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五岁那年,她成了北漂 > 第23章 王小红又被将一军

五岁那年,她成了北漂 第23章 王小红又被将一军

作者:丢由呀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0 06:48:53 来源:小说旗

第二天八点,芜湖市无为县计生办王凤生八点准时到达办公室,也同样是八点整,电话响了。

女声,湘南口音,措辞正式又不生疏,分明是求人办事,听着好像吩咐任务,“我是想问问,一个叫做李书耳的孩子的户籍最近有没有更改请求……好,谢谢您帮我查,什么时候再打过来合适呢?我这边有个孩子等着升学,很急,可以下午打来吗?”,得知王凤生下午开会,对方竟还建议,不那么重要的会可以不开。

王凤生是单位挺有名“最佳客服”,没什么当官的架子,甚至比求她的人姿态还低。对方无礼的建议,她甚至笑纳了。她听得出,这是个做过官的人,生怕是上边来审查、自己怠慢了。

王凤生和电话那头的人约定,下午会议中间的一小时休息时间,双方可以通话,王凤生通报查询结果。挂了电话,她自己都笑,这听着多像向上级汇报。

王凤生老老实实地查询起来,来电的人叫王小红,有个要上初中的孩子,在北京念小学六年级,孩子的北京户口被后妈和亲生父亲联合着,搞到她同父异母的妹妹头上。按原话看,这对男女有本事干这事,都是因为王凤生的工作单位,曾未经核实开出了一份声明:他们县里的徐小芜同志,嫁了个未婚的男人。

王凤生心里暗笑那个素未谋面的徐小芜,真是傻。当初撒谎,不就是为了争个面子,再不济,就是少被村民戳戳脊梁骨。当然,这取决于她来自哪个村。大部分村儿都不太在乎一婚二婚了,除非是那些再往山沟里走点的那些“部落”,和他们交流起来,简直要怀疑当今人类文明是否是一场梦……王凤生哼着歌,好玩似地把那些山缝里的村庄列出来,叫来秘书帮她查,这个徐小芜究竟是哪个村。

开着会呢,秘书风风火火地跑进来,还没汇报就被王凤生赶出去,她正帮新领导准备下一场会议,“你先出去,下午两点再说。”

下午会议时,她心不在焉,每周二这会议的流程她早八百年就背下来了--铁打的流程,流水的领导。更何况,每届领导说的那些话,都是自己亲自设计的。唯一不同的是,她笔下那些干巴巴的信息,通过领导的妙那张灵活的小嘴,特别能煽动人心。她想,工作十余年,自己一直上不上、下不下地卡死在办公室主任的位置,实在是因为自己太老实,没那脸说那些花里胡哨的话。

会议开一半,王凤生就把会议总结都写完了,一脸惆怅地望向领导身后的窗外融雪,若有所思地跟着领导嘴巴的张合点头。最后,她忍不住,平生中第一次会议结束前拿起手机。她发短信问秘书:上午查的人,哪个村的?

常柳村。

看到这村名,王凤生肃然起敬,这村直到五年前,才出了百年来第一个大学生,被当地村民当个传奇传送着。学生一毕业,就给他当了小学校长。不过这孩子最后还是走了,去城市了,回家过一次,没开大奔,走着进村,还背着个漏洞的蛇皮袋。那之后,就再也没人见过他。

村里人教育水平不高,可绝不怪县里没资源。为了供出这第一个大学生,县里恨不得给那好学生配个陪读。实在是当地人争气啊。他们不笨,都是土地专家,庄稼种得漂亮,收成也丰盛。他们也挺勤奋,日出到日落地工作,一秒都不停。可是,他们还是穷,王凤生将此归咎于他们的固执。

村民们不爱听指挥,更藐视口号,前一天贴上的“男女平等”,第二天横幅就被扯了做成衣服了。要全村通电,村民说有安全隐患;要装自来水,他们又说不放心去喝看不到源头的水;说兴建学校,谁也没想明白数学究竟对庄稼有啥用处,最好的智慧一定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土地的。他们不喜欢“超越”、“颠覆”和“改革”,他们喜欢“酿造”、“坚持”和“忠诚”。当然,这也是好品质,至少不给上面添麻烦。

然而,从这群冥顽不化的人群中,竟出了个敢远游、还能扎根北京的女子,这本事和觉悟真令人不敢小觑。

要说北京啊,王凤生自己都还没去过,向孩子承诺许久,也从未成行,最后就甘心让承诺成了母子干仗的引火索,也算给这重复的生活加点波折。

王凤生在会议上出神了。她开始想象这个徐小芜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她的父母又是怎样的人。想着想着,她又不那么激动了。在心里,她嘲笑这徐小芜,虽然漂到远方,心可还没摆脱那成长环境中的小家子气。爱撒谎,没道德,给村民丢人。不出五分钟,王凤生又同情起来,毕竟她了解常柳村的人,爱八卦、嘴巴碎、喜欢戳人脊梁骨,简直是个要用一生去逃离的牢笼,对一个三十不到的小姑娘,要求不要太高。

