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 第10章 二皇子的帝位之路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第10章 二皇子的帝位之路

作者:逗比壹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08:40:26 来源:小说旗

吕少曦站在西北的大地上,目光坚定地望向东北方,他深知,自己肩负着结束乱世、重建太平的重任。随着一声令下,他率领着精锐之师,从西北边境踏上了向东北的漫长征程,这一路,是平定四方的征途,更是凝聚民心的伟大跋涉。

吕少曦的军队犹如一条钢铁洪流,在广袤的大地上滚滚前行。士兵们身着整齐的铠甲,步伐坚定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鼓点之上。他们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绣着的“吕”字,宛如一颗闪耀的星辰,在乱世中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当军队行至西北的一座小城时,前方传来消息,有一支规模不小的起义军驻扎在此。吕少曦听闻后,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他端坐在营帐之中,神色沉稳,目光扫视着众人,缓缓说道:“诸位,前方这支起义军,我们需谨慎对待。若能招降,不仅能壮大我们的力量,还能减少伤亡和战火对百姓的伤害。但倘若他们执意顽抗,我们也绝不退缩。”

一位年轻的将领站起身来,急切地说道:“将军,我们兵强马壮,何惧他们?直接攻进去便是!”

吕少曦微微摇头,微笑着说道:“战争并非目的,而是手段。我们的目标是拯救天下苍生,结束乱世。能不动刀兵,便尽量不动。”

于是,吕少曦派出了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起义军营地劝降。使者来到起义军的营帐前,表明了来意。起义军的首领们围坐在一起,神色各异,有的面露犹豫,有的则充满警惕。

“你们说,这吕少曦是真心接纳我们,还是另有图谋?”一位首领皱着眉头问道。

“我看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或许真的是为了天下百姓。”另一位首领沉思着说道。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时,使者耐心地向他们讲述了吕少曦的志向和理念,以及他在南方的种种善政。起义军的首领们听后,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最终,他们决定率领部队投诚。

当起义军的首领们来到吕少曦的营帐前,吕少曦亲自出门迎接。他微笑着握住首领们的手,说道:“诸位能识大体,顾大局,少曦深感欣慰。从今往后,我们便是一家人,共同为了天下太平而努力!”

起义军的将士们看到吕少曦如此宽厚仁义,心中都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誓死追随吕少曦。就这样,吕少曦不费一兵一卒,收编了这支起义军,军队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

然而,并非所有的势力都愿意归顺。在继续向东北推进的过程中,吕少曦的军队遇到了一支负隅顽抗的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占据着一座坚固的城池,城墙上布满了弓箭手和投石机,防守十分严密。

吕少曦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来到城下,亲自观察敌情。他看到城墙上的士兵们严阵以待,眼中充满了警惕和敌意。吕少曦深知,强攻这座城池,必然会造成大量的伤亡,无论是自己的士兵,还是城中的百姓。

“将军,我们是否要立即攻城?”一位将领在一旁问道。

吕少曦沉思片刻,说道:“先不要轻举妄动。我们先派人去打探城中的虚实,看看是否有其他的办法。”

于是,吕少曦派出了情报人员,混入城中。这些情报人员乔装打扮,与城中的百姓打成一片,很快便收集到了重要的情报。原来,城中的百姓对这支武装力量的残暴统治早已不满,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吕少曦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有了主意。他让人在城外张贴告示,向城中百姓表明自己的来意,承诺只要他们配合,推翻了这股残暴势力,便会给他们带来安宁和幸福。城中的百姓看到告示后,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们纷纷秘密与吕少曦的军队取得联系,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城中的百姓按照事先的约定,打开了城门。吕少曦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入城中,迅速控制了局势。那股顽抗的武装力量还没来得及反应,便被一举歼灭。

吕少曦的军队进城后,严格遵守军纪,没有对百姓进行任何骚扰。士兵们在城中巡逻,维护秩序,帮助百姓修缮房屋,救治伤员。百姓们看到吕少曦的军队如此仁义,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拥护。

“将军,多亏了你们,我们才摆脱了这残暴的统治。”一位老者眼含热泪,来到吕少曦面前,激动地说道。

吕少曦微笑着安慰老者:“老人家,这是我们共同的功劳。以后,你们再也不会受到欺压了。”

随着军队的不断推进,吕少曦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百姓们口口相传,称赞他是一位仁义之师的统帅,是能够拯救天下苍生的英雄。每到一处,都有百姓自发地前来迎接他们,为他们提供食物和水,甚至主动加入军队,希望能为结束乱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一次军队休整期间,士兵们在城外的一片空地上安营扎寨。他们没有像其他军队那样,随意征用百姓的房屋和土地,而是自己搭建帐篷,生火做饭。百姓们看到这一幕,心中十分感动。他们纷纷拿出自家的蔬菜和粮食,送到军营中。

