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禅锋刃:帝王江湖血菩提 > 第58章 地宫佛骨

禅锋刃:帝王江湖血菩提 第58章 地宫佛骨

作者:作家小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5 01:12:45 来源:小说旗

青铜地宫的阴风卷着陈年血锈味扑面而来。赵佶袈裟下摆扫过宫门处的长明灯,灯油突然爆出青焰,七十二盏灯影在宫墙上拼出灵州巷战图。梁红玉剑尖轻颤,霓裳剑气扫过第三盏灯座,灯柱转动时带起机括声响,壁上战图竟化作真人大小幻影!

\"小心!\"杨可世金锏横扫,击碎两支从幻象中射出的弩箭。箭簇青铜已然氧化,却与二十年前灵州守军所用制式分毫不差。赵佶闭目诵经,龙渊剑突然自鸣,剑气穿透第七个持盾幻影——盾牌碎裂处,露出后面童贯的狞笑。

\"阿弥陀佛。\"梵唱声中,七重佛龛自地宫穹顶降下。每重佛龛都端坐着铁铸佛陀,可那佛陀面容分明是战死灵州的守将!梁红玉剑穗铜铃无风自动,霓裳剑气刺向第四尊铁佛眉心。剑尖触及铁锈的刹那,佛眼突然睁开,九百枚透骨钉暴雨般射出!

赵佶旋身挥袈裟,青莲剑气在身前织网。钉雨撞上剑网迸出火星,照亮壁上新浮现的瘦金体题诗——\"灵州夜雪透甲寒\"。杨可世独目充血,金锏猛击地面:\"这诗是端王...\"

话音未落,铁佛齐齐抬手。佛掌机关转动,竟射出当年灵州守军的制式弩箭!箭杆上\"童\"字朱漆未褪,箭头却刻着西夏狼纹。梁红玉剑舞回风,霓裳剑气卷起三支弩箭反掷,箭簇没入铁佛胸口时,佛龛深处传来齿轮咬合的闷响。

地宫突然倾斜,七十二尊铁佛顺着青铜轨道滑来。佛首转动时,口中喷出腥臭黑雾。赵佶剑指抹过龙渊,青莲剑气破雾三丈,却见黑雾中隐现灵州百姓逃难景象。杨可世金锏驻地,裂纹中渗出暗红液体——竟是陈年血迹!

\"闭气!\"梁红玉扯下半幅霓裳蒙面,剑尖挑起地面积水。水珠遇剑气凝冰,化作万千冰锥射向铁佛关节。冰锥刺入机括缝隙的刹那,第三尊铁佛突然炸裂,佛腹中滚出九百颗刻着守军姓名的青铜卦钱!

赵佶袈裟鼓荡,踏着卦钱跃至佛群中央。龙渊剑插入地砖接缝,剑气顺着青铜轨道疾走,所过之处铁佛关节尽锁。忽然第七重佛龛轰然开启,龛中跌出半具青铜棺——棺盖纹路竟与大相国寺地宫暗道图完全吻合!

梁红玉剑挑棺盖,霓裳剑气却被棺内寒气逼退三寸。杨可世金锏横扫,棺中飞出的不是尸骸,而是灵州粮仓的青铜秤砣。秤杆上朱漆记载着二十万石粮草,可秤砣重量显示的数字竟少了七成!

\"原来如此。\"赵佶剑指拂过秤杆裂纹,青莲剑气透木而出。木屑纷飞处显出一行小字:\"靖康元年童贯监制\"。梁红玉突然剑指西北,霓裳剑气洞穿三重宫墙,露出后面暗藏的军械库——架上连弩机括处,赫然烙着端王府印记!

地宫深处传来狼嚎,青铜地面突然裂开涌出黑水。赵佶踏着梵钟残片凌波而行,袈裟下摆却被黑水腐蚀出破洞。梁红玉剑舞霓裳,剑气在水面刻出八卦阵图,黑水退却处浮起青铜佛舟。舟头立着狼首人身的雕像,爪中握着的正是半枚虎符!

