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 > 第184章 两季杂交水稻

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 第184章 两季杂交水稻

作者:破天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4 21:37:02 来源:小说旗

在强大的实力面前,面对威逼利诱,在生与死的选择中,一众士绅很容易做出选择。

只需交出田亩,献上粮草,再拿出一部分钱财用来赎罪,即可带上剩下的钱财,迁往辽东,开始他们全新的生活了。

刘昊是不可能继续任用当地官吏的,否则等于白忙一场。

只有许贡跟王朗二人,继续留任太守,表举为县侯。

由荀彧在此主持大局,迁辽东“英才学院”的合格人才,来此出任县令、吏员。

如今江南四郡基本已定,不需要再留那么多兵力。

刘昊把大军分成八军。

赵云为第一军大督都。

周泰第二军。

关羽第三军。

张飞第四军。

太史慈第五军。

典韦第六军。

黄忠第七军。

孙策第八军。

虽然口称排名不分先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按照资历排的。

张辽原本就是中尉,高这些武将一级,升级镇国大将军。

(为二品大将军)

允许各军招募2万正规军,海军3万。

太史慈调回青州的过乡港,在那里设置海军督都府。

周仓回新高唐县,以防止袁绍贡打青州。

海军留黄忠跟廖化在扬州。

关羽、张飞调到青州,与赵云一起,呈品字形互为犄角之势。

孙策军,留守江南,顺便把丹阳、豫章两郡全部收复,配合海军加以守之。

把江南四郡的士族,全部以入学深造为名,迁往辽东。

由许褚、赵成,分批次护送(押送)至辽东。

一群士绅,举家乘坐大海轮,漂洋过海来到安乐国。

果然,荀相没有吹牛批,安乐国之富庶,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在江东只有富绅才能装的起的玻璃,在这里,家家户户都换上了。

难怪这里衣食无忧,衣食住行,那么的便宜。

就连马匹,都比别处便宜不少。

寻常布衣都可以骑高头大马,乘坐漂亮的马车。

户部与礼部的人联合前来接应,直接把他们带到新创豪宅区。

先一通兜售房屋,买不起的租,总之赶紧先把家眷安顿下来,好去英才学院深造。

年纪小的娃,送去相应的书院读书。

户部给安家落户,礼部给入学的人登记造册。

随后把学子们带去“英才学院”。

众人只觉走了好几天路,走了两腿发直。

总算是喊了一声:“到了,全部在这里集合。”

一进大院里,整齐排列着一排排的平房。

分派好宿舍,上下铺,每10人一间,短暂休息过后。

在一众蒙圈中,第二天一早,集合过后,分拨已定,就开始练队列。

“敢问先生,此间可是英才学院?”

“是啊。”

“啊?英才学院,缘何不教学问,反而在此练习行军布阵?”

“这就是学问,里面暗藏着大学问,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诸位将来都是要被殿下委以重任的,许多人要成为百姓之衣食父母,不知百姓之艰辛,如何爱民如子?这只是开始,往后还要跟百姓一样劳作。”

“啊?敢问要做多久?”

“三年!”

“什么?三年?!学生可以放弃吗?学生本无大志,只想做得富家翁,逍遥快活一生,不想做什么衣食父母。”

“迟了,当你登记造册后,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已经由不得你!全体都有,都听好了,你们最好认真仔细一点,否则,一人犯错,全什受罚,不想连累他们,就乖乖听从军令!”

众人顿时想死的心都有。

早知如此,高低不来。

训练一天下来,简直比蹲一天苦牢还要辛苦。

…………

江东两郡,这一趟兵不血刃,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

超过800万斛稻谷,8亿多钱。

原本征召的百万民,没有迁走,而是就地留用。

无数粮田,到了收割的季节。

刘昊从现代进来1000台8马力手扶拖拉机,耕地耙地用的设备全部配齐。

外加可以用拖拉机带动的脱粒机,分派到各支队伍中,以加快采收的进度。

荀彧:“殿下,往后江南四郡,是否如新高唐县一般,大力推广纺织业?这里盛产丝麻。”

“这几年来,暂且先以丝织业为主;还有,在豫章郡多多画出水田,用来培育新的稻种;德容,寻的熟知水稻种植的人找来了吗?”

“以在外面等候,随叫随到。”

“快,快快有请。”

不多时,十多名老农进来。

礼毕。

刘昊:“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属于高级机密,只有我们在场之人才能知道,否则,一旦泄密,满门抄斩,都明白吗?”

众人:“是,一旦泄密,满门抄斩。”

“一个是关于水稻种子的问题,另一个是关于水稻种植的问题,首先水稻种植,江南之地,可以种植两季,诸位老伯们,可知晓此事?”

能知道才怪,两季稻是清朝康熙年间发明推广的。

许贡:“江南可以种两季?殿下说的可是吴郡?”

“没错,第了季,最迟清明节前育完秧,大约一伏二伏左右收割,在此之前,提前把秧育好,收割后立刻整地插秧,就能收获两季。”

许贡看看一群熟知水稻的,他们也是一脸的蒙圈。

荀彧深信不疑:“如此,明年天春,当大力推广;殿下所说的种子一事,又是为何?”

“诸位知道骡子吗?”

“知道。”

“简而言之,就类似于马跟驴相交,可得骡一样,而植物是通过花来繁育,水稻也分很多种……”

刘昊简单把杂交水稻,如何培育出雄性不育株,再用不育株进行杂交的原理,说给一群老农听。

虽是老农,能被带来见安乐王的,都是识文断字的农户,而非普通平民。

杂交水稻在现代,南亚东南亚也已大量培育,只是没有龙国的种品齐全,质量好而已。

刘昊利用钞能力,买到高产优质原种。

又搞了一本如何选育,如何田间管理之类的书籍,交给老农们,让他们自己研究去。

许贡:“当真亩产可超千斤?且是每季?”

刘昊:“这只是保守估计,如果培育得当,利用杂交种子,单季亩产超过1000市斤也并非不可能。”

先不论信与不信,这等好事儿,为啥要拿到豫章郡去搞。

“在吴郡无法培育吗?”

“这里每年至少有一次台风过境,会严重影响花期授粉,是以,豫章郡气候适宜,且水利条件好,最适合在那里培育,而吴郡,正适合大面积播种,往后吴郡将会成为天下粮仓,丝绸之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