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六十六章 张德宁登门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第六十六章 张德宁登门

作者:梁园筑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0 13:49:29 来源:小说旗

时间来到二月,燕京的天气依旧寒冷,寒风呼呼地刮着,刺骨的寒气直往衣服里钻,街上的行人恨不得将自己裹成熊。

天气虽然寒冷,但张德宁的心却是热的。

当她从胡为民口中得知《孩子王》已经完成初稿,那温暖的办公室她就再也待不下去。

那可是胡为民的新作啊,还是他口中的知青文学。如果小说后半部分和前半部分一样优秀,说不定真能开创一个新到文学体裁。

张德宁还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切实依据的。

因为最近几年冒出头的作家大多数是知青,他们有文化,又有一颗向往文学世界的心。

伤痕文学之前为什么能火?

除了情感宣泄引起共鸣外,广大知青作家对这一文学体裁的大量模仿,也是其火爆数年的原因。

只是,万事有利就有弊,同体裁的小说过多,读者总会有看腻的时候。

再者,也不是所有知青都对上山乡下满腹怨言。说到底,理想之火尚未燃尽的知青才占据这一群体的大多数。

如果能有一部描写青春的激情和理想主义的小说问世,肯定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到时候,《燕京文艺》作为这部小说的发表平台,也会得到大量关注。

凭借胡为民的人气和热度,她都不敢想《孩子王》发表那期的销量会有多少。

十万册肯定没问题,要是小说口碑传开来,三四十万册也不是没有可能。

除了销量,张德宁看中的还有奖项。

她得到可靠消息,继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人民文学》考虑主办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成立已经有两个年头,自创办之日起,就受到万众瞩目。无数获奖作家引以为豪,更吸引着更多作家获得这一荣耀。

只是,短篇小说相比中篇和长篇小说来说,还是有许多不足。

而且,就对作家的好处来说,中篇和长篇带来的好处更加明显。

渐渐的,成立全国优秀中篇和长篇小说奖的呼声越发高涨。

而《人民文学》出版社有了成功经验后,也终于不在忽视民间的呼声。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也进入了会议讨论的议题中,而且通过的概率非常大。

根据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创办过程来看,中篇奖明年成立的可能性最高。

这样的话,作为今年发行的小说,《孩子王》获奖的可能性非常高。

如果小说真能获奖,到时候胡为民本人和杂志社都能得到巨大的利益。

届时,《燕京文艺》靠着本身巨大的影响力,未尝不能压过强势崛起的《十月》和新新势力《当代》,独霸燕京,乃至在全国占有一次之地。

功劳本上也会有张德宁的名字,未来……

想到那个光明的未来,张德宁浑身充满干劲,热血翻涌间,就连寒冷的天气仿佛也没那么难以忍受了。

拎着礼品,张德宁轻车熟路地来到朗润园公寓。

在一阵敲门声过后,一副居家打扮的胡为民打开了房门。

“胡老师,冒昧来访,还请见谅。”

“张编辑,咱们都是熟人了,你还这么客气干什么。”

张德宁笑着进屋,正想说些关于新书的事情,突然注意到客厅里还有一个人。

她注意到那位女士手里捧着一份手稿,她心里没来由的一紧。

这人,该不会是同行吧?

想到这里,张德宁连忙问道:“胡老师,这位是?”

“哦,她是我朋友龚雪,是个演员。”胡为民介绍道。

龚雪这时也起身,很友好地向张德宁伸出手,“你好张编辑,我是龚雪,很高兴见到你。”

“龚老师好。”

这姑娘好漂亮啊,不愧是演员。

同为女人,龚雪的容貌就连她见了都会动容。

这么漂亮的姑娘,肯定不会是编辑,看来胡老师没有骗我。

张德宁心下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还有些好奇两人的关系。

不怪她多想,这两个人男的英俊,女的漂亮,看着实在太般配。

而且孤男寡女……

张德宁干咳一声,笑问:“胡老师,不知道《孩子王》能否让我先过目一番。”

“这……能不能先等一会儿,我朋友还没看完。”胡为民为难道。

龚雪不舍的合上手稿,并将其递给张德宁,“为民,不用了。正事要紧,还是先让张编辑过目吧。”

不能收!

