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七章 一篇文章带火一份杂志

《故事会》编辑部,主编办公室内。

负责发行的同志坐下后依旧情绪激动,满面通红。实在怪不得他激动,而是这个惊喜太大了。

他负责发行已经快两年了,去年不算,可今年,从没有哪一次发行带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

往前数几个月,发行工作都是按部就班。杂志销量虽然有所增加,可都是几百上千增加,从来没有像这一期,杂志刊发不过两天,铺出去的杂志便卖光了。

从得到的信息中,他已经可以分析出,《故事会》这一期的销量怕是要上天了。

在主编的催促下,他平息一番激动情绪,开口道:“从今天早晨开始,我就接到各地邮局和书店的电话。他们都说咱们这期杂志销量非常好,上架没两天,存货就卖光了,顾客抱怨,他们也抱怨。他们给我打电话,除了抱怨外,还下了大批订单。”

“下了多少?”

“初步估算,有个四五万册呢!”

“四五万册?”

主编不由咋舌,这个成绩同往期相比,是翻了倍增长啊!

“不止这么多,现在统计的只有沪上的数据,江浙皖,还有燕京和羊城那边还没给我们打电话呢!”

“嘶!”

主编屁股坐在椅子上没多久,再次窜起来。

以小见大,沪上成绩都这么好,没有理由其他城市会差。

“快,你快回到岗位上等电话!”

主编已经可以预见,《故事会》第六期说不定会在今年年末放一个大卫星。

等负责发行的同志走后,他连忙打电话,安排印刷厂加紧印刷。

此时的他心潮澎湃,这一期杂志的爆炸性增长不仅是钱,更是自己的成绩啊!

果然,接下来几天,各地的订单陆续发过来,同沪上的订单加起来,超过二十万册!

销量暴增固然可喜,但主编更想知道的是原因。

一顿饱和顿顿饱之间,他知道该如何选择。

于是乎,主编安排编辑部的同志深入基层,打听这期杂志受欢迎的原因。

那位编辑同志也不负众望,深入基层后,很快打听到杂志爆卖的原因。

回来后,他不敢耽搁,当即找到主编汇报情况。

“主编,咱们这期杂志的一篇叫《会说话的骷髅》在工人读者中间的反响出乎意料的好。也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下,吸引了其他普通群众的购买。”

“《会说话的骷髅》?”

主编皱眉,他对这篇短篇小说有些印象。当时只觉得这个故事新奇,却没有想到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是的,读者们普遍觉得这篇小说层层反转,觉得很新颖,是他们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作品。”

“这篇作品的编辑是谁?”

“主编,是何成伟。”

“是小何啊,没想到他工作没多久,就给咱们编辑部带来这么好的惊喜。”

很快,主编叫来何成伟。

“主编,您找我?”

主编看着拘谨的何成伟,笑呵呵询问道:

“何成伟同志,你和胡成为同志相熟吗?”

“您说谁?”何成伟一脸茫然。

“胡为民啊,《会说话的骷髅》的作者。”

“您说他啊!”何成伟恍然大悟,旋即老实摇头:“不认识,他是通过邮寄投稿的作品,我觉得他的作品新颖,便决定采纳的。”

说完,他又小心翼翼地看向主编,惴惴不安道:“主编,是那篇作品有问题吗?”

“没有问题,小何啊,你可是给我们编辑部立了大功!”

主编接着将这期杂志大卖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

何成伟闻言也是惊喜交加,同时,隐约觉得自己怕是发掘出了一位了不得的作家。

“小何同志,像胡为民同志这样,能为咱们杂志带来如此巨大销量提升的作家,一定要抓紧啊!”

“您说的是。”

“胡为民同志是哪里人你知道吗?”

“胡……胡老师的通信地址写的是燕大门卫室。”

“原来是燕大的老师或者学生,难怪有如此才华!”

主编瞬间觉得合理了,那毕竟是燕大啊。

胡适、茅盾、鲁迅可都是燕大的人,那里是有文学土壤的。

主编拍了拍何成伟的肩膀,笑呵呵道:“小何,我交给你一个艰巨的任务,你敢不敢接受?”

何成伟站直身体,精神一振道:“请主编指示!”

“好,我需要你立刻买票出发,去燕京大学,联系到胡为民老师。”主编吩咐着,神情也变得肃穆起来,“咱们杂志这一期大卖固然可喜,但能不能稳定住销量,说实话,我心中也没有底。说到底,咱们杂志社之前靠刊发手抄本故事混个温饱可以,但真正想要发展,甚至追上《收获》《十月》《花城》这样的文学期刊,还是需要质量上乘的作品。

胡老师的作品有这样的潜质,我需要你去燕京找到胡老师,当面向他约稿。无论是短篇,还是中长篇,只要是好作品,咱们都收!”