杨可世金锏击水,波纹荡开时,舟底显出密密麻麻的刻字。每个字迹入铜三分,皆是\"灵州巷战亡卒某某\"的姓名。赵佶忽然呕血,血珠滴在舟舷竟燃起青焰,火光中浮现年轻端王与西夏国师对饮的画面。

\"陛下看舟尾!\"梁红玉剑气劈开狼首,狼头中空处藏着卷轴。霓裳剑刚触及羊皮,卷轴突然自燃,灰烬在空中拼出大相国寺塔林布局图——第七座佛塔的位置标注着滴血狼头!

赵佶龙渊剑鸣,剑气直取塔林图示。剑锋过处,地宫穹顶突然塌陷,坠下的不是砖石,而是九百具青铜悬棺!每具棺盖都刻着\"佛渡冤魂\"梵文,可棺内传来的却是铁器摩擦声。

\"退!\"杨可世金锏横扫,击碎最先坠落的悬棺。棺中爆出淬毒铁蒺藜,其中一枚擦过赵佶左臂,袈裟顿时化作飞灰。梁红玉剑舞如轮,霓裳剑气织网护住三人,却见后续悬棺突然改变轨迹,在四周堆成铁壁!

铁壁合拢的刹那,地宫深处传来梵钟闷响。赵佶手中龙渊剑突然脱手,剑尖在铁壁上刻出《金刚经》全文。经文完成的瞬间,铁壁轰然倒塌,露出后面七口倒悬的青铜钟。

\"当——\"

首钟自鸣,声波凝成端王虚影。虚影手持染血城防图,正是二十年前灵州之战的场景重现!赵佶闭目结印,眉心青莲绽放,虚影却突然开口:\"皇兄可知这图上缺了何处?\"

梁红玉剑光如电,霓裳剑气穿透虚影手中图纸。缺失处显出的竟是潼关瓮城暗道!杨可世独目充血,金锏猛击第二口梵钟。钟声激荡时,虚影手中突然多出虎符,符上朱漆写着\"童贯代掌\"。

第三钟自鸣,声波化作万千箭矢。箭雨却在触及赵佶袈裟时化作柳絮,絮中裹着灵州守军的绝笔血书。梁红玉剑尖挑起血书,霓裳剑气扫过纸面,褪色的血字突然游走,在空中拼出\"亢龙有悔\"卦象。

第四钟裂,钟内涌出黑水,水中浮着九百颗青铜卦钱。钱眼处突然睁开血眸,齐齐望向赵佶。龙渊剑自鸣飞回,剑气斩断钱串时,卦钱竟发出守军临终的哀嚎!

第五钟坠地,钟口喷出青烟。烟雾凝成童贯身形,手中捧着的正是灵州粮仓的账本。赵佶剑指颤抖,青莲剑气三次掠过虚影咽喉,终究未能斩下。

第六钟炸裂,碎片中飞出半幅染血袈裟。袈裟遇风展开,竟是当年大相国寺方丈的血书:\"佛骨作舟,难渡帝王劫\"。赵佶突然呕血,血珠在袈裟上烧出\"悔\"字。

第七钟无声自转,钟面浮现瘦金体刻的《心经》。赵佶以指为笔,在经文中补全最后一句\"究竟涅盘\"时,地宫突然剧烈震颤——佛舟下的黑水尽数退去,露出底部刻着的西夏王玺!

西夏王玺泛着幽光的刹那,佛舟狼首突然转动。狼眼射出两道青光,正照在地宫穹顶的《瑞鹤图》残卷上。赵佶袈裟突然无风自燃,露出后背游走的金龙纹——那是《洗髓经》反噬的征兆!

\"陛下小心!\"梁红玉霓裳剑划破掌心,血珠溅在狼首雕像。青铜遇血竟开始融化,露出内藏的三棱铜管。管中喷出紫黑雾气,雾气中隐现西夏文字\"狼噬佛心\"。

杨可世金锏驻地,裂纹中渗出清泉。泉水遇毒雾结成冰晶,叮叮当当落满佛舟。赵佶突然跌坐舟头,双手结不动明王印。眉心青莲绽放时,后背金龙纹竟离体游出,与毒雾纠缠成一团。

\"这是...帝王龙气?\"梁红玉剑尖颤抖。霓裳剑气触及龙影的刹那,二十年前灵州城头的战鼓声突然在耳畔炸响。杨可世独目淌血,金锏猛击舟板:\"不对!龙气里混着童贯的...\"

话音未落,金龙突然张口,吐出半卷染血圣旨。旨上朱批\"灵州守军就地解散\",落款处盖着端王私印!赵佶呕血不止,青莲纹路顺着嘴角蔓延,梵唱声竟引动地宫四十九盏长明灯齐齐爆燃。

灯火通明处,佛舟夹层突然弹开。梁红玉剑挑三层霓裳,剑气如蝶穿花,竟将夹板削成齑粉。碎木纷飞中,九百封密信如雪片飘落——每封信的火漆都烙着童贯掌印!

