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完药材,苏云希就和秀莲分开了,苏云希想去打铁的地方看看,之前说的想做个摆面摊的营生,那就要重新去置办一口锅,到时候用来煮面。
到了打铁的作坊,苏云希说明来意,铁匠老板对着苏云希上下打量了一下,还是有些迟疑“小姑娘,做是能做,不过你可想好了,价格肯定不便宜,你能做的了主么,这一口锅也要一百多文,别到时候你家里人不同意,我白忙活一场。”
倒不是铁匠老板小看人,主要是苏云希看穿着打扮也不像有钱人,年龄也不是很大的样子,这一般家里要买锅都是大人来买,而且家里用铁锅的真不多,多数人家都是用陶罐炒菜的,就怕到时候做了又不要了,那就得不偿失。
苏云希倒也没生气,只是轻轻一笑“老板放心,既然让你做,肯定是要的,你要不放心,可以先交定金”
最后是苏云希先交了五十文的定金,锅子倒也不是没有现货,不过苏云希要的是凹进去的深度大一些的。
倒也不是不可以用罐子代替,不过这样预热的速度太慢,还浪费木炭,有点得不偿失了,所以苏云希才自己定做一口锅,这就需要重新做,需要一定的时间。
约定好半个月后来取货,再给一百五十文,又花五十文买了把打汤的长勺子,两个泥炉子,到时候可以把熬好的汤放在大罐子用泥炉子来加热,煮面也是一样。
之后又到香料店买了一些卤肉的香料,就到城门口和苏二勇集合。
上次赶集该买的都买了,家里暂时不需要添置东西,所以这次回去的比较早。
等回到家,苏大勇已经把留在家里的猪下水和猪头都收拾好了,还是掉水洗干净的。
苏云希在锅中加满水,又把卤肉的香料一起放进锅里,先用大火煮开,再转中小火慢炖,差不多需要差不多一个多时辰。
这才半个多时辰,香味已经勾的众人直咽口水。
“这也太香了,难怪就那么点香料都去了三百文钱,贵是贵了了点,别说这味道是真好。”当时苏云希说这么一小包香料这么贵,苏二勇是有些心疼的,这会儿又觉得好像也还能接受。
一直炖到猪头肉熟透,苏云希才撤了火,用木桶把猪头肉连同卤汁一起倒进去装好,浸泡一段时间会更入味,猪下水已经提前出锅浸泡好了。
苏云希把卤好的猪大肠猪肺切了一大盘出来,放了点葱姜蒜,加上辣椒粉拌了一下摆在桌子上让大家都尝尝。
早就竖着耳朵停笔不动的三小只还有一直在灶边打转的苏青宇,立马就冲了上去,但也懂事的先让大人动筷子他们才动。
“嗯,好吃,吃起来很有嚼劲,要是能再配点酒就好了”
“吃都堵不住你的嘴,还想喝酒呢,咋不上天呢!”苏老婆子一边怼着苏老爷子,一边夹了一块猪肺,“这猪肺软嫩,正适合我这牙口不好的老婆子”。
剩下的几人也都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连四小只也都夸了几句。看着大家吃得挺开心,苏云希特有成就感。
一盘吃完后,几个小的就各忙各的,苏云希则把几个长辈叫到堂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几人听完后都有点反应不过来,怎么会突然想着做生意。
“虽然说靠着找药材日子也能过的下去,但是这毕竟不是一个长久的事,药材生长的速度远没有采摘的速度快,总不可能把山上的药材都采绝种,所以还是要有个营生才是长久之计”说着苏云希掏出今天剩下的银子交给苏老婆子。
“奶奶,你先收着”
苏老爷子倒也没说出反对的话“云希,看来你是已经想好做什么了。”
“可以先摆个面摊,我们有做干面条的技术,煮干面条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能多卖几碗,人多的时候也不存在让顾客难等的情况。”苏云希还记得第一次去赶集就算吃个最便宜的素面,都等了一刻钟的时间,要是遇到那种赶时间的,人家宁愿不吃了。
“云希想好怎么做了么,那卖多少钱一碗合适?”婉娘也问了一句。
“我准备卖十文钱一碗”
