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禁卫军 > 第65章 外交试探(一)

禁卫军 第65章 外交试探(一)

作者:哈拉和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5 08:39:52 来源:小说旗

送走了戈辉,小德张回到椅子上坐下,再次打开檀木锦盒,里面用金色绸布包着纯金简书,他把简书小心的拿在手中,仔细的端详。简书背面的花纹刻的极为精细,正面的字也写得颇有颜筯柳骨之风,想必一定是一个书法大家的手笔,但就是没有落款,实在有点可惜。其实,这个字是孙昌明的父亲,孙翰林写的。

小德张一边赞叹着制作这个简书的工匠师傅的手艺,一边在想戈辉。在八角台饭店,两个人聊了很多,他谈了很多京城里的事情,戈辉则谈了很多东北面临的事情。他发现戈辉对东北的局势说的很透彻,仿佛是未卜先知一般。戈辉还对列强之间的利益关系看的很透彻,特别预示了俄国和日本在东北肯定要打一场大仗。还知道日本身后站着美国和英国,俄国有法国的支持,德国与英美法俄日都有不错的关系,但德国也非常重视在大清的利益,更想扩大在大清的利益。可以说,戈辉对东北的局势洞若观火,让戈辉主政东北是再合适不过了。但如果反过来说,凡事最好的,很可能就是最不好的,太后老佛爷这么做很可能是在玩火。

小德张自知自己无非是个小太监,管不了那么多的事情,他虽然对戈辉主政东北持保留意见,但是如果戈辉主政东北,那列强在东北可能是幸福与痛苦同在,日子过的可能会一会儿爽死,一会疼死。一想到这此,小德张不禁想笑,他好想看看列强在东北的好下场。

第二天,戈辉和小德张一起去了奉天。

戈辉是去奉天赴任,小德张是去奉天给增祺宣旨。宣传干事孙婉儿随行,还有第五团、第六团,他们将作为临时的总督卫队。

两天后的中午,戈辉和小德张来到了奉天城外。盛京将军增祺亲自出城把小德张和戈辉一行人从德胜门接进了奉天城,小德张的出现,让增祺放心不少,看来朝廷对我还是有安排的,而不是免职了事。

第五团和第六团没有进城,直接在城外扎营。戈辉只点了六团的两个排的战士随行,担任自己的临时护卫,田劲担任临时卫队长。

进城后,戈辉没有跟小德张去盛京将军府,而是直接去了奉天府衙,因为奉天府衙从此就是东北三省总督衙门了。

就在增祺把戈辉和小德张从德胜门接进奉天城之前,全奉天的老百姓都知道了新到任的总督大人到奉天了,消息传播之快,速度堪比后世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

戈辉今天穿着一身崭新的官服,跨下一匹枣红马,一马当先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目不斜视,神情冷峻,身体随着跨下的枣红马轻轻地晃动着。田劲和孙婉儿也骑着马紧跟在戈辉后面,他们后面是两个排的禁卫军战士。

街道两旁挤满了奉天城的老百姓,从德胜门一直排到奉天府衙,都是来看新来的总督大人的。老百姓们看到总督大人目不斜视,神情冷峻,这和以往的新官上任完全不一样啊,难道大人今天不高兴?不过,这个总督大人可是相当的年轻,而且还特别的英俊。不光是总督大人英俊,整个队伍里的所有人都非常英俊,看得很多年轻的姑娘们心事重重的。

此时的奉天府衙里已经没有人了,一部分的人被原来的府尹大人带走了,其余的人已经被原来的府尹大人遣散了,戈辉一行人到了奉天府衙后,立即让人把奉天府衙的牌子换了,换成“东北三省总督衙门”和“东北禁卫军最高司令部”两个匾,不要写横匾,写成白底黑字的不加任何装饰的竖匾,像春联一样竖在大门的两侧。在后世的中国,所有的政府部门的牌子都是这样的。

第二天上午,戈辉带人亲自把小德张和增祺一行几百人送出了德胜门。

小德张临行前,把戈辉叫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老弟,太后既然能力排众异把你放在东北三省总督这个位置上,她就也能随时把你从这个位置上拿下来,所以,老弟要想在这个位置上长期干下去,就绝对不可以触碰太后的底线,做什么事情,要先站在太后的角度考虑一下,要时刻把太后放在心上,要勤汇报多汇报,让太后时刻知道你在干什么,一句话,就是要让太后放心。太后不怕你做错事,她怕的是你不懂事,我说的够明白了吧,你好自为之吧。”

戈辉点点头:“谢谢大哥提醒,小弟牢牢记住了,你就放心吧,我会把握住分寸的,勤汇报多汇报。”

小德张叹了口气:“老弟,我在宫中,能帮你的尽量帮你,帮不了的,你也别怪我,毕竟我只是一个小太监。”

