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马超重生大宋朝 > 第142章 赵佶苦衷

马超重生大宋朝 第142章 赵佶苦衷

作者:老骥伏枥195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4 12:27:47 来源:小说旗

郑斯文听宋徽宗如此来讲,笑声呵呵道:“后世人看见太上皇的影像全都乐得合不拢嘴,当然也有骂的,说你一生爱女人、**无能,是亡国的罪魁祸首!”

宋徽宗顿了一下慷慨激昂道:“骂得好,寡人在位时做了不少错事,尤其是遴选接班人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要是不选赵恒而选赵楷,金兵也不至于攻破汴梁,而让宫廷大臣皇子帝姬上万人被金兵押解到军营活受罪!”

毋容置否,宋徽宗对长子赵桓继位十分不满意;但宋朝是皇帝和臣子共天下的社会,宋徽宗不立长子而立三子王公大臣这一关自然过不去;在群臣的呼声中,赵恒继位,宋徽宗尽管不满意可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赵恒如愿以偿地做了皇上,可是他也难左右身边的大臣;金兵入侵后赵恒的皇令朝立夕改,自己最终成为金将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砧板上的鱼腩;作为父亲的宋徽宗也不得不入金营陪伴儿子;还被完颜宗翰讽刺为“昏德公”。

宋徽宗只能在心中诅骂完颜宗翰:“你懂你娘的脚后跟,本皇命令信臣童贯配合大将军王厚夺取西番数州时;你可能还在黑龙江上捕鱼逮蟹!”

北宋实行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官僚制度,如三省六部制;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制约作用,决策过程中臣子能够通过正规的官僚程序参与讨论和决策。

例如,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宰相有权对皇帝的决策提出不同意见;若皇帝的旨意不符合制度或有不合理之处,臣子可以据理力争。

台谏制度在宋朝也较为发达,台谏官员可以对朝政得失、官员任免乃至皇帝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批评。

他们有权上疏弹劾大臣,甚至可以对皇帝的决策进行谏诤,这使得皇帝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到臣子和舆论的意见,不能完全独断专行。

宋朝重文轻武,文化氛围较为宽松,士大夫阶层地位较高;儒家思想在宋朝得到进一步发展,强调君臣共治天下的理念。

士大夫们以天下为己任,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国家治理。

皇帝也较为尊重士大夫的意见,如宋太祖曾立下誓碑,要求后世子孙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这种文化氛围和政治传统使得臣子能够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了一种皇帝与臣子共同治理天下的局面。

宋朝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民间力量逐渐壮大。在经济领域,商人、手工业者等群体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他们的利益诉求也需要得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臣子们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考虑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不能仅仅从皇帝个人或皇室的利益出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天下”的特点,即皇帝和臣子需要共同关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以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宋徽宗在长子赵恒小的时候就不赏识他,觉得其木讷、迟钝不活泛;赵佶亲睐的是三皇子赵楷。

赵楷的母亲是王贵妃,在后宫嫔妃中地位显赫;母凭子贵更是尊贵无比。

作为宋徽宗三皇子的赵楷自然因母亲的地位,从小就不曾受到半点委屈;但也没养成大多皇子骄奢淫逸的种种恶习。

赵楷从小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深得宋徽宗的宠爱,自然也得到宋徽宗的谆谆教诲。

在皇城中,皇子们的学习都由专门的老师教授,这些老师都是万里挑一,满腹经纶的大儒;如此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让赵楷如父亲一样富有才情,吟诗作对是信手拈来,连琴棋书画都颇有研究。

宋徽宗见赵楷聪明伶俐,又才华横溢,对他尤为青睐;先封赵楷为魏国公,后又封他为晋高密郡王、嘉王。

赵楷长大成人后宋徽宗又破格授予他太傅尊号,可谓是小小年纪就名利双收;随后赵楷又官拜提举皇城司,可随意出入禁省;足以可见,宋徽宗对赵楷是寄予厚望,要将他培养成接班人。

