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禁卫军 > 第80章 大发展

禁卫军 第80章 大发展

作者:哈拉和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5 08:39:52 来源:小说旗

“今天公元1903年8月1日,我在大清的东北见证了地方政府第一次发行货币,虽然这个不被他们称为货币,但却在行使着货币的一切权力,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这是地方政府为了突破金融束缚的一次伟大尝试,我们视目以待,这个所谓的‘货币’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呢?”——摘自《字林西报》东北特派记者成实的评论员文章。

“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地方政府居然发行货币了,哦不,他们不管这个叫钱,叫国家建设债券,这在以前的大清朝是无法想象的。东北率先发行了大清朝地方政府第一版货币,或者说是债券,其它省份会不会跟进。朝廷今天似乎没有什么反应,明天还会不会有什么动作呢?这是所有大清子民都关心的问题。”——摘自上海《申报》记者余北风的文章。

“大清满洲地区开始发行了一种叫‘国家建设债券’的类似货币的债券,虽然它不是真正的货币,但是却在行使着货币的一切权力,我相信早晚有一天它会被‘扶正’的。当然,这不是我想说的,我真正想说的是,满洲地区发行货币,这说明满洲经济有了自己造血的功能,拥用丰富的资源和全国源源不断涌来的人口,满洲经济的发展,在未来的十年内不可限量。”——摘自日本《朝日新闻》常驻满洲朝阳县记者船木正之的“满洲快报”。

东北发行货币,这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然,其它省份也想试着发行债券,但没有想到东北的动作这么快,就仿佛是他们早就做好了发行的准备一样。但不管怎么说,东北走在了其它省的前列,如果朝廷没有什么反应,其它省也将陆续开始发行自己的地方债券,东北的国家建设债券在老百姓心中的认可度非常高,纸币票面精美亮丽,硬币设计也非常的实用。由于平时的交易大部分在十两以下,所以老百姓平时用的都是硬币,这和以前用铜钱没什么分别,而且比以前更好计算了。

最近德国和美国都在朝阳设立了领事馆,两国的领事也同时见证了东北发行的新币。当两国领事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最近发行的新币自然而然的成为他们最关注的话题。

美国驻朝阳的领事凯奇手里把玩着一枚100文的硬币对德国驻朝阳领事乔纳斯说:“看到了吗?多么精美,多么漂亮,像个艺术品,我们两国培养了一个新的对手。”

乔纳斯喝了一口咖啡:“对手和朋友在瞬息间转化,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结交。目前东北的实际管理者戈辉,他很了解德国和美国,他认为他和我们有共同的利益,所以他才会和德国和美国走在一起。”

凯奇点头认可乔纳斯的话:“关键是他会一直和我们站在一起吗?万一有一天他不选择和我们一起站队,或者说他不小心站错了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益损失。”

乔纳斯把身体向后仰靠在沙发上,头向着天花板:“我不相信他将来能有实力进攻德国,也不相信他们将来有实力进攻美国。”

凯奇笑了:“我也不相信,打死我也不信。”

两个人一起笑了。虽然不信,但他们还是如实的把东北发行新货币的事向各自的国内做了如实的汇报。

俄国和日本也分别接到了各自情报系统发来的情报,东北独立发行货币了。

两国的反应不尽一样。俄国就像不知道东北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发行货币一样,没有发表任意见。实在让人不可理解。

而日本的桂太郎政府却不一样了。桂太郎把东北发行货币一事拿到内阁会议上进行讨论,显得相当的重视。东北发行货币对以后日本在东北的利益有何影响。他还特意把《朝日新闻》上的一篇“满洲快报”拿出来读给大家。希望元老们能给他一个很好的建议。而内阁中的元老们各执一词,一时间谁也不能做出一个合适的对策,最后只能先等等看,看东北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到时候再做新的打算。

戈辉和他的兄弟们可没心思去管日本人的感受,拿戈辉的话说,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一门心思大搞工业农业教育大跃进”,即使是拔苗助长,也再所不惜。

戈辉发行国家建设债券的第一天就派人给载沣和慈禧太后分别送了一千万和三千万国家建设债券,让载沣和慈禧太后零花。十天后就送到了慈溪太后面前,看着眼前那精美的纸币和金属钱币,慈溪太后也从内心中佩服戈辉,小小年纪还真不简单。不过,慈溪太后也想看看这个所谓的“国家建设债券”到底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当钱花,老百姓认不认账。

