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 > 第152章 藏书阁2楼

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 第152章 藏书阁2楼

作者:玉米扒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1 01:26:20 来源:小说旗

张时安看的那是每一本都恨不得捧在手心好好的钻研钻研。

不过时间紧迫。

种类虽然还挺多,但他还是要找自己最欠缺的类型。

其他的能大致的看一看,也算是不错,这会时间大概也就还剩两三个时辰就要关闭。

趁这段时间,先挑选出自己急需的,顺便在把自己想看的,尽量记在脑海当中。

也就是这辈子的记忆力超群,也不用管他意思如何先把东西记下。

下一次想要进来,可就要等到下个月了。

而这段时间赵小磊和金铭轩都咬的太死,谁知道下个月还是不是他的第一。

特别是,赵小磊那么抠搜的性子,半夜,都自己点的蜡烛,在那里刻苦。

简直就是让他压力山大。

更别提那家伙的记忆力,就连张时安都觉得十分的恐怖。

至于金铭轩就不用说了,以前那么喜欢放狠话的一个人。

现在,沉默寡言的样子,就连周围的气息,都已经不一样了。

一看就是劲头十足,仿佛只要张时安随便露出一个破绽。

那两个家伙就能一头扑上来,连个反扑的机会都不给他。

目光急切却又不失沉稳地扫过一排排书架,仿若一位探寻宝藏的冒险者。

在层层叠叠的典籍之间,几部散发着独特魅力的书卷渐渐映入他的眼帘,仿若命中注定般与他的境遇严丝合缝。

他首先留意到一本名为《破局策论》的古籍,封皮以暗青色的绸缎装帧,岁月虽在其上留下斑驳痕迹,却难掩其卓然风姿。

轻轻翻开,内页的纸张薄如蝉翼却透着坚韧,墨色字迹工整而不失灵动,似有书写者的才情满溢其间。

这个书他真是听都没听过,就连是谁写的,这个人,他倒是有点印象。

听说是江浙那一派,出了名的大儒,都是手抄写板。

不过,纸张有些陈旧,估计,也已经经历了不少年。

书中详述了历代朝政更迭、官场风云变幻之际,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何凭借非凡谋略突破困境、扭转乾坤。

既有寒门士子在科场舞弊风波中巧妙自证、脱颖而出的惊险历程,也有外放小吏于地方积弊丛生时另辟蹊径、推行革新为民请命的传奇故事。

这玩意看了一点就让他有种再艰险的困境亦有破解之法,只需心怀谋略、审时度势。

这种也不知道是自传,还是说是杜撰的。

但绝对不是什么话本子的类型,因为里面的内容,鞭辟入里,非常的深奥。

还有里面一些官场上面的注意事项,以及很多科举之中需要规避的内容,以及加分的项目。

他觉得这本十分不错,可以先看看能不能把内容记下。

反正他是十分喜欢,要是遇不到更好的,就带这一本出去。

紧挨着的是一本《笔锋养晦录》,书页边角微微卷起,却散发着一种内敛的力量。

此书不似寻常科举范文那般华丽堆砌辞藻,而是专注于磨砺笔力、蕴蓄文风。

它从先秦诸子散文的质朴深邃、汉赋的磅礴大气讲起,剖析每一种文风背后的时代诉求与精神内核;

继而阐述唐宋大家如何在宦海沉浮间,以笔为刃,或针砭时弊、或抒发豪情,文字看似温润如玉,实则暗藏锋芒。

这本书内容倒是与他的场合十分的贴切。

毕竟张时安,也不喜欢去写那些特别华丽的辞藻。

反正他的文章从来没有被批为华而不实、欠缺深度。

这本书,倒是非常适合给自家二师弟。

徐子睿的文章风格,就是欠缺一点写实,这本书的确不错,先留着。

感觉看完这本书之后,大家伙应该就懂得真正的文章并非为炫技而生,需扎根现实、厚积薄发,方能在科场之上以笔破题,一鸣惊人。

目光继续往前搜索。

而在书架最内侧,静静躺着一本《士心鉴略》,封面古朴无华,仅以素纸题签,却让张时安忍不住心中一动。

书以编年体例,记载了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在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之时的抉择与坚守。

有忠义之士在朝堂党争、奸佞当道下,坚守正道,不惜舍生取义;

有贤能之才于乱世烽火、外敌入侵时,弃笔从戎,凭借满腹经纶运筹帷幄。

当时俺只是粗略一看,这本书的内容说不上多重要。

但起码能够让看过这本书的人,心中都格外震动。

这本书让他有种于迷茫中寻得初心,知晓身为士子,不应仅为功名利禄而奔走,更要胸怀家国天下。

以学识为舟、勇气为桨,渡万民于水火,如此方能在科举入仕之路走得坚定且长远,不负所学、不负苍生。

与此同时,又在角落处发现了熟悉的箩筐。

看到箩筐张时安就有些走不动道,毕竟他非常的清楚,放在地上的绝不是什么破烂。

而是,满满的宝藏。

把找好的书放在桌案上,快速跑过去翻找了起来。

拿起其中一篇文章,走到窗檐边,透着外面的光亮,观看了起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地之大,非一人之力可及,然圣贤之心,常怀天下。

为天地立心,非独善其身,乃兼济天下也。

上古之时,伏羲观天象,察地理,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神农尝百草,教民稼穑,使天下百姓得以饱食。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仓颉造字而文明兴。此皆圣人之心,为天地立命,为生民立极。

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

孟子曰:";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圣人之心,在于教化万民,使天下归仁。

荀子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然圣人之心,常怀天下,以仁义为本,以礼乐为教,使天下归于正道。

秦汉以降,董仲舒倡";天人感应";,朱熹集理学大成,皆以圣人之心为天地立极。

司马迁着《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班固修《汉书》,";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皆以圣人之心,为后世立范。

为天地立心,非独圣人之事,亦君子之责。《大学》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是为天地立心之举。

君子之道,在于以天下为己任,以仁义为根本,以礼乐为教化,使天下归于正道。

天地之大,圣人之心,常怀天下。为天地立心,乃千秋万代之伟业,非一人之力可及,然人人皆可为天地立心。

君子之道,在于以天下为己任,以仁义为本,以礼乐为教,使天下归于正道。

如此,则天地之心立,万民之极定,天下太平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