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民间风水奇谭 > 第791章 郑板桥

民间风水奇谭 第791章 郑板桥

作者:张自道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1 05:40:39 来源:小说旗

想想大胡子的样子,好像还真的是这样,他好似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后是当他们团伙的所有人都已经死后,这才激发了他愤怒的本能,所以大胡子的眼里只有我一个人。

接过了鱼肠剑,白伍嘱咐我一定不要在万寿春的身旁打开,那鱼肠剑的煞气足以伤了的了这尊千年老怪,我觉得或许这便是所谓的一物降一物。夜幕降临,不知道万寿春在哪搞来的酒,又由山精在外捉了几只野鸡,我主动上手,做了两只叫花鸡,算是当做了下酒菜。

而且胡仙姑经过救我的事情也引起了广泛好评,她虽说不自在,但在我们三个挽留,也坐在一旁瞧着我们谈天说地,当聊起了他们打鬼老爷的事情。

依照万寿春的话来说,那真是凶险万分,崇亲王座下三千阴兵鬼将可不是少数,再加上训练有素的配合,也为他们俩造成不小的困扰,战斗期间白伍行云布雨,水淹黑风涧,后又有舒化春令大树平地而起,阻挡阴兵的铁骑,但崇亲王拥有调动三千阴兵为己用的本事,手持青龙刀,劈开了树林,之后骑着战马杀向空中。

白伍干了口酒说:“真没想到老鬼竟然隐藏了实力,要不是大哥及时相助,我这身皮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二弟也不用太过往心里去,你当初占据海府的时候崇亲王并不是鬼仙,所以输的不冤枉。”万寿春安慰了几句后,又对我说:“不过那老鬼越打越猛,后来竟然莫名其妙的死了,我们就知道肯定是二弟你成功了。”

听了万寿春的话,我拿出了一枚木头雕刻的酒杯,倒满了酒水以后放在了桌子空位,他们两个很疑惑的问我这是干什么?为此我解释说:“这杯酒敬给一位故人,要不是他的舍身相助,恐怕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这世间虽说频频可见那些苟且偷生的小人,但却也不乏像张师傅那样舍身取义的豪杰,为他报了仇,也算是慰藉他的在天之灵。我们这一夜聊了很多,白伍不像万寿春离不开大山,他在成蛟龙之前可是天南海北哪都去过,见识渊博。

天亮之后我打算最快的方式赶到潍坊找北海太公,虽说游方告诉了我一个‘仁孝堂’但多知道一些,总比俩眼一抹黑的好。于是,我向白伍询问起他是否知道此地玄妙?

谈起了潍坊,白伍沉吟了半晌,又说:“潍坊我确实曾经生活过一些时日,在那里也遇到了一位奇人。”

酒至兴头,能见到白伍如此惆怅的样子,我和万寿春难免有些好奇,当即便追问起了原由?白伍开始还有点不愿意细说,但在我们俩左一句右一句的催着,他长叹了口气:“好吧,他算的上是我白伍一生中的尊敬的人,之所以不说,也是怕哪句说的不对得罪了那位先生。”

同时,他像是陷入了一个回忆,说在乾隆年间白伍在京都游玩,突然赶上了三灾九祸中的‘地雷心火灾’,他说那个时候非常凶险,稍有不慎就会被心火化为飞灰,要想度过此劫,必须要藏匿于深山大泽之内。可时间上也已经来不及了,导致他在飞向南方大泽的途中坠于地面,身体被心火灼烧成了普通白蛇的样子。

白伍谈到这儿的时候,长长的呼了口气:“心火焚烧本是修妖者的大忌,那种由内而外的邪火足以毁灭一切,化为白蛇躺在官道,随时有可能被车轮碾压而亡,索性遇见了一位先生,他停下马车,将我放置于水潭,这才侥幸令我活下来,我后来想要报恩,便一路追到了潍坊,得知此人名叫‘郑板桥’。”

我一愣神,没想到白伍竟然认识郑板桥,此人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着,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也是“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听过郑板桥的人都知道此人是个有名的逗哏,巧言善辩,动不动就来几句打油诗讽刺乡绅富豪,为人刚正不阿,且精通书画,可却一生只画兰、竹、石,2011年拍卖郑板桥真迹,其中一《秋风傲立图》最终以1380万的价格成交,可见此人的知名度。

精怪修行十分注重因果,白伍被救下后便寻到了郑板桥,化身一位卖身葬父的童子堵在了郑板桥必经之路。老郑一看白伍模样俊俏,而且写出的一副‘卖身葬父’的字迹很漂亮。

郑板桥就问字是谁写的?白伍说是他写的,老郑觉得白伍是个人才,于是帮白伍葬了‘父亲’,成为郑板桥的贴身书童,一直以来暗中保护板桥先生躲过乡绅的毒害暗杀。

乾隆十一年,郑板桥出任潍坊县令,赶上山东发生大饥荒,经常发生人吃人现象,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让百姓领券供给,以粮食招远近劳工修城筑池,抵御匪患。勒令城中大户施粥,救活万余人,后来到了秋季收粮,百姓手持领券本应该还粮食,但他毁借条,又救活了无数百姓。

白伍跟在郑板桥身边积累功德,阴差阳错躲避了三灾九祸。

过去山东省可是多灾多难,除了邪教泛滥,还有天灾匪祸,郑板桥当政期间疲于救灾,抵御匪患,又在第五个年头,来了一次海水倒灌,闹了水灾,他去了城北边禹王台勘灾。

郑板桥非常体恤百姓疾苦,所以当政期间都是以民为本,他勤政廉政,深得百姓拥戴,潍县政策好,所以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便留与重用,因此留下了许多佳话。其中最有名便是那句“难得湖涂”的横幅。

古代精怪有许多都会依附在人身边,或者寻求机缘能够追随善人以求能保证修行安全。但是,人心难测,许多人好着好着就坏了,也有许多人坏着坏着就好了,精怪不敢赌,所以这也白伍借助郑板桥以证诰命,得到了莫大的机缘。

老郑当官期间见识了官场黑暗,后来又赶上闹饥荒,找皇帝请求赈灾,六十一岁辞官归隐,据说当天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而白伍则一直跟着郑板桥侍奉到了他终老那一天。

白伍叹了口气:“郑先生乃天上星君下凡,他死之后,我得梦中神官指引,到了浑河边上找到了大清龙巢,从此长眠百年,若是没有郑先生,也就没有我白伍的今天,现在我为蛟龙,不能轻易去人多的地方,回想也有好久没去祭拜过了,你要潍县替我去看看祠堂还在不在?”

我想都没想的说:“当然在,板桥先生千古早就已经成了千古佳话,二哥你就放心吧。”

“老二经历实在让大哥羡慕,想我常年躲在深山,见过的人不是想挖我就是挖我子孙,没特么一个好人。”万寿春感叹道。

这是肯定的,进深山的都是采参人,哪有不想挖到他这个六千年的老参的?白伍又问我去潍坊做什么?

我叹了口气说:“夜游神曾让我去找一个叫北海太公的人,三年功德在即,日后是成是败,均系在此人的身上。”

白伍听后弱后所思道:“北海太公?以前我也听过这个人,他手下的小厮到板桥先生府里叫嚣,那天先生不在家,他进了门就让我们去拜见他,当时以为是不知死活的小厮,打断了他的腿,把人给丢了出去,再以后就没听过这个什么北海太公再来府里,算算年纪,要真的是一个人,他怎么也得有二三百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