其实,戈辉给慈禧太后三千万还是另有目的,连慈禧太后都花国家建设债券了,全国老百姓自然也不在话下了。如果慈禧也能看到这一层,那她一定会气晕的,戈辉胆大包天居然连我都敢利用。但慈禧没有看出来戈辉的用意。这也是为什么,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家建设债券不光在东北三省流通,甚至还在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蒙古等地流通。而且老百姓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币值也相当稳定。后来就连官府收税也开始收国家建设债券了。这是戈辉没有想到的,当然这是一年以后的事。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东北物资联合储备流通银行发行的国家建设债券,通行东北所有地区,就连俄国人管辖的地区也开始用国家建设债券来买卖商品支付工资。东北银行把票号式的分行开遍了朝阳和锦州港区多个地方,也开始向关内转进。

紧接着东北三省总督衙门又宣布成立了很多个机构。

在锦州港区成立“东北商品交易所”,所有的商品交易,不光是东北的,全国各地,还有外国的商品,钢铁、铁矿石、石油、小麦、大豆、玉米、黄金、白银等都在这里使用国家建设债券进行交易,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等锦州港一期完工,这里的交易将变得更便利。

成立了《东北商报》、《朝阳日报》、《禁卫军报》等三家官办报纸。

成立了东北工商总局,统一管理和登记东北所有的工商企业。

同时责令东北劳动总局和东北公共安全总局,同民兵预备役部队一起,负责统一管理和登记东北的劳动人口,为将来实行户籍和身份证制度打下基础,也为将来的征兵工作提供数据。

最重要的是东北物资联合储备流通总局,很快在各地成立了物资联合储备流通分局及其仓库。这个部门主要负责对粮油副食等人民衣食住行所必须的商品进行大量的储备。戈辉在给刘城讲课的时候特别强调,我们发行的钞票虽然能和真金白银进行直接兑换,但是却没有黄金和白银做后盾的,那么如何才能确立我们货币的信用。除了东北三省行政总督府的命令外,还需要货真价实的商品做后盾。说白了,钱能买到东西才是钱,买不到东西和废纸没什么区别。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商品来满足老百姓购买的需求,只要我们有足够多的商品储备,我们的钱就可以一直被老百姓所接受。而且,这么多的储备还有调节物价的作用,当行物价上涨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储备中大量出货,压低物价,当物价下降的时候,我们可以大量购入,把物价提起来。所以,东北物资联合储备流通总局非常的重要,是最最最重要的一个部门,是东北物资联合储备流通银行的大靠山,银行也会全力支持储备总局,需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随要随有。

这个权力对24岁的刘城来说,无疑是太大了。如何管理好这个部门,如何运作好这个部门,是摆在刘城面前首要的问题。

戈辉这么赶鸭子上架实在是没有办法,现在是用人之际,却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又不能随便找个人就用,于是只好在自己最信得过的兄弟之间寻找了。只要自己多加监督多多提醒和帮助,希望他们渐渐的都能胜任自己的职务。

就在戈辉为自己麾下没有专业人才发愁的时候,两个重要的客人来到了朝阳。

朝阳已经开始生产军火一事,很快传到了朝廷。立即让袁世凯看到了希望,因为《辛丑条约》的限制,列强都限制大清中央政府的军队购买军火,所以袁世凯的北洋常备军很难在列强那里买到军火,所以袁世凯只能排队等待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步枪了。载沣也正在着手编练的北京禁卫军,目前也在为军火一事为难着呢,他也在等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步枪。正在这个时候,听说朝阳兵工厂开始生产军火了,载沣和袁世凯两个人立即看到了希望,于是醇亲王载沣派铁良来了,袁世凯则派自己的亲信杨士琦来了。

1903年8月初,北京禁卫军的副编练大臣铁良和北洋常备军编练大臣袁世凯的代表杨士琦,两个人一起来到了朝阳。

戈辉是不会放弃这个赚钱的好机会的。他请铁良和杨士琦看了仿毛瑟G98式手动步枪的毛瑟G03式0.2寸口径手动军用步枪,还有0.3寸(9毫米)口径的03式马克沁重机枪。还有FA-96、FA-99、FA-11三款0.3寸(9毫米,9是极数,代表最大,所以取了整数,抹掉了零头。)口径军用手枪。在重武器方面,戈辉请他们看了2.5寸口径的FA-80式步兵炮、还有2寸口径FA-64式迫击炮。

