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三十四章 老师,传火

胡为民回来后,不等他安稳下来呢,查剑英和陈建公跑了过来。

两人是得知他回来后,特意感谢胡为民的。

“胡老师,真是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我们文学社还在小打小闹呢!”

原来,在胡为民为文学社众人的稿子点评过后,还真有两个人的小说投稿成功。

虽然只是在报纸上刊载,而不是文学杂志,但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一时之间,文学社内创作气氛浓厚,大家都想做下一个能在报刊上发表小说的人。

胡为民认真道:“不用谢我,我的建议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还得是你们自己。”

查剑英和陈建公两人嘿嘿一阵傻笑,觉得胡老师人好,说话又好听,他们可太喜欢了。

“胡老师,听说你的小说要被拍成电影了?”

胡为民道:“刚完成剧本的创作阶段,拍成电影可能还要一段时间呢。”

“哎呀,胡老师以后真要成文艺工作者了,那我们要怎么办啊!”查剑英既为胡为民高兴,又为文学社好了个指导者而感到忧心。

“你这是想到哪了?”胡为民摇摇头,感到好笑,“我又不是要去北影厂当编剧,今后燕大才是我的主战场。只要有空,我可以帮你们多审些稿子。”

陈建公激动道:“胡老师,你这么说,我们可当真了!”

他没想到来祝贺胡老师的小说要拍成电影,还能碰到这种意外之喜。

不说别的,下学期文学社要是再招人,凭借胡为民的名头,就能为文学社多招上不少人。

胡为民神情变得格外认真:“我这人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一个唾沫一个钉子,怎么会说话不算数?我觉得咱们国家即将进入文学的黄金时代,文学社乃至燕大要是能多出些文学大家,也是好的。”

“胡老师,你真是我们文学社的恩人啊!”查剑英眼眶都红了。

怪不得胡老师能成作家,作品还能被改编成电影,就凭这气度和眼界,真就燕大年轻人中的独一份啊!

……

回来这几天后,胡为民除了上班,真就做到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窝在家里写他的新作《孩子王》。

新作胡为民写的很用心。

为什么?

因为老师是传递文明火种的人。

就是因为有老师这一职业,中华文明的火种才能延续下去。

他这一版的老师是有原型的,但又超脱了原型,他是新时代无数老师的集合体。

这就是薪火相传!

主角当然不是一帆风顺,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会遇到不理解,乃至敌视。

但最终,在主角的努力下,在村支书的帮助下,在他和村名以及学生的交心中,大家理解了他,也成全了他。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有弧光的角色。

老师也是人,不是圣人,更不是神人。

只要是人,肯定就有缺陷。

但胡为民不想写缺陷缺点,也不是不写,而是不着重描述,只是一笔带过。

以后世人的眼光看,这个时代的许多文化人仿佛陷入到魔怔中,作品中的美好很少,非常喜欢玩“黑深残”那一套。

什么是“黑深残”?

就是说有些作品在气氛、风格和剧情发展上的倾向,具体包括“黑暗”、“深刻”和“残酷”。

就比如,于华出名后写了部小说叫《现实一种》。

这部作品的先锋性十分突出,它彻底颠覆了伦理文化和人性本质,小说叙述的是兄弟互相残杀,以消灭对方子患为目的的故事。

古代都没有的小说作品,结果出现在近现代作家笔下。

中國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兄友弟恭,一家人相亲相爱。

是伦理,也是道德。

别说中华文化的叙事,就说是西方文化叙事,也没有这么**裸讲兄弟相残,家人相残的小说。

不敢说全世界都没有类似事件发生,但很少有作家能那么堂而皇之地将那样的故事以文字的形式描绘出来。

就说美利坚吧,这个国家不说私下有多么堕落,可他明面上宣传的也是爱和家庭的观念。

为什么?

国家是有一个个小家构成的,如果亲人都变得互相猜忌,甚至以杀死对方为目的,那是会动摇统治基础的。

西方国家都不宣传这些,但奇怪的是在西方的有意引导下,东亚的几个国家,尤其是中國、岛国和南韩,特别喜欢讨论这些。

明明大家都是受儒家文化影响,“黑深残”这一套却能流行起来,甚至被搬上大银幕。

仔细想想,让人不寒而栗。

有评论说这样的作品表现了理性的脆弱和荒谬,饱含着对人性凶恶的愤怒和焦虑。

这就可笑了,中國传统文化本来就讲究兄友弟恭,家庭和睦,中國人也是最善良的那群人。就说这个时代,人性的光辉也在不断闪现。

那么,对人性凶恶的愤怒和焦虑又从何而来?

