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神周侗传奇一一水浒前传 > 第17章 周侗大名府收七徒

战神周侗传奇一一水浒前传 第17章 周侗大名府收七徒

作者:闹江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1 05:40:37 来源:小说旗

与此同时,邺州副都统孙巨的外甥栾廷玉和三子孙立也学史文恭的样子,一路奔波来到大名府,投身于周侗门下。

周侗见栾廷玉颇具习武天赋,便收他为四弟子,精心传授周家四十二路旋风棍。又收孙立为五弟子,教导他三十六路降魔枪和十八路伏虎鞭。

而后,刘琦又将卧虎岭七杰徐宠之子徐宁带回大名府。周侗见徐宁骨骼清奇,便收为六弟子,仍以徐家家传的三十六路钩镰枪为主进行教导。

当年周侗和徐宠、林凯等兄弟常在一起切磋武艺,所以周侗也会林家的锁喉枪和徐家的钩镰枪。

有一日,蔡瑛儿在大名府不慎丢了钱袋,正巧被小乞丐武松拾到。武松为人正直善良,拾金不昧,当即如数奉还。瑛儿对武松的品行大为赞赏,便将他带回府中。周侗见武松机灵勇敢,便收为七弟子。武松生性不喜骑马,周侗便根据他的特点,悉心传授其霹雳双刀和鸳鸯腿之术。从此周侗闲暇时就教授七名弟子武艺。

小燕青时常到瑛儿处请安问候,蔡瑛儿也在后院勤奋练习刀弩,闲暇时还会弹琴吹箫。她见小燕青乖巧伶俐,甚是喜爱,便耐心地教小燕青弩箭、刀法、琴艺以及箫艺。

话说卢俊义平日里常常前往军中走动,与军中将校肖鹏、杜仲、陈龙、赵宇以及刘琦、吴阶等人相处得如同亲兄弟一般。时常慷慨地请大家喝酒,席间众人还会兴致勃勃地比试武艺。

每次比试,卢俊义都会事先规定不准超过十招,众人心中也都明白,这是卢俊义顾念大家的颜面,毕竟在场之人,几乎没有人能与卢俊义走过二十个回合。

时光荏苒,这一日,忽然有圣旨传到军中。周侗赶忙率领众将恭迎圣旨。原来,邯郸境内有一座五指山,五指山上盘踞着一伙强盗,如今已聚集了五六千人之众,势力颇为庞大。

此前,邯郸知府为了隐瞒实情,曾多次派兵马前去围剿,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强盗的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剿越多。直至上个月,知府又出兵五千,试图一举剿灭,谁知主副将皆不幸战死,五千人马也是死的死、降的降,最终只有八百多人狼狈逃回。

朝堂之上,宰相文彦博深知周侗的军事才能,便力保举荐他带领大名府官兵前往五指山,剿灭这伙为非作歹的强盗。太皇太后权衡利弊后,应准了此事,天子随即下达了圣旨。周侗接了圣旨,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着手整顿人马,精心筹备,准备十日后出征。

卢俊义听闻此消息后,热血沸腾,一心想要随军出征,建功立业。此时军中正好招募新兵,卢俊义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当了一名骑兵,随军踏上征程。史文恭、孙立、栾廷玉听闻后,也纷纷表示想要前往当兵。然而,周侗考虑到他们学艺尚未完成,且年纪尚小,便没有同意。此时,史文恭十七岁,孙立和栾廷玉十五岁,林冲和徐宁十四岁,武松才十三岁。

出征前夕的当晚,蔡瑛儿在内宅精心备下了一场酒筵,为周侗送行。席间,瑛儿轻拨琴弦,婉转吟唱了一曲,那歌声悠扬动听:

“鞍上人,披金甲。

坐下马,挂金铃。

军旗猎猎,彩霞飞迎。

枪系红樱,雕弓满盈。

刀剑出鞘,风停雨凝。

听将令,号角鸣。

虎狼兵,出连营。

千军列阵,显露龙形。

万里征程,阵阵皆赢。

凯旋欢庆,四海安宁。”

次日,周侗亲率一万雄师,浩浩荡荡出征五指山。

大军兵分三路,旌旗猎猎,罗列四方。那绿沉枪、点钢枪、鸦角枪,枪身熠熠,锐光闪耀,仿若能撕裂苍穹;青龙刀、偃月刀、雁翎刀,刀气纵横,杀气弥漫,似要将天地笼罩;雀画弓、铁胎弓、宝雕弓,弓身圆润,箭羽饱满,犹如蓄势待发的雷霆。

第一队大将肖鹏一马当先,充作先锋,麾下士卒个个士气昂扬;后一队大将陈龙则负责押运粮草,确保大军补给无忧。周侗稳坐中军,众将官抖擞精神,严阵以待。

七日后,这一万雄师历经跋涉,终于抵达五指山下。大军迅速扎下大营,营帐连绵,气势恢宏。

再说蔡瑛儿,自周侗出征之后,每日里情思萦绕,心心念念皆是周侗的安危。

这一日,在收拾物件时,偶然发现了邯郸令狐写给云台八怪有关刺杀蔡家的书信。蔡瑛儿看罢书信,命青霞、紫云召集来六个弟子,将书信内容细细诉说了一番。

这六兄弟听闻此事,个个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只待要替师娘报仇。蔡瑛儿原本只想带领史文恭、孙立、栾廷玉前往探查,怎奈林冲、徐宁、武松三人软磨硬泡,执意要跟随同行。蔡瑛儿无奈之下,只得应允,于是带领众人,直奔邯郸府而去,誓要查明当年蔡家被劫杀的真相。

老管家周康苦苦劝谏,却未能阻拦,无奈之下,只得匆忙跑去告知卢平卢员外。

且说周侗在五指山下的大营之中,为了摸清五指山上的虚实,派出多支人马前去打探消息。

这一日,忽然有中军前来禀报原来,有一人名叫王伯年,此刻正在营外求见。周侗一听,得知是自己的结拜二哥,不敢有丝毫怠慢,忙整衣出迎,将王伯年接入大营。

兄弟二人相见,行礼已毕,周侗赶忙问道:“二哥,不知因何在此?”王伯年说道:“三弟啊,我家就居于这五指山脚下。当日我们四人一同进京,后来四弟种师道前往延安府上任。而我和五弟,一个将心血倾注于作画之上,力求丹青妙笔,绘尽世间风华;一个则把精力用于研读兵书,渴望精通韬略,安邦定国。

可惜啊,此次我们二人又都未能科举及第。我此番前来,是为了五指山的十义士之事。这五指山上,原本并无强盗。只是五年前,邯郸地界遭遇大旱,赤地千里,灾民无数。当时的令狐知府,面对百姓的疾苦,非但不开仓借粮,赈济灾民,反而置若罔闻,导致一千多百姓活活饿死。

邯郸本有这十位豪杰,他们心怀大义,散尽家财,竭力周济百姓,然而杯水车薪,难以缓解灾情。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冒险抢了粮仓,之后被逼上了五指山,落草为寇。此乃是官逼民反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