对了,还有m1891式莫辛纳甘步枪,这个是现货,新枪,随时可以提货,但是没有子弹,需要自行从外国购买,或是由东德枪械兵工厂生产。

铁良和杨士琦在奉天呆了近两周多的时间,最后铁良和杨士琦分别订购了毛瑟G03式军用步枪6万支,03式马克沁重机枪1000挺,FA-96、FA-99、FA-11三种手枪各两千支。FA-80式步兵炮、2寸口径FA-64式迫击炮,各两百门,每门炮配2000发炮弹。步枪子弹、重机枪、手枪子弹各订了六亿发。走的时候还带走了5万支崭新的m1891式莫辛纳甘步枪,以及3亿发7.62毫米x54R的步枪弹。这真是个大生意,够东德枪械兵工厂吃好几年了。

这些军火装备分批次交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朝阳工业开发区的第一笔军火交易,交易双方都非常的满意。特别是毛瑟G03式军用步枪,由于口径小,初速高,射击精度更高,装弹量多达8发,使用0.2寸x1.3寸(6.4毫米x42毫米,1.3寸=41.6毫米,四舍五入取了整数)无底缘尖头通用步枪弹。比现在北京禁卫军和北洋常备军的汉阳兵工厂生产的1888年委员会步枪(汉阳造)强太多。

朝阳陆军讲武堂还和北京禁卫军、北洋常备军达成了军官培训协议。朝阳陆军讲武堂,为北京禁卫军和北洋常备军分别培养200名军官,为期两年。

禁卫军开始自己制造武器的情报很快被俄国和日本的情报系统送回了国内。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情报是不是出错了,那个东北那个所谓的工业开发区居然能生产武器了?至于生产什么武器,但是情报上没有说明,不过,也不难猜,无非是仿制德军的武器罢了。

尼古拉二世收到了戈辉的一封亲笔信,戈辉的信写的非常的诚恳,希望和俄国进行更广泛的合作,并谴责了日本偷袭俄军的可耻行为,同时保证,禁卫军坚决站在俄国的一边,并且愿意为俄军看守日军的俘虏。看到这封信,尼古拉二世的脸上还是露出了笑容,看来东北这个小总督也是个很懂事的人。

收到这个情报,让桂太郎的心情坏到了极点。先是发行货币,接着又生产武器,坏消息怎么一个接一个?虽然可以断定是仿制德军的武器,但是这极大提高了禁卫军的自卫能力,这才是最糟糕的。

和情报一同传过来的还有戈辉的亲笔信。戈辉希望能和日本合作,希望日本能帮禁卫军把俄国赶出东北。为此戈辉愿为日军提供军粮,还可以为日军看守俄军的俘虏。

桂太郎马上召开了内阁会议,商议对策,并把戈辉的亲笔信和俄国情报拿出来供大家分析。但遗憾的是,内阁会议依然没有商议出一个统一的对策来,只能让鹰机关加大力度调查朝阳工业开发区和禁卫军,等有进一步的情报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禁卫军能自己生产武器这一情报很快也传到了美国和德国。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却并没觉得有什么奇怪,东北的兵工厂都是从德国和美国买去的机器设备,能造的武器也是从德国买的图纸仿制的,没什么奇怪的。美国也同样的反应,美国人知道德国人的武器都有什么,禁卫军不过是仿制德国的武器罢了。最后美国人和德国人都没太注意禁卫军装备什么武器,当然,由于保密措施做的非常到位,他们的情报系统也无法搜集到具体的信息。

1903年8月26日,西伯利亚大铁路,贝加尔湖段终于修通了,从此俄国可以把欧洲的士兵和武器源源不断的通过铁路,高效的运送到远东地区,也为俄军在对日本的战争中增加了胜利的砝码。

日本也在几天后得到了这个消息,桂太郎内阁如坠冰窟。而导致这个结果的就是让人万分讨厌的戈辉,就是他帮助俄国人招募20万劳工,从而加速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进程。关键是日本对此毫无办法,只能接受,只能继续在国内动员更多的年轻人上战场,别无他法。

1903年下半年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下半年中,朝阳工业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03年朝阳工业区的农业再次大丰收,禁卫军继续帮助农业抢收粮食。今年农业总局在大力推广从美国进口的联合收割机,免费为农民收割玉米和小麦,还免费让农民使用脱粒机,还有在各地成立了越来越多的粮食加工厂,为农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