赵楷也没辜负父亲的期望,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表面上欣然接受,实则心有不甘。

父亲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母亲是宠冠六宫的贵妃,这些官爵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唾手可得;赵楷不满足于此,他的真才实学并不能得到真正体现。

可在古代,皇子们生来就不需考取功名,更无需争名夺利,甚至太子之位在他们出生之时就已内定。

正是如此特殊的身份,他们被禁止科考,因为他们参加科考对其它学子毫无公平可言,官员们为巴结奉承会一路开绿灯;另外,唯恐龙颜大怒招来杀身之祸,官员们定会偏袒皇子这边;普天下的学子们寒窗苦读只为一举成名。

若皇子们来跟天下读书人争个高下,简直让天下当做笑料;那些读书人定会表示强烈抗议,皇子还会被人指手画脚难免诟病。

诟病皇子的流言蜚语传到皇城中,不仅有损帝王之家的威严,还让皇子的心灵受到重创。

出于自身考虑,从古至今,皇子们都不会参加科举考试;然而赵楷则偏要与众不同,他吟诗作到身边不少人的夸赞,但他并没办法验证自己多么有才能。

身边人有多少夸赞是实话更无从知晓,而赵楷身份特殊根本无法参加科举考试;为证明自己的才能有多高,赵楷决定一试。

他想让自己堂而皇之去考试肯定行不通,思索再三,暗中化名参加考试。

公元1118年,北宋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如期举行,赵楷乔装打扮成普通学子,同时给自己改名换姓,科举考试全程都无人知道他是皇帝的第三皇子。

改卷之时又被蒙上名字更不知哪张试卷是赵楷所写,赵楷暗喜这下自己的才能在公平公正下可得到验证。

果不其然,赵楷多年勤奋刻苦所学在没人帮衬的情况下过五关斩六将顺利考进殿试;在殿试中,赵楷才思敏捷,答题独具一格。

古时殿试同样是笔试,皇帝在整场考试中都不曾露面,更无法认出赵楷混在众考生中考试。

待殿试结果公布之时,赵楷夺得头魁成为名副其实的状元;他得知后欣喜若狂,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悉数告诉给宋徽宗。

宋徽宗听闻自己的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取状元,顿觉脸上倍加光彩,又为自己的艺术造诣后继有人甚感欣慰。

可转念一想,皇子中举让天下人知道定会带来众多非议,说出去也无人相信赵楷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考中状元,还会有很多人指责赵楷身为皇子和天下读书人争功名。

无奈之下,宋徽宗唯有忍痛割爱将状元之位拱手让给第二名的榜眼,而赵楷委曲求全成为榜眼。

在天下人看来,赵楷只考上榜眼,实际上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皇子状元。

那年赵楷才17岁,顶替他的那位状元已29岁,在当时赵楷年岁尚小,未来可期。

赵楷没有被立为皇储是宋徽宗一生的大痛,不看好的赵恒却轻而易举登上皇位,徽宗也是无可奈何。

赵桓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母亲显恭皇后王氏;赵桓与父亲赵佶的性情爱好大异其趣,徽宗风流倜傥,赵桓举止拘谨;徽宗多才多艺,赵楷声技音乐一无所好。

徽宗以“好色”闻名,赵桓“不迩声色”;徽宗不爱赵桓,赵桓对徽宗的所作所为也看法颇多;徽宗宠信宦官与佞幸,赵桓“每不平诸幸臣之恣横”。

徽宗崇道抑佛,赵桓很不赞同,“上殿争之”;徽宗穷奢极欲,赵桓在东宫则号称“恭俭之德,闻于天下”;他下令击碎琉璃器,固然直接针对蔡京,其矛头分明间接指向父皇。

高强、李文在宋徽宗与马超、郑斯文谈话时,一丝不苟地进行现场直播;手机屏幕上弹幕风起:

【网名天下为公:宋徽宗能将儿子的状元降为榜眼,很能说明他是一个明君;试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是一种什么境界?】