细究起来,此类作者的生活也是一帆风顺,没有遇到什么大风大浪,更没有机会接触这样的家庭,却非要写这样的作品,不由让人深思。

这个时代虽然不是最好的时代,但却是大有为的时代。

中國人民需要文学作品不假,但他们需要的是昂扬的、奋发的,激昂的,绝对不是“黑深残”,也不是“自轻自贱自疑”。

胡为民觉得,这就是他今后的创作风格,《孩子王》也会按照东方叙事风格去创作,去书写。

当然,他这样写也许有人不喜欢。

毕竟现在的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流行的是反思文学。

你不仅不反思,反而自得其乐,岂不是要回到那个时代?

受欢迎,被批驳,不闻不问。

三种可能性,他觉得被批评的可能性更高,但他不在乎。

他还年轻,在文坛没有地位和影响力,但他能保证自己不受那股奇怪风气的影响。

如果更进一步,能影响到更多人,那就更好了。

也许是太想写好这部新作,他下笔时思虑过多,使得创作进度慢了不少。

不过这都不是事,相比同时代的作家,他的创作速度实在是快了太多,太多。

……

十二月底,《故事会》编辑何成伟再次来到燕京。

来到门卫室前,何成伟羞愧难当。

因为他的不坚定,没能和胡为民谈好下一部作品的事宜,让他在回到沪上后,受到了主编的批评。

虽然《甜蜜蜜》这部小说,《故事会》决定收下,但胡为民这座金矿,何成伟和他的领导都不准备放过。

这么粗的金大腿,要是不抱紧了,被竞争者知道了,他们会被笑死的。

这次何成伟是带着任务来的,说什么都要拿下胡为民的下一部小说。

之前的《会说话的骷髅》那种风格就很好,故事性也强,非常吸引眼球,后来的《门》等也很不错,非常符合《故事会》的风格。

唯一让他们感到可惜的,这些小说都是短篇,不是中长篇。

《故事会》可太需要用一部中长篇,奠定杂志在通俗领域的地位了。

《甜蜜蜜》是挺好,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抱着这样的想法,何成伟挤出一丝笑容,敲响了门卫室的门。

“胡老师成图书馆管理员了?”

何成伟脸上闪过一丝错愕,有意外,但又在意料之中。

之前他就想过,胡为民这种大才,窝在小小门卫室实在屈才了。

燕大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位虽然不怎么样,但这里也出过大作家啊!

于是乎,他在登记后,问明图书馆方向,然后神色匆匆离去。

图书馆。

赵老师上楼,找到胡为民后连忙道:“小胡,楼下有个《故事会》编辑部的编辑,叫何成伟的找你。”

“哦,何编辑啊,我收拾好手头的书就下去。”胡为民一边说,一边将一本书放进书架。

见何成伟是私事,他不想因公废私,尤其是在之前请过近一周假的情况下。

赵老师点点头,在一旁道:“小胡,快给姐说说,这个《故事会》又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也没什么,我之前往《故事会》投过几次稿,他们可能觉得我的作品适合他们,就过来主动约稿。”胡为民实话实说道。

“《故事会》……”赵老师念叨两句,猛然想到了什么,她惊奇道:“你还在投过稿?我家小孩也看这部杂志的。”

“小胡不声不响又放了个大卫星,这要是传出去,不知道会羡煞多少人。”

“我投的都是短篇,也没什么了不得的。”

几分钟后,赵老师先下去告诉何成伟,然后又过了一阵,胡为民忙完手头工作才下去。

“胡老师,恭喜恭喜,没想到咱们再次见面,胡老师就成图书管理员了。”

“这都是校领导爱护我们普通职工。”

两人寒暄两句后,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

胡为民也不再客套,坐下后便问疑惑:“何编辑,不知道你这次来找我是为了什么?”

“我先告诉胡老师一个好消息,《甜蜜蜜》我们杂志很看好,如果胡老师同意,我们决定在明年第二期刊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