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退亲后,她成了人人羡慕的四福晋 > 第48章 头晕就多跑两圈

退亲后,她成了人人羡慕的四福晋 第48章 头晕就多跑两圈

作者:妧宝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9 14:43:59 来源:小说旗

二月二十七这一日,宁楚格照例早起,更衣梳洗后,让丫鬟把她的头发编成了一个大辫子,利索的垂在了脑后,什么珠花首饰都没有佩戴,便往后院演武场去了,结果到的时候,才发现她家弟弟岳兴阿,已经扛着一把大刀,跟着府里请来的武师练习刀术了。

宁楚格一来,岳兴阿便要带着武师离开了。

武师毕竟是外男,不宜留在此地。

更何况,他已经练了大半个时辰了,差不多了。

见自家弟弟只是冲着她酷酷的点了点头,便打算离开了,宁楚格连忙喊住了他:“三弟,你怎么也来习武了?”

岳兴阿本不愿多言,不过面前站着的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姐姐,他也不好隐瞒,便低声道:“大哥和二哥都走了武官的路子,我学问还不错,本想走科举之路,不过……前几日我和大哥二哥一块儿出去了一趟,长了不少见识,比起读书,我习武的天赋更高,阿玛便给我请了一位武师,专门教我习武。”

这并不代表他就不读书了,该读的书,一样都不会少。

祖父说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永远也成不了大气候。

只是从今往后,他会更偏重习武。

“原来如此!”宁楚格闻言点了点头,满人多从武,府里两位堂兄都走了武官的路子,岳兴阿和他们学,也正常。

“你每日什么时辰来演武场这边?”宁楚格笑着问道。

弟弟既然要走这条路,她当然全力支持。

岳兴阿过来习武练功时,她就不来演武场这边了。

府里的子弟们其实都习武的,只是大家过来练习的时间不同而已。

当然了,女儿家过来练习骑射的,府里就她一人。

宁楚格这几日过来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大约清晨六点到七点,也就是卯时过半到辰时这个时间,之前每次过来也没有遇到别人。

“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今又要勤加练功,想吃什么就派小厮告诉膳房。”宁楚格笑着说道。

南院的中馈如今由额娘管着,宁楚格每日也会跟着学习。

若是份例之内的东西,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要是额外点餐或加菜,那就得自己出银子了。

不过,他们三房也不缺这点银子。

“好,多谢大姐姐。”岳兴阿没料到自己这位长姐居然会关心他的饮食,有些受宠若惊。

从前的大姐姐,不爱理人,他的性子也有点冷,姐弟二人凑到一块儿,半晌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相比之下,岳兴阿更喜欢现在的大姐姐,只是他不善于表达罢了。

他现在之所以这么用功,就是为了长大后保护额娘和大姐姐,不让任何人欺负她们。

“明日我要和七叔八叔一块儿去京郊踏青骑马,三弟你去吗?”宁楚格笑着问道。

印象中,这还是大姐姐第一次约他一块出门游玩,岳兴阿毫不犹豫点了点头:“去!”

“我们说好了辰时出门,就在府邸大门口汇合,你可别迟了,让小厮记着些。”宁楚格笑着交代道。

说完之后,她才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啰嗦。

岳兴阿点了点头,转过头后,嘴角却忍不住轻轻上扬。

“这臭小子!”宁楚格见自家弟弟快步离去,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我去练习骑射,你们几个也好好锻炼一番。”宁楚格说着,看着最懒的小桃,笑道:“尤其是小桃,今日多跑两圈。”

小桃闻言瞪大了眼睛,立即扶住了自己的头:“格格,奴婢今日有点头晕……”

“头晕就再多跑两圈!”宁楚格笑道。

“奴婢现在不晕了。”小桃连忙摇头。

嘤嘤嘤……

她现在已经不是格格最喜欢的那个小丫鬟了!

格格是嫌她最近吃的太多,比之前胖了点吗?

她这不是在向格格看齐嘛!

……

乾清门外,皇帝盘腿坐在榻上听政。

御门听政,是前朝就有的规矩,只是后来慢慢荒废了。

大清入关后,顺治爷每月逢五会在乾清门听政几回,到了康熙爷这儿,是越来越勤勉了。

从康熙六年起,皇帝便下旨,除了天气极不好外,其他时候,各部、院、寺、监的官员都要来参加御门听政。

说白了,只要是六品以上的京官儿,几乎都得来。

皇帝并不是坐在龙椅上的,而是让人抬了个御榻放在乾清门的屋檐下,还摆了一张御案,就在此处处理朝政。

用皇帝的话说,在室外处理政务,能让人更加清醒一些。

皇帝身为天子,承天命而治百姓,与大臣们商议军国大事的时,也得露天举行,以便上达天听,向上天表明恭谨的态度和坦诚的胸怀。

至于坐在龙椅上处理朝政?每年也就三回而已。

每年元旦、万寿和冬至三节,皇帝会驾临太和殿,坐在龙椅上早朝,这便是正儿八经的大朝会了,而这样的大朝会,其实并不会处理政务,只是日子特殊,皇帝接受群臣磕头跪拜而已。

真正处理政务的,便是每日的御门听政,也就是早朝。

皇帝坐在御榻上,看着院外广场上这些官员,微微皱了皱眉。

昨日天气倒是不错,今日却阴沉沉的,或许要不了多久便要下雨了。

每日早朝,也不是一定得处理任务,各部各院若是有事禀奏上来,皇帝当场便处理了,若是没有,很快便会散朝。

皇帝每日批阅的奏折,绝大多数都是各省的官员送来的,而且是那种不愿意送去各部,想直达天听的奏折。

正常情况下来说,各地送来的奏折,会按照奏报诸事的不同,分别送往六部和各府各院,再由这些堂官们在早朝时上报给皇帝。

“有本上奏,无本退朝!”大太监梁九功甩了甩手里的拂尘,大声说道。

“启奏皇上,臣有本上奏。”礼部尚书佛伦上前一步,一边垂首躬身,一边道:“黑龙江将军萨布素送折子入礼部,奏请在莫尔根两翼各设一所学堂,设立教官,每年从索伦、达翰尔佐领下各选幼童入学,还请皇上准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