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禁卫军 > 第54章 接受招安

禁卫军 第54章 接受招安

作者:哈拉和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5 08:39:52 来源:小说旗

两天后,严肃和戈辉收到了刘守信的消息,盛京将军大人已经同意招安禁卫军了。明天将军大人要带兵亲自去八角台查看。戈辉知道自己的第一步成功了,就看下一步了,他马上带着严肃去找左翼统领刘守信,确认明天的行军路线,还有谁,要带多少兵。

此时,宁远正带着李隆基和李文欣考察八角台基地呢,他们是两天前到达八角台的。

李隆基第一次看到一支身穿花衣服的军队,迅速集合,迅速进入训练场,迅速投入训练,简直比戈辉说的还要帅。这的确是他见到过的最出色的军队了,他在英国时也看到过英军的训练,但和禁卫军相比,英军那就是在玩。他们在八角台待了两天,参观了基地,参观了基地后勤区,还旁听了随营军校的讲课,还在食堂和士兵们一起吃了晚饭。这一切,对李隆基兄妹俩来说都是以前所不曾经历的,他们兄妹俩甚至有种想参军的冲动,但最后理智告诉他们,他们对这支军队还不甚了解,他们还需要再看看,不是还有另一个基地吗,那个基地,他们也要去看看。

两天后他们离开了八角台,在宁远的带领下,去了镇妖峰基地。这几天一直是宁远负责陪同,相处的久了,他们之间聊的也就多了。李文欣不断的向宁远询问戈辉的情况,似乎只要和戈辉相关的事情,她都想知道。

因为戈辉之前已经交待给宁远了,禁卫军对李隆基兄妹没有秘密,只要他们问道的,只要宁远知道的,宁远都可以回答。现在李文欣盯上戈辉了,对戈辉刨根问底,宁远把他知道的戈辉的事情几乎全说了一遍。就这李文欣还觉得不满足,宁远最后无奈了,不出绝招不行了,于是他问道:“你想干啥呀,是要做我们嫂子吗?”

宁远本以为这会把李文欣吓回去,但他没想到,李文欣却说:“没什么不可以的,怎么说他也算是我的救命恩人,嫁给他也说得过去。”

李隆基实在听不下去了:“强调一下,他救的人是我,不是你。”

李文欣立即反驳道:“当时我也在呀,再说这个事情也是因我而起,要不是那个日本人……”李文欣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

李隆基狡黠一笑,终于抓到你弱点了:“继续说呀,太不像话了,一路上就没见你消停一会儿,人家宁参谋长喉咙都差点着火了。”

宁远此时也不失时机地猛点头:“已经着火了。”

三个人就这样一路聊着,坐着马车去镇妖峰基地。

他们走后的第三天,戈辉带着增祺和刘守信,还有一千名朝廷的官兵来到八角台基地。

张紫云看到来了这么多官兵,把他吓了一跳,但当他看到戈辉还在其中时,他立即放心了,看来戈辉这是要接受朝廷的招安啊。没想到,戈辉想的居然这么长远,张紫云还是觉得自己把戈辉看简单了,以前他以为戈辉是要造反的,现在看来自己是多虑了,他也对戈辉是彻底放心了。

此时禁卫军早已经全体换上了老百姓的衣服,只不过穿的大体上统一而已,是一群穿着统一的老百姓。

增祺看到八角台基地,房子很多,面积很大,很干净,基地的布局也很整齐,看着就让人舒服,比刘守信的营区强了不下百倍。他还发现,禁卫军住的地方不是帐篷,他们住的都是房子。这条件比住帐篷的八旗兵可强多了,盖这么多房子,得花多少钱啊,禁卫军这么有钱吗?

增祺还看到一群老百姓站在大操场上,站成横平竖直的一个方队,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这群老百姓在口令声中,做出整齐划一的动作,这是他手下的清兵根本无法做到的。然后又在一声令下,那些老百姓比赛似的冲进训练场,在训练场上比赛似的进行各种各样的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训练,完成了一个后,又奔向另一个。

增祺怎么看禁卫军都不像是由一群由土匪和农民,还有乞丐组成的军队。他看到那些训练的士兵,年纪都不大,都差不多,从这一点看,就不可能是土匪,也不可能是乞丐。

刘守信也看得心里酸溜溜的,人比人气死人,自己手下的兵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呢?他也开始佩服戈辉,居然能把农民训练成这个样子,真的十分不简单。

刘守信走到增祺身边,低声道:“将军大人,这应该就是禁卫军了。”

增祺也点点头:“少安,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啊,比你手下的兵如何啊。”

刘守信坦言道:“他们更像是洋人的军队,好像西洋人的军队就是这样训练的。惭愧,属下的兵,没法和戈辉带的兵比,我们无非是有枪,而他们没有。”

增祺叹了口气:“你觉得这些人中有土匪吗?”

