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三千世界任我行 > 第331章 太子要造反26

快穿:三千世界任我行 第331章 太子要造反26

作者:镶黄家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5 23:06:01 来源:小说旗

由于一批批参加武举的人踊跃报名,考中者还授了官,这让很多寒门和小世家的弟子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他们也想科举,他们也要做官。

如今的选官制度完全被世家大族和高官们把控,像他们这些没钱财没人脉的小世家和寒门,想出人头地简直是痴人说梦。

于是一些小世家和寒门子弟便联合起来,派代表求到了镇国公府,想让穆远劝解陛下开文举。

穆远接到帖子后,也召见了这些学子的代表,只说会把他们写的联名书递给陛下,至于陛下如何决定,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穆远拿着学子们联名书去了宫里。

“陛下,镇国公求见!”

长歌正在批阅奏折,就听见王忠来报。

“宣!”

长歌放下朱笔,端起了茶盏。

“臣参见陛下,圣躬安。”

“朕安,外公请起,外公进宫来可是有事?”长歌放下茶盏问道。

穆远拿出联名书,递了出去说道:“陛下,这是一些小世家和寒门学子们的联名书,他们求到了臣这里,想求陛下开文举。”

王忠小跑着把联名书接了过来,递给了长歌。

长歌接过来一看,嚯~签名之人还真不少啊。

长歌笑着说道:“既然是民心所向,朕也不能让学子们失望不是,这不是寒了学子们的心吗?待下一个小朝会,朕便下旨,于昭明四年开始开文举,为国选才。”

“陛下圣明!”穆远看着长歌,心想:这大外孙的龙威是越来越重了,还好穆家识时务,不然,即便是外戚,他也绝不会手软。

穆远承认,长歌确实是一个好皇帝,比起轩辕家的前几任帝王,也就开国太祖轩辕澈才能略胜一筹了吧。

之所以这么想,主要是长歌并没有什么开疆扩土之功,如果长歌在位期间,能有此功绩,想必他的评价要胜过太祖轩辕澈。

长歌也觉得此时开文举,应该到火候了。

无名编辑的考试用书已经准备充分,完全可以在各个州府县城建立一座图书馆,同时,造纸术也已经优化,纸张的价格也不高,经过三年的改革和休养生息,很多百姓之家也可以供养一个读书人。

两日后小朝会,长歌正式下诏开设文举。

一上朝,王忠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圣旨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命,君临天下,夙夜孜孜,以图治平,思贤若渴,冀广纳英才,兴文重教,以振国本。

自本诏颁布之日起,开设文举取士之制。着礼部即刻筹备……

同时,朕决定在各州府县广设图书馆,命名为“崇文馆” ,崇文馆向所有学子免费开放,不论出身贵贱、贫富,凡有志于学之士,皆可入内阅读、研习……

此次开设文举、广设崇文馆,乃朝廷培育人才、振兴文化之重大举措,关乎国家兴衰、百姓福祉。

望各地官员、学子及广大百姓,积极响应,齐心协力,共襄盛举,为我朝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昭明三年六月十二日。”

考试规则长歌都给定好了,这事他可太熟了,都亲身经历两回了,考试流程是仿照明朝的科举制,明朝科举制是科举制度的巅峰,所有的规范要求几乎都是合理的,除了内容格式。

所以考试的内容格式是仿的宋制,明朝的八股文式,长歌看不上,自然也就不会用,他不需要限制读书人的思维,他信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同时增加律法,算学,天文,格物等学科。

天文学科主要是掌握历法、灾情预测和地质勘探,并不是什么神学。

而格物则是后世的数理化,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道理长歌懂,自然不会固步自封。

想全面开花,就要打破四书五经的限制,古人都不笨,他们只是受时代的限制,只要给他们一双翅膀,就能飞上天空。

长歌的一系列组合拳下,招人恨是肯定的,但同时,爱戴他的人更多。

长歌想做霸主,像李二那样做洲长做球长,让大昭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日月昭昭。

大臣们已经习惯了长歌一上朝就颁布诏书的行为,但这次,还是遭到了世家们的反对,这无异于挖他们的根基。

经济垄断已经被长歌打破了,如果文化垄断再被打破,那世家还能成为世家吗?

首先出列的是博陵崔氏崔浩,任吏部尚书。

“启禀陛下,文举万万开不得,文举一开,寒门竖子皆可执卷争名,岂不落得个\"礼崩乐坏\"?

昔年九品中正,门庭清浊自有定规,方能保衣冠承绪、典章不坠。今若任凭草莽之人抱残卷而登朝堂,他日必致\"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之祸!

况六部文案、军国机要,岂是粗通文墨之徒所能参透?不过是让圣贤典籍沦为取仕之具,学问蒙尘,纲常紊乱!望陛下,莫让祖宗千年门第之制,毁于这一纸空文!”

“臣附议!”其他五大世家纷纷附和。

长歌听着崔浩的话,又听着这些世家的反对之声,直接被气笑了,说道:

“崔卿所言,不过是恃祖宗余荫、守腐朽之规!昔日九品中正,高门子弟尸位素餐,寒门贤才抱憾终生,此非\"上品无才,下品无德\"之祸乎?

文举之设,正是要破这积弊千年的门阀桎梏!草莽之中,亦有经天纬地之才;朱门之内,不乏酒囊饭袋之徒。圣贤之道,本应泽被天下,岂容尔等私藏?

若以门第取士,不过是任人唯亲、党同伐异!

今开文举,以才学论高低,以策论决优劣,方能让天下寒士尽展所学。朝堂之上多些真知灼见,少些裙带庸碌,国家方能蒸蒸日上。

祖宗之制非不可变,变则通,通则久!若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恐非社稷之福,实乃世家之祸!”

长歌说完,以穆远为首的勋贵们立刻出来附和道:“陛下圣明!”

崔浩一看这些武夫,气就不打一处来,你们愿意开武举就开武举,何必管文举的事呢?

但他也不敢真的骂人,这帮勋贵可不会给他们文臣面子,惹恼了他们,是真的会动手的,大不了被罚俸禄就是了,他们又不怕。

崔浩忍了忍,又道:“启禀陛下,开科取士看似广纳贤才,实则祸乱朝纲!

这不过是取些夸夸其谈之辈。治国安邦需深谙律法典章、熟稔钱粮漕运,这些寒门书生寒窗苦读十数载,连一县赋税明细都算不清,如何能委以重任?

再者,各州府县骤然设馆藏书,耗费银钱无数,如今大昭处处需要钱粮,岂不是本末倒置?

我等世家子弟自幼研习经世之学,又有家学渊源,这才是治国根基。贸然推行文举,不过是让市井之徒妄图僭越。

他日朝堂之上,尊卑失序、礼法崩坏,国将不国!望陛下三思,莫为虚名而毁百年基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