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 第12章 饭座的礼仪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第12章 饭座的礼仪

作者:逗比壹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08:40:26 来源:小说旗

老人精心烹制的菜肴冒着诱人的热气。然而,智人们习惯成自然,一看到美食,便不假思索地伸出双手去抓菜。他们毛茸茸的大手在菜盘里肆意翻动,将原本整齐摆放的菜肴搅得一片狼藉。有的智人抓起一把野菜就往嘴里塞,腮帮子被塞得鼓鼓囊囊,汁水顺着嘴角流淌;还有的智人因为争抢同一块兽肉,互相拉扯起来,嘴里发出含混不清的叫声。老人见状,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深知改变智人们这种原始的用餐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还需要耐心地教导与时间的沉淀,引导他们走向文明的饮食方式。

老人径直朝着木工坊走去。木工坊里,各类工具摆放一旁,还有一些尚未加工完成的木材与竹子原料。老人的目光落在了一捆竹子上,他心中盘算着要用竹子制作筷子,将这独特的饮食工具带给部落。

老人挑选了一根粗细适中、质地坚韧的竹子,先将其截成7寸6分。随后,他坐在工坊的角落,拿出一把锋利的柴刀。他小心翼翼地把竹子剖成细条,每一条都尽量做到宽窄均匀。在削制的过程中,老人专注地调整着力度与角度,口中还不时地喃喃自语,似在总结经验,又似在传授着某种无声的技艺。

当竹条初具筷子的雏形后,老人开始仔细地打磨。他用一块粗糙的石头反复摩擦竹筷的表面,将那些毛刺与不平整之处一点点磨去。他的双手虽然布满老茧,但动作却极为娴熟。每一次打磨,都倾注了他对部落的关爱与对改善生活的期望。

一旁的智人们好奇地围拢过来,他们看着老人手中逐渐成型的筷子,眼中满是新奇。有智人忍不住伸手触摸,老人笑着把手中的半成品递给他们,同时比划着讲解筷子的用途与使用方法。智人们似懂非懂,但都被这新鲜玩意儿深深吸引。

经过一番精心打磨,一双双竹子做的筷子终于制作完成。它们散发着竹子特有的清香,表面光滑而平整。老人拿起一双筷子,轻松地夹起一片树叶示范给智人们看。智人们纷纷效仿,虽然一开始动作笨拙,但在老人耐心的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老人拿起筷子,就开始讲,这叫筷子,从外观上看,这筷子的上端通常为圆形,下端则是方形。圆,象征着天,那广袤无垠、包容万象的苍穹。它寓意着行事应如天道般圆润融通,在人际交往中,秉持着和谐包容的态度,避免过于刚硬而折损。而方,代表着地,是沉稳、坚实与规矩的体现。意味着为人处世要有底线、有原则,如同大地承载万物,遵循世间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不可肆意妄为。

再来,这筷子有七寸六分,代表着人跟动物的区别,是人有七情六欲 ,将这种巧妙的方式与饮食和人性紧密相连。在进食过程中,手持这长度适中的筷子,时刻提醒着人们要节制自身的情感与**,遵循适度原则,不可放纵无度。它犹如一把隐形的标尺,衡量着人们在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平衡,倡导一种内敛、克己的生活态度,还有筷子讲阴阳一动一静才能夹起东西 两根一起动是夹不好这叫阴阳平衡

老人手持筷子: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这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

用筷子的忌讳:

1. 三长两短:筷子长短不齐放在桌上,不吉利。

2. 仙人指路:用特定手指捏筷子,食指伸出,被视为不礼貌。

3. 品箸留声:含筷子嘬出声,被视为下贱。

4. 击盏敲盅:用筷子敲击盘碗,被视为乞丐行为。

5. 执箸巡城:在菜盘中犹豫不决,不礼貌。

6. 迷箸刨坟:在菜盘中扒拉,不雅。

7. 泪箸遗珠:夹菜时菜汤流落,不卫生。

8. 颠倒乾坤:颠倒使用筷子,不礼貌。

9. 定海神针:用一只筷子插菜,羞辱同桌。

10. 当众上香:筷子插饭中,不敬。

11. 交叉十字:筷子交叉放桌上,否定他人。

12. 落地惊神:筷子掉落,惊动祖先,不孝。

13. 千夫所指:筷尖指向他人,不礼貌。

筷子的益处:

? 多功能:挑、拨、夹、拌、撅、扒等。

跟你们讲3个筷子的传说就当故事听:

姜子牙发明丝竹筷

传说姜子牙在出山前,穷困潦倒,他老婆想将他害死另嫁他人。一次姜子牙钓鱼回来,老婆催他吃肉,窗外神鸟却三次啄他手背,阻止他吃肉。神鸟栖在丝竹上,呢喃鸣唱指引他用丝竹夹肉,姜子牙照做后发现丝竹能验毒,此后便用两根丝竹进餐,周围人纷纷效仿,筷子习俗由此流传.