刘守信是剿过土匪的,对土匪还是非常了解的。当他看到禁卫军的第一眼,他就知道,这些禁卫军士兵中,根本就没有一个是土匪,没有一个当过土匪。刘守信低声道:“这里面绝对没有土匪,都是受过训练的老百姓。”

增祺很认可地点点头,然后又问道:“那个戈辉上次说,他是天津武备学堂出来的?”

刘守信点头道:“是的,所以他才能把这些老百姓训练成这样。”

增祺把两只手背在后面,腆着自己肥大的肚子,眯着眼睛:“我也是这么想的。”

刘守信又道:“他就是训练的再好,也得投靠将军大人,否则他没有出路,要么就像他说的解散,要么就是被朝廷剿灭,与其这样,还不如主动接受朝廷的招安,他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增祺眯着眼睛笑了:“不是土匪更好,我们围剿忠义军时损失了不少人,现在正好补充我们的兵力。”

刘守信点点头:“这还不是大人一句话的事儿嘛,招安之后,还不是大人您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吗?”

增祺很满意刘守信的分析:“他训练的兵是好兵,他也是个人材,如果他实相,还是可以委以重任的。”

就在这个时候,戈辉走上前来:“将军大人,这就是我拉起来的禁卫军。”

增祺点点头:“恩,很好,以后你也要帮刘将军训练一下他的兵。”

戈辉马上说道:“只要刘将军愿意,我随时都愿意。”接着又道:“将军大人,我们在食堂为将军大人准备好了欢迎宴,请将军大人,还有今天来的所有弟兄入席。”

“噢?好,那我们入席吧。”就这样,增祺和刘守信,还有今天带来的一千名清兵,一起来到大食堂,今天准备了三个大食堂。都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开始。

增祺是第一次在这样的地方吃饭,和所有的士兵一起吃饭,饭菜也非常的丰盛,荤素都有,六菜一汤,所有的清兵们都馋得直流口水。因为增祺没有发话,所以没有人敢先动手。

戈辉走到增祺面前:“将军大人,就等您下令了,您不下令我们不敢动筷子呀。”

增祺哈哈大笑,他第一次这样吃饭,觉得特别新鲜,他端起酒碗:“都举起来,干完这碗酒,大家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所有人一起端起了酒碗,在增祺的一声“干”的口令中,一起喝光了这碗酒,然后就开始吃了。清兵们平时也很少吃肉,就是吃肉也没有吃过这么多肉,没想到禁卫军这里日子过的这么好。所有人都敞开肚子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增祺第一次吃到这么香的肉,第一次吃的这么热闹。刘守信也是,以前都是自己独自在行军帐篷里吃,顶多和主要的军官一起吃,这次是和全军一起吃,感觉就是不一样。

戈辉告诉增祺和刘守信,他们平时都是在这里,大家一起吃,吃的东西也都是一样的,不分军官和士兵,每天三顿饭都是在一起吃。这让增祺和刘守信觉得很新鲜,他们八旗兵们可从来不过样,军官更是不会和士兵一起吃饭的。

增祺在八角台呆了两天,这两天他过得特别的舒服,就好像他从来没有过的这么舒服过,虽然住的地方是军官宿舍,面积根本没法和他的将军府比,但他并没觉得哪里不好,反而觉得挺好的。

第三天,戈辉跟着增祺和刘守信又回奉天了,这次刘城也跟着戈辉去奉天了。

增祺一回到奉天就给朝廷发了电报,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汇报了招安四千多禁卫军的事情,又把禁卫军的由来和首领的情况详细的说明了,但他没像戈辉说的那样,禁卫军是由土匪、农民、还有乞丐组成的,他只说禁卫军就由农民组成的军队。增祺认为自己此次一定是立了大功,没准儿还会高升。

增祺的这封电报震惊了慈禧太后,一支由东北的农民组成的军队,还自称是保卫大清龙兴之地的禁卫军,最让人不理解的是,领导这支禁卫军的居然是天津武备学堂的学员。那个学堂不是被洋人给灭了吗?怎么还有活下来的人吗?

