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书七零,东北辣妻不好惹 > 第55章 心还挺细的

穿书七零,东北辣妻不好惹 第55章 心还挺细的

作者:风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0 22:59:10 来源:小说旗

经过一天的二次腌制,萝卜基本入味,口感酸脆爽口中略带一丝甜,适中的辣味使简单的萝卜更加鲜美。

从没有人吃过这种做法的萝卜咸菜,一桌子人全都味口大开,连最小的周星都添了饭,辣得直吐舌头,还舍不得摞筷儿。

自己做出的东西被认可,桑榆很开心很开心。她眨着漂亮的桃花眼,仿佛已经看到大团结像雪片似的朝着她飞过来,窗明几净的砖瓦房、飞檐走壁的乡村别墅、箭一样飞弛的大汽车、随时扎入云层的私人飞机...全都在来的路上!

吃过饭,她习惯性的出去夜跑,周南川也跟着一起。

他没有仔细寻思过为啥,反正吧,怎么说呢,就是很想和她在一起,哪怕一句话不说都好。

跑了大概四十分钟,桑榆放缓速度,调整呼吸,一直跟着的周南川突然打破沉默,“天短了(天黑得早的意思),你自己不安全,以后我和你一起来。”

“不用,我不跑远,没事的。”

“反正我也没有别的事可做。”周南川固执的坚持。

桑榆嘬嘬牙花子,不知道他这是犯的哪股牛劲,行,愿来就来,自己跑自己的,不耽误啥。

三分钟后,周南川又道,“萝卜很好吃,你怎么想到那样做?”

桑榆暗中挑眉,心道他这是在试探她呢,必须不能说呀。

“瞎琢磨呗,你还不知道我呀,小学都没念完,就是歪打正着了。”

周南川:......其实,我不太信!

-

十一月十五号,桑榆再次起个大早,穿戴好走出屋门。

这天,下了一九七八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雪不大,地面覆盖着薄薄的一层,也并不冷。

北方有句俗语叫下雪不冷、化雪冷。

她把昨天借来的架子车支好,拿出之前买的那捆麻绳,准备将大盆搬到车上,用绳子固定住,然后拉着去镇上。

下雪天儿道儿不好走,她一个女人,力气再大,推着上百斤的架子车,也走不了太快,而且想要打响第下炮,必须得抢占一个绝佳的位置,所以必须尽早出发。

抢占先机,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其实她满可以向周南川求助,毕竟那是她未婚夫。可前世的她,活了一辈子,啥事儿都是靠自己,早已忘了有人可依靠是个啥滋味儿。

刚架好车,周南川从外边进来,身上披着一层薄薄的雪花。

在他的身后,是那辆熟悉的驴车。

周南川走进来,也不说话,搬着大盆就往驴车上放。

桑榆有一瞬间的愣怔,驴车相较于架子车,省时省力,还更稳当。

他,一大早就出去,竟是为了给她借车?

这个男人,其实并不像他面上表现出来的那样冷淡,心还挺细的。

“全部带上吗?”周南川已经端完一盆,站在另一个大盆前问她。

桑榆忽的回过神,赶紧把他推到一边,“你的伤不行,再抻坏了落下病根儿怎么办?我来端。”

周南川稳住身体,还是不说话,趁着桑榆运气的当口儿,动作很快的端起大盆,面不改色心不跳的送到驴车上。

很快的,他返回来,接过桑榆费挺大劲才端起来的大盆,轻声说,“检查一下,还缺不缺什么。路远,回来取不方便。”

东西早就准备好了,装在一条布袋里,就放在厢房门口。

桑榆俯身拿起来,检查一遍没有缺漏,关好房门和院门,爬上驴车。

上了车才看到,车板上还放着两条褥子,桑榆又一次怔住。

周南川抿抿唇,低声道,“今天温度很低,一条你自己搭上,别感冒了。另一条搭在腌菜上,冻了可能会影响味道和口感。”