妲己发明玉筷

商纣王喜怒无常,吃饭挑剔,很多厨师因此丧命。妲己为讨纣王欢心,在一次菜肴太烫时,取下头上玉簪夹菜喂纣王,后来还让工匠特制了两根长玉簪夹菜,这便是玉筷的雏形,之后这种夹菜方式传入民间,产生了筷子.

大禹发明筷子

相传大禹在治理水患时三过家门而不入,常于野外进餐。因兽肉刚烧开锅太烫无法下手,他便折树枝夹肉或粉粢食之,这就是筷箸最初的雏形,也符合熟食烫手促使筷箸产生的人类生活发展规律。

好了,筷子的故事讲完了。现在我要做勺子,随便缝隙洒落在一堆木材。老人从中挑选出一块纹理清晰、质地细腻且干燥适度的木块,准备制作一把勺子。这块木头不错够硬

工首先仔细地观察木块的形状与纹理走向,在脑海中勾勒出勺子的大致轮廓。接着,他拿起一把锋利的锯子,沿着预定的线条小心翼翼地锯下一块合适大小的木料,这初步的切割决定了勺子的整体大小与比例。

随后,使用凿子挖个圆形凹槽 ,再开始对木料进行粗加工。他有力地挥动工具,逐渐去除多余的部分,使木料慢慢呈现出勺子的雏形,一个略带粗糙但已能看出形状的勺头与勺柄渐渐成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的用锉刀,锉动都需要精准的力度与方向控制,以避免损伤木材的内部结构或导致形状偏差。

当粗坯完成后,便进入了精细打磨的阶段。工匠换上不同粗细的磨刀石,从粗颗粒,先将表面的明显划痕与不平整处打磨掉。随着打磨的推进,越用越细。他耐心地用手握住磨刀石,沿着勺子的曲线反复摩擦,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直至木材表面变得光滑如镜,纹理清晰可见且触手温润。在勺头的内部,更是精心地打磨出微微的弧度,以确保使用时能够舒适地舀取食物。

为了使勺子更加耐用且美观,老人还会对其进行上油处理。他用动物油,将油均匀地涂抹在勺子的每一个部位,让油分充分渗透进木材的纤维之中。这不仅能够防止木材干裂,还能增添一份自然的光泽与质感,使勺子看起来更加精致。

经过这一系列细致而繁琐的工序,一把独一无二的木勺终于诞生了

现跟你们说说在使用勺子时要注意的

1. 敲敲打打

在餐桌上用勺子敲击碗碟是不行的

2. 含着勺子

将勺子长时间含在嘴里是不卫生的做法。

3. 反手使用

反手使用勺子,也就是像使用铲子一样,从身体外侧向内侧舀取食物,这种方式不符合常规的用餐习惯,在很多文化中都被认为不优雅,而且可能导致食物洒落。

4. 用勺子切食物

勺子的主要功能是舀取食物,如果用它来切割大块的食物,不仅效率低,还可能损坏勺子。在需要切割食物时,应该使用刀具。

以上四条一定要记住。

把勺子递给智人让它们有空做一些出来。随后从旁边拿起一块刚刚割下一块木材做块枕随后,拿起精细的锯子,沿着规划好的线条缓缓锯割,木屑纷纷飘落,木块渐渐有了初步的轮廓,做成长方形一边筷子一边放勺子,依设计而定。锯好基础形状后,便进入雕琢的关键环节。

使用小巧的雕刻刀,工匠专注地在筷托表面刻画。若是追求简约风格,会在边缘处雕琢出流畅的线条,如行云流水般环绕,赋予其灵动之美;若想打造华丽样式,则会精心雕刻出精美的花纹,可能是寓意吉祥的如意纹,或是古典的回字纹,每一刀都力透木背,深浅适宜,让花纹栩栩如生地呈现于木上。

