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我在上海滩当活阎王 > 第28章 收购工厂,开始提升民众知名度

法租界巡捕房总华探长办公室。

只见一个略胖的男人正坐在办公桌后,此人正是法租界巡捕房的总华探长——皇锦荣,人称“荣九爷”。

荣九爷早年靠贩卖烟土起家,后来凭借过人的手腕和财力,逐渐在法租界站稳脚跟,成为巡捕房的总华探长。

他的势力遍布法租界,不仅掌控着巡捕房,还与青帮、各大商会关系密切。可以说,在法租界,荣九爷就是地下皇帝。

荣九爷看着马龙,“说吧,现场什么情况?”

“现场发现了重机枪和手榴弹的痕迹,不是一般的帮派火拼,现场有五十多具尸体,全都是张海霖的手下。”

荣九爷眉头一皱,语气中带着几分惊讶:“重机枪?手榴弹?张海霖怎么会和这种硬角色开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根据我们的调查,是斧头帮前段时间烧了张海霖的烟馆,龚亭打探到斧头帮的核心成员昨天进入法租界,便带人埋伏,结果反被对方用重机枪和手榴弹打得溃不成军。”

“斧头帮是闸北新出现的帮派,具体情况还没有查明,并且……”

见马龙说话犹犹豫豫的,荣九爷眯起眼睛,不耐道:“并且什么?不要犹犹豫豫的。”

马龙低声说道:“我们查到,昨晚斧头帮是受人邀请才进入法租界的,而邀请人是秦督军的千金秦婉清。他们在华雅轩一共待了两三个小时,具体聊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荣九爷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秦督军的千金?这事可不好办啊。”

他沉吟片刻,随后说道:“先去应付一下法国人,就说这事还在调查中,暂时没有明确的线索。另外,把情况也和张海霖说一下,让他把眼睛放亮些,别什么角色都敢招惹。”

马龙点了点头,恭敬地说道:“明白,九爷。”

沪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对有能力的人来讲,法租界发生的事,不到半天就能传入他们耳中,其中就包括秦婉清和陈明远。

闸北南京路,一处幽静的小院内,青砖灰瓦,几株老树掩映其间。

这里是秦婉清特地购置的院子,平日里鲜有人打扰,显得格外清幽。

听陈明远讲述完昨晚的事,秦婉清震撼不已。

斧头帮的火力配置,即便是她父亲手下的精锐部队,也未必能够轻易拥有。

毕竟,国内仿造的重机枪性能远不如原装进口的马克沁,而手雷在1920年更是稀缺物资。

她站起身,缓步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呼吸着外面的新鲜空气。

她的目光越过院墙,望向远处的法租界方向,心中思绪万千。

“陈叔,”她转过身,看向站在一旁的陈明远,“你说邓文山到底什么来头?”

陈明远微微摇头,“我也说不准,不过,从昨晚的情况来看,此人绝不简单。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他的能力。”

秦婉清轻轻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赏:“能在张海霖手下全身而退,甚至还让对方吃了大亏,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合作。”

要知道张海霖平时和她那个二哥做的很近,他的烟土生意能做这么大,也是靠警察厅的关系。

陈明远仍有几分担忧:“可是,邓文山这个人太过神秘,我们对他几乎一无所知。贸然合作,会不会有风险?”

秦婉清呵呵一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顾不了这么多了,我可不想做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再说了,我们秦家在沪市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他邓文山再厉害,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

陈明远只能低声提醒道:“可大公子和二公子那边肯定会有意见。”

一听陈明远说起她那个大哥,秦婉清就有点头疼,“我打算回家一趟,闸北这边麻烦陈叔帮我多盯着点了。”

陈明远点头应下:“小姐放心,我会安排妥当。”

第二天,邓文山站在闸北一处地势较高的空地上,对铁头和阿贵选的地方很是满意。

这里是斧头帮总部的选址,地势开阔,视野极佳,周围还有几处废弃的建筑,稍加改造便能成为绝佳的观察哨和火力点。

邓文山让铁头等人用钢筋水泥修筑了几处暗堡和地道,并要求总部的主体建筑要用钢筋水泥加固,墙壁厚度至少要达到半米,屋顶也要能承受重火力轰炸。

不是邓文山怕死,而是他得罪的人越来越多,真怕这些人说动地方驻军围攻。

现在斧头帮的规模已经扩大至200多人,除去自己从系统兑换和从血狼帮、龚亭那里缴获的装备,武器的缺口在50支左右。

手枪的射程太短,火力也不够猛,对付小规模的冲突还行,但真要打硬仗,还是得靠步枪。

这次遇袭,兄弟们的牺牲让邓文山痛定思痛,想起前世在部队受训时教官说过的话:“打仗不是拼人多,而是拼火力。能火力覆盖,就不要无畏的牺牲。一颗子弹能解决的问题,就别用一条命去换。”

邓文山这次没有再购买手枪,而是花600声望值购买了100支毛瑟步枪。

毛瑟步枪是日耳曼在一战时的主力武器,射程800米,穿透力强,精度高,适合远距离作战。

有了这批毛瑟步枪,斧头帮的火力将提升一个档次。

系统界面显示声望值还剩余1340,这点声望值,让邓文山很没有安全感。

他这次还答应要供给秦婉清2000条八八式步枪,系统的八八式步枪价格也是6声望值一把,2000支就是点声望值,还要再加配套的子弹,至少要拿出点声望值的预算才行。

邓文山之所以敢答应秦婉清,就没打算一开始就交货,而是分批给。

沪市有200多万人口,只要让他掌控闸北,他有信心在三个月内让30万人知道斧头帮或斧头牌商品。

他虽然缺声望值,可他现在不缺钱啊,自从接手了血狼帮的地盘,每日进项就高达五百多大洋。

邓文山喊来许文渊,两人商议了半天,决定同时先收购一些火柴厂、面粉厂和印刷厂。

这些都是对技术要求较低的行业,并且砸钱就很容易收购的,对于宁死不愿卖的,邓文山也没有强迫。

收购后,邓文山将工厂或作坊迁移到一起,集中生产,统一管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将生产出来的面粉和火柴统一更名为“斧头牌”。

对于收购的印刷厂,邓文山则打算成立“闸北日报”,在上面刊登斧头牌的各种广告,同时以白话文连载小说,吸引普通百姓的关注。

邓文山特意请了几位擅长写白话小说的文人,创作了一部名为《闸北风云》的连载小说。小说就以斧头帮为原型,讲述了帮派兄弟在乱世中拼搏的故事。

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很快就成为了沪市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民间说书先生们更是疯抢《闸北风云》,将小说中的故事改编成评书,在茶馆、街头巷尾广为传播。斧头帮的名声,随着这些故事快速传播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