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五岁那年,她成了北漂 > 第25章 为究竟一份错误,人值得花费多少人生

李书从小就不是好孩子,学习不好,纪律不佳,把检讨书练成了作家水准,尤其是这一份,在前妻的监督下更是不敢怠慢,经过了好一番努力,终于出了初稿,然而王小红可不满意,说对方的信里全是自我开脱、虚伪过头,“你听我的,你这么改……”

王小红大笔一挥,又借着讲故事的才能把李书描述成了坏透了的人。李书读着,眼泪都快出来了,检讨书中的情节像针一样把心扎成刺猬。信中,他和王小红的每一场争吵中,他每次都是挑事者、喜欢抓细节、爱和女人理论的小心眼。这话没错,李书确实总也是最先爆发的那个,可是王小红永远不懂,她眼中的微不足道,就是他眼中的事关重大,更何况,俩人争斗的结尾,要不就是王小红把刀驾到李书脖子上、要不就是李书的物品被砸得稀烂,总之最先闭嘴的,总是李书。

除此之外,王小红还写明了李书为将母女框到北京而设的局,从不存在的大献殷勤,和夸大了的不管不问,事无巨细了。每件事王小红还都贴心地替李书忏悔了。

读了这信,李书才意识到自己罪孽深重,他原来认为自己至少是半个功臣,是他协助李烨茴在京城、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扎根,他本可以放手不管、每个月生活费打过去打发的……看到信中一**的指控,他走神了,一直都不敢想的“负心汉”罪名这下被坐实了。他想着:无所谓了,这都无所谓了,这些争吵已被时光碾碎,谁还在乎谁对谁错。他又不能找出录像和王小红理论,也不好意思用“心怀愧疚”来解释自己在女儿生命中的缺席。反正,自己就是个没什么钱、没什么事业、婚姻不算幸福、家庭不算圆满的中年男人,检讨书上的李书和现实生活中的李书究竟是不是一个人,谁在乎呢?

王小红明白自己的改动太狠了,也看到前夫的无奈中带着些痛了,便劝,“他们就是想看个态度。”

于是,李书就签了字,逼自己不去想了。

尔后王小红又改了三四轮,李书都假装读读,却只是盯着字里行间的缝隙发呆,二话不说地签字了。

王小红递交全部材料,不出两周被通知闯关成功。一切都进展比想象中畅快,现在只剩一步了,只要市公安局不跟小孩子摆官架子,那这件事就妥了--更何况区里的警官说了,这事于情于理都能办下来,不然孩子的权利不给孩子,就是丢了王法,天理不容。于是,王小红递交了资料给最后一道衙门,意气风发地回家了。

初来北京时,王小红人生地不熟,纵然心里有老虎,也收敛了好几分。现在她可得意了,借着事业的力量、和天生的口才,她在北京遍地是朋友,甚至还能挺自信地和本地人讲讲北京文化,自称,北京通。除了那口格格不入的南方口音,她不觉得自己和本地人有任何区别。当然,自己是哪里人根本不重要,她依旧不认为北京户口就能高人一等,只是想到和户口相联、从出生到终老的一系列利益、想到这些利益能让李烨茴少走多少弯路,她又觉得这户口一定是神圣的、值得浪费青春也好、放下尊严也好,去勇敢为后代追逐的了。

然而,李烨茴小学毕业最后一个月,户口还在审核。

王小红快把公安局的门踏破了。虽没吃冷眼,工作人员还挺热忱,可事情死活办不下来。

季节由冬转春了,王小红手上的礼品从雪花膏变成百翠玲,可办事的警官又从单身妈妈变成年轻小伙子了。等王小红准备好配小伙的衬衫领带,整个部门的人都换了。她站在一群陌生人中,拿着反复递交过的材料,再一次用同样的夸张、无奈、愤恨来讲这份北京户口的故事。有好几个瞬间她都很迷失,总以为时光倒流了,她才三十出头呢。

然而,时光滚滚向前,从不饶人。王小红还剩一个月,三周,一周,三天,一天。不管她怎么频繁拜访、催促、软磨硬泡,甚至都想着带李烨茴在公安局门口扎个帐篷反抗,这事就是没戏。逐渐地,她明白,事情还是那么个事,流程还是那么个流程,她死不死在门前是另一个故事。

人们为了安慰她,想了很多措辞,有说警察忙的、有说事情小的、有说孩子命不好的、有说北京户口也没什么好的。这些人往往话还没落,王小红就会来一句“你不懂”。

后来人们懂了,王小红不需要同情,更不需要指点迷津,她对自己和女儿的人生规划门清、而且颇为自己的抗争感到自豪,于是人们也不自讨没趣地发表意见,只是点头附和了。但因着王小红总会把事情夸大,出人意料地把故事讲得很是精彩,围她的观众越来越多,而她也误把听故事的人当成后盾,从而动作起来也越来越起劲了。

