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二十四章 何成伟的心痛

青年报编辑部成了欢乐的海洋,他们完全有理由高兴。

因为《甜蜜蜜》连载这天,根据不完全统计,《燕京青年报》卖出一百五十万份左右,超过之前百万份记录近五十万份。

其实,这远不是青年报销量的极限。

燕京及其周边的各地邮局和报刊点有着强烈的订购意愿,按照他们的说法,还有太多没有读过《甜蜜蜜》的读者想要一睹其精彩内容。

要是放开了卖,两百万份也不是不可能。

“奈何……”

主编傅林叹了口气。

终究是让一些思想保守的老同志们笑到了最后,他们的举报信有了效果,报社的上级主管单位领导亲自给社长打电话,他们只能见好就收。

一下子少卖五十万份,这可就是大几万块钱的收入啊!

傅林心痛到无法呼吸,也恨透了那些张口闭口“资本主义侵蚀”的老家伙们的嘴脸。

还好,上头没有昏头听信那些老家伙们的谣言,直接将《甜蜜蜜》的连载停掉,否则的话,他可能真的会和那些老家伙们拼命。

无他,胡为民的《甜蜜蜜》为青年报带来的利益是空前的。

不说帮助青年报辐射到原本的势力之外,就说多出来的这几十万销量,就代表着每天多几万块的收入。

这可是七十年代末,好些垄断型国企的每日盈利都不一定有青年报多。

目前,以《甜蜜蜜》的字数还能在青年报上连载近一个多月时间。只要之后这部小说能保持住现在的热度,青年报就能真正跨过百万份日销量报纸的门槛,成为燕京地区报纸销量前几的报社。

到时候他这个报社主编的位置说不定还能再动一动。

“还是要和胡为民这样的大作家搞好关系啊!”傅林心道。

青年报的小说连载板块又不是第一天面世,之前连载的小说没有掀起任何水花,其实已经能说明问题。

只是具体该怎么做,他还没有想好。

……

之后几天,《燕京青年报》维持住了火爆的销量,销量更是一日高过一日。

《甜蜜蜜》的剧情随着李翘随父亲飞到燕京,机缘巧合下认识男主角黎小军,并且让他当导游后,也来到一个小**。

两个年轻人,乃至两国文化的碰撞,也是笑料百出。

李翘游览故宫时发出的惊叹,让燕京城读者自豪感倍增。

李翘喝豆汁时没忍住,喷了黎小军一脸,也让燕京本地老少爷们笑得肚子疼。

李翘登上长城,对秦汉两朝的心驰神往,也让读者们感慨曾经华夏的灿烂文化。

两人之间的小互动,偶尔手指的误碰和肢体接触带来的脸红,更是让读者们露出姨母笑。

总之,之后几天的连载不仅承接住了一开始的热度,甚至因为内容的轻松加小甜蜜,让越来越多的读者为之疯狂。

不少燕京居民每天早晨的习惯都因为《甜蜜蜜》的连载改变。

现在他们早起喝豆浆/豆汁,吃油条,看青年报。

他们每天上班,上学的话题也变成了李翘和黎小军,顺带还会提一嘴小说的作者胡为民。

热度的增加又进一步增强报纸的销量。

一路向上的销量曲线,让傅林乐的合不拢嘴。

更让他开心的是,那些保守派老同志终于找不到攻击《甜蜜蜜》的点,这让青年报上下轻松了许多。

……

也就在胡为民的名字和《甜蜜蜜》响彻燕京及其周边时,沪上《故事会》杂志编辑何成伟终于带着任务来到燕京城。

一下火车,他就熟门熟路坐上公交车。

开始时,何成伟的脑袋里都是关于怎么和胡为民约稿。

胡为民提交的几篇短篇小说质量非常高,编辑部内部评价也非常好。

当编辑部内部得知胡为民只是燕大的门卫时,甚至起过帮他进行工作调动的想法。

把胡为民调到《故事会》杂志社,以后他们杂志就不用担心缺少稿子了。

当然,这只是一些人的妄想而已。

何成伟这次,也是带着诚意来的。

临行前,社长和主编一再吩咐,只要胡为民愿意为《故事会》供稿,稿酬肯定是按照最高标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福利。

比如每年会安排一到两次作家交流会,地点都会选在国内的知名景点,到时候胡为民的吃住行全部免费。

还会邀请他出席作家座谈会,只要他来,就会有一笔不菲的报酬。

总之,只要胡为民愿意和《故事会》继续合作,杂志社这边会把他安排得明明白白,让他明白《故事会》的好,不要被其他妖艳的贱货吸引。

正想着,旁边几个年轻人的谈话吸引了何成伟的注意。

“你说,李翘和黎小军会在一起吗?”

