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此去直上青云路 > 第24章 院试(2)

此去直上青云路 第24章 院试(2)

作者:卿岁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1 02:15:32 来源:小说旗

第一场试罢后需要三日出成绩,那时学政们会公布进入覆试的名单,待覆试过后就能直接出成绩和名次。

所以考生们能暂时歇口气,虽然不能出考棚可也能放松放松精神,可监考官和阅卷官就比较辛苦了。

圆月早已高挂在空中,可阅卷处却是一片灯火通明,考官们阅着阅着还时不时还传出一两声叹息。

“王巡按。”

学政陈据啃着大肉包子,捏着一份卷子上前道。

“这个叫李瑜这位考生的,是不是也太轻狂了些?”

让他策论科举的弊端,他便真的策论科举的弊端。

还说什么八股文会让官员思想僵化,从而错失许多能实干的人才,会给朝廷带来严重人才流失。

哦。

连个八股文都写不好,还谈何助天子治理天下呢?

他有心将这孩子给打下去来着,可想起今日巡按御史在这考生面前驻足良久,所以就想着再问问他的意思。

毕竟他是陛下指派下来的,万一将他看好的考生打下去不太好嘛。

“人不轻狂枉少年嘛。”

闻言,王知秋笑着接过他手里的试卷又仔细看了一遍,拿起自己的朱砂笔在卷子上写了个录字。

“陛下常说希望臣子能言、敢言,若是连话都不让人家说,那陛下何必要设言官御史呢?”

他也不说李瑜的论点是对还是错的,所以陈学政也拿不准他的心意。

只不过人家是御前的人,自然他说什么都是对的了。

两百份试卷都批阅完成以后,只有前一百名的考生有资格留下来进行覆试,随着衙役唱未过初试考生的名字。

被念到名字的考生,便一个接一个垂头丧气地出去,到最后整个考棚直接空了一半。

李瑜、吴景诚、宁源都进入了覆试,就连情敌于光都进了覆试,对此吴景诚拍了拍好兄弟的肩道。

“别太在意了子璇,毕竟最后只有前五十名能成为生员。”

覆试若是过不去的话,宁教谕除非是傻了才会放弃科举有望的子璇,而把自己姑娘许给那样平凡的家伙。

李瑜:“……我自然是不在意的,我倒是比较担心你。”

毕竟竞争太激烈,听说过往全省五十位生员的名额,单单是人家蓉城府的生员就要占三十。

剩下二十位名额给其余上百个县分,他和吴景诚家的祖先,得积多大的福德才能挤进去?

闻言,吴景诚有些莫名其妙:“你担心我做什么使,来的时候李巡检说了我不管院试过不过,他都愿意把瑛姐许配给我。”

总之他没有丝毫的压力,考得上是好事考不上过两年再来。

李瑜:“……”

这人脑子里除了娶他家瑛姐,难道就没别的事儿了吗?

覆试只有两道题,第一道是考经义,让考生阐述对中庸的理解,五百字的小作文倒是很平常。

第二道则是时政策论题。

题曰:“工商者,国之重资,贸易者,民生之源,今观工商贸易,或有阻滞,货财不聚,民生凋敝,子试析轻商之利弊,试论如何通商惠工,以裕国便民,富国强兵?”

李瑜觉得这个还真的有点意思,这天下不是改朝换代以后就能完事,就能欣欣向荣永不衰败的。

而是改朝换代以后再兴、再衰败、再灭亡不停循环。

前新末年之时国家内忧外患,为了镇压自己国家内的反民,前朝花了不少银子购买北狄战马。

若不是理智还在,说不定都想让北狄骑兵来评判了。

好在,前朝皇帝还是明白请神容易送神难的。

六十多年的末年乱世,内耗了自己却壮大了北狄。

北狄眼馋中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等大雍的皇帝登基后依旧时不时扰边,整得边疆百姓哀声道怨。

卓力格图可汗甚至还要求大雍必须要像前朝一般,高价购买他们的战马,否则的话便要踏破整个大雍。

大雍又不是前朝末年,自然不可能如他们的意被他们威胁。

于是边疆隔三差五就要干一架,太祖皇帝在的时候也打过几场大仗,辛苦积攒国库也就空了一半。

当今倒是有心想要彻底收拾北狄,可是国内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前朝就是加税加出的问题。

大雍刚刚建立不过五十年,自然是不能着急割韭菜……不,是不能给百姓们增加负担。

所以粮食要是不够就去隔壁暹罗买,问题是商税那边也是大受重创,再加上商人的社会地位太低,愿意从商的人也远不及前朝鼎盛时期。

如今的国库里就是没有那么多钱,没有钱朝廷就买不到粮食,没有粮草朝廷就不敢进行大规模战役。

所以要想成为强国,如今的首要任务是搞钱。

搞钱的同时农耕也不能丢下,必须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这样要干大仗的时候才不缺人。

让他感到有趣的是,出题人居然敢把轻商这事儿摆到台面上说,还让大家论述轻商的利弊。

就算他此时坐在考棚里,看不见考友们的任何表情,却也能猜得到考友们的表情有多古怪。

轻商在读书人眼里还有弊么?那肯定全部都是利啊。

李瑜不想去猜出题人的心思,反正他觉得自己来都来了,心里怎么想的自然就怎么说呗。

这次就先说实话试试水,若是过不去他就知道不能说实话,明年或者后年再说假话不就得了吗?

何况看巡按御史那样子,说不定人家就爱写实话呢?

于是他便实话实说,将轻商的利弊写了个清清楚楚。

还详细写为了鼓励人们从商,应该如何从细节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只是他仔细想了想又加了几段。

“商贾之流,终非仕进之材,彼逐利者,心多营营于货财,求官者,当以德行为先。

商贾沉溺于市井之交易,鲜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

故科举之门,当为士子而开,非商贾所能跻身也,此应成定例,绝不可更易。”

商人当然是可以拥有与旁人无二的人权还有地位,却坚决不能拥有政治权力,不能有主宰天下的契机。

当商人有了权,天下就乱了。

王知秋走来走去看了好几遍了,见他写完了卷子以后,便迫不及待地将卷子拿过去现场阅卷。

李瑜:“……”

他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去拉自己考位上面的铃铛。

这位巡按御史是否也太过心急了些,就是不知道出题人是不是他,如果出题人是他的话……

自己的答案又能不能入他的眼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