慈禧太后立即命人按照电报上的信息,去查戈辉这个人是不是天津武备学堂的学员。由于天津武备学堂的所有学员都在朝廷有备案,所以很快就查到了,确有其人。经查,戈辉是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份入学天津武备学堂的,其母是正黄旗的赫舍里氏,其父原来是少林寺的和尚,后来还俗了,娶了赫舍里氏,并加入了旗人的宗藉。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前,武备学堂遣散了大部分的学员,虽然没有明确记录遣散的学员都有谁,可能戈辉就在其中。

知道了这些,慈禧太后放心了不少,怪不得组建禁卫军保卫大清的龙兴之地呢,还是咱旗人让人放心。她决定把这个事情拿到朝堂之上听听大臣们都怎么说。于是第二天早朝,慈禧就把盛京将军增祺发来的这封电报拿出来,让小德张读给众大臣们听。慈禧太后则细心观察着众大臣的反应。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听后,心中震惊不已,一个天津武备学堂的学员居然两年不到的时间训练出一支四千多人的军队来,这样的人才,我得想办法把他拉到自己麾下。自己现在正在编练北洋常备军,正是用人之际,这个戈辉,我一定要把他拉到自己身边来。

庆亲王亦匡这时站出来:“太后老佛爷,臣以为这个戈辉的提法不错,我们不光要有袁大人训练的北洋常备军,我们皇家也要有一支自己掌握的军队,就叫禁卫军。可以仿照日本近卫师团,建立一支完全由咱们满洲贵族掌握的皇室亲军,由他们来宿卫宫禁,担任我满清的最后一道护身符和撒手锏。”

文华殿大学士荣禄也从列队中走出来:“老佛爷,臣也以为,庆亲王的提议很重要,臣也赞同,这支禁卫军的兵丁应该全部都来自八旗的精壮,是真真正正咱们旗人自己组成的军队,全新的八旗。”

袁世凯可不这样想,如果又成立了一支禁卫军,这会分掉他北洋常备军的大量军费的,他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必须阻止这个提议。于是袁世凯走出了大臣的队列:“臣……”就在这个时候,袁世凯突然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因为禁卫军早晚有一天会变成北洋常备军,虽然禁卫军中兵丁均来自八旗的精壮,但正副班长、司务长只能来自北洋系,军官就更不用说了,不是出身北洋军就是出自北洋各学堂的毕业生,就连贵胄学堂的毕业生,他们的老师也大多是北洋的人。这简直就是在训练另一支北洋常备军。想到这一层后,他立即改口道:“臣也赞同庆亲王的提议,而且臣觉得应该尽快,我大清就是吃了军力比西洋人差的亏,我们要两条腿走路,不但要训练北洋常备军,还要训练禁卫军。”

慈禧太后看了看光绪皇帝:“皇帝,你怎么看啊?”

光绪觉得自己很悲哀,自己坐在这个皇帝的位置,其实只负责盖印,什么事情的决定,都跟自己没关系。听了慈禧太后的问话,光绪一如既往,表情平淡:“醇亲王,你是怎么看的。”

光绪没有说自己的想法,却在问醇亲王载沣,这让慈禧太后十分惊讶,扭头看光绪皇帝,皇帝平时可不这样啊,今天这是怎么了?

光绪自己也没搞明白,自己明明不是这样想的,怎么就说出这句话来了,但话已出口,收是收不回来了,索性他谁也不看,也不再说话了。

载沣被皇帝点名了,不得不站出来,淡淡地说:“臣去年出访德国,臣深深的被德国强大的工业能力折服了,被德国先进的教育体系折服了,被德国强大的陆海军折服了。德国的皇室在一百年前,也是内外交困,几乎是国破家亡,最后,他们从废墟中站起来了。我在德国的时候,他们的威廉享利亲王对我说‘欲强皇室,须掌兵权;欲强国家,须修武备。’臣弟觉得他说的很对,所以,臣弟以为,我们不但要在北京建立禁卫军,还要在龙兴之地也组建一支禁卫军。一个在关内,一个在关外,遥相呼应。建立禁卫军是我们皇家想要表明的一个态度,一个给天下人看的太度,这也是我们皇家的责任。”载沣叹了口气,又道:“这就是臣弟的想法,不当之处,请太后和皇上海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