“难,李翘是资本家大小姐,人家美利坚人,住豪宅,坐豪车,家里还有佣人,更是名牌大学毕业,未来的人生有无数中可能。可是黎小军有什么呢?他和我们一样,就是这个时代最普通的燕京青年,普通工人,这样的人对李翘有什么吸引力?”

“唉?你俩说的是《甜蜜蜜》吧,小说我也看了,但我有不同看法。我觉得李翘肯定是喜欢黎小军的。你们想李翘在美利坚能见到什么优秀华裔?不是她家的雇工,就是唐人街的混子。可黎小军不一样!”

“他怎么不一样?”

“黎小军可是社会主义接班人!”

“哈哈哈。”

车内众人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一时之间,车厢内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车内大部分都笑得很开心,除了何成伟。

何成伟听得一头雾水,什么黎小军,什么李翘,什么《甜蜜蜜》,是电影还是小说,他怎么没听说过?

带着疑惑,他问了身旁一位笑得开心的青年,“同志,你们刚才聊的是什么?”

青年看了他一眼,笑道:“哥们儿,你是刚来燕京吧?”

“你怎么知道?”何成伟问。

青年解释道:“太简单了,最近《甜蜜蜜》太火了,只要是燕京人,或者是周边人,上到八十岁老太太,下到六岁小朋友,没人不知道《甜蜜蜜》。”

“它是小说还是电影?”

“当然是小说了,一直在《燕京青年报》上连载,已经有些日子了。”

何成伟不解道:“在报纸上连载?每天最多刊载一千多字吧,这样也看不爽快,对读者有那么大吸引力吗?”

“吸引力可太大了,我是从第一天连载就开始看的,现在每天不看心里都想得荒。不只是我,其他人都一样。”青年自豪道。

何成伟看向周边的乘客,得到了他们肯定的答案。

“听说就靠连载这部小说,青年报的销量都干到一百七八十万份了。”

“我听说快两百万份了。”

“啧,这销量都快超过国家级报刊了。”

“谁说不是,《人民日报》销量也就比它多一倍吧。”

“总之青年报是发了。”

“可不是,完全是一个人养活了一份报纸。”

听到他们随口曝出的数字,何成伟羡慕的眼睛都快红了。

要是《故事会》有这销量,岂不是有望比肩《收获》《十月》?

也许,该拜访一下《甜蜜蜜》的作者,要是能征求他的同意,安排《甜蜜蜜》在《故事会》上连载……

何成伟觉得这个时代群众的审美还是趋同的,没理由燕京地区的读者喜欢,沪上的读者就讨厌吧?

哪怕《甜蜜蜜》能为《故事会》提升十几二十万读者,都是巨大的成功。

更何况和这位作家取得联系,也是为杂志寻找到一位新的供稿人。

说不定,又是一位像胡为民那样的金大腿呢!

何成伟前排的乘客转头问道:“哥们,我这正好有刚看完的青年报,你要不要看一看?”

“那感情好,谢了同志。”

何成伟接过报纸,在旁人的指点下,翻到了小说连载版面。

然后,他的眼睛又又又瞪地滚圆。

“胡为民,胡老师?《甜蜜蜜》的作者竟然是他?”

胡为民竟然能写爱情小说,不仅如此,他的小说还引得燕京读者好评不断,更是将燕京本地报纸带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部小说本来应该发表在《故事会》的!”

何成伟心里那个痛啊!

要不是为了忙胡为民的小说排期和下一期杂志的排版,他本来应该早几天来燕京的。

以他和胡为民首先合作的关系,胡为民没有理由不将这么精彩的作品交给一家报社连载,而不是选择继续和《故事会》合作。

想到杂志社因此少了每期几十万销量,何成伟就觉得心痛到无法呼吸。

唉,主编误我啊!

这一刻,何成伟竟然怨念丛生,对主编生起了不敬之心。

人的悲欢并不相通,何成伟在那嘀嘀咕咕,车上的乘客只觉得他好笑。

“又是个看小说看傻了的……”

下车后,何成伟的背影在呼啸的北风下,竟然有些萧瑟。不过,他面容却无比坚毅。这次面见胡为民,他说什么也要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胡为民将《甜蜜蜜》交给他们《故事会》刊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