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民间风水奇谭 > 第1315章 何为仙

民间风水奇谭 第1315章 何为仙

作者:张自道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1 05:40:39 来源:小说旗

热风呼呼的刮着,它携带起的滔天火焰卷起了滚滚热浪,火借风势,无往不利,但凡所过之处,那些骨瘦嶙峋的人们化为了飞灰,很幸运,禹王鼎特别的给我面子,身为金箍棒它爹的神鼎,变大变大变大,直至变成了一堵高大的城墙。

事到如今,也顾及不到大鼎的出现能否引起天庭的注意,能够活下来才是当务之急,热风卷起来的烈火充斥着四周,天地间燥热的火气将我身上的衣物统统融化,所剩下的唯有陈福气给的红色背包以及自己随身携带的青囊。

伴随着风火撞击,大鼎发出‘轰轰’两声炸响,青铜色的三足大鼎上的九州山河图却在不经意间有了一丝荧光闪烁,随即,天雷轰鼎,大鼎为也我争取了一片安全的区域,左右火焰擦着身体略过,皮肤已经赤红,非常非常疼,由内而外的燥热折磨着身体每一寸筋骨,然而,在如此天威面前我能做的只有忍!为了心中有着一片净土,多大的苦难我可以接受,作为男人,我要为在诗雨面前吹过的牛逼负责,因为,我是不可战胜的!

热浪滔天,下有地火,中有罡风,天有雷霆,如此绝境,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地狱二字’,既然无法抗拒,那只好盘膝而坐,抱元守一,让体内可以形成周天大循环,调节阴阳之气,大鼎替我挡住了绝大多数的罡风与火,禹王鼎的高大,令天雷无法落至我身,哪怕如此,依然让我艰难的抵抗。

不知这该死的热风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散去,哪怕有龙骨也在身吃不消啊,毕竟,我可没吃过太上老君的金丹,也没孙猴子的金身不坏。

过了好一会儿,我甚至能闻到自己身上的焦糊味道,雷火不散,天地不静,如此危机四伏的环境下,活着都成了一种奢望,本想感受着阴阳之气,可不管是雷是火,二者都有着令人难以承受的暴躁感。

都说穷则思变,这句话是一点不假,即将无法承受那滚滚热浪之时,脑海里互相想起了当初吕祖所传授的心法,因为夏玲珑破了我在修炼后的纯阳身,导致纯阳气消散一空,也没了那赖以生存的大杀招。

既然此地无阴,或许纯阳心法能让我感受的舒服一些,回想着吕祖曾传授我纯阳心法时的场景,心中默念: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抱元守一,内息调整,四周暴躁的热量渐渐变得平息下来,同样,我竟然感觉舒服了很多,自始至终,我的修行皆是以功德入手,由术入道,以武明道,像是那些所谓的修炼之法,也不过仅接触过纯阳心法而已。

所以,说到底我只是通晓术法的术士,以功德证道化身阴司阎罗,与那些隐入深山中的修士不同,道教提倡出世,儒家提倡入世,别看做的降妖除魔的活计,可更多的还是受到儒家忠孝仁义的影响。吕祖百字诀驱散了燥热,可看向茫茫四周,怕是一时半会儿也结束不了,雄心壮志被残酷的环境击的粉碎,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然而,因为温度的越来越高,空中雷霆频频落下,令我随身携带的两个背包断了绳,当所有的东西散落一地的时候,一本曾经被我遗忘许久的书籍出现,他也是当年舒化春修成地仙的仰仗——“阴阳秘法!”

符咒纂术我已经精通大成,风水斋志由我代爷收徒将它赠与了李相如,唯有这本阴阳秘术是我一直以来所遗忘的物件儿,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已经成阎罗王,看这个没啥用啊。

伴随着好奇心,再次将这本书翻开时,而它也将我的思绪完全打开,从此为我打开了一副通往另外世界的大门。

第一页还是元始天尊所说《升天得道真经》当中的那句:“精凝形固成黑龟,炼神凝结为赤蛇,锻炼呼吸为龙虎,龙虎龟蛇成一块,为和合四象。”

可是,当越翻我越觉得不可思议,当中竟然记载了陈福气所说的五气朝元,书中所讲,五脏六腑两种练功方法,一曰:“五气朝元”,二曰:“六脉沉根”。五气者修于“黄庭”之上;六脉者炼在“黄庭”之下,故开功之法有上下之分,阴阳之别,是谓“阴阳合于一道”,皆出“太极两仪”

五气朝元法皆五脏所辖,而十指藏有六经,也成‘六脉’,其中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等等共六条经脉贯通丹田之气,上下两部修炼,使全身搜到气血循环,引得上下呼应沟通,经脉贯注丹田,领五气六脏相互贯通,表里内外融为一体,足以重归先天!

【金庸老先生的六脉神剑就是基于道家六脉与丹田呼应所描绘出来的。】

如果将自身与阴阳秘法中描绘的做比较,比起先天,我应该属于五脏气大成,由外而入内,手指六脉不透,无法汇聚于丹田之中,最终成不了五气朝元,但却因以武入道,奇经八脉将龙骨之力散于全身筋骨,另辟奇径,虽然破坏力很强,但却与大道相聚渐远。

越翻越觉得心惊不已,当处在五气朝元之后,为接引天地精气打下基础,五脏六腑的贯通可以让精气透彻而过,那么剩下的便是要开三宫九窍,其中,因为需要接纳天气要开四个窍,分别为‘百会’、‘天目’、‘玉枕’、‘泥丸宫’,他们分别称为顶窍、意窍、神窍、总窍。

除此之外还要开三个地窍接引地气,分别尾闾窍、气海窍、会阴窍。最后还要开之“中丹田”绛宫窍、双肩胛骨连接中间的空窍,二者的目的是接引人体‘人气’。其中九窍所接纳的气,简单点说就是老百姓讲的精、气、神。

《钟吕传道集》中说:“丹田有三,上田神舍,中田气府,下田精区。精中生气,气在中丹;气中生神,神在上丹;真水真气合而成精,精在下丹。”

所以说修身练功,先开九窍,上接天气益智健脑,中接人气益宗气健脾胃,下接地气交通心肾,培补元气。那舒化春能开九窍接引天地精气,脱去畜生道而化为人,其中与阴阳秘法中记载的开窍法必然是脱不开关系。

当九窍已开,还需要开三宫,称之为“上中下三丹田”。 下丹田称“坤宫”,内藏先天之精气,也是命门所在,此处为道教常说的结丹之所,用以炼精化气。

中丹田居于心下三寸六分,与脐门相对,心属火,肾属水,心肾二气想通,水火相容,此地也叫‘赤地宫’。乃为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气。丹成之后,此处为养丹之所,用以炼气化神。

上丹田又称‘泥丸宫’,按照丹经的说法:由两眉之间入内,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为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之神。一旦丹成之后,此处为出神之所,用以炼神还虚。

三者融为一体,并成为‘精气神’,丹成之后自泥丸宫而出,至此之后,不死不灭,古代称其为‘修士’,多加修行功德,行三百善为地仙,一千三百善为天仙。所以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神仙的大小,事实上与修为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