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九十章 我的小说只传递希望

突如其来的质疑声,传到几人耳中。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朴素的女学生,抱着几本期刊杂志愤愤然,看向众人。

女学生迎着众人错愕的目光,如同英雄一般,昂首挺胸走到他们身前。

“几位老师,我觉得《孩子王》是一部令人失望的作品。”

女学生看向胡为民,一字一句地说。

她神色复杂,有失望,有不解,还有一种理想幻灭的复杂情绪。

胡为民见对方不是来找事的,便诚心请教道:“这位同学,一部作品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不过,我还是很想听一听你的见解。”

“胡老师,我通读一遍《孩子王》后,一开始,我觉得它是一部非常棒的小说,尤其是对谢园的描写,很好的批评了国内对乡村教师这一群体的忽视。

可是,等我静下心来重新阅读,我发现了小说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对谢园教师这一身份的塑造。

这个问题很严重,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严重美化!

咱们国家真有谢园这样的老师吗?

他为了学生心甘情愿在贫苦乡村教一辈子书,拿着微博的工资,受尽委屈,还失去了自己养了十几年的狗,最后他的学生死在了回村支教的路上,他自己也因病死去。

胡老师,您觉得真有这样的老师吗?我知道写小说不可避免地需要夸张化,但谢园这个角色已经不是在夸张了,而是在造神!”

说到最后,女同学面色十分严肃,“胡老师,《孩子王》本可以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批判现实的小说,但你对谢园这一角色的塑造,毁了它,真是太可惜了!”

胡为民认真听完了女同学的想法,怎么说呢,是文学界一种比较传统的想法。

这个年代文学界对现实批判性小说主角的刻画有一套公式。

他们的主角多为边缘化或受压迫的\"小人物\",性格上矛盾性与悲剧性并存,在大背景下,又是特殊运动的牺牲品。

最后通过多种手法,揭示精神创伤,就是这个时代现实批判小说中的一种较为通常的写法。在不少人的概念中,具有现实批判性质的文章就要这么写。

乍一看,谢园也符合上述条件,可认真看过的读者,绝对不会这么认为。

因为《孩子王》的核心就不是反思,不是批判,而是传递希望。

传递希望?

这在不少进步者看来属于离经叛道,是对上层的谄媚。

后世那么多公知,不少人成长于这个年代,他们习惯了反思文学,加上西方思潮的影响,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错误观念。

胡为民自问不是“医生”,救不了所有人,他只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让身处痛苦和迷茫中的人看到希望,仅此而已。

“同学,教员他老人家说过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你认同吗?”

女同学张了张嘴,到嘴边的话就是说不出口。

“同学既然是燕大的学生,对我应该有一定了解,我是农村出身,来到燕京城还不到一年时间。我想,对农村的面貌,我是有一定发言权的。”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

“诚然,小说中像谢园那样,遭遇过种种困难、痛苦和挫折的老师我没有遇到过。但,这不代表他们对教育事业的虔诚之心是虚假的。

老师们的性格各不相同,有人和蔼,有人严厉,有人天性乐观,有人生性敏感。但相同的是他们对学生的关心,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也许不是所有老师都会用自己的工资接济生活困难的学生,但要是有学生吃不饱饭,老师会把他带回家,亲自做一顿不算美味,却能填饱肚子的“珍馐”

他们也会受到不公,但他们不会自暴自弃,因为他们还有可爱的学生。他们对抗不了病魔,但托着病体上课,也是常有的事。

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老师,没有什么伟大之处,却又处处透着不平凡。

谢园,就是这样一个个老师组成的集合体。他同样是平凡的,做不到常人所不能及的事情。有很大可能,就在某所学校里,就有这样的老师。”

胡为民一口气说完,最后方才沉声道:“同学,现在你还觉得我在造神吗?”