可无论她如何投入,如何巧舌如簧、又如何动情,她不知道真正的敌人是谁,因为每个人都耐心听她花样翻出地讲重复的桥段、每个人都按照她的指示乖乖办事,该搜集材料,就搜集材料,该上报情况,就上报情况,如果上面的人说了“No”,他们也尽职地传话回来,若问起上面怎么回复,他们自己也记不太清,只记得上面说材料不全。他们贴心地便让王小红把复印件换成原件、把正反两面的纸换成两张正面、把黑白换成彩色、让道歉的人手写检讨、再在检讨上盖下公章……

时间一天天过,这些办事的心里也急。工作数年才积攒下来的缓兵之计,王小红再拜访几次就要用完了,再劝退时若是结结巴巴,这个当事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一天,一个工作人员意识到,王小红已经好几天没来了。另一个拍拍脑门就明白了,小升初考试都过了!

“啊,那这孩子的北京户口还是没能在初中前办下来。”,一个人说,满脸的惋惜。

另一个年长的眼皮都不抬,“没户口也能小升初。离高考还有三年,她妈妈还有时间去跑。再跑三年,总能跑下来的。”

很快他们把这事忘了,因为太忙太忙了。每天应付同样的“长跑选手”。

一些人跑了三年、五年、八年,为的都是些没什么价值的小事,比如拖欠了两年,但在北京都不够买厕所的工资、比如无从查证的咸猪手老板、比如被男人揪着头发当拖把的妻子……北京飞速发展,商机无处不在,竟还是生出这么多闲人,着实令人吃惊。等这些人耗累了、耗病了,意识到这辈子就这么回事了,别说争取权益了,连往后的权益都没人管了,别说养家人,家人都不愿意养自己了。

他们的人生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老婆在早餐摊卖了十年包子,结果脸上交错的褶子比包子皮还多。儿子缺少管教、又因着生于贫穷对金钱权利格外执着,天天念叨着读书无用、吹嘘着手下管了多少个弟兄。有一天忍不了了、爸爸一拳头打上去,结果孩子两周不见踪影,再次相见可真是打不得、骂不得,父子俩多少次擦肩而过,一个带着很大的脾气,一个满腹都是委屈,从不对望、却总忍不住哀怨地看对方的背影。总有一天,连这个爸爸自己也老了,孩子也大了,老婆手揉面到变形,父母病到说不出一句我爱你,半生全为了尊严这个蠢货给耽误了,尊严没赚到,人却到了洒脱的年纪,什么都不在乎了。人生的每味情愫,都对应着一段年华,最执着的时段没能争取到,那便是永久地错过了。这些人等累了,心里的激情怎么调动都发动不起了,便决定携家离开帝都了,临走前也不忘和这些陪自己吵架胡闹了十余载的工作人员道别,因为一起变老这件浪漫的事,他们也在彼此见证。

王小红从警局消失的两个月,家里乱了。

生活是这样一步步走向混沌的:先是李烨茴打碎了老师的眼镜,被王思能主动抵罪了--当时,他正拿着虫子追女生跑,老师进屋时他正踩在已经破碎的眼镜上。李烨茴认定,这种仗义行为是要及时礼尚往来的,于是下一次,当王思能把艾北方书包里的东西倒了一讲台、体检用的粪便撒了一桌时,李烨茴也主动顶了罪。她压力很大,觉得这是大罪,顶下来太不划算,可早已下决心不做个斤斤计较的人,便还是写了检讨,可没想到刘老师还要请家长,于是又是一番好说歹说。考虑到孩子即将毕业,牛老师决定网开一面,那你回家写一千遍:我再也不欺凌弱小了。”

当晚,李烨茴和奶奶忙坏了。奶奶先是帮她抄作文,又帮她批改数学题,最后帮她写“我再也不欺凌弱小。”

这一老一小在老师的“欺凌”下足足写到凌晨。她们一个写,一个数,数数的那个总也数不对,一会从三百二十一直接蹦到四百二十二,一会又从大往小开始算。而刘炎炎写的每页纸,李烨茴还需要加工一下,老人家写字从来不画“勾”,而且总是上小下大,每写完一句话都要在后面点个点,和李烨茴那不成方圆的字体相比,那简直是一目了然的规矩。

祖孙俩睡睡醒醒地忙活着,从没醒着经历午时的李烨茴哈气连连,老人家便忍不住天性,给孩子煮了挂面、切了水果,让下了一万次决心好好减肥的李烨茴气得发慌。

孩子大叫着:“要不是你总是喂我,我早把这点东西写完了!”