杨可世抄起最近的信笺,独目突然瞪裂:\"这字迹...是杨家的雁翎密报体!\"金锏横扫,击碎第七盏长明灯。灯油泼洒在信纸上,显出一行小字:\"雁门关守将杨文广亲启\"。

赵佶忽然长啸,龙渊剑自穹顶飞回。剑气掠过密信堆,带起的风将信纸按年份排序——最早的信件日期竟是灵州之战前三日!梁红玉剑尖轻挑,霓裳剑气震开最底层的铁盒。盒中《灵州布防实录》的扉页上,赫然盖着端王府与西夏国师的双重印鉴。

\"阿弥陀佛。\"梵唱声自佛舟底部传来。了尘的残躯突然破水而出,枯爪直取赵佶手中密信。杨可世金锏后发先至,击碎老僧天灵盖的刹那,九百颗噬魂钱自七窍喷出,每颗钱眼都刻着\"靖康\"年号!

噬魂枪暴雨般射向密信堆时,倒悬的第七口梵钟突然坠落。钟口将钱雨尽数吸入,钟面浮现赵佶年轻时的画像。画像突然开口:\"皇兄可还记得崇宁三年的盂兰盆会?\"

赵佶剑指颤抖,青莲剑气三次凝而复散。梁红玉突然咬破舌尖,血染霓裳剑。剑气暴涨三丈,洞穿梵钟画像。碎裂的铜片中飞出半幅袈裟,袈裟上以金线绣着《华严经》,经文字迹却与灵州血书一般无二!

杨可世金锏驻地三寸,裂纹中渗出黑水。水幕升起处,显出二十年前端王府密室场景——年轻赵佶正在绢帛上勾勒大相国寺地宫构造,身旁站着已然年迈的童贯。

\"第七问!\"梵钟残片突然重组,钟声化作利刃直刺赵佶眉心。龙渊剑自鸣护主,剑身却浮现道道裂痕。梁红玉霓裳剑穗尽碎,剑气如虹缠住钟锤。杨可世突然暴喝,金锏掷出如流星,击碎最后一块钟片。

地宫死寂的刹那,佛舟轰然解体。舟板缝隙中升起青铜祭台,台上端放着灵州之战阵亡将士的名册。名册封面瘦金体题着\"罪己录\",落款处的朱砂印正在渗血...

赵佶以指蘸血,在祭台刻下《往生咒》。经文成形的刹那,地宫四壁突然渗出甘露。水珠触及名册,纸页上的血字竟开始倒流,在空中凝成十万冤魂面容。

梁红玉剑舞回风,霓裳剑气织成渡魂网。杨可世拾起金锏,独目映出冤魂队列中的杨家枪旗。当最后一道魂魄没入地脉,祭台上突然升起青铜鼎——鼎中盛着的不是香灰,而是二十年前灵州守军的断指!

\"阿弥陀佛。\"赵佶忽然扯下残破袈裟抛入鼎中。龙渊剑穿布而过,青莲剑气引燃业火。火光中,断指化作飞灰,灰烬拼出大相国寺的晨钟暮鼓图。梁红玉剑指西南,霓裳剑气在石壁刻下新谶:

\"佛骨作舟终是幻,袈裟烬处见河山。\"

地宫突然震颤,来路被坠落的青铜卦阵封死。杨可世撬开祭台暗格,发现里面竟是半枚染血的雁翎锁——锁芯纹路与杨家将的传家玉佩完美契合!赵佶拾起锁片时,后背金龙纹突然发出哀鸣,青莲剑气竟在宫墙刻出童贯逃窜的路线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