女同学一阵茫然,理智告诉她,胡为民是在狡辩,因为他找不出如谢园这样的个体来。

但感性告诉她,胡为民说得也没有错。

她之所以纠结,是观念冲突所造成的。

半晌,女同学干巴巴道:“胡老师,我虽然还是不太认同你的观点,但我愿意尝试接受。等我毕业后,也会到乡下去,看一看是不是真有这样的老师。”

“其实,我是你的书迷。”

女同学脸蛋一阵通红,她低下头,“我也不是想批评你,就是希望胡老师能越写越好。”

“谢谢支持,同时,我也很欣赏你这种当面批评的勇气。”胡为民笑了笑,点头道。

女同学一下不知道说什么好,她突然举起抱着的书,对老师道:“老师,我还书,一楼的。”

一位负责一楼借书的老师从人群中走出来,陪她走到楼下。

等两人下楼后,一直围观两人对话的同事们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哈哈,为民可以啊,你的书迷很有勇气。先是上来批评你一番,然后再自曝说是你的书迷。”

“她这是在加深你的记忆。怎么样,是不是对那位女学生印象深刻了许多?”

笑归笑,刚才那位女学生的勇气确实让她们吃了一惊。

毕竟不是谁都有那种勇气,当着原作者的面批评他的作品的。

不过,女学生的质疑在她们看来还是片面了。

呵呵,她们可是老师诶。

当着她们的面,质疑谢园是人造神,虽然只是个小说中的人物,但她们同样不爽。

相反,胡为民的那番回答非常有味道。

都是老师,谁又不想自己的学生有出息呢?

赵老师揶揄道:“为民,你的书迷把你批评一顿,你生气吗?”

“为什么要生气?小说写出来就是给人看的。她没有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思考,这点我十分欣赏。”胡为民神色自然,一点都没有着恼。

“为民这气度确实不凡,怪不得能当大作家呢。”

“是啊,我认识一些小作家,名气不大,但脾气不小。”

“为民局气!”

有人竖起大拇指,有人夸赞,搞得胡为民都有些不太好意思。

几人又聊了一阵,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晚上下班,胡为民正准备离开,教务马老师来了。

马老师见到他后,神情激动,拍打着他的肩膀道:“为民,你的《孩子王》写得非常好,学校里不少教授都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也让关于你的流言蜚语少了不少。”

“关于我的流言蜚语?”胡为民眉毛微蹙。

“都是一些眼红你的小人,不用在意。”马老师说了两句,毫不在意地说:“也许之前他们对你还有些威胁,但《孩子王》的问世,以及好口碑彻底粉碎了他们的小算盘。以后,更不会有人在意他们说什么。”

胡为民继续问:“眼红的人……马老师是说我发表的作品,还是我的岗位?”

“都有吧,不过还是眼红你岗位的人更多。呵呵,那么大的学校,老师那么多,谁还没有一二需要照顾的亲朋好友呢?”马老师嘴角露出一抹笑容,像是嘲笑,又像是有其他含义。

胡为民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也不再纠结。

“现在你是大作家了,安排在图书馆都算是屈才了,怎么样有没有其他想法?”马老师又问。

胡为民摇摇头,“我在图书馆待得很舒心,没有换工作岗位的必要了。”

“也好,不过这样的话,学校的意见你可以考虑一下。”马老师点点头,接着道:“学校的意思是,下个学期你报个函授,争取考个大学文凭出来。”

胡为民心动了,连忙问道:“函授本科,咱们燕大有开设吗?”

“目前没有,但今年教委准备批准一批高校试点函授教育,燕大也在列。”马老师道。

胡为民点头道:“我听学校的安排!”

别看这个本科是函授的,但也是本科。更何况是燕大的本科文凭,含金量还是很高的。更何况现在又没联网,几十年后他的资料只会是燕大本科毕业。

胡为民没想到自己二十多岁的人,还能混个燕大本科学历,心里美滋滋的。

“你有这个想法就好,年轻人嘛,就是要多学习,技多不压身。”

胡为民挺直身板,骄傲地说:“马老师说得对,学习使人快乐,我热爱学习!”

“为民,你入学也是下学期的事了,为了避免有变故,在事情还没最终定下来之前,你先别声张出去。”马老师提醒道。

“放心好了,我这人嘴巴最严了。”胡为民笑了笑,又问:“对了马老师,我新学期报哪个系?”

“中文系。你可能还不知道,中文系的不少老师都等着教你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