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民间风水奇谭 > 第215章 龙王庙

民间风水奇谭 第215章 龙王庙

作者:张自道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1 05:40:39 来源:小说旗

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冤魂幡的祭炼方法本来就是奴役他人魂魄,而且他为了一己之私便想夺取胡仙姑百年道行,以至于今日被猪吃了魂,如此也算是他应得的报应。

避免了村民们的道谢,我悄悄的带着胡仙姑找到了自己的摩托车,顺着江河继续的向上游行驶而去。

孤单单的路途上有了胡仙姑这个活着百科全书为我讲解着人文趣事,也算是让我大开了眼界,胡仙姑说她灵智诞生于明朝中期的女真部落(如今抚顺),是部落公主饲养的宠物。巧在全真教道士去往蒙古国宣道回归,途经女真部落时发现了它。

道士见胡仙姑有了灵智,一时动了恻隐之心,便寻到公主给她算了一卦,卦金就是大白狐狸。最后道士推出了公主将来的婚姻运势,如此便将胡仙姑救了出来,准备放归山林,可心有慈悲念的道士在野兽精怪修行不易,就为胡仙姑念了一遍‘上清大洞真经’。而胡仙姑就是靠着自己刚刚诞生的灵智以及对于生的渴望,凭借着记忆里的只言片语,最终历经劫难,直到近代才修成地仙之躯。

【小知识:没被汉文化侵蚀的塞外,女子恋爱是自由的,随着大清朝的统一塞外各部,受到汉文化侵蚀,才渐渐变成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先继续说我的寻龙之路,历经了两天的时间,走走停停,由佳木斯市也到了伊春市,而这一路最抢眼的要属年幼的胡仙姑了,她比那些俄罗斯女娃还要美丽百倍,不足八岁便能经常引起路人惊叹。

而我由于长时间的餐风露宿看起来面老,为此也常常被人误会成了她的父亲。

五六月份的时候正是种地的季节,记得有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雨,在农村的公路上,往往能看到道路东边大雨倾盆,道西边却神奇的滴雨未下。

而第四天上午,我带着胡仙姑就到了这么一处村子。

“姑姑,咱们都一连找了三天了,你说我爷爷会不会改变路线了?”

自从出了清河村后,我们俩也算是走了几十个村子了,凡是村里的商店,我是一个没落。

胡仙姑依然那副毫无情绪的表情说:“应该不能,按照你所说,那龙是因为缺了水气,所以李师傅必不能离开江河太远,然而普通的溪水是无法提供充足的水精,眼下东北水气最为浑厚的,就要属黑龙江了。”

胡仙姑别看年岁活的长,但对我爷爷却始终执晚辈礼。我无奈的看了眼头顶上的酷日,烤的我是口干舌燥,这黑龙江还水气充足呢?可充足怎么还不下雨,头顶上的烈日烘烤,我就感觉自己像是进了大蒸笼一样,嗓子眼都热的冒了烟儿了。

我俩决定进村子里再问问,毕竟继续往前可能就要到了支流,爷爷若是想调转方向,可能就要顺着下游辗转到松花江一带了。

就当我们刚进了村口时,我就被眼前的吹吹打打吸引了,只见人群围着一所破庙那是又敲锣又打鼓的,老百姓各个都画成了白面脸蛋,扭着大秧歌,还有一些踩着高桥吹着喇叭领队的男男女女。

在秧歌队的前面站着五名穿着正常服装的男女,他们跪在地上庙前,身旁站着一名头发上插着鸡毛的老太太,手里拿着个鸡毛掸子嘴里呜啦啦碎叨念着什么。

我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形,比较好奇,就问身旁的胡仙姑:“姑姑,这些人干啥呢?今天还是什么传统节日么?怎么以前没见过。”

见那所庙宇,有些像我在被阴差捉走时去过的土地庙,可眼前的这座庙的高度就和成年人的身高差不多。人群扭大秧歌所聚集的广场也不大,周围也聚集了许多看热闹的人群,我与胡仙姑向人群的方向凑了凑,就听见那个脑袋上插着鸡毛的神婆带头开始喊:“阿弥陀佛,降雨来吃白面馒头喽。”

人群便也开始随着神婆的话一起喊这口号,起起伏伏,数百人一齐高呼的声音倒也是很震撼。

胡仙姑便对我说:“他们这是在祈雨,刚刚咱们来的时候,你注意到没有?现在已经过了芒种节气,老百姓都应该种地了,而离这儿五里不到的村子已经开始务农,可他们这儿却依然土地干裂。”

这我倒是理解了,原来这是祭拜江河龙王庙,凡是家里在江河边上,或者沿海的都会供奉神灵保平安,山海关以南的沿海多数都供奉妈祖娘娘,北方却始终信奉龙王爷,只是四海龙王的庙宇建造规格可要比满天神佛的低等很多。

就打我眼前的来说,也就一人多高,虽说面前摆放了特别丰盛的瓜果梨桃,不过破旧的庙宇却显得很是寒碜了。

老神婆念叨的这个奇怪的咒语让我有些发懵,正常祈雨是要念祈雨文的,例如大文学家苏轼的《祷雨》,洋洋洒洒数百字祈雨文,颇显豪气冲天,以民心通达天意,感动上苍普降甘霖。可我眼前的这位老婆子,却拿那白面馒头贿赂龙王爷?这听起来也太过于儿戏了吧。

“你不要太过于惊讶,这神婆子没有胡乱骗人,眼前的祈雨方法我曾见过。”胡仙姑不冷不热的说。

我尴尬的笑笑,是自己见识浅薄了,不过胡仙姑对我却真的很像是个长辈,对我耐心的解释了民间祈雨的方法,她说此法是古时候巫婆流传下来的,作用是与龙王爷对话,送上礼品,也好求着龙王爷能帮忙降下雨水。

