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以捕快之名 > 第83章 张家老爷子的信

以捕快之名 第83章 张家老爷子的信

作者:我是傻呼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08:32:32 来源:小说旗

秋风瑟瑟,凉意飕飕,张希安静静地伫立在庭院之中,望着那飘零的落叶,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复杂难辨。曾经显赫一时的张家如今虽已落魄,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样的境遇于张希安而言却是前所未有的。一直以来,他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考虑自身得失,从未真正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家族兴衰所带来的冲击和变化。

相比之下,张志远则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他饱经沧桑,所见所闻远远超过了张希安。在外人眼中,张志远或许显得有些迂腐刻板,但实际上,这并非是他的迂腐,而是他对于那些不合理、不公平之事的不满与不屑。多年来,他始终心系科举,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金榜题名,从而施展抱负,改变这个世界的种种不公。因此,当他得知好友王飞竟然毅然决然地放弃科举时,心中难免会生出些许不满,而这也成为了他们二人关系逐渐疏远的导火索。

然而,世事无常,命运弄人。为了给儿子张希安谋求生路,张志远不得不放下那份与生俱来的清高。生活的重压让他无法再继续坚守所谓的原则和尊严,他开始四处奔波,低声下气地向他人送礼求情,只为能给自己的孩子争取到一线生机。在这个过程中,他尝尽了人情冷暖,看遍了世态炎凉,却依然咬牙坚持着。至于这其中的是非对错、善恶好坏,实在难以一言蔽之。

因此,张志远偶尔所言所语常常会给张希安那原本还算稳固的世界观带来巨大的冲击。然而,这一切实则是张志远有意而为之。因为他深深地担忧着,害怕自己的儿子最终会步上王飞的后尘——那个满心满眼只有官场权势,对民间百姓的疾苦却全然无知无觉之人。作为父亲,张志远太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他敏锐地察觉到张希安身上已然初现那些官场里不良风气的端倪。于是,他特意讲述起收取田税背后那些见不得光的肮脏勾当。目的就是要让张希安清楚地认识到,许多事情绝非看上去那般简单和美好,往往只有真正深入其中去探究、去挖掘,方能明辨是非善恶。

事实上,张志远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身处官场这个大染缸之中,太多时候人们都身不由己。有时不得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去做事;有时只能对某些问题视而不见,装作没看见;有时明明心知肚明真相如何,却还要装聋作哑;甚至有时还得歪曲事实来迎合上级或者某些利益集团;更别提还有收受贿赂这样严重违反道德法律的行为……可是,张志远深知,如果这些“不得已”逐渐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惯性,那就真的太可怕了。一旦习惯成为自然而然的举动,等到某天突然意识到问题所在想要悔改时,恐怕早已为时过晚,难以再回头走上正途了。

张家老爷子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幸亏是诬陷,最后还给了清白。但是若是坐实了呢?恐怕张家将不复存在。张志远清楚,张家已经经不起折腾了。张希安眼下还只是小小的捕头,此时在他心中埋下一颗忧民的种子,等到张希安将来得势,阅历,眼光等丰富之时,这颗种子就会发芽,去影响甚至改变张希安。

此刻张希安已经沉默了许久,他低着头不说话,张志远知道儿子需要时间来消化。就拉着张母回了房,并叮嘱黄雪梅不要打搅张希安,就让他一个人慢慢想。

回到房间的张志远并没有闲着,他从床底一个老旧的木箱中翻翻找找,寻到一封信,看过一遍后,放入怀里收好。走出房间。

“希安,这是你爷爷刚入仕途时写的,你看看。”说罢就把信放在桌上。

张希安看着信,愣是没敢拿。他有些害怕。犹豫了半天,还是拿起来。

吾自幼熟读经史,心怀青云之志,只盼能入仕途,匡扶社稷,泽被苍生。幸得机缘,得以跻身官场,原以为可凭所学,展经纶于庙堂,施善政于黎庶。

初入官衙,见同僚们皆正襟危坐,谈论皆是国家大计、民生之事,吾满心欢喜,以为找到了实现抱负之地。岂料,时光流转,不过数月,便看清了这官场背后隐藏的重重黑幕。

那日,上峰交办一事,关乎一方水利工程,此乃利民之举,吾精心筹划,日夜操劳,只为能让工程早日完工,造福百姓。然,同僚中竟有人暗中使绊,为求私利,与奸商勾结,偷工减料,中饱私囊。吾得知此事后,痛心疾首,直言进谏,欲阻止此等恶行。却不想,换来的是冷眼与嘲讽,那些平日里称兄道弟之人,瞬间形同陌路,甚至有人暗中弹劾于我,说我“行事乖张,不懂规矩”。望着那被利益蒙蔽双眼的同僚,吾心中满是悲凉。想我一心为国为民,却落得这般田地。这官场之中,究竟是何人在主宰?是那高高在上的权贵,还是这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牺牲百姓的利益,置国家的前途于不顾。

