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 > 第17章 改革创新

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 第17章 改革创新

作者:尘世如尘的如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05:30:45 来源:小说旗

西奥多详细阐述了自己对拜占庭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孤岛听后大为震动,深感西奥多实乃大才,遂力排众议,任命其为兵部尚书。

获此重任,西奥多即刻雷厉风行地开展变革。

在孤岛的授意下,除君士坦丁堡军区与马其顿军区调动需孤岛定夺,其余三大军区皆归兵部节制。

西奥多他上任第一天,旋即下达第一道指令,让驻守匈牙利的将士摒弃原地驻守的策略,转而主动出击,以战养战,目标直指波兰城镇。

匈牙利的营地里,气氛热烈非凡。将士们听闻命令,眼中先是闪过一丝诧异,紧接着被熊熊燃烧的斗志填满。

最近几个月以来,他们受制于物资短缺,士气低迷。如今,主动出击的机会摆在眼前,恰似给他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弟兄们!咱们不能再窝在这里苦熬,此番出击,定要让波兰人知道咱们的厉害,不仅要吃饱穿暖,还要为拜占庭争光!”指挥官激昂的话语回荡在营地,士兵们的呼喊声如滚滚雷鸣,直冲云霄。

部队如疾风骤雨般迅速集结,向着波兰边境城镇疾驰而去。波兰方面毫无防备,拜占庭军队势如破竹,轻松突破防线。城镇中,士兵们有序地抢夺粮食,一袋袋沉甸甸的谷物被搬上马车。同时,金银珠宝、精美布匹等战利品也堆积如山。

按照西奥多的指示,除满足自身所需,多余战利品统统运往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的军区,陆陆续续有物资从前线不停的运回来,一时间热闹非凡,各类战利品堆积得如同小山。能用之物被妥善整理,分配到各个需要的地方;无用之物则迅速变卖,换来的大笔金钱存入拜占庭银行,记在兵部名下,所得利息用于给老兵发低保,低保政策根据老兵服役年限和军功大小有所浮动。

那些老弱病残的退役士兵,听闻将获得低保补贴,无不老泪纵横。一位断臂的老兵,颤抖着接过补贴,声音带着哭腔说道:“我为拜占庭征战半生,落下残疾,本以为晚景凄凉,没想到皇帝陛下和尚书大人还惦记着我们。”

这一改革,让拜占庭军队士气空前高涨,士兵们作战更加积极主动。其他军区的将士目睹前线在匈牙利部队的变化,心中满是羡慕与期待,纷纷翘首以盼西奥多为他们带来新的机遇与变革。

然而,西奥多并未因眼前的成果而沾沾自喜。他深知,这不过是迈出的第一步,拜占庭若想真正强大可能还要做很多改革,只是不知道自己的皇帝陛下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不看以后只看此时,改革初显成效,陛下的肯定,以及收拢的将士军心无疑为他增添了继续前行的动力与信心。

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宫内,孤岛看着呈递上来的物资报告与军队士气提升的消息,对西奥多的疑虑渐渐消散。但作为一国之君,他心里明白,慈不掌兵义不守财的含金量还在提升,自古都是如此,掠夺是最快缓解眼前问题的途径,其他的都是有周期性。

在君士坦丁堡城外,冶炼区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铁轨的打造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一切离不开清北大学锻造系学生与本地师傅们的通力合作。孤岛虽非专业之人,但凭借着脑海中那些来自未来的模糊概念,为众人勾勒出了车床升级的大致方向。

师傅们凭借多年积累的精湛技艺,与充满创新思维的学生们相互配合。他们日夜钻研,对传统车床的结构、动力传输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改进。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调整,新的车床终于诞生。这台凝聚着众人智慧的车床,无论是精度还是效率,都远超以往。

随着新车床问世,马其顿经济特区的法拉第工厂建设提上日程。起初,建设者们先围绕选定区域建起简单的围墙,圈定工厂的大致范围。紧接着,一座研发车间在围墙内迅速搭建起来。这车间虽略显简陋,但对于即将开展的蒸汽机研发工作而言,却是至关重要的起点。

与此同时,君士坦丁堡冶炼区里,师傅们在学生协助下,依据新车床的特性,开始制造各类适配的设备与工具。随着一件件车床在冶炼区成功制造出来,马其顿经济特区这边,其他车间也如雨后春笋般,一间间拔地而起。

