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 > 第139章 荀彧的野望

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 第139章 荀彧的野望

作者:破天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4 21:37:02 来源:小说旗

刘昊:“是从本王手里,按照百分之三年利借贷的。”

崔钧:“敢问殿下,若我等参与比斗,可否从殿下处,以如此低的利息,借得钱款?”

“这也正是本王接下来要说的,文若……”

“臣在。”

“如今安乐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官方还是民间,”

“有钱无处存放,只能挖坑埋起来,”

“想用钱却无处借贷,只能在民间花极高的利率借贷,”

“严重影响国计民生,是以,当在中书省之下,设置一个专门的部门,”

“就叫钱币提举司好了,主管全域内所有钱庄事务,”

“凡是开办钱庄者,必需向提举司提交审核,”

“提举司必须严查创办钱庄者,有无资质,”

“免得百姓存进钱庄里,将来钱打了水漂。”

“诺。”

田丰:“敢问殿下,户部如今钱粮堆积成山,与其屯在那里浪费,不如以户部的名义,在全域内创办钱庄,相信以户部的实力,创办的钱庄,将是天下最牢靠的钱庄。”

“好想法,非止户部可以创办,工部应该也有一些余钱吧?”

李文:“殿下圣明,确有许多余钱堆积在工部大仓之内。”

“只要有资质的,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可以创办钱庄,如此方能避免一家独大,店大欺客的事情发生,才能良性循环。”

荀攸:“若民间创办,少有财力如国库般雄厚者,万一为了夺利,相互挤兑,导致百姓蒙受损失,恐怕与初衷相背,民间创办钱庄一事,是否该缓缓?”

你把民间钱庄给禁止了,本王还怎么好意思开钱庄?

“此事容易,无论官办还是民办之钱庄,”

“每存入十万钱,需向提举司存入百分之七的准备金,”

“这笔准备金,由多部门联合监管,”

“一来用于抵御各钱庄存取款,及借贷风险,”

“二来可以调控借贷扩张,以及对市面上的钱币供应量,”

“以达到稳住物价的目地,最近物价上涨的趋势很明显啊。”

尤其田丰,近段时间,明显发现物价在涨。

他很清楚,这都是因为安乐国的钱币太多导致的。

苦思良久,也想不出完美的解决之法。

没想到,还可以这样解决。

单独设置一个部门,利用监管之下钱庄,把市面上的部分钱币,收到提举司里。

这样市面上的钱就会变少,就能稳住物价。

那些钱又是存进来的,没有伤害任何人的利益。

“殿下之才,当真如海一般浩瀚无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此千年难题,在殿下这里,仅需三言两语,便能轻松化解。”

金融这种事,没人敢打包票,一定能够彻底解决,总有陷入死胡同的时候。

“钱财一道,当真想要彻底根治顽疾,谈何容易,归根结底,还是分配问题。”

众臣对现代概念的“分配”二字,理解的不十分清晰。

荀彧:“为何是分配问题?”

“钱即是物,物即是钱,若天下有饼一张,”

“如何始终能够保证,分得天下百姓一块,”

“让其用汗水,就能换得衣食无忧,而不是被人夺走,”

“任凭无论如何流血流汗,也只能苟延残喘的勉强苟活,”

“一但遇到灾荒,便成群成群的饿死,半点抵御灾荒的能力都没有,”

“最后如现在一般,饿的饿死,尚有余力者,只能拼上性命揭竿而起。”

荀彧这几年来,也常常深刻思考过这个问题。

尤其从安乐王对辽东郡的治理模式,多多少少得到一点启发。

辽东郡之田,全部收归官府,辽东百姓非但没有因此无粮可吃,反而吃到更便宜的粮食。

全都去工业园,以及各处劳作,赚得的工钱,比之耕种几亩薄田,要富裕的多。

并且还有大量的余粮,运到国库里,导致国库粮食成山。

草原那边也一样,草场是安乐国的,让牧民免费租用。

这样牧民始终有自己的草场,用来畜养自家牛羊。

然后再把这些牛羊,赶到城寨里,换得粮食。

城寨再把牛羊赶到辽东,换得大量生活物资回去。

草原人有了他们赖以维生的生活所需,辽东百姓也有吃不尽的牛羊肉。

“依臣所见,唯有效仿辽东辽西及草原,将一切山林泽田,尽数收归官府,才转租给百姓,以法令加以限制,如此,方为长久之计。”

荀彧果然天生相才,这思想也太超前了吧。

这种思想的种子,种的越早越好,否则等到天下大定再来谈,全都是阻力。

现在谈,可能会得罪许多人,但在天下大乱之际,手握刀把子,正是最不怕得罪人的时候。

“那士族怎么办?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到头来,连自己的田都没有。”

荀彧也正是看到,此时变革,乃是最佳时机,等到天下大定以后就来不及了。

因此,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田若在民手中,必被巧取豪夺,不出百年,百姓手中便无几亩可耕之田,”

“若放任达官贵人兼并土地,迟早又会灾民遍野,”

“又会再现赤眉、黄巾之乱,进而引发天下大乱,”

“即便士族,究竟谁能从纷乱中存活下来,还是未知数,”

“与其如此,倒不如长痛不如短痛,对有功之人,以钱许之,”

“让其世世无忧即可,若想荣华富贵,那就拿出真本事,为安乐国效力,”

“如此,也能激励一众士族后人,奋发向上,”

“不至于因后代悖懒,尽是些庸碌之辈,而招致家族没落。”

荀彧这厮坏的很,明显是想把本王的产业,也全部收归官有。

就差把那句话说出来了。

做为一个两界倒买倒卖的人,要是自己的产业都没了,还倒卖个什么劲?

难道要去非洲淘金,去中东挖石油吧?

“此事,需徐徐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激起民愤。”

荀彧立刻捕捉到,安乐王听懂了其中的深意。

他这么说,等于不反对,等于同意了。

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只要你同意了,此事操作起来就变得十分容易。

我荀彧,终于有成为万古一相的可能了。

“殿下圣明,殿下之仁德,日月可表,天地可鉴,如今辽西辽东之田,都在官府之中,只需将安乐国的田收归即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