夜阑人静之时,吾独坐窗前,望着那清冷的月光洒在庭院之中,思绪万千。吾不禁自问,自己坚持下去又有何意义?难道真的要同流合污,才能在这官场中生存下去吗?可若如此,我又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初心,如何面对那些翘首以盼的百姓?

然而,每当我想到那些因水利工程而满怀希望的百姓,想到他们那质朴的笑容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吾又怎能轻易放弃?吾深知,若此时退缩,这世间的黑暗将更加肆无忌惮,百姓的苦难将永无尽头。他日所有天灾降临,便会民不聊生。

罢了,罢了!吾虽只是这茫茫官场中的一介微尘,但也要坚守自己的本心,哪怕前方荆棘密布,哪怕会粉身碎骨。吾要以笔为剑,以墨为刃,揭露这官场的黑暗,唤醒那些尚存良知之人。即便无法改变这腐朽的官场,也要为后世留下一份警示,让后人知道,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这样一个人,为了正义,为了百姓,未曾屈服。

字数不多,却字字如刀,一下下冲击着张希安的内心。张希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他已经思考了许久,试图在自己的脑海中探寻出一条能够改变现状的道路,但始终未能如愿以偿。

此刻的他实在太过渺小和脆弱,甚至连一个普普通通的九品县令都能轻易地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面对如此困境,想要实现心中的抱负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然而,张希安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深知若要真正做出改变,唯有踏入那神秘且令人敬畏的朝堂。

可是,进入朝堂又谈何容易?按照常理来说,至少需要拥有四品官员的身份才有资格参与其中。对于现在的张希安而言,这显然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正当张希安心灰意冷之时,突然灵光一闪——皇城司!这个直接隶属于当今官家的机构或许会成为他命运转折的关键所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过皇城司无疑是最快、最好的途径,而且成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不过,即便有了这样一个看似可行的方向,摆在张希安面前的困难依旧不少。如果想要在皇城司中崭露头角,就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班底。可问题是,培养班底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耗费大量的银钱。目前张家的情况,明显做不到。那么张希安只得选择继续拿平安银,亦或是贪腐。才能拉拢,培养自己的班底。但这一举动却让他感到无比矛盾:一方面,他渴望凭借自身的才华和能力登上朝堂,面见天子,进而整治那些贪赃枉法之徒,为百姓带来清正廉明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为了能够顺利进入朝堂,他如今却不得不与那些贪腐有所牵连,甚至可能被迫做出一些违背本心之事。

想到这里,张希安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暗自叹息道:“欲救世人,先染红尘……”这句感慨既像是对现实的无奈自嘲,又仿佛蕴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深意。

想到这里,张希安把当初张老爷子的信翻过来,提笔写字

吾虽心怀天下,志在澄清玉宇,无奈朝堂之上,**成风,贪墨成性。初入官途,吾心如炬,立志革除时弊,造福黎民。然而,世事艰难,吾深知欲行正道,必先立足于此。

目睹同僚或为权势所诱,或因利益所驱,贪污腐化,吾痛心疾首。然吾亦明白,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撼动这盘根错节的**之树。吾思忖再三,若欲有所作为,必先稳固自身地位,培养人才。方能施展抱负。

于是,吾不得不在泥泞中前行,与那些污秽之人周旋。吾深知,此非吾愿,但为了能培养忠于朝廷、心系百姓的班底,吾不得不暂且妥协。吾暗中筹谋,以正义之名,行贪腐之实,不甚羞愧,却也无可奈何。

吾常告诫自己,这只是权宜之计,待时机成熟,吾必将重振朝纲,肃清吏治,还百姓一个清明世界。吾愿以身作则,引领吾之班底,共同抵制**之风,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写完,张希安把纸贴身放好。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般去做。这可能就是“立志”吧。

理清头绪的张希安感觉自己有了新的目标。他不再觉得日子可以得过且过,他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而此刻的他也不会觉得无聊,因为他的目标远大,可能二十年都达不到,但是没事,张希安还很年轻,他还有两个二十年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