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九十三章 胡为民的名头响彻全国

胡为民下班后,在天黑前赶到北影厂。

他身上有剧组开的通行证,有这张证,《甜蜜蜜》拍摄期间他在北影厂可以畅通无阻。

“雪姐!”

“为民!”

两人见面后,胡为民看着龚雪一阵傻乐。

龚雪故作不悦,皱着鼻子道:“你笑什么,难道我这身不好看吗?”

“漂亮,雪姐是我认识最漂亮的女孩。”胡为民道。

龚雪笑得眉眼弯弯,“这么会逗女孩子开心,都是谁教你的?”

“不是逗,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我说的都是真的,天地可鉴!”胡为民着急忙慌道。

龚雪见他一副焦急的模样,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为民。”

“嗯?”

龚雪语气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剧组拍摄很顺利,可能两个月左右电影就会杀青。”

电影杀青的话,她有可能到外地演出,也有可能进其他剧组拍戏。无论是哪种结果,她留在燕京的几率都不大,想要在和胡为民见面,也是难如登天。

沉默片刻后,胡为民问:“雪姐,你是怎么想的?”

“什么怎么想?”

“我想问的是,你是想回到沪上发展,还是留在燕京发展?”

胡为民看着她,语气少有的认真。

“我……说实话,我没想好。”龚雪神色透着茫然。

认识胡为民前,她最想的就是回到沪上工作。当然,首选肯定是上影厂。

她拍了不少戏,已经喜欢上演员的工作。

可现在,她看了眼身旁的胡为民,有些纠结。

龚雪知道胡为民对她有好感,她对胡为民同样也有好感。

可问题是,两人年龄上是有差距的。

她也有想过放弃这段朦胧的感情,可胡为民那么优秀,又帮了她许多,这让她放手,她又不甘心。

她还有个担忧,两人要是在一起,他们的家人是否会同意。还有工作,她和沪上的上影厂有过合作,她家又是沪上的,进入上影厂也不是不可能。

但北影厂呢?

她和北影厂就合作过这一次,中间还闹得有些不愉快。

如果她最终不能留下,两人就算在一起,也是天各一方。

“雪姐,我觉得对演员来说,燕京的发展机会更多。”

“没那么容易的。”龚雪摇摇头。

胡为民道:“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容易与否呢?”

“先不聊这些,你不是说要请我吃饭吗,咱们还是好好合计一下去哪吃吧。”龚雪换了个话题。

胡为民略微沉默,而后问道:“没问题,雪姐。你想吃什么,我好安排?”

“我想想……”龚雪想了想,摇头道:“想不到,算了,既然是你请客,还是你拿主意吧。”

“咱们去东来顺吧。”

胡为民摸了摸口袋,底气十足地说。

龚雪瞪大眼睛,小嘴微张道:“吃东来顺……你是准备大出血吗?”

东来顺是吃涮羊肉的馆子,这年代物资供应紧张,在东来顺敞开了吃,真不是一笔小钱能解决的。

“我有钱!”胡为民挺起胸膛,骄傲地说:“你也知道我的《孩子王》刚发表,就靠这部作品,光稿费我就拿了五百块。”

“这么多?”龚雪惊讶道。

她知道胡为民靠着写小说赚了不少钱,但没想到一部小说就赚那么多。

五百块啊,都顶得上她一年的工资了。

饶是龚雪对金钱没那么看重,知道他的稿酬后,也羡慕了。

“好吧,那我也不客气了,今天就吃你这个大户了。”

晚上的东来顺人并不多,大厅都没坐满。

这也挺正常,毕竟东来顺是高消费。八十年代初有钱人还没那么多,除非是宴请贵客,否则一般人不会把人领到这里吃饭。

两人没太挑桌子,随便选了张桌子坐下。

点菜的时候,胡为民连菜单都不看,直接要了六盘羊肉。

“为民,要的太多了。”

龚雪见他把钱不当钱的样子,都替他心疼。

胡为民振振有词道:“既然是出来吃,那肯定要吃好,否则还不如在家自己做饭吃呢。”

很快,六盘羊肉端上了桌。

龚雪看着眼前摆满的羊肉,一脸为难之色。

一个小时后……

龚雪捂着肚子,非常后悔。

太多了,吃太多了啊!

她一脸幽怨地看着胡为民,“为民,都怪你!”

“雪姐,你才吃了两盘啊!”

“两盘肉也不少了,我可是演员啊!”

