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五十二章 盛名所累啊!

次日,胡为民吃过早餐后,便匆匆回到燕大。

要说昨日对他有什么特别的,可能就是碰到了龚雪吧。

可惜今早走的急,没有来得及同她告别。

胡为民去图书馆的时候,心里依旧觉得很可惜,只希望雪姐不要觉得他是不告而别。

“哎呦喂,这不是我们的胡大才子回来了吗?”

胡为民左脚刚迈进图书馆大门,便听到一个调侃声。

“马大姐,你可别那我逗闷子了。燕大人才济济,我算什么才子啊。”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胡为民就想踏踏实实赚钱,可不想背上什么才子名头,惹人敌视。

说白了,他不是那种根正苗红的燕大出身,看他不顺眼的人,海了去了。

“怎么不算,咱们学校这么多老师学生,也没见哪个小说写的有你好。”

“就是,我家那位可喜欢你的小说了。”

“说不定哪天,咱们能在《人民文学》看到小胡发表作品呢。”

早晨的时候学生上课,也没人来借书还书,图书馆的老师们便凑了过来逗闷子。

赵老师走到他身边,笑道:“小胡啊,你看到没有,这是人民群众对你的认可啊!”

“哈哈哈。”其他人捂着嘴,笑了起来。

胡为民无奈,学校风气大坏啊,现在但凡有个什么和他有关的新闻,他都要被调侃一番。

这班没法上了!

好不容易等他们散去,胡为民才有时间忙自己的工作。

其实也没什么,不外乎是打扫一番卫生,然后核对一下书架上的图书和借出去的书能不能对上,最后将书架整理整齐。

这些工作忙完,就等学生下课来图书馆借书或还书。

一般来说课间来图书馆的人并不多,只有上午和下午下课时,才是图书馆人流高峰期。

其余时间相对轻松,胡为民可以自由支配。

胡为民忙完工作,正想趁着空闲时间多写点东西,他才伏案书写没多久,又有人找他。

“张编辑,你怎么来了?”

来人是《燕京文艺》的编辑张德宁,胡为民和她见过几次面,算是比较熟悉了。

这位姐也是个急性子,自从知道胡为民准备往他们编辑部投稿子,便三天两头跑到燕大打听情况。

张德宁笑眯眯道:“也没什么,就是过来看一看胡老师新书创作完成没有,有没有什么需要用到我们杂志社的地方。”

“还没有呢,我也是第一次写这个类型的小说,所以写得比较慢。”胡为民摇摇头。

真是这个原因吗?

张德宁心里不住地摇头。

据她所知,胡为民创作速度并不慢,不过几个月时间,已经陆陆续续创作出一部中篇和五六个短篇小说。

他的新书之所以写得慢,还是因为他在创作《孩子王》之余,还许诺了其他杂志社的约稿。

就是那个沪上的《故事会》杂志。

你说你一个刊载通俗文学的杂志,和我们搞现实文学的杂志抢什么稿子。

应该说,这个时代即使是文学界也是有鄙视链的。

通俗文学的地位比民间传说高不到哪里去。

张德宁苦口婆心劝道:“胡老师,我还是觉得你应该把全部精力用来创作新作品上。你的那部《孩子王》写得真好,不比当今文坛的一些前辈差。而且小说立意极好,可以和当今流行的伤痕文学形成一定的互补作用。

我对你的这部小说很有信心,只要后半部分有前半部分的水准,小说发表后,你很有可能红遍全国。到时候,知青文学在评论界和读者中的影响力,也不会比伤痕文学差多少。”

《燕京文艺》是伤痕文学的主要阵地,杂志每期发表的这类作品能占总版面的一半以上。

杂志受内容影响,销量同样不少。

张德宁记得,杂志的销量巅峰期是在78年,最高时单期销量在四五万册。那时,《燕京文艺》因为转载刘心午的《班主任》,而被读者所熟知。

也是从那时候起,尝到甜头的《燕京文艺》决定跟随主流,将大部分版面用来刊载“伤痕文学”。可以说,一定时期内,这一策略起到了效果。

可是自去年起,“伤痕文学”似乎魅力不在。

不,应该说在文学界和评论界,“伤痕文学”还占据着主流。

去年,先后有几部作品取得不错的口碑,比如在《当代》杂志发表的长篇小说《将军吟》,发表于《红岩》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这几部小说在当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就销量而言,完全无法同该类文学的集大成者《伤痕》相比。