“将军,你们为了我们四处征战,这些东西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一定要收下。”一位年轻的妇女,抱着一筐蔬菜,来到吕少曦面前,真诚地说道。

吕少曦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他对妇女说道:“大嫂,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但我们是为百姓而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若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们。”

在军队攻城略地的过程中,百姓们还经常偷偷地为他们提供情报。他们熟悉当地的地形和敌人的情况,这些情报为吕少曦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一次,在攻打一座重镇时,百姓们告诉吕少曦,城中的水源在城西,若能切断水源,敌军必然不战自乱。吕少曦听取了百姓的建议,派兵切断了水源,果然,城中的敌军很快便陷入了混乱。吕少曦趁机发动进攻,一举攻克了这座重镇。

吕少曦的军队从西北一路向东北横推,凭借着严明的军纪、卓越的战略和百姓的支持,势如破竹。他们收编起义军,攻克顽抗之敌,每一场胜利都让他们离结束乱世的目标更近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吕少曦不仅赢得了土地和军队,更赢得了天下百姓的心。

随着北方大部分地区被平定,吕少曦站在一座高山之巅,俯瞰着这片饱经沧桑的大地。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百姓们的期待也没有落空。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太平盛世即将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坚持和百姓的支持。

“将军,我们终于快要实现天下太平的梦想了!”一位将领来到吕少曦身边,兴奋地说道。

吕少曦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是啊,这一路虽然艰辛,但我们做到了。这是我们全体将士的功劳,更是天下百姓的功劳。”

在阳光的照耀下,吕少曦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他就像一位巨人,肩负着天下苍生的希望,引领着这个国家走向新的辉煌。而他的故事,也将在这片土地上世代流传,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传奇。

金乌初升,晨光艰难地穿透厚重云层,洒落在巍峨庄严的皇宫。太和殿内,雕梁画栋,龙椅之上,新登基不久的皇帝,曾经的二皇子,正襟危坐。

他身着华丽龙袍,袍上金线绣就的五爪金龙张牙舞爪,仿佛在彰显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冠之下,那张年轻的脸庞本应洋溢着君临天下的意气风发,此刻却被焦虑与愤怒扭曲。

早朝之上,大臣们按品阶依次站立,殿内气氛凝重。一位年迈的大臣,身着绯色朝服,手持笏板,颤颤巍巍地迈出一步,声音带着几分惶恐与无奈:“陛下,大事不好!吕少曦率领的军队一路北上,如今已打下了大半北方土地,所到之处,我军望风披靡,城池接连失守……”

“砰!”话还未说完,新皇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噌”地站起身来,双眼圆睁,怒目而视,原本白皙的面庞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宛如一条条扭曲的小蛇。

“荒谬!朕才登基多久,他吕少曦竟敢如此放肆!”新皇帝咆哮着,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惊得殿内的太监宫女们纷纷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急促的呼吸声清晰可闻,双手紧紧握拳,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朕的江山,岂容他这等草寇肆意践踏!诸位爱卿,难道就没有良策应对吗?”新皇帝的目光如利刃般扫过群臣,群臣们却纷纷低下头,无人敢与他对视。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一位宰相模样的大臣赶忙上前,弓着身子,声音中满是惶恐,“吕少曦此人,素有谋略,其军队纪律严明,又得百姓拥护,一时之间,的确难以抗衡。”

“难以抗衡?”新皇帝怒极反笑,笑声中却充满了寒意,“你们平日里拿着朝廷俸禄,关键时刻却告诉我难以抗衡?朕养你们何用!”

另一位武将壮着胆子站出来:“陛下,末将愿领兵出征,与吕少曦决一死战!”

新皇帝瞥了他一眼,冷哼一声:“就凭你?之前那些出征的将领,哪个不是信誓旦旦,结果呢?还不是丢城失地,狼狈逃窜!”武将被说得满脸通红,羞愧地退了回去。

新皇帝在龙椅前烦躁地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得极重,仿佛要将这太和殿的地砖踩碎。“朕绝不允许吕少曦继续嚣张下去,必须尽快想出对策,否则,朕这皇位,还如何坐得安稳!”他咬牙切齿地说道。

这时,一位谋士模样的大臣上前,犹豫着说:“陛下,如今之计,或许可先派人去与吕少曦谈判,拖延时间,同时整顿军备,招募新兵,积蓄力量,再图反击。”

“谈判?”新皇帝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与那逆贼谈判,岂不是示弱于天下?朕不甘心!”