“云希,你这价格是不是太高了”杨氏很少去赶集,基本上除了去娘家需要带点东西,平时她都不会去镇上,就算去镇上但是让她花十文钱去买一碗面条,她绝对舍不得。
“我是这样打算,我们的面汤,每天都用新鲜的大骨熬制,面条里也加上一些新鲜的蔬菜,还有就是我们自制的卤肉,每碗面里加几片,这样满满一大碗色香味俱全的面条,十文钱不算高。”
“还有就是,摆摊的人不算少,人家做了很多年,已经有固定的顾客了,我们只有做不一样的,才能吸引到客人,镇上的本地居民一般都是有钱的看不上一碗面,没钱的也舍不得花十文钱吃一碗面,所以我们的顾客来源主要是经过这里的客商。
这样我们也不必担心有人嫉妒起了冲突,要是每天能卖个一百碗,就算除去成本,我们也有九百文左右的收入,到时候再加上我找药材的收入,一个月就有大几十两的银子,等攒上几个月,我们就可以盖大房子了。”苏云希画着“大饼”,把几人都听得心潮澎湃的。
“这不是说着做生意么,怎么又讲到盖房子了,这房子不是挺好的么,干嘛要重新盖。”苏大勇听得挺迷糊的,有点跟不上苏云希的思路。
“大伯,青山哥已经十八了,你不想他早点娶媳妇,让你早点抱上孙子”苏云希打趣道。
说到这个,杨氏有点按耐不住了,他家青山已经十八了,和他同龄的人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他家青山还连媳妇儿在哪儿都不知道呢。
“云希,这真能赚钱么,像我们这样的人也能做生意?”杨氏有些不敢相信。
“大伯母,你可别小看了自己,到时候面摊可是要由你撑起来呢!”
“我?不是你去做么”杨氏有些不明所以。
“开始我会跟你一起,不过等你熟悉了以后我就不去了,我就继续找我的药材,这样也能多一些收入,能尽快给你娶媳妇儿了。”苏云希的话听得杨氏信心倍增。
“爷爷奶奶,你们有什么要说的么?”
“云希,奶奶没什么见识,也帮不了什么忙”苏老婆子把刚刚刚苏云希给她的银子又推给了她“你是个有主意的,想做什么就放心做,不成也没关系,家里还有那么多人呢,总不能事事都叫你一个孩子担着。”
苏云希对家人这种无条件的信任感动异常。她把钱又推给了苏老婆子。
“这钱奶奶收着,你忘了刘赖子家还欠我们一百两银子呢,还有半个月期限就到了,到时候我会让里正 村长还有村里的长辈同我一起去要账,他们不敢不还,到时候家里也可以送弟弟们上学堂了。”
苏云希把自己的打算都说了出来,家里人都很支持,人人脸上都对未来有了无限的憧憬。
“学堂的事可以问下你小姑,他们家虎子也在镇上的学堂,到时候托她问问也好做打算。”
苏老爷子说的小姑是他们的小女儿苏小芬,十年前嫁到了镇上,婆家是做了点小生意的,小姑平时就在家侍奉公婆,教养孩子,她丈夫就负责看店,家里有一子,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听婉娘说苏云希出事的时候他们也回来过,还给了五两银子,不过被奶奶退回去了。
苏老婆子怕小姑往娘家拿钱会被婆家说道,让她在婆子日子难过,再说家里也有能力给苏云希看病,所以就回绝了,家里人也一直觉得,平时没事也没必要上门叨扰,两家有情分在那就行,所以苏云希去了镇上两次都没见过自己姑姑。
给弟弟们找学堂是大事,找小姑帮忙的话可以省很多麻烦,苏云希看到苏老爷子安排好了,自无不可。
这时杨氏说出了不大不小的问题“云希你说面条里面要加蔬菜,这个季节还好,蔬菜品种多,等天慢慢热了,可就没有那么蔬菜了,到时候会不会影响生意。”
杏花村地属西南方,虽然四季没有那么分明,但是该热的的时候也会热,只不过比起正南方,又会稍微好一些,雨水好的时候还好,遇到干旱,别说蔬菜了,庄稼都会受影响。
但是做面摊生意如果一开始你这样做吸引了人,后面要是不加了可能人家就不吃了,再说加蔬菜也能把整碗面的份量增加一些,毕竟一碗有肉有菜的面条光看着也挺有食欲。
“这有什么难的,到时候我们可以做豆芽呀,一斤绿豆可以生出来**斤豆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