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二章 我的老师李斯

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二章 我的老师李斯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0 19:18: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比如说韩非的知识已经深刻融合了唯物论以及皇帝集权的实践性,一个能从封建时代学出来的人,竟然掌握了这种跨时代的前瞻知识,他真的是人吗?

这并不是说法家不好,看秦国数代人打下来的基业,本着或许自己就是将来继承人的身份,该学的总要学的。

李斯与韩非师出同门,能够更好地施行韩非留下来的“遗产”

因此李斯是一个用起来很趁手的秦国重臣。

换言之,一个帝国要强大,要生存,它不能没有政治家。

“听闻昨天廷议,廷尉与丞相又在大殿争论?”

李斯尴尬一笑,再一次行礼言道:“臣与丞相的治国方略不同,才会在陛下面前争论。”

扶苏看着火盆中烧着的火焰,笑道:“其实继续分封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李斯颔首道:“公子所言极是,可王绾毕竟是秦国的丞相,朝中有不少人支持他。”

如今的李斯还只是一个廷尉,官职不及丞相,但廷尉一职执掌律法与刑罚,类似刑部。

“王绾是个守旧的人,包括他的门客或者是他在秦国的同僚,还有那些与王绾一起反对你的老臣。”

李斯再一次低下头,神色更添几分恭敬。

扶苏又道:“秦国是由变法开始强大的,分封的老路走过一次何必再走,当今父皇该更倾向郡县制,其实廷尉大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此也算是我的老师的遗愿。”

李斯作揖行礼。

在高泉宫外的宫人们眼中,公子扶苏与廷尉李斯彻夜长谈,直到天亮华阳太后要下葬了,李斯这才离开。

华阳太后下葬的第三个月,已是第二年的春季,关中的气候却依旧天寒地冻。

秦国的廷尉李斯走出家门,正在往咸阳宫而去。

李斯对身边的宾客吩咐道:“天下人皆知,公子扶苏颇有贤名。”

宾客回道:“现在也有很多人得知,公子扶苏喜看当年韩国公子韩非的书,说不定还在韩国故地的韩国名仕们也会得知。”

这位宾客所言的名仕大抵就是如张良那样的人。

王绾已有一个月没有去章台宫上朝,始皇帝也默认了这位丞相不来上朝这件事,反而越发重用李斯。

其实早在几年前,以李斯为首的朝中新派势力与王绾的老派势力就斗得很厉害。

王绾认为,如今治国还是要用以往的分封制,将始皇帝的儿子分封在各地,设置一个个得诸侯国进行治理。

因为这件事,李斯一系的人总是站出来反对王绾这个丞相,朝中吵得不可开交。

不过最后始皇帝还是选择了李斯的建议,选择了郡县制,而不是分封。

近来,公子扶苏喜养鱼,而始皇帝念在公子的孝心,就将高泉宫赐给了公子居住,为华阳太后守孝。

守孝期间的公子,平日里只是养鱼或者看书,不与那些王绾之流的名仕往来,不与六国的旧贵族往来,只是住在高泉宫内,鲜有出去走动。

李斯走到高泉宫前,向这里的宫人说明了来意,门前的人禀报之后,这才准许进入。

被两位内侍领着来到高泉宫的后院,这里有一座假山,水流从假山上流下来,顺着一根竹管流入池塘中。

池子看起来并不是太深,还能隐约见到正在游动的鱼。

李斯见到池边正在看书的公子,便上前行礼。

扶苏笑着让人递上一些糕点,又问道:“听闻王绾得了重病,不能早朝,还听闻有不少人去拜访他。”

“王丞相德高望众,他说病了,那多半是真的病了,只是病得不重。”

见李斯端正站着回话,扶苏又道:“还听别人说,父皇采纳了廷尉的建议,往后大秦要实行郡县制。”

李斯回道:“还要多谢公子两月前对臣的劝告,让臣有信心向陛下进谏。”

李斯心中本就对法家思想是极其维护的,始皇帝也终究会采纳李斯的建议。

既然是李斯的进谏,那么接下来就该重用李斯了,王绾这个丞相的位置能否保住还要两说。

在外人看来,是公子扶苏与廷尉李斯联手要扳倒当朝的秦国丞相王绾。

不知始皇帝听到这个传闻又会作何感想?

扶苏询问道:“听说如今项燕还逃亡在外,还要另立一个楚王?”

李斯微笑着道:“项燕之流,不足为虑。”

“王翦大将军的兵马何时回来?”

“臣……不知。”

李斯将姿态放得更低,别的事能够告知公子,唯独有关王翦大将军的事,即便是知道也不能随便说。

见公子不言语,李斯又道:“陛下有诏令,命臣往后教导公子。”

扶苏看着池中的鱼,又道:“嗯,我也收到父皇诏令了,以后有劳老师了。”

李斯会心一笑,连忙行礼。

能够得到公子一句老师的称呼,李斯心中热乎,不免更加欣喜,秦国有一位好学的公子,当然不是一件坏事。

这位新老师离开时脚步确实很着急,这也是正常的,未来几年会是他一展宏图的人生巅峰期。

高泉宫后方的池塘,所养都是一些寻常的鱼,公子还会命人抓一两条杀了吃,扶苏公子爱吃鱼,也爱养鱼。

扶苏重新坐下来,依旧看着书,在咸阳宫里有看不完的书,这些书有的是从六国收缴而来的,还有的是秦国的臣子所写的。

细数这些为秦国立功的能臣……其实他们那些人,绝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的。

比如说张仪,商鞅,白起。

通常而言,掌权的历代秦王对所有事都有一票否决权,也有拍板决定的权力,任何事只要秦王反对就不能施行。

并且延续至今,就如当年在秦国执掌大权四十多年的魏冉,秦王说废就废,魏冉不敢有半句怨言。

当年的白起,那也是说杀就杀,白起逃都没逃。

要给秦国卖命就要看他的八字够不够硬。

在史书上,就连李斯他自己也没落得一个善终。

这个大秦帝国如今看起来空前的强大,可举目望去民生凋敝,富饶的关中还有待开发,郑国渠虽好。

但依旧不够用,整个大西北以及中原还有待开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