老人怪委屈,便把食物满满当当地摆在客厅,上面大大小小地配上尺寸相当的筷子,先是小心翼翼地对着认真做事的孙女说,“小茴,记得吃啊,别忘了啊,待会凉了……”,等食物真的凉了,老人可真压不住对孙女过分的心疼,压着声音发起脾气,“你怎么不吃呀,你快吃呀!”

李烨茴越是被关心,越是要拒人千里之外的。她干这活真是没劲,心里也乏,一肚子怨气,“我都说了,不吃!我不吃!你能不能不要耽误我!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自私!”

老人被说自私,可不满了,便说李烨茴白眼狼。李烨茴正愁怨气无处撒,也不客气地说,“你儿子跟白眼狼!”

两个人怪热闹地吵了个痛快,心里都舒坦不少,便又开始齐心协力地干活了。

中途,李烨茴去了几趟洗手间,顺了个苹果,边吃边在马桶上看《淘气包马小跳》。出来以后,又开开心心地面汤咕嘟嘟喝了,一桌子菜,老鼠偷粮般地这一口、那一嘴地全都沾了。等老人在担心孩子是不是饿坏了,发现三五个盘子全空了,无比幸福地笑了。

不管如何波折,祖孙俩完成了一千次抄写。李烨茴上交时嘱咐刘老师不要把纸页顺序打乱,因为她每数一百个,便记录在对应句子边,顺序乱了,老师就没法亲自去数、去验证数量了。

牛老师没心思亲自数,他又不傻,直接找来个学生帮忙,学生也不傻,胡乱数数,像模像样地汇报:“第十二页到十四页少数了六个,不过从二十一页到二十二页多数了六个……总之,总数一千,不多不少”

牛老师听了,把祖孙忙活一晚上的作品丢到垃圾桶,想起李烨茴这活跃分子一会肯定要来核实数字的,便又掏出来,平平整整地理好,决定下班以后再扔。他有更重要的事去忙,下午就是针对小升初的家长会了,他要详细介绍整个考试流程和升学流程,一点差错不能有。

到了下午,李烨茴的家庭代表,刘炎炎来了。老人家悄悄走到老师身边问,“老师啊,李烨茴昨天写到凌晨呢,您还满意吗?”,刘老师庆幸自己没丢掉,“满意,满意。这孩子还是说话算话。”

刘炎炎被点穴般瞬间从安静的小老太话痨起来,“可不嘛,李烨茴,数一数二讲诚信的孩子。捡东西从不自己咪了,而且从不晚交作业,生病了也要坚持写完。可有才了,小小年纪,说的话可有智慧了!”

牛老师急忙补充,“是,是,只不过……再仔细点,脾气好点,别老跟同学闹别扭就更好了。”

刘炎炎又急忙道歉,“是啊,是啊,李烨茴确实淘气,真是辛苦老师您们了。又喜欢和男孩子打打闹闹,家长也头疼……对了,而且做事情特马虎,打扫个房间打碎三个碗,走路听着音乐摇来晃去,结果一簸箕灰全倒我们鞋子里了……”

刘老师正手忙脚乱地准备会议内容,不想和老太太再扯闲天了。于是他问,“您带笔记本了吗,我们待会可要讲重要的内容。”

“带了带了。”,刘炎炎急忙拿出自己的本子。这个本子有家里无线网的密码,有老朋友的电话,有断断续续的记账,还有《快乐生活一点通》里学来的几道菜谱。

“那您带着您的本子先去坐下吧,我们很快就开始了。”

望着刘炎炎的背影,牛老师有些担忧。其他孩子都是爸爸妈妈来开家长会,当然,也有一些小姨啊、叔叔啊,但起码都是头脑清晰的中年人,没有几个老人的。今天的事可是大事,他决定下班后给李烨茴的母亲去个电话再强调一遍,然而会开到一半,李烨茴又犯浑了,她带着几个孩子叠罗汉似地趴在门上观察各位家长,还对人家评头论足,一个嘲笑另一个的爸爸的肚子都要塞满桌子了、另一个不甘示弱地回怼,说对方的妈妈细得要掉到地砖去了。于是孩子们推推搡搡起来,又不知谁嫌场面不够热闹,混乱中拧开教室门,于是孩子们黄豆般练成一串滚进教室,打头的,是李烨茴。

当天,刘老师又让李烨茴请了家长,打算下周请家长时给王小红重复一下小升初的考试细节。可是到了请家长当天,刘老师被孩子们气出了很厉害的偏头痛,躺在家里龇牙咧嘴的,只想着医生说的“清空心灵、扫除焦虑”,于是为了活命,便一股脑把脑子里大大小小的任务全忘了。

