肯定是要握紧刀枪与之抗衡,为了后代拼出一片安宁天下啊!现在,咱大明朝势大力强,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不用担心动乱随时危及生命,即便是贫穷些又有何妨?心中坦荡便是幸福。

这全赖上头之恩,我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认定追随上头。

只要上头一声令下,该砍谁我就去砍谁!”

讲到这里,老许忽然叹了一口气说道:“唯一遗憾的是没能亲自靠近见过上头一面,仅在远处瞅过一次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