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 第71章 北境皇帝的思虑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第71章 北境皇帝的思虑

作者:逗比壹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08:40:26 来源:小说旗

天边泛起鱼肚白,曙光如轻纱般轻柔地洒落在大尚国的城楼上,给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池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城楼上,早已有人开始集结,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挺拔。他们的脸上,带着历经战争的疲惫,却又透着坚守的坚毅。

“奇怪了,今天敌军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一名年轻的士兵皱着眉头,小声地对身旁的同伴说道。他的眼睛紧紧盯着远处的北境军营,那里一片寂静,没有往日集合时的喧嚣与混乱。

“是啊,往常这个时候,他们早就开始整队了。”另一名士兵附和道,眼中满是疑惑,“难不成有什么阴谋?”

士兵们