【网名牛大力:宋徽宗在位时不管从经济,还是从国土疆域,都是有宋一降最强大的;只可惜遇到一个不讲理的邻邦,这个邻邦只认武力不讲友情,使注重仁义礼智信的王朝从巅峰到衰落来得太快,短短8年间就走上亡国之路;充分说明赵匡胤建国初衷施行的重文轻武国策是偏执的,他只知道十分轻松而且痛快的‘杯酒夺兵权’,哪知道给后代子孙挖了亡国的陷坑。】

【网名调笑人世:郑小哥(郑斯文),你不是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全在看直播吗?那你问问赵匡胤,他现在是什么心境,对自己的后代如何评价!】

【赵匡胤的头像在智能手机上闪了几下骂道:哪个小子放冷屁?告诉你,赵佶不是赵匡胤的后代,赵光义才是他先祖;不是朕的后代朕不做评价。】

【网名惊魂:赵爷爷是不是还记仇‘烛光斧影’?赵光义没有践行兄终弟及的遗训,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您老人家就不要记仇在心中了!】

【赵匡胤诅骂:去你娘的葫芦头,朕49岁日如中天的年龄见了阎王;兄弟和儿子一个个没有善终的这正常吗?造成这种局势的全是赵光义那厮,赵光义从害死兄长夺取了权利传给后代;叫朕说北宋灭亡那是活该。】

【网名要讲礼:赵爷爷这样说就有点不讲道理,后辈也损你几句:当年你弄了个黄袍加身,夺了人家7岁柴宗训和符太后的皇权,好意思来说别人?小子知道你做了皇帝后没有得到正统的传国玉玺,而宋徽宗上面讲的玉玺是你制作的是不是?】

【赵匡胤:是朕制造的又如何?朕没有伤害一兵一卒和一个百姓,建立了大宋难道不好!】

【网名驴头马嘴:喂喂喂,大家不要扯得太远了,我们还是说宋徽宗吧。】

【北美靓哥: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由于前几任皇帝的辛勤付出,到了宋徽宗即位时,宋朝的经济发展到巅峰,国民收入水平之高是历史之最;《清明上河图》就是真实的写照,除了经济,国土疆域也达到最大。北宋从宋太祖开始,历代皇帝都在不断开疆拓土,宋哲宗时期的宰相章惇十分务实;先是拿下西南,将四川南部、湖北西南、湖南西部、贵州东北、广西西部全纳入宋朝版图,随后又攻灭吐蕃,夺取横山。】

【中华巨龙:宋徽宗时宋朝疆域比建国初期大了很多,公元1118年春天,宋朝派人渡海前往金国,共同商议进攻辽国事宜。在北宋与金国的双重夹击下,强大无比的辽国很快溃不成军,北宋趁机收回燕云十六州。但女真人不讲信誉,掠走燕云十六州不少人口,还扣下了营、平、栾三州不归还北宋。】

【一只知了:楼上此君是不是信口雌黄,我是00后小萌新,怎么没有听说过燕云十六州被宋徽宗收回来?你是不是在编造故事,为亡国皇帝鸣冤叫屈!】

【中华巨龙:小子你去查阅北宋史料啊!正统的北宋史料是元朝人写的,有好多糟粕,最好去看宋人的笔记或者野史,定会明白真相。】

【北美靓哥:北宋尽管没有将燕云十六州全部收回来,但宋徽宗夺回十三州已经比他的前辈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神宗强出好几倍。宋太宗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发动了两次北伐战争,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宋徽宗夺回燕云十三州,成为北宋历史上的标杆,能说他是个昏庸无能只会琴棋书画的文艺皇帝!】

【中华巨龙:宋徽宗夺回燕云十三州后和女真人彻底翻脸,女真鞑子就是黄口小儿初学行,不讲诚信还讹人。唐代许碏的诗句是对女真人的形象描述:“妖精鬼魅斗神通,只自干邪不干正。黄口小儿初学行,唯知日月东西生。还为万灵威圣力,移月在南日在北。玉为玉兮石是石,蕴弃深泥终不易。邓通饿死严陵贫,帝王岂是无人力。丈夫未达莫相侵,攀龙附凤捐精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