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直播鉴宝:你问我青铜门怎么开? > 第84章 羌人犯了天条吗

卧槽,人祭!

一听王三淼这么说,所有人都不寒而栗!

直播间的网友更是惊呼野蛮!

王牧也被吓了一跳,有些害怕地说道:“三叔,这不是真的吧,以前的人这么穷的吗,我们不都是用三牲来作为祭品的吗,怎么还用上人了?”

王三淼接着说道:“你说的那个是秦汉以后了。秦汉以前,哪怕是战国时期,都有人祭、人祀、殉葬的制度。”

“尤其是夏商周或者更早之前,甚至有吃人的习俗。”

“知道羌人吗?你猜猜羌这个字是怎么出现的?”

王牧仔细一想,顿时脸都吓白了。

羌,上面是羊,下面是人,这本身就已经说明很多事情了。

那个时候的人比较野蛮,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封建帝国,顶多只能算是封建王朝。

部落与部落之间,王朝与王朝之间有冲突那是常有的事情。

网友们忍不住开口询问道:

“泉哥,三叔说得羌人祭祀真的还是假的,听起来怎么这么玄乎呢?”

秦泉淡淡地说道:

“确实是真的,这和当时的巫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并不能完全算玄乎。”

“那个时候的羌其实是一个野蛮部落,但对于商王朝来说,羌人就等于天然的人牲,是用来祭祀神明最好的东西。”

“知道妇好吗?对,就是那个商王朝的女将军,当时羌族其实距离商王朝很远,但就算是这样根据甲骨文的记录,妇好还是带领了很多的商王朝军队,不惜跋山涉水也要去抓羌人回来进行祭祀。”

网友们一听顿时觉得头皮发麻。

羌人犯天条了?

秦泉接着解释道:“羌人从甲骨文上来看其实就是最主要的人牲来源,而且我们现在能够想到的那些酷刑和祭祀方式,在羌人的身上全都被使用过了。”

“如果你们想象不出来,那可以搜一下菜谱。平时你们是怎么处理猪肉、牛肉、羊肉的,商王朝的人就是怎么处理羌人的。”

秦泉着短短两句解释,直接给网友们听得毛骨悚然。

同族不食这是很多生物都遵守的基本原则,也是大自然的法则。

如果同族可互食,可想而知这将是整个自然秩序的大崩溃,食物链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因此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大部分的同族都是不会相食的,反而是互帮互助,共同繁衍才能够让种族变得更加强大。

但夏商周时期似乎违背了这个铁律。

这几个朝代都十分热衷于人牲献祭,甚至有很多贵族都觉得献祭是一件十分有面子的事情,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这也是为什么商纣王会修建通天塔,据说那个通天塔就是他为自己准备的,他要将自己献祭给神明,由此换得商王朝的万世太平!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想法啊!

一个王朝的君王,竟然会用这么极端的方式去追求王朝的兴盛。

由此可见当时的巫文化对于上层贵族们影响有多大。

王三淼看了眼石门上的甲骨文,一边分析一边说道:“这甲骨文上写的应该是‘用羌与玉,献于水神,三层高塔,永佑良渚’。”

短短四句话却包含了很多的信息。

至少所有人都知道这石门后面应该是有一个三层高台的,而且他们现在能够确定了,这石门就是良渚人修建的,这石门后面的地宫墓穴应该也是良渚人修建的。

至于里面会不会有羌人的尸骨和水神的存在,这就不清楚了。

所有人都对王三淼的解读感到信服,毕竟王三淼在道上是出了名的文字专家,无论是战国时期的文字还是更早的甲骨文,他都有很深的研究。

唯独王牧对于自己这个三叔的本事一点也不了解。

等王三淼解读出甲骨文以后王牧还忍不住说道:“三叔,你说的到底真的假的啊,古时候的人记录甲骨文这么押韵的吗?我怎么感觉这四句话更像是现代人刻上去的啊。”

王三淼沉着脸对王牧说道:“让你没文化就多读书,你不知道我们龙国的文化都是一脉相承的吗?”

“我问你,古诗词押韵不押韵?”

王牧点了点头。

“骈体文呢,《洛神赋》呢,《楚辞》和《诗经》呢,押韵不押韵?”

王牧还是点头。

“既然这些都押韵,那为什么更早的甲骨文就不能押韵了?”

王牧被王三淼这话给问懵了。

王三淼继续说道:“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其他三个文明前面都有一个古字,而且也已经消失了,唯独我们龙国一直都在,一直都有传承。”

“我们现在的人能够通过学习直接认出以前的甲骨文,能够无缝将甲骨文转化为现代文,一听就懂,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传承。”

“你小子是不是以为这种无缝转换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那我告诉你,纵观全球所有的文化和文明,只有我们华夏文明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古人的记载,我们现代人看得懂。古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我们现代人感同身受。古人的一些规矩和文化,我们现代人也在使用。”

“这就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先进性和独特的传承性,听懂了吗?”

听王三淼这么一说,直播间的网友们十分感慨。

“妈耶,刀盗个墓而已,怎么听得我热血沸腾的?”

“楼上的兄弟你着相了,他们不仅仅是在盗墓,他们也是在追根溯源,找寻我们华夏文化的起源。”

“古人:你挖我坟墓,我还要谢谢你咯?”

“突然想起一句话,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大概就是三叔想要表达的意思吧?”

“其实三叔说的这些话都是很有道理的,我就是学文化历史的,我就这么和你们说吧,你们是不是很多人都自带简体和繁体转化的功能?这其实就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证据。”

“真的欸,我从来没有学过繁体字,但我认识大部分的繁体字。就像我从来没有学过象形文字,但其实我有一次去博物馆参观,大部分的象形文字我也都认识。”

“冷知识,当今世界只有我们华夏文明的文字、书法、绘画、礼节、习俗、神话等是有详细演变过程的,而不是突然出现、突然消失被凭空捏造出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