说到最后,主编越发激动起来,“明年《故事会》第一期,我要让国内文学界看到咱们《故事会》的身影和力量!”

“小何,只要这个目的能达成,到时候你就是咱们编辑部乃至杂志社的大功臣!”

何成伟听的是心情激荡,主编的鸡汤让他面红耳赤,最后更是拍着胸脯道:“保证完成任务!”

……

《故事会》在发行城市销量暴增,其在燕京的销量较之沪上也不遑多让。

虽说严肃文学的盛世渐渐到来,但通俗文学同样有庞大的受众。

这不,龚秀秀所在的学校,渐渐流行起一份杂志,那就是《故事会》。

课间,高三年级一班传来嘈杂声。

“你看完没有,该我看了!”

“快了,快了,不要急嘛。”

“嘿,说好该我的,你抢我前面还不让我说。”

“你要是急,自己去买这期《故事会》不就行了?”

“就是反正也没多贵。”

男生们都在争相阅读《故事会》,搞得女生们都好奇起来。

女生们也想借来看看,只是听男生说里面有什么骷髅地,把她们吓到了,没敢看。

“秀秀,你说这什么《故事会》真有这么好看?”

龚秀秀身旁,一位梳着麻花辫的女生好奇道。

“不知道,我都没听过。”龚秀秀撩了下耳边的长发,不以为意道:“我们家订的都是《收获》《十月》,什么《故事会》从来没听过。”

麻花辫女孩羡慕地看向龚秀秀,她是知道这位同学家庭状况的,比她家有钱多了,什么文学杂志没看过。

“也是,《故事会》这个名字听着就不高级,估计也入不了你的眼。”

两人正说笑着,龚秀秀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哎呦,这《会说话的骷髅》写得是真好,这个叫胡为民的作家也太有才了!”

龚秀秀突然看向那个说话的胖同学,”胖司令,你刚说作家名字叫什么?“

“胡为民啊,《会说话的骷髅》的作者。《故事会》为什么在咱们学校这么火,都是因为这位胡作家的故事写得新颖。”胖司令吹了一通后,晃着手中的杂志,笑着道:“怎么,龚秀秀同学也想看杂书?”

龚秀秀本想拒绝,可话到嘴边,却变了,“那你看完借我看看。”

“哎呦,龚秀秀秀秀同学想看,我怎么敢让你等呢。”胖司令笑着将杂志递给龚秀秀。

麻花辫同学惊讶道:“秀秀,你还真看啊?”

“就看一眼。”龚秀秀咬着嘴唇道。

究其原因,还是胡为民这个名字,让她做出如此离谱的决定。

“会是他吗?应该是同名吧,毕竟他一个乡村来的人,怎么看也不像是个能当作家的人。”龚秀秀心里嘀咕道。

龚秀秀接过杂志后,发现《故事会》的封面颇具特色,就是页数不多,也就一百页的样子,厚度和《收获》《十月》完全没法比。

翻开杂志,她很快找到和那个男人同名同姓作家写的文章。

故事是短篇,很快她就看完。

看完后,她发觉这篇作品颠覆了她对文学作品的认知。

一开始,她以为其中的内容是封建糟粕,结果阅读下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小说里对人性丑恶面的揭露,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为了揭露真相,更是层层反转,给了她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这是一部可以在《收获》上发表的文学作品!”

龚秀秀感到惊艳的同时,又断言道:

“这样优秀的作品,绝对不是胡为民那样的农村青年可以创作出来的。”

这一天,龚秀秀下课回到家时,脑袋里还在回想着胡为民的那部作品。

饭后,她鼓足勇气问道:“爸,今后家里能多订一份《故事会》吗?”

“《故事会》?什么杂志?”龚修文摸不着头脑。

龚秀秀眼神闪烁道:“是一份来自沪上的杂志,我们学校很多同学都在看。”

龚修文放下报纸,问道:“杂志多少钱?”

“《故事会》是双月刊,每期只要一毛五。”龚秀秀连忙道。

龚修文点头道:“不贵啊,那行,家里今后就多订一份吧。”

“谢谢爸。”

得到父亲同意后,龚秀秀小脸红扑扑的,心中更有一种异样感。

她之所以会订购《故事会》,单纯是喜欢里面的故事,和胡为民这个名字没关系,对,真相就是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