龚雪只感觉生无可恋,她今天增长的体重想要减下去可不容易。

“长胖点也好,身体更健康。”胡为民笑嘻嘻道。

龚雪撇了撇嘴,“我总觉得你居心不良。”

“天地良心,我可真是为你好。你想啊,你拍戏那么辛苦,不吃好吃饱点,万一拍戏时饿晕了怎么办?”

龚雪失笑,“怎么可能。”

饿晕是不太可能,但饿着肚子拍戏还真有可能。

胡为民想起刘小庆和梁佳辉主演的那部《火烧圆明园》,后世爆料内地演员和剧组人员在拍摄时经常吃不饱饭,刘小庆为此还罢演过。

“对了,为民。”龚雪似乎想道到了什么,她一边揉着肚子,一边问:“你自从开机的时候去过剧组后,就再也没去过,你要不要抽时间去看一看?”

“行吧,我抽时间去看看。”胡为民本想拒绝,但看到龚雪期待的神色,话到嘴边还是改了口。

龚雪开心地笑道:“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可不能找借口不去。”

“我怎么感觉有陷阱等我似的。”胡为民一脸警惕。

龚雪拍了他的胳膊一下,“去你的。”

“是谢导有事找你这个编剧商量。”

“那他怎么不直接找我?”

“还不是某人威名赫赫的缘故。”

“哎呀,雪姐,你这算不算卸磨杀驴,我当时还不都是为了你。”胡为民一脸委屈。

龚雪脸颊泛红,心脏不争气地剧烈跳动起来,“什么叫都是为了我。”

胡为民莞尔一笑,觉得娇羞的雪姐太可爱了。

饭后,他送龚雪回到北影厂,直到她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他才回到朗润园。

回到家后,简单洗漱一番,他开始了今天的创作任务。

主要是创作谈。

其实创作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就是写一点自己创作这篇小说的初衷以及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说白了,真没什么难度。

这个晚上,他觉得状态正佳,直到睡觉前,已经写了一千多字。

之后,胡为民断断续续用了三天时间写了不到五千字,算是搞定了创作谈。

接着就是交稿和验收,张德宁看过稿子后,很是满意。

搞定了创作谈后,他又收获了四十多块钱的稿费。

虽然不多,但胜在速度快,写起来轻松。

……

三月二十号,截至目前,《燕京文艺》的销量已经突破六十万册。

其中,燕京地区销量三十多万册,全国剩余地区销量二十多万册。

要知道,距离这期杂志停止销售还有十来天,也就是说《燕京文艺》还有足够的时间冲击销量记录。

过去的这大半个月,《孩子王》在广大读者群体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一部作品的口碑在读者中间传播开来,其势头足以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一点,《燕京文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因为《孩子王》的好口碑,直接引爆了《燕京文艺》的销量,更是直接提升了刊物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

可以说,进入三月份后,《孩子王》就是国内最出色的小说,其他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除了读者的追捧,文化界对这部小说的评论也越来越多。

就在这一天,一篇标题为《孩子王:风格迥异的知青小说》的评论文章刊载在其上,文章高度评价了《孩子王》这篇小说以及作者胡为民:

“燕京作者胡为民开创了新的文学体裁,它不是伤痕文学,如果非要形容的话,我更愿意称其为知青文学!”

“在中国当代文学谱系中,知青生涯往往承载着一代人的创伤记忆与理想主义回响。

而《孩子王》虽以乡村教师为主角,却与知青生涯形成了深刻的精神对话——它们同样书写了被时代洪流裹胁的个体如何在荒芜中坚守,在苦难中寻找救赎。”

“现如今的伤痕文学常聚焦城市青年在乡村的幻灭与成长,而《孩子王》中的谢园,则像是一个“反向知青”——他不是被迫扎根农村的外来者,而是自愿将一生熔铸于乡土的本土教师。但两者殊途同归:无论是知青对乡村的“闯入”,还是谢园对教育的“死守”,都是理想主义在极端环境下的淬炼。”

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众多讨论,不少报纸因此都卖脱销了。

文章的作者雷达,在国内文学评论界颇有名声。

他评论王蒙作品的文章在《文艺报》上发表后,引起文坛内外的极大关注,王蒙这位沉寂了二十余年的作家再一次成为文坛热点。

除此之外,他对《班主任》的评价,也促成了小说的大火。

可以说,他是国内最负盛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

《孩子王:风格迥异的知青小说》一文的发表,犹如在文坛投下一枚深水炸弹,激起层层涟漪。这篇极具洞见的评论文章,不仅为学界提供了全新的解读视角,更让《孩子王》这部作品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热度持续攀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