一个东北土生土长的糙汉子,居然还知道这些,着实让人意外。

桑榆由衷的说了声谢谢。

到达大集时,天刚亮,已经有不少的摊位都支起来了,炸油条的大锅正在烧油,燃烧的火焰为初冬的寒冷,增添一丝温暖。

这种大集是没有固定位置的,谁来的早,谁先挑。

前两次来集上,桑榆已经悄悄观察过了,早就盯上两个阳光好、背风、又人流量比较大的位置。

她蹦下驴车,在前边跑,其中一个位置已经被占,她便来到另一个位置上,周南川按照她说的,调整好驴车的位置,把三个大盆都放在车架子上,伸手就能够着的地方。

桑榆麻利地拿出小菜板儿,用带来的水把手洗干净,捞出几个小萝卜,连着缨子一起切成小丁儿,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铁盘子里。

毕竟是冬天了,手露在外边,很冷,还有辣椒刺激皮肤,切完一盘小萝卜,桑榆的手指头都冻红了。

可她一点都不在乎,相反的,做这一切时,她都面带着微笑,像是在做一件特别特别快乐的事儿。

人生嘛,都是先苦后甜。

把一切准备好,集市上的人也多了起来。

天气实在是冷,桑榆的脸蛋儿被北风打得生疼。

她扎上事先买好的红围巾,先咳了两下做准备,然后清脆的小嗓门儿一亮,开始吆喝,“叔叔阿姨、大爷大娘、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瞅一瞅,看一看了啊,新出缸的特色风味小萝卜,口感丰富,是能当菜,也能下饭了啊。欢迎品尝了啊,好吃你来点儿,不好吃不要钱了啊。”

桑榆的声音本就好听,此时有意的扬高声线,原来的温软,便显得清脆而甜美,穿透力很强的,一直传出很远很远。

特色风味四个字儿,非常有力度的吸引了来来往往的人。

那个年代,东北地区冬季可吃的东西真的很单调,蔬菜全是入冬前储存的萝卜白菜土豆,地瓜都不多。至于水果,苹果梨香蕉这些,根本就见不着,冻梨冻杮子、山丁子、冻花红啥的倒是常见,却也不是谁家都买得起的。

东北气候条件恶劣,加上运输业不发达,老百姓就是手里攥着钱,也买不着新鲜玩意儿。

此时,突然出来个特色风味儿,难免的受到大家伙儿关注。

再说,集上卖东西的,一般都是穿着绗面儿棉袄、缅裆大棉裤、头戴狗皮帽子、腰扎麻绳的粗野人,突然来了个漂漂亮亮的小姑娘,这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谁人不想过来瞧个究竟!

有人说以貌取人过于浅薄,可是,谁又拒绝得了漂亮的存在呢?

“这不就是腌萝卜吗,叫啥特色风味儿,唬弄人呢吧。”一个老大爷挑剔的看着小萝卜片儿,目露不屑。

桑榆也不生气,还是笑呵呵的,从挎兜儿里掏出一根手指头长短、一头儿带尖儿的小棍子,那是她事先用刀削的,用开水烫过,就为了试吃准备的。

试吃这个事儿,用竹制牙签儿最好,可惜现在还没有那东西。

她用小签子扎了一块萝卜递出去,“大爷,我这真是特色风味儿,不相信您尝尝,保您喜欢。”

大爷挑剔的盯着扎起来的那根萝卜丁儿,往后仰着身子不肯接。旁边一个大姨凑过来,抽着鼻子闻了闻,“味儿闻着还行,就是不知道吃到嘴里咋样儿。”

桑榆又变出一根小木棍儿,咔咔插了一块萝卜丁,又插了一条萝卜缨子,“您也尝尝,好吃就买,不好吃不要钱。”

大姨将信将疑的拿过小棍子上扎着的萝卜扔嘴里,只嚼了两下,眼睛倏地一亮,就笑了,“哎呀妈呀,不怪你说,真挺好吃。”

大爷看大姨吃了,也尝了一块儿,和大姨的反应一样,指着暗绿色的缨子,“是挺好,这个我再尝尝。”

桑榆又给扎了块萝卜缨子,笑眯眯的等着评价。

“好吃好吃,我活了大半辈子了,头一回吃着这么好吃的咸菜呢。姑娘,你这咸菜腌的行,多钱一斤?”

“萝卜和缨子一个价,五毛钱一斤。买五斤以上的,赠半斤。”

“多钱?五毛?这也太贵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