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 > 第83章 当殿杖毙!

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 第83章 当殿杖毙!

作者:谧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23:59:06 来源:小说旗

在大明百姓的心中,鞑靼早已是大明的手下败将,不足为惧。

如今,有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掌舵,大明必将愈发强盛,边疆也将更加安宁。

在这之前,上至皇帝内阁将军,下至普通百姓,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恐鞑病”。

可现在,这个病彻底好了。

待鞑靼一事议论完毕,朱厚熜扫视一圈大殿内的文武百官,缓声道:

“诸位爱卿,接下来,且看看此次乡试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文章。”

语落,几个太监手捧试卷,穿梭在大臣之间。

将试卷一一分发到众人手中。

朱厚熜高坐御座之上,目光逐一扫过下方的臣子。

这可是他亲自命题的乡试考卷。

这一次乡试,盛况空前。

整个帝国参加考试的人数竟高达150万之多。

相较上次,足足多出了几十万。

开考前,皇帝特意传旨,考生可自由发挥,不必拘泥于旧制。

考场上脑洞大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有的考生竟在考卷上画起画来。

但他们所画的,既非花鱼鸟虫这类闲情逸致之物,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场景。

而是一幅幅表达对变法观点的生动画作,类似于后世连环画或者漫画。

这些画作,线条或稚嫩或老练。

却都饱含着考生们对帝国变革的思考与大胆设想。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皆是通过传统八股文一路考上来的。

思维和认知早已被八股的框架深深束缚。

思想的代沟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

当他们展开手中的试卷。

看到这些别具一格的答卷时,顿时一个个像面瘫患者。

眼神中满是疑惑与惊愕,内心不禁发出一声惊呼:

“呃,这是科举?”

一时之间,大殿内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人小声嘀咕着难以理解,有人则暗自佩服考生们的大胆创新 。

而这一切,都被端坐在御座上的朱厚熜尽收眼底。

朱厚熜轻咳一声,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众爱卿,传统八股取士僵化了士子思维。”

“我大明需的是能经世致用、开拓创新之人。”

“朕意已决,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话音一落,一位大臣颤颤巍巍地出列,拱手道:

“陛下,八股文乃祖宗所定,历经数朝,选拔无数贤才,贸然更改,恐坏了祖宗规矩,动摇国本啊。”

朱厚熜定睛一看,是礼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孔榷。

朱厚熜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孔榷,你竟敢在朝堂之上如此放肆,抗旨不遵,扰乱朝纲!”

“来人,将孔榷拖出去,重责八十廷杖!”

御林军立刻上前,架起孔榷就往外拖。

孔榷一边挣扎,一边仍在呼喊:“昏君啊!祖宗基业要毁于你手……”

廷杖之下,孔榷起初还不断叫骂。

随着杖数增加,声音渐渐微弱,最终没了动静。

大殿内一片死寂,文武百官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纷纷躬身,不敢直视朱厚熜的眼睛。

朱厚熜扫视着众人,冷冷说道:“朕推行科举改革,是为江山社稷,为我大明千秋万代。”

“若再有阻拦者,孔榷便是下场!”

随后,朱厚熜强压怒火,再次详细阐述起改革计划:除了保留经史子集等传统科目,增设算学、格物、时务等科目。

以考察士子对实用学问与当下局势的了解。

传旨,在各地兴办新学,从孩童抓起,提高百姓识字率,让更多人有机会通过学识改变命运。

众大臣听着,虽心中仍有恐惧与疑虑。

但在朱厚熜的威严之下,无人再敢出声反对。

在朱厚熜的强力推行下,科举改革方案得以通过。

此后,各地新学陆续兴办起来。

朝廷从各地选拔精通算学、格物等新科目的人才担任教习。

……

杖毙孔榷后,大殿内一片死寂。

文武百官噤若寒蝉,无人再敢发出一丝异议。

朱厚熜冷峻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这目光带着无形的压迫力,让在场所有人都低下了头,不敢与他对视。

此时,朱厚熜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响起,简短却又极具威慑力:

“今日之事,就此定论,退朝!”

众人皆知,孔榷身为孔子后人,在朝堂之上本就有着特殊的地位。

可鲜有人知的是,即便孔榷今日没有这般激烈地跳出来反对科举改革,他也早已被朱厚熜列入了针对氏族开刀的首要目标。

在京中任职的孔家后人里,官职最高的便是孔榷,他是孔家在朝堂的一把保护伞。

只要他还在,孔家便有恃无恐。

如今,朱厚熜果断出手,将这把保护伞狠狠折断。

朱厚熜一边走出宣政殿,一边在心中谋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他准备让东厂督主曹正淳与海瑞一同前往曲阜,查办孔家。

在朱厚熜看来,孔子是孔子,孔子后代是后代。

历朝历代,每当蛮夷铁骑南下,中原大地风雨飘摇、王朝式微之际。

孔家子孙不仅毫无抗争之意,反而争先恐后背弃大义,亲自出城跪迎蛮夷。

其谄媚的软骨头姿态,实在令人不齿。

就这样的行径,孔家竟还被尊为天下第一士族,实在是荒谬至极。

在齐鲁大地这片孔家的盘踞之地,他们仗着家族势力肆意圈地,贪婪无度。

曹正淳此前暗中调查,初步统计后发现,孔家已然成为齐鲁最大的地主

坐拥良田超过10万亩,各类雇农更是多达5万余人。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田产竟都免税。

朱厚熜心中暗自盘算,就这一笔本应上缴的税赋,若能纳入国库,便能购置无数粮草军备,用于巩固边防,保境安民。

亦能拨出款项修缮水利,灌溉农田,助力百姓丰收;还能兴办更多的学堂书院。

朱厚熜微微眯起双眼,望着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心中已然有了对孔家动刀的全盘计划。

就在这时,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和轻柔的笑语声从身后传来。

朱厚熜下意识地回头望去,只见两宫太后在一众宫女的簇拥之下,正朝着他的方向款款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