在筷托的两边部位,左边挖的方型凹槽放筷子,右边则是圆形凹陷。控制着雕刻刀,一点点削挖,确保凹槽的深度与宽度恰到好处,既能稳稳卡住筷子也能放好勺子。

初步雕刻完成后,依次选用不同粗细砂石进行打磨。从粗砂开始,磨去刀痕与瑕疵,再换用细砂石,反复摩挲,直至筷托表面如丝般光滑,纹理清晰可触,在光线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泽。

最后,涂抹上一层天然的木蜡油。用柔软的布均匀擦拭,让油分充分渗透进木材,既保护木质,又增添了几分古朴与润泽。

然后3个物件, 排好 ,往木工桌一放 以后吃饭这是标准配置 每个都要有一个。还有用完要洗,吃之前也要洗 ,手也要洗。

小物件做完 做大物件,老人坐在草垫子上,这是一个智人编草鞋后想到要编个大的垫屁股用的 在野外地不平坐着膈屁股,就看到草鞋然后就想到,编一个垫屁股被老人看到了 ,当天多给他2块肉 ,后来各个工坊都会出现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发明创造是好事也没阻止,现在的智人,要嘛去工坊,要买去狩猎,要嘛去看菜地和稻米地,互相轮流反正都要学做的好的教做的不好的。这天老人正对着一群围坐的智人比划着什么。地上堆着些刚砍来的粗木,今天,老人要带着智人们打造四方桌和长条椅,用的是榫卯结构。用钉子也不牢固而且还事多

“咱今儿个就用这些木头,做出能坐能放东西的桌椅来。”老人说道,智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满是好奇与疑惑,但又都乖乖地坐着,等着老人的下一步指示。

老人先拿起一根粗木,用石斧砍去多余的枝丫,然后比量着长度,在木头上做下记号。“来,你们照着我这样,把这些木头都锯成差不多长的。”智人们纷纷拿起锯子,有模有样地学着老人的动作,一个个都很卖力,不一会儿,场地里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锯木声。

木头备好后,老人拿起一把凿子和铁锤,开始在木头上凿榫眼。他一边凿,一边给猿人们讲解:“这个方口呢,就叫榫眼,等会儿得把另一个木头上的榫头插进去,这样桌子椅子才结实。”智人们似懂非懂地看着,有的还凑上前去,摸摸那凿出的榫眼。

接着,老人又拿起一根木头,精心地削出榫头。他的手很稳,石刀在木头上划过,木屑纷纷落下,不一会儿,一个规整的榫头就出现在眼前。“看清楚了没?这个就是榫头,得和榫眼对得严严实实的。”智人们纷纷点头,眼神里多了几分领悟。

在老人的指导下,智人们开始尝试自己制作榫头和凿榫眼。有个猿人不小心凿歪了榫眼,急得抓耳挠腮。老人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说:“莫急,刚开始都这样,慢慢改就成。”说着,便手把手地教他如何修正。

榫头榫眼都做好后,就开始组装桌子了。老人将桌腿上的榫头对准桌面下的榫眼,轻轻一推,再用木锤垫上木板敲打几下,让它们紧密结合。“这就是榫卯的妙处,不用啥黏东西,就能稳稳当当。”猿人们看着渐渐成型的桌子,都发出兴奋的叫声。

随后,老人又如法炮制,带着智人们制作长条椅。椅腿和椅面的连接,也全靠榫卯结构。智人们越做越熟练,相互之间还会交流几句,虽然只是简单的哼哼哈哈,但也能看出他们在分享着制作的心得。

经过一整天的忙碌,一套四方桌和长条椅终于大功告成。智人们围坐在桌椅旁,摸摸这儿,碰碰那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爱不释手。老人坐在椅子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以后啊,咱就有地方坐,有地方放东西咯。然后就在桌子上垫树叶菜肉饭来倒在中间,老人就把筷子勺子筷枕摆在桌子边上,跟做智人说以后吃饭就这样,不坐地上了,筷子夹菜肉,饭等我做出陶碗出来 现在先拨到面前将就着。现在多做一些筷子勺子桌椅子

从那以后,智人们渐渐掌握了榫卯制作的桌椅,还打造出其他家具和工具,山谷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便利和舒适。而老人与智人们的故事,就是通过智人的后代口口相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