更别说和胡为民的《甜蜜蜜》相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前两者销量最高时不过五六万册,而《甜蜜蜜》连载期间,最高超过两百万份。

伤痕文学的头部作品在民间销量都如此一般,其他作品又能好到哪里去。

真正决定一家杂志社生死的读者似乎对伤痕文学厌烦了,倒是一些打着伤痕文学旗号的小说,销量似乎还不错。

说到底,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人数是不少,但他们中大多数是抱着一腔热血去奋斗的。现在,一些作家打着为他们好以及反思的旗号,把他们的过去贬低得一文不值,他们真能坦然接受?

不能!

他们不是不说,只是他们的声音没有主流文学界大而已。

但,《孩子王》不同的!

这部作品肯定了知青们的付出,在反应残酷现实的同时,激起了他们“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

张德宁敢保证,这部作品发表后,绝对会引起全社会讨论。

其影响力,绝对不是《甜蜜蜜》可以比拟的。

越是明白其价值,越是惋惜,她恨不得将胡为民关在房子里,每天二十四小时全都用来写书。

胡为民也就是不明白其“邪恶内心”,要是知道,绝对会唾弃她的邪恶想法。

“胡老师,《故事会》是双月刊,你即使创作慢一点,也能赶得及,但我们《燕京文艺》可是月刊啊,越早发表,你也能越早拿到稿酬,不是吗?”

张德宁换个角度继续劝。

名气和金钱,你总得选一个吧?

她就不信了,她一个当编辑的,还劝不动作家?

果然,张德宁这番话还真让胡为民沉思起来。

他想到《故事会》从下一期开始,要连载《甜蜜蜜》。

《黄飞鸿》写得再快,开始连载说不定都到下半年了。既然如此,还不如先集中精力搞定《孩子王》呢。

“张编辑说得有道理,那我努努力,争取在月底交稿,你看行吗?”

“行啊,我可就等你这句话了!”

张德宁很高兴,她的一番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啊!

就说嘛,这个年代的作家,哪有对稿酬不感兴趣的。

接着,张德宁又了解一番胡为民的创作进度,这才不舍地离开燕大。

“唉,有时候太受欢迎也是件头疼事啊!”

他还是怀念《甜蜜蜜》发表之前,那时候他不用想其他事情,只需要每天安心创作。

那时候的他,才是自由且快乐的。

盛名所累!

……

“剑英,你说实话,觉得我写的还能如眼吗?”

“写得挺好,内容紧扣大纲和主题,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尤其是对氛围的渲染非常出色,完全称得上是一部优秀悬疑短篇小说。”

“真有那么好?”

“建公,你不能对自己那么没信心,好歹你当工人的时候,也是发表过文章的。”

“可别说了,我当时是在厂报发表的文章,纯粹是自娱自乐。”

燕大校园内,陈建公和查剑英两人怀中各抱着一个笔记本,一边交谈,一边向着文学社的活动场地走去。

之前胡为民给两人留了一份作业,就是《送货上门》的短篇。

谁写得好,就能用自己的笔名投稿报刊杂志。

两人经过这么些天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初稿。

今天,两人就是去文学社交作业的。

“好了好了,我评价了你写的,那你也说说我呗?”

“嗯,剑英对人物的描写比我更好。一开始恩爱的夫妻,受困后变得焦躁易怒的丈夫,受到蛊惑的妻子以及着墨不多,但在故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富豪。说实话,看了你写的短篇后,我都对自己没信心了。”

“嘻嘻,你这么夸我,我可是会当真的。”

“我说的可是真心话。”

没过多久,两人来到文学社活动室。

他们推开门,发现胡为民已经到了。

“胡老师,你怎么来得这么早?”

胡为民站在活动室中央,听到他们的声音后,转过身,笑着道:

“已经到学期末了,借书的同学越来越少,我的工作也减轻了许多。刚好你们今天要交作业,我和赵老师商量了一下,就先下班了。”

他看到两人抱着的手稿,又笑道:“很好,你们这次创作速度真不慢。”

“来吧,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现在让我看一看你们到底有没有进步。”

他这么一说,两人顿时扭捏起来。

不过,在胡为民的目光下,还是将手稿交了出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