大臣连忙解释:“陛下,此乃权宜之计。待我军实力恢复,再一举将其歼灭,方为上策。”

新皇帝沉默片刻,心中权衡利弊。他深知如今朝廷军队士气低落,确实难以与吕少曦正面抗衡。许久,他重重地叹了口气:“也罢,就依你所言。不过,这谈判之人,必须慎之又慎,绝不能让吕少曦小瞧了朕!”

大殿内再次陷入沉默,只有新皇帝沉重的呼吸声。他望着殿外那看似平静却暗藏波澜的天空,心中暗暗发誓:吕少曦,你给朕等着,朕定要让你为今日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多年以前的京城,在那威严庄重、红墙黄瓦的皇宫深处,年幼的二皇子正于御花园的亭台中,全神贯注地聆听君贤讲学。彼时,日光透过繁茂枝叶,洒下斑驳光影,与四周的鸟语花香交织,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可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却承载着二皇子对知识的如饥似渴,以及君贤对他的悉心栽培。

君贤一袭素色长袍,衣袂随风轻扬,周身散发着儒雅的气质。他手持书卷,声音温和却有力,缓缓为二皇子讲述着历史的兴衰、治国的方略。二皇子端坐在石凳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君贤,眼神中满是好奇与专注,时不时提出一些稚嫩却又颇具思考性的问题。

“先生,上古时期那些王为何失去天下?”二皇子眨着明亮的眼睛问道。

君贤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赞许:“帝王骄奢淫逸,不顾百姓死活,重用奸臣,疏远忠良,失了民心,自然失去了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二皇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将这些话铭记于心。在与君贤相处的日子里,他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在君贤的引导下,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君贤逐渐发现,二皇子在军事方面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天赋和兴趣。一次,君贤在讲解兵法时,二皇子听得格外入神,对于各种战术和战略的理解,竟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先生,我觉得这奇袭之法,关键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若是能巧妙利用地形和敌军的弱点,必定能事半功倍。”二皇子兴奋地说道。

君贤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深知,一个能对兵法有如此深刻理解的孩子,将来在军事上必定大有可为。于是,在与老皇帝交谈时,君贤毫不吝啬地透露了自己的发现。

“陛下,二皇子天赋异禀,尤其在军事方面,有着极高的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假以时日,必定能成为我朝的栋梁之才。”君贤恭敬地说道。

老皇帝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虑:“皇子应以治国理政为首要,军事之事,恐会让他沾染过多戾气。”

君贤连忙解释:“陛下,如今天下虽安,但边疆仍有忧患。若皇子能深谙军事,不仅能保家卫国,还能更好地理解民生疾苦,对治国理政也大有裨益。”

老皇帝沉思良久,最终点了点头:“既然先生如此看好,那便依先生所言,让他在合适的时候去军中历练一番。”

时光匆匆,二皇子逐渐长大成人。他身姿挺拔,面容英俊,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按照老皇帝的旨意,他踏入了军营,开始了漫长的历练之旅。

初入军营,二皇子没有丝毫的架子,他与士兵们同吃同住,一同训练,一同吃苦。士兵们一开始对这位皇子心存疑虑,认为他不过是来走个过场。但很快,他们就被二皇子的真诚和努力所打动。

在训练场上,二皇子总是最早到达,最晚离开。他刻苦练习骑射、剑术和兵法,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完美。他的箭术精准,常常能射中靶心;他的剑术凌厉,在与士兵们的切磋中,往往能脱颖而出。

“二皇子,您这箭术,怕是比我们这些老兵还要厉害啊!”一位士兵由衷地赞叹道。

二皇子微笑着摆摆手:“我还差得远呢。你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才是真正的英雄。我要向你们学习的,还有很多。”

在一次边疆战事中,二皇子迎来了真正的考验。敌军来势汹汹,边关告急。二皇子主动请缨,跟随大军出征。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二皇子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冲锋在前,手中长枪挥舞,如同一头勇猛的雄狮,令敌军闻风丧胆。

“将士们,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杀!”二皇子的声音响彻战场,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在激烈的战斗中,二皇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巧妙地运用战术,带领士兵们多次击退敌军的进攻。他身先士卒,不顾个人安危,哪里有危险,他就冲向哪里。在一次敌军的突袭中,二皇子为了保护一名受伤的士兵,手臂被敌军的利刃划伤,但他却毫不在意,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投入战斗。

“二皇子,您受伤了,先退下吧!”一名士兵焦急地喊道。

二皇子咬咬牙:“不,我要和大家一起战斗,直到胜利!”