回到会议当天,刘炎炎可是相当积极,思路非常清晰,笔记也记得勤快。她挺擅长抓老师讲话的重点的,因为李烨茴每次课外班她都是要陪读的。她了解孙女,只能保持专注最多二十分钟,于是老人就要保证自己后半节课的学习效率,所以脑子转得很灵。可是今天思路却生锈了,看着老师张合的嘴巴发呆。老人想着,听不懂没事,记下来回家慢慢琢磨,但因为有些字的写法怎么记不起来,常常要停下来再回忆一下拼音的写法,a、b、l、n……于是写下的信息都是一片片的,组合起来横竖看都是牛头不对马嘴。丢失的信息越多,老人心里越急,想看看别人的笔记,却又像考试时作弊的孩子般有点不好意思。前晚和孙女的熬夜工作,让衰老的大脑缺氧了,此时不停回荡着“不要欺凌弱小……不要啊……”。等她咬紧牙关、命令自己打起精神、也真的打起精神来后,会议已经结束了。老人想参与其他家长的讨论,看看有什么信息,可人家一看这老太太过来,便都夸她精神好、面貌佳,正经的事却一点都没说了。

刘炎炎问,“刚才刘老师讲什么了?”,一个母亲问,“您刚才笔记没写吗,我看您记得可认真了。”

刘炎炎脸红了,“啊,写了写了,就是跟你们对一下答案。”

那个母亲回答,“记了就行,也没什么,学校都会安排的,我们家长提醒孩子听老师吩咐,然后全力配合学校就好。”

刘炎炎放心了,回家后让李烨茴好好听讲,老师嘱咐什么都要记录下来。李烨茴正琢磨怎么逃过下周的请家长,便啃着指甲随口答应了。就这样,李烨茴错过了小升初的考试。考试当天,还在家里看漫画呢。

等王小红问起,“这个小学升初中要怎么做的?是不是要去考个试?”

李烨茴说,“老师没让考试啊。是不是小学毕业考试?”

王小红又问,“毕业考试不是每个学校难度都不同吗?总得有个统一的考试吧?”

李烨茴说不知道。王小红开始骂她没脑子。刘炎炎跑进来劝架,说统一考试这么大的事,老师一定会特别提醒的,如果没说明,那肯定不存在。于是王小红当场拨通刘老师的电话,像老友般地先寒暄一番--因为常常被请家长,所以她和牛老师都有了六年友谊了,“牛老师啊,我想问问,孩子这个小升初有没有个统一的考试呢?”

王小红的脸,像是被巨浪拍打了一般,一下子凝固了,“已经结束了?什么时候?……啊,上周?我们家孩子上周哪里也没去啊,为什么学校也不提醒下。……家长会,哪个家长会?”

王小红一脸惊恐地转过头来,盯着刘炎炎,像是看到鬼。双方都冷汗直冒。过了好久,她继续问,“那要是没考试,怎么办?……电脑排位啊,什么是电脑排位?……所以说没考试就抽签呗,抽到哪个学校就去哪里,对吧?那能去好学校吗?那几率高不高呢?……这么低啊……好的,谢谢了……”

电话挂了,王小红都不知此事无从问起:“妈,上次那家长会,老师没说小升初的考试吗?”

“啊?说了呀,不就是期末考试吗,下个月的。”

“不是六年期的期末考试,是小升初考试,小学升初中的考试。”

“没有啊,一样的啊,期末考试就可以用来申请初中啊。”,刘炎炎是真糊涂了,同时汗毛竖起。

“不是的,不是的,这两个不一样。小学期末考试,就是普通考试,每个小学不一样。要是根据这个申请高中,那考试难的学校的学生,和考试简单的学校的学生一起申请,那就太不公平了。”

“怎么不公平呢?”,刘炎炎隐约意识到大事不好,话都不会接了。

“哎呀!”,王小红冲着空气泄愤,“我不跟您说了,我都服气了,这么重要的事怎么都搞不懂!”

刘炎炎怯生生地怼回去,“怎么搞不懂……不是挺好的。谁叫你自己不去的……”

王小红明白和老太太说不清的。她此时整个脑子跟个速冻水饺般,硬邦邦的,每根神经都搭不上彼此。她强迫自己转转眼睛,掏出手机给一个路子很广的朋友去了电话,“家里老人开家长会,哎呀,把重要的信息给漏了。孩子小升初的考试都没去!……我都不知道家长会这事,谁都没跟我讲,不然这么重要的事……”

奶奶小声嘀咕,“你就是忙,我早就找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