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民间风水奇谭 > 第594章 祭龙王

民间风水奇谭 第594章 祭龙王

作者:张自道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1 05:40:39 来源:小说旗

张福德可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祭坛是古代用来祭司神灵、祈求庇佑的特有建筑,常见于便是祈雨,好比北京的天坛在过去就是用来祈雨、封天祈求上苍保佑全国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我迫切的追问下,张福德给我指出村子里存在的那座古老祭坛的位置,等他彻底带我找了一遍后,我差点没抱着他亲两口,如今腰间功德袋上的七条金龙,渐渐浮现出了第八条,假如不将火龙导致的后果填平,估计这两年我的努力都白费了。

村子最初的风水布局有很大一部分为了拘禁紫薇龙,按照时间上的推算,祭坛的存在于汉朝时期,然而村子繁衍生息的时间却在宋朝,两者相差近千年的时间,所以村子里的人不清楚祭坛的存在,也是有可能的。

我俩身处田野之间,张福德又带着行走在麦田中,按照后天八卦方位,以离卦为南,坎卦为北,分别与先天八卦的乾坤二卦位相重,形成了一处大约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圆形范围,他又说:“贤侄啊,剩下的就不用我教你了吧。”

“大恩不言谢,要是不急,等我处理完了火龙的事情,随我进京,我请你喝酒。”我拱手道。

张福德摇摇头:“北京就不去了,那里太乱,太危险,我老人家年纪大了,还是喜欢田园风光。”

危险?我倒是没觉得啊,急忙追问其缘由。张福德继续神秘的说:“此乃天机,不可言,但过不了多久八仙也会齐至京城,你处理完了火龙的事情还是早点回去的好。”

他说的我一脑门黑线,刚刚说有危险,这回又让我快点回去,他怕危险,难道我不怕么?难道说八仙奉太乙真人命令下界,所为之事就是在这北京城里?回想在洞中经过奇怪的梦境,我又问张福德知不知道有一处山林,那里仙雾缭绕,有山、有水,有麒麟瑞兽,也有奇珍瓜果。

他笑骂说:“我看你啊,就是被困的时间久了,吓出了幻觉,麒麟到底是长什么样,我都没见过。”

想起天河冰床,我试探着问:“那昆仑山呢?”

结果张福德的表情不再如之前的那样诙谐,反而凝重的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于是我只把天河冰床以及梦境的事儿说了一下,对于那个声音我却只字未提,不是我不信任张福德,因为那不过是一个梦里的声音,但凡是不缺心眼,肯定不会去,所以也觉得没什么必要和他聊聊。

结果,他听我说完了以后,甚至都没与我告别,而是火急火燎的离开了村子。好在祭坛算是找到了,随着太阳一点点的升起,我步行到了村庄,纠集了所有的村民,中午的时候大家到了麦田中央。

坝美所谓的祭坛,无非就是古时候打在地底下的‘石桩’,如今千百年过去了,多数已经被泥土遮掩,我组织村民拿着农具,一点点的将所有东西全部挖出,直至祭坛周围的植物清理干净。

此时,整座祭坛乍一看就好似是用石块违出来的圈圈,后来我又让村民找来高大的桌椅,以此来摆下法坛,当天我沐浴更衣,桌子上摆满了法器,可村子里的鸡鸭鹅狗已经死的差不多了,没办法我就找了一个脸盆,又在其中装满了水,放置于村子中央。

对老百姓喊:“要小男孩儿的血,不用多,一人一滴就行,大家回家组织组织。”

“要我看咱们赶快走得了,你瞧瞧折腾大家都一整天了,方法可不可行还是两说,倒不如省点力气搬家呢,大家说对不对啊?”有人消极的喊。

人群将我围的是里三层外三层,他们各个神色憔悴,议论纷纷,很自然就在村中形成了两种声音,有一种是相信我祭祀的方法,另外一种则是主张离开,并且这两种声音变得丝毫不让对方,渐渐的村民中甚至有了争执的声音。

为了保证全村的和谐,于是我在法案前画了一张符纸,大步走到那名吵闹最凶的男子近前,他身高与我相仿,并且面向人的时候,喜欢鼻孔朝天的姿势,由此我也看出了此人的自命不凡。

我问:“你不信我?”

男子说:“废话么,我信你不如信我自己。”

我说那好,把符纸很自然的放在了地上,当着全村人的面儿继续说:“你要能把符揭下来,我听你的。”

青年骂了一句‘装神弄鬼’,在近百人的注视下,很自然的用手去揭,但不论如何也好似无法摸到符纸的边沿,周围不断发出了惊呼声,青年在试了几次后,变了脸色,说自己昨天晚上喝多手有点抖,借口找个机会跑了。当初大师兄一张符纸呵退英豪,我虽不如他的本事大,可是以山字纂震慑普通人的手段还是可以办到的。

这一回,再无任何人对我有所异议,干裂的土地,焦黄干枯的植物,大地一片萧条,我又一次回到了法坛,等到家家户户的小孩子把血滴在盆中以后,我以盆中水书写‘长龙符’。

此符咒就是古代那种很简单的‘龙纹’,包括现在纹身行业里也经常会见到龙图腾的简体画,其实这个就是源自于中国道教对龙图腾的崇拜,但是龙在佛教的典籍中记载,地位确实很低下,他们将龙视为撑起房梁的瑞兽,哪怕西游记里的小白龙也不过为和尚所骑,并且修成正果之后,八部天龙连净坛使者都不如。

以祭坛开法,祭龙王行雨,驱赶火龙带给的焦躁,之前张福德说祭坛为高人所立,我没太当回事,可当太阳与祭坛形成一条直线的时候,四周围绕的青石散发出的金光好似烈火一般。

这道光也正是祭坛沟通天地祭祀苍天,而为符法增添了些许的威能,我每一道符咒充满了神性,当我画下长龙之后,又书写许许多多的‘龙符’,又将巴掌大小的龙符分发给村民,嘱咐大家一会儿要将符咒放置于村子的河道,并且跪祈求龙王降雨。

至于那几乎三米的‘长龙符’,我拿起纯阳剑,以头身剪断,让头在下游祭祀,身在上游祭祀,至于我则在法坛画下灵符祈求上苍。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此法祭龙王是源自于贞观年间的民间传说,当时的浙江连年大旱,禾苗焦枯,百姓日夜祷告求龙王降雨。于是,龙王动了恻隐之心,立即奔赴天庭奏请玉皇大帝,让玉帝准他降雨。估计当时的玉帝也是一时糊涂,就下了一道旨意“城内降雨七分,城外降雨三分”。

龙王领旨以后心想,如果成立降雨七分会闹水灾,可城外的田地缺水,降雨三分又无济于事,当时龙王冒着抗旨大罪,篡改了玉帝旨意,使用城内降雨三分,城外降雨七分,虽说百姓们得到了好处。可玉皇大帝知道以后,大发雷霆,怒斥龙王违抗天旨,对龙王处以极刑,押送到了断龙台斩首。

百姓为了报答龙王的恩德,各村各庄都扎制了龙头,供奉家中庙堂,焚香礼拜,后来的故事是玉帝醒悟过来,但他不表态,凡是老百姓表达了对龙王祭奠,都会加以照顾。以至于直到今天,每逢春节和元宵节,浙江一带还保留着抗龙头和龙身,沿村沿庄遨游。

而我所祭祀的目的,就是为了祈求水龙入村,让被火龙蒸发掉的水气能够彻底恢复,好以此来弥补之前所带来的后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