经过数日的激战,他们终于成功击退了敌军,守住了边关。这场战斗的胜利,让二皇子在军中声名鹊起。士兵们对他的敬佩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誓死追随二皇子。

“二皇子,您就是我们的战神!有您在,我们什么都不怕!”士兵们激动地说道。

此后,二皇子又多次参与军事行动,每一次都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军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他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君贤的教导和培养。

“先生,若不是您当初的引导和推荐,我也不会有今天。”二皇子在回到京城后,亲自拜访君贤,感激地说道。

君贤微笑着:“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你有天赋,又肯吃苦,将来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二皇子从军中荣耀而归,迈进皇宫的那一刻,周遭的氛围悄然生变。曾经熟悉的宫墙,如今满是暗流涌动的气息,他深知,自己已置身于权力漩涡的中心,一场惊心动魄的争权夺势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还未等他在自己的宫殿中稍作歇息,大皇子便派来了使者。使者身着华丽的服饰,神色间却带着几分傲慢,高声宣读大皇子的邀请,邀二皇子前往他的宫殿一叙。二皇子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心中明白,这所谓的“叙旧”,不过是一场权力试探的开场戏。

踏入大皇子的宫殿,奢华的装饰映入眼帘,奇珍异宝琳琅满目。大皇子端坐在主位上,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容,起身相迎:“二弟,你此次从军中归来,可真是威风凛凛啊,为我皇室增添了不少光彩。”

二皇子微微欠身,恭敬回应:“大哥过奖了,为皇室效力,是我分内之事。倒是大哥,在朝中想必也运筹帷幄,为父皇分忧不少吧。”话里话外,绵里藏针,表面的寒暄下,是权力角逐的试探。

两人分宾主落座,宫女奉上香茗。大皇子轻轻抿了一口,漫不经心地说道:“如今朝堂局势微妙,父皇年事渐高,日后这江山社稷,还得靠我们兄弟齐心协力。二弟,你在军中威望颇高,不如我们携手,共同为这天下谋划?”

二皇子心中冷笑,他岂会不知大皇子的算盘,所谓携手,不过是想将他纳入麾下,为自己争夺皇位铺路。“大哥所言极是,只是这朝堂之事,错综复杂,还需从长计议。”二皇子不卑不亢地回应,巧妙避开了大皇子的拉拢。

从大皇子宫殿出来后,二皇子并未回自己的住处,而是转身前往了五皇子的宫殿。五皇子生性怯懦,在朝中本无太大势力,但他手中却掌控着一部分皇室的隐秘产业,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见到二皇子来访,五皇子显得有些紧张,连忙起身迎接:“二哥,您怎么有空来我这儿?”

二皇子微笑着安抚道:“五弟,别紧张。我不过是想来和你聊聊家常,许久未见,怪想念的。”一番寒暄后,二皇子话锋一转,“五弟,如今朝堂局势变幻莫测,你我兄弟更应相互扶持。听闻你在产业经营上颇有心得,日后若有需要,还望你能多多相助。”

五皇子面露犹豫之色,他自然明白二皇子的意思,但又担心卷入这场权力争斗之中。二皇子见状,继续说道:“五弟放心,我并非要你为难。只是若我们兄弟团结一心,日后这天下,也能让你我施展抱负,保你富贵无忧。”

在二皇子的软硬兼施下,五皇子最终点了点头,答应在经济上给予一定支持。离开五皇子宫殿时,二皇子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志在必得的光芒。

然而,争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三皇子联合朝中几位重臣,在朝堂上对二皇子发难。他们指责二皇子在军中结党营私,妄图掌控军权,对皇室构成威胁。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三皇子站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父皇,二皇子在军中威望过高,如今又频繁与各位皇子往来,臣担忧他有不轨之心。”

二皇子心中恼怒,但脸上却不动声色,他上前一步,恭敬说道:“父皇,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在军中,不过是为了保家卫国,尽臣子本分。与各位皇子往来,也只是兄弟间的情谊。三皇子此言,实在是让臣寒心。”

老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他看着下面争论不休的皇子们,心中满是无奈。“此事暂且搁置,日后再议。诸位爱卿,还是先商议一下边疆战事吧。”老皇帝的一句话,暂时平息了这场风波。

回到宫殿后,二皇子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场争权夺势之战,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充满了荆棘与挑战。但他毫不退缩,凭借着在军中积累的威望和智慧,他决心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杀出一条血路,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