清北大学冶炼系的学生,在君士坦丁堡冶炼区完成实习后,与当地冶炼系的师傅们一道,陆续前往马其顿经济特区的法拉第工厂。他们带着在冶炼区积累的经验,满怀期待地投入到法拉第工厂的待命准备工作中。

研发车间内,清北大学相关系的师生们围绕两款关键蒸汽机展开了紧张的研发。一款是蒸汽火车,它以铁轨为依托,旨在实现大规模、长距离的高效运输,一旦成功,将极大改变拜占庭的交通运输格局,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与贸易往来。另一款则是无需铁轨、能够在陆地上自由行驶的蒸汽机,这一发明将赋予交通工具更大的机动性,无论是在城市的街道,还是偏远的乡村小道,都能畅行无阻。

在法拉第工厂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们神情专注,不断对蒸汽机的零部件进行优化,对动力系统进行调试。孤岛告知,这两款蒸汽机的研发升级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拜占庭未来在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这让所有参与者热情拉满。

孤岛在积极推动工业科技革新的同时,目光又投向了生活领域与基础设施建设。他想到了在现代广受欢迎的汽水,于是又来到清北大学,找来餐饮系的师生。

孤岛站在师生们面前,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汽水的独特味道:“那是一种带着清爽气泡,入口酸甜,能让人瞬间精神一振的奇妙饮品。”接着,他又阐述了大体的制作方向,比如利用一些发酵原理,添加特定的调味剂等。师生们听闻这些闻所未闻的概念,既感新奇又觉挑战巨大。

然而,清北大学餐饮系的师生们有着钻研探索的精神。他们依据孤岛的口诉,开始四处寻找研发所需材料。在拜占庭的各个角落,师生们采集各种果实、植物根茎,尝试不同的配比与发酵方法。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拜占庭汽水应运而生。当第一瓶汽水打开,那“呲”的一声和升腾而起的气泡,让在场众人惊喜不已。初尝之下,酸甜可口且带着刺激气泡感的味道,更是让大家赞不绝口。

在饮品研发取得成果的同时,孤岛又把注意力转向了马其顿经济特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他决定在特区开设砖厂,同时研发水泥,对原有的一横八纵道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砖厂的建设迅速拉开帷幕,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搭建厂房、安装设备,不久后便开始投入生产,一块块崭新的砖头整齐地排列而出。而另一边,对于水泥的研发,清北大学的师生与本地工匠们组成了攻坚团队。他们查阅古籍,寻找可能与水泥制作相关的线索,同时进行大量的实验。他们尝试将不同的矿石、黏土等材料按比例混合,经过高温煅烧、研磨等工序。经过无数次的配比调整和烧制试验,终于成功研发出适合拜占庭使用的水泥。

随着砖头和水泥准备妥当,道路升级工程正式启动。工人们先对原有的道路进行细致的平整,然后将水泥均匀地铺设在路面上。每隔5公里,便利用砖厂生产的砖头建造一个服务区,取代原有的驿站。

这些服务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有舒适的休息区,为旅人们提供片刻的宁静与放松;有供应各类美食的小店,并且每隔三个服务区将开设一家中餐馆,让奔波的旅人能品尝到可口的饭菜;还有专门为车马修整的区域,确保交通工具能以最佳状态继续前行。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工人们干劲十足。

而拜占庭军队在波兰地区掠夺了大量粮食,大庄园种植技术被传到君士坦丁堡,继而被推广到拜占庭全境,波兰前线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事一直吃紧,而拜占庭军队却在其身后紧吃,波兰痛苦不堪,运往前线的粮草十有七八次都被拜占庭军队给抢了,甚至于波兰境内,谁家小孩哭大人只要说在哭拜占庭军队就来把你抢走,小孩即刻就停止了哭声。

波兰迫不得已回撤军队,神圣罗马帝国顿时压力骤减,法兰克瞬间压力上来了,现在战事走向全在拜占庭的身上,拜占庭的走向决定了整个局势的变化。

塞尔柱帝国将购来的粮食分发各地区,让百姓有惊无险不在饿死,随后集结兵力开启东伐,塞尔柱擅长战争掠夺,战争机器的开启让所到之处灰飞烟灭十室九空,塞尔柱帝国经过战争慢慢的恢复元气。