思来想去地,王凤生的兴致一下高了。她和徐小芜还没见过,就开始对这陌生人又爱又恨了。爱她敢闯,又恨她闯不出。但总体来说,还是肃然起敬的。她自己身边也不乏有闯北上广的人,真正落地生根的真是少之又少。

王凤生想着这些,错过了和王小红的电话。等回过神来,第二场会议已经开始。她有点紧张,不知道爽约意味着什么。这种忐忑很快消除,因为她一踏进办公室,就正看见王小红正翘腿等她。她一怔,王小红倒像个主人一样为她倒杯水,让她润润喉再开口。她们对坐着。王凤生看看表,该下班了,可显然,她要错过晚上的广场舞会了。

要不是因没暖气,王小红可能还会更放得开。她开始讲自己的故事,从她十五岁当兵开始。

巧合的是,王凤生也做过军人,但却明显不擅长做军人。她总也是只会服从、不会指挥的,因而虽然努力,也混不出什么名堂。

王小红的军旅生涯可决然不同,她入营第一天就恨不得和排长同起同坐,凭着骨子里的军人气质,她让几个长官对她另眼相看。她年轻靓丽,可举手投足间都强调着底线,让人共事时不得不小心翼翼。她便吸引了一批崇拜者,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团体头目,有人担心她是红颜祸水,可相反,是那些瞎操心的人都受各式各样的处分。王小红退伍后,顺利进了政府机构,她也做得很好,数一数二的业绩,薪水涨得快,晋升速度可是打破了记录……然后,一切好运戛然而止。

“怎么了呢?”,王凤生听得津津有味。王小红之前的人生就是她梦寐以求的。

“因为,我来了北京。”,王小红开始讲起同一时间段的感情线。她遇到了他,他背叛了她,他们闹得不可开交,最终还是达成共识,为了什么?为了孩子。这些故事和电视里的经典桥段一模一样,王小红便匆匆带过,王凤生也没问细节,她只觉得王小红讲起故事来,可真是太引人入胜了。故事**快来了,王小红邀王凤生共进晚餐,王凤生被好奇心勾得难受,没得选,只能赴约。俩人找了家小馆子,点了清茶淡饭,服务员推荐点心,王凤生甚至忘了自己的糖尿病,一心只想快点听故事。

王小红说,“不好意思,我们不用点心。”

王凤生问,“怎么不用呢?有朋自远方来,又这么有缘分,这顿我要请你的,你要吃尽兴的。”

“您下班时间还听我讲这么久,是我该谢谢您。这顿您是绝对不能出的。而且您有糖尿病吧?我母亲也有,手脚都会肿起来的。”

“啊,是的是的,”,王凤生突然想起这事,更觉得王小红厉害了。

王小红继续讲了,她带着怜悯真实的感情描述徐小芜的北漂史。像是讨论从小看大的一个孩子,王小红称徐小芜,“这孩子”。她细致入微地说了“这孩子”堕落的全过程:跟了几个男人,这些男人间有什么关系,最后又是怎么通过李书来落地生根。生根后,徐小芜又处心积虑地做了什么剥夺了李烨茴的快乐,“最重要的是”,王小红沉默了,“最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是母亲,您应该能理解,她做的所有事,都过去了,我都可以不计较,但是孩子户口这事,将心比心,我绝对不能就这样过去。”

“是啊,是啊,自己孩子,肯定要拼命保护的。”,王凤生已经泪眼婆娑了。她觉得这个叫徐小芜的,简直忘根忘本,“您明天把资料带过来,我核实一下信息,就给您开徐小芜的二婚证明。”

王小红吓一跳,“一天就能办下来?”

“资料准确的话,当场就能办。”

王小红沉默了。她恨自己前些月竟然放任一个自己永远不该相信的人,去做一件影响孩子终生的大事。她怎么能相信一个偷走自己丈夫的人呢?简直愚蠢!王小红花了些力气稳住自己,“我还会在这里呆两天,您不用急,按程序办,我后天来拿结果。”

王凤生问她待两天做什么,王小红说走走逛逛。王凤生有些诧异,但见王小红不愿多解释,便理解地开车送她回酒店了。直到自己回家、收拾、洗澡、入睡,王凤生还感慨,自己和王小红真是相见恨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