张德宁刚才一直观察着两人的神情,猜测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心中已经有点眉目。

正因为心中的猜测,她才不能收。要是她大大咧咧收下了,岂不是要恶了胡老师?

“龚雪老师既然已经在看,那我还是等你看完在说。我虽然想早点看完胡老师的大作,却也不急于这一时半刻。”

龚雪见她这么说,也不再推辞,毕竟才看个开头,她就已经入迷了。

“张编辑,我看书很快,不会让你久等的。”说着,她又冲胡为民羞涩一笑。

很快,她就进入了读书状态。

胡为民和张德宁见状,也小声闲聊起来。

张德宁主动聊起出版界的消息:“听说去年发表的伤痕文学《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就快出版了。”

“是周克勤老师的那部作品吗?”胡为民问。

张德宁道:“没错,这部作品在文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去年上半年讨论度最高的作品,今年出版也在预料之中。”

“这部作品我在图书馆看过,和普遍认知中的伤痕文学并不相同。周老师的这部作品回溯到农村合作化初期,展示了从那时以来的时代风云变幻和农村新旧势力的反复较量,描写了各种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他以许茂一家的悲剧,展示了那个时期的残酷,以及对善良朴实群众的伤害。如果仅仅如此,这部作品比那些单纯发泄情绪的伤痕文学高明不到哪里去,但周老师聪明之处在于,整部作品的基调虽然是悲剧,但在悲剧中,又能让读者看到希望。”胡为民道。

“胡老师分析得很对。”张德宁对他的说法很是赞同,继而又道:“我也是仔细研究后,才发现这部被文学界普遍认为是伤痕文学的作品,和它的同类有什么不同。

周老师善于将人物置于特定环境和矛盾斗争的旋涡之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样性。比如小说中的背景,正是国内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势力进行激烈较量的重大时刻。在这个大背景下,周老师又设置若干小背景。大背景套小背景,使葫芦坝所潜伏的各种矛盾一下尖锐、激化起来。各种人物为了各自的动机、目的利益相互冲突了起来。在这矛盾斗争的漩涡当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都得到了鲜明而突出的表现。

虽然主题不同,但胡老师的作品,让我看到了更积极的内核。这是周老师的作品所没有的,也是我深深期盼的。”

“张编辑就这么看好我的作品?”

“当然……”

张德宁正想进一步夸赞胡为民的新作,却被一阵抽泣声所打断。

她偏头一看,发现抽泣声来自正阅读《孩子王》手稿的龚雪。

“雪姐?”胡为民顾不得张德宁,径直来到龚雪身边。

察觉到胡为民关切的目光,龚雪抹去眼角的泪痕,不好意思道:“为民,你的这部新作太好看了,我看到动情,一下没忍住。”

她又递出手稿,庆幸道:“还好手稿没有被打湿。”

“我还以为雪姐不喜欢这种题材的小说呢。”胡为民道。

龚雪解释道:“我虽然读的文学杂志少,但并不代表我不喜欢这类小说,只是……只是这类作品的内核大多都是悲剧,我不是很喜欢。”

“我这部《孩子王》总体来说还是积极向上的吧,你怎么还是哭了?”

“我……我想到了自己的……”说着,龚雪又哽咽起来。

胡为民也有些伤感,他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柔声道:“雪姐,一切都过去了,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此时,张德宁感觉很尴尬。

她似乎成了多余的一个人,但她肩负任务,又不好离开。

有胡为民的安慰,龚雪从刚才伤春悲秋的情绪中走了出来,然后她就看到了张德宁尴尬的神色。

她心下大囧,一抹红霞从耳根爬向脸颊。

“张编辑,手稿我看完了。”

“谢……谢谢。”

张德宁也顾不得小情绪,接过手稿后便看了起来。

“张编辑真是个认真的人呢。”龚雪道。

胡为民赞道:“正是有张编辑这样的人把关,我们中国文坛才会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作家,读者才不会缺少优秀的作品看。”

两人的说话声音不大,没有对张德宁产生一丝一毫影响。

她的全部心神,已经集中在故事内容中。

虽然之前看过前半部分小说,但这次拿到完整版,她选择重新阅读。

随着时间流逝,张德宁的神色几经变化,最后化为一声长叹。

“胡老师,这个结局……您不准你改一下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