FbI成员在孤岛的授意下搜查之前几个月内参与倒卖粮食的官员,随后在清北大学挑选人才将这些官员低调处理顶替。

在推动一系列工业与生活领域变革的同时,孤岛为缓解粮食这一迫在眉睫的困境,他将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海洋,决心大力发展渔业。

孤岛召集了拜占庭沿海地区经验丰富的渔民,以及清北大学农业与海洋研究相关专业的师生,共同商讨渔业发展大计。在宽敞的议事厅内,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孤岛神情严肃地说道:“当下粮食紧张,海洋是我们的宝库,潜藏着无数食物资源,我们必须好好利用。”

清北大学的师生们迅速展开行动。他们运用先进的知识,对拜占庭周边海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通过探测海水温度、盐度、水流等因素,绘制出详细的渔业资源分布地图,标记出鱼类聚集的区域。同时,他们还研究了不同鱼类的生活习性,为后续的捕捞与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渔民们则依据自身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与师生们分享着各类捕鱼技巧与传统渔具的使用方法。但孤岛知道,仅靠传统方式远远不够。他提出研发新型渔具的想法,在他的描述中,现代的拖网、刺网等渔具拥有更高的捕鱼效率。

于是,一场关于渔具革新的研究在清北大学的实验室与海边渔村同步展开。师生们与工匠们合作,尝试用新材料制作渔具,改进渔具的结构设计。经过反复试验,一种结合了现代理念与拜占庭工艺的新型渔网诞生了。这种渔网网眼大小适中,既能保证捕获量,又能避免过度捕捞幼鱼,有利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扩大渔业产量,孤岛还倡导发展海水养殖。在沿海浅滩区域,规划出一片片养殖区域。师生们指导渔民挑选合适的养殖品种,如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贝类和鱼类。

在全力推动渔业发展以应对粮食危机的进程中,孤岛深知,仅仅增加渔获量是不够的,如何妥善储存捕获的鱼,减少损耗,同样至关重要。于是,他再次召集清北大学的科研团队与拜占庭本地的能工巧匠,共同商讨研发储存鱼的方法与器具。

清北大学的化学与材料专业师生,率先投入到对储存材料的研究中。他们穿梭于拜占庭的矿山、森林与工坊之间,寻找合适的原材料。经过对多种矿石、植物纤维等材料的反复试验与分析,发现一种特殊的黏土经过特定工艺烧制后,具有良好的隔热与防潮性能,非常适合用于制作储存容器。

与此同时,工匠们根据师生们提供的材料特性,开始设计并打造储存容器的雏形。他们日夜在工坊中忙碌,不断改进容器的形状与结构。最初的容器只是简单的陶瓮,经过多次改良,最终制成了一种带有密封盖且内部有多层隔层的陶制储鱼罐。隔层可以放置一些干燥的香草、木炭等,进一步吸收湿气,保持罐内干燥的环境,延长鱼的保存时间。

除了储存容器,科研团队还在探索保鲜的方法。他们从古老的典籍与民间经验中汲取灵感,结合现有知识,尝试用盐渍、烟熏等方式处理捕获的鱼。盐渍组的师生们研究不同浓度的盐水对鱼肉保鲜的效果,发现特定比例的盐水不仅能抑制细菌生长,还能赋予鱼肉独特的风味。烟熏组则在海边搭建起简易的熏制棚,尝试用不同的木材进行烟熏,经过反复对比,确定了一种带有天然香气且能有效防腐的木材。

在经过一系列的研发与实践后,一套完整的鱼储存体系逐渐成型。新的陶制储鱼罐配合盐渍、烟熏等保鲜方法,让捕获的鱼能够保存更长时间。这些储存起来的鱼,在渔业淡季或是运输到较远地区时,为拜占庭百姓提供了稳定的蛋白质来源。渔业的发展不再受限于新鲜鱼货的短暂保质期,进一步巩固了拜占庭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

孤岛接连几个月废寝忘食的工作,让拜占庭暂时慢慢消化完善眼前出现的问题。

边境战争在兵部尚书的全力指挥下让拜占庭军队成了创收机器,不仅自给自足,还给兵部赚了大量的钱,兵部将钱存在拜占庭银行,根据预估所得利息将覆盖更多的老兵低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