可就当神婆斩了鸡头以后,鼓声响起,秧歌队向后退了出去,取而代之的是画着花脸的汉子,一群人到了龙王庙前,他们有的人拿着铲子,扛着水泥,上前给那龙王庙的外墙翻修。

随后又来了不足10岁的童男童女,他们都扎着个小辫子,在庙宇前跳着奇怪的舞蹈。我这个人对于各样的民间巫术见闻都比较有兴趣,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说实话,那龙王爷的龙王像已经掉了绿漆,破破烂烂的,如果不告诉你那是龙王爷,你还真就看不出那到底是个啥。

等到修完了庙的时候已经中午了,而且我发现这所村子不是特别大,几乎全村的人都聚集在龙王庙前看着祈雨,这也迫使我们俩不得不多等一会儿。千呼万唤的‘馒头文’终于在神婆的口中结束了。接着那神婆让老百姓放了鞭炮,告诉大家这雨已经祈完了。

复杂的仪式结束时,人群便开始议论纷纷,有的人说“村里集资花了这么多的钱找神婆去祈雨,仪式结束了,雨没下,到底是不是骗人的。”

又有人说:“对啊,秧歌队也扭了,该做的也都做了,她要是个骗子可咋办?”

旁边的人抱怨:“邻村我外甥家的地都要被雨水浇烂了,咱们这儿还旱的连只鸟都不来,要我看一定是村长干了啥缺德事儿,要不然怎么左右的村子都下雨,唯独咱们镇江村不下雨。”

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眼看那神婆要走的时候,人群坐不住了,就有人带头质问神婆说:“不是俺们不相信,你看仪式做了这么久,老少爷们也挨着累,可你看看头顶上,连朵云彩都没有,你说能下雨,我们也没法相信啊。”

又有人接着说:“最起码得让我们看到点湿气儿啊,仪式都进行了三天了,头顶上的大太阳还像个火炉的似的,这不是骗人么。”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把这个神婆抬到了风口浪尖。而我始终在旁边凑着热闹,不过胡仙姑却找到一处相对安静的树下闭幕休息,以前我二奶奶也是做神婆的,对她的职业我倒是没啥偏见。

跪在龙王庙前领头的男子对神婆说:“婆婆,帮个忙吧,在这样下去,耽误种地的时间,以后麦子就没法活了,咱们这儿没工业,老百姓就指着眼前的土地呢。”

神婆也叹了口气,抬头看了看天,说:“好吧,那我就求求龙王爷,让他老人家把太阳先给大家挡上。”

这句话可让周围人炸了锅,各个那是垫着脚翘足观看神婆到底是如何请龙王。只见那神婆跪在龙王庙前说了一堆的话,接着对身后的村长说:“往河里丢一头猪,让龙王爷先吃着,有了力气就给咱们布云。”

一听说要杀猪,谁家的人也愿意把自己家的猪拉过来,最后还得是村长大方,让他儿子赶着一只三百多斤的大肥猪到了江边,按照神婆的指示,愣是把那猪给赶到了河边。

可猪也明白下了水得淹死,死活就是不去,后来神婆拿着个针,对着猪屁股狠狠地那么一扎,那家猪立刻发了疯似的跳进了江河里,眼看着肥猪向江河中央游泳着,没多久,突然间我就看江面上翻起了一阵浪花,随后300多斤的肥猪居然没了影子!

此诡异的现象,让围观群众无不一一称奇,可就当大家静静等待天边升起乌云时,等来的确是那连阵儿风都没有的失望。

面对老百姓的一一质问,那神婆也是臊红了老脸。

她接下来却做出了一件冲动的事儿,就见神婆几步到了龙王庙前,指着烧了香的庙台就骂:“你这龙王爷好不领情面,吃了我们的贡品,又送你一头肥猪,你不下雨不说,难道连朵乌云都不给,就你这样的烂泥鳅供奉你有什么用!”说罢神婆一脚踹翻了贡台。

她冲动的举动让我皱了皱眉,破坏供桌灵牌那可是大忌讳,没有哪个神仙会无动于衷,况且以我那几次打交道的经验来看,神仙多处比较好面子,而且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意思也是指香火对于神佛的重要性。

但接下来那神婆更冲动了,她对着庙宇吐了几口唾沫。给我的感觉,她好像认为龙王爷不在这儿,所以才肆意对着神像发泄怒火,为的也是借此机会来逃避村民们的指责。

可能他也是越骂越来气,居然做出了一件更冲动的事儿,就见这神婆居然进了庙内,把龙王爷的神像给拽了出来,高高举过了头顶,骂道:“龙王爷龙王爷,我们给你又唱戏又扭秧歌,还杀鸡宰牛送肥猪,既然你这么不理解咱老百姓的苦衷,我也让你尝尝着被大太阳晒着的滋味。”

我惊讶的在一旁大喊:“快放下,不可以!”但是由于嘈杂的声音太多,没人能听得清我说话。刚刚就在那神像的底部,我见到了一抹绿色,可那并不是青苔,而是被称呼为‘天根’,意思是神仙能够通过自己的神像感受到民间的供奉。

我说的还是有点晚了,就见那神婆满是皱纹的脸,忽然变得那是一阵红一阵白的,见她匆匆忙忙的把龙王像放下,惊慌失措的跪在地上,捣蒜般的磕头,带着哭腔的哀求着:“龙王爷啊,您大人不计小人过,我错了,您就饶了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