戈辉很感动:“大哥,真的很谢谢你。”

小德张淡淡一笑:“走了,你多保重吧。”说完向自己的马车走去。

看着远去的小德张和增祺,戈辉知道,从此以后,自己就成了奉天和东北真正的管理者了,从此东北再也不是以前的东北了。历史的车轮从这一刻起,拐向了另一条大道绝尘而去,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奉天地区的五府、四厅、六州、二十六县的大小官员,包括原来盛京将军下辖的军队里的军官们,都来拜见戈辉。而且都不是空手来的,送的东西各个都是好东西。戈辉也不客气,照单全收。戈辉通过这几天,算是全认识了这些奉天地方上的官员。看他们出手阔绰,平时肯定没少搜刮民脂民膏啊。戈辉都牢牢的记在心里了,以后就让俄国人慢慢地收拾你们这些败类吧。

在这几天中,总督衙门也发生了大变样,戈辉虽然没打算做太大的改造,但为了以后办事方便,对前院的办公区也做了一些改造,包括会客厅,会议室,宴会厅等都做了相应的改造。自己的办公室在后院的生活区里,专门把一个非常大的三间房改成了他的办公室,相当的宽敞,还摆上了西洋人喜欢的沙发,还有一个西洋座钟。他的办公室紧挨着他睡觉的房间,这样从卧室到办公室移动方便。

在这几天中,李隆基也送来消息,他的大伯已经买好了一万支摄氏氏温度计,还向国际计量局下了订单,等计量器具全部做好后,连同生产铅笔和钢笔的机器设备,还有生产无线电发报机的机器设备及原材料一起,由大伯家的大哥和二哥亲自押运来东北,从锦州上岸,直接去朝阳。另外,他父亲的生产钟表的机器设备和原料也会很快装船,由他家父亲自押运来东北,也是在锦州上岸,直接运往朝阳。李隆基的亲哥哥李隆晖则负责留在欧洲,为他们做后勤。

朝阳那边的李成合也送来了好消息,朝阳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经招到新兵五千人了。这五千人已经被送到镇妖峰基地参加训练了,这次招的新兵中,有一半的人是从关内来的移民,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新兵受过完整的私塾教育。

镇妖峰基地也送来了好消息,现在镇妖峰基地,已经比原来扩大了十倍不止,以镇妖峰为中心,向四周不断扩大。已经建成士兵宿舍五千间,能同时满足六万名士兵居住。军官宿舍一千间,每个军官宿舍可以住两名军官。五百人的大食堂一百个,两百人同时上课的随营军校教室两百个,基地大仓库一百个,后勤区房屋目前已经建成七千间,还在继续扩大中,计划完成一万间的建设规模,预计夏天结束前就能完成。从此镇妖峰基地就保持这个规模,不再扩大了。

戈辉没有想到,几个月来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都是好消息,一想到这些,戈辉有时候都会从梦中笑醒。现在就差洋人主动找上门来了,戈辉不急,因为他相信洋人都盯上了东北这块肥肉,洋人一定会主动找到他的。

时间进入了五月下旬,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列强到访。

俄国的阿列克夏耶夫将军亲自来到总督衙门拜访戈辉。

戈辉知道鱼上钩了,所以马上让人把阿列克夏耶夫将军及其随行的人带到了客厅。

戈辉身边只有孙婉儿一个人,她今天是戈辉的俄语翻译。

孙翰林经常与俄国人做生意,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以后能接手自己的生意,孙翰林曾把孙昌明和孙婉儿送去俄国学习五年语言,孙婉儿现在俄语说的几乎和俄国女人一样,所以她是当俄语翻译的最佳人选。

戈辉走上前伸出了手,微笑着说道:“欢迎将军阁下。”

孙婉儿很淡定地把戈辉的话翻译给阿列克夏耶夫。

阿列克夏耶夫被孙婉儿优美的声音折服了,他没想到戈辉的翻译不但美丽,而且俄语说的这么好,就像俄国人一样。

阿列克夏耶夫握住了戈辉的手,微笑着说道:“我听人说新来的总督特别的年轻,我当时还不信,今天一见,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

戈辉听完孙婉的翻译后,谦虚地说道:“这都是太后和皇上的恩典。”

阿列克夏耶夫听完孙婉儿的翻译后,爽朗地笑了:“我此来,一是想恭喜您成为东北三省总督,二是想向您强调一下,我国在东北的利益。”

孙婉儿翻译完后,戈辉微微一笑,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然后自己先坐下了。

阿列克夏耶夫和他带来的一名随从紧接着也坐下了。

戈辉依然微笑着:“贵国在东北的利益,无非是铁路沿线的利益嘛,这在条约上早就写明的,我没有异议。不过……”戈辉语声微顿,又道:“说到铁路,据我所知贵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和中东铁路到目前为止,还有很长一段没有修通呢。”

听完孙婉儿的翻译,阿列克夏耶夫点点头,然后说道:“会修通的,只不过需要一些时间。”

孙婉儿把阿列克夏耶夫的话翻译完后,戈辉微笑着看着阿列克夏耶夫:“如果我愿意帮贵国修通西伯利亚大铁路,使其能比原计划更快通车,将军阁下愿意合作吗?”

当孙婉儿把戈辉说的话,用流利的俄语,准确的翻译完之后,阿列克夏耶夫的表情变了。他严肃地说道:“你说的是真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戈辉听完孙婉儿的翻译,定定地看了阿列克夏耶夫一会儿,然后说道:“朝廷上希望我能和贵国搞好关系,保持东北的稳定。我想帮助贵国修铁路,是方法之一。”

阿列克夏耶夫听完孙婉儿的翻译后,点点头,他认可戈辉的说法。

戈辉继续:“日本人对东北早已经垂涎三尺,他们正在加紧备战呢,早一天修通铁路,就是更好的阻止日本人进入东北。我欢迎日本人带钱进来,但我反对他们背着三零式步枪(金钩步枪)进来。”

听完孙婉儿的翻译,阿列克夏耶夫笑了,想不到戈辉说话还很幽默,不过,他觉得戈辉没有说错。

戈辉继续:“我是抱着醇亲王的粗腿当上这个总督的,我必须得干出点政绩来,让太后和皇上,还有醇亲王看到,他们选我是对的。”

孙婉儿依然不带任何感**彩的把戈辉的话原原本本的翻译给阿列克夏耶夫听。

阿列克夏耶夫现在是从心底里瞧不起戈辉了,为了当官,为了讨好皇上,连自己的国家利益都可以出卖,难怪大清朝走到今天呢。不过,这样也好,真希望大清朝多点这样的官,这样没准大清朝全国都会成为俄国的领土呢,他在转瞬间,不禁想象了一下“黄俄罗斯”的可行性。

戈辉看阿列克夏耶夫依然没有说话,看来他是听进去了,于是口风一转:“但是,我也是有条件的。”

阿列克夏耶夫听完孙婉儿的翻译,眉毛一挑:“什么条件,说来听听。”

等孙婉儿翻译完,戈辉淡淡地说道:“你看到我门口的卫兵了,瞧他们身上背的步枪,那枪比烧火棍强不了多少。皇上让我在东北训练一支禁卫军,我得做出点成绩来,不然我这总督的位子也坐不稳呀,所以,你给我两万支m1891式莫辛纳甘步枪(水连珠步枪),两亿发子弹,我两个月内给你招二十万劳工,帮贵国尽快修通西伯利亚大铁路环贝加尔湖段和中东铁路剩下的路段。”

当孙婉儿说出二十万劳工的时候,真的把阿列克夏耶夫吓着了:“你说的是真的?”

阿列克夏耶夫不禁想到了无数中国劳工修建美国西部大铁路的事情,如果真有二十万劳工,那西伯利亚大铁路不用到明年末,估计到明年秋天之前就能修通,那俄国占领整个东北的计划将大大的提前了。至于,留着长辫子的禁卫军,两万支枪,两亿发子弹,不过是小儿科。想到此,阿列克夏耶夫毫不犹豫地说道:“我同意了,奉天郊外的仓库里,差不多有两万多支步枪,子弹差不多也够,就送给你了。只要你两个月内给我招满二十万劳工,什么都不是问题。”

戈辉听完孙婉儿的翻译,想了想:“还有一个条件,你们必须按月支付劳工的工资,不然我招不到人。”

听完孙婉儿的翻译,阿列克夏耶夫淡淡一笑:“这没问题,我只要工程尽快完工。”

孙婉儿立即把阿列克夏耶夫的话翻译给戈辉听,戈辉只淡淡地说了两个字:“成交。”

这时,阿列克夏耶夫的随从,低声对阿克列夏耶夫说道:“将军,要不要签个协议。”

戈辉把目光投向孙婉儿,孙婉儿立即把那个随从的话翻译给戈辉听。

戈辉听后,爽朗地笑了:“将军阁下,这种事情不能签协议,我们是君子协定,你知我知就可以了,我不遵守,就给了你们借口,你们随时都可以带兵杀过来,有没有正式的协议都一样,您说呢?”

听完孙婉儿的翻译,阿列克夏耶夫点点头,戈辉说的没错,的确不需要这个协议。

戈辉继续道:“既然将军阁下同意了,我什么时候可以派人去取枪呢?”

孙婉儿马上把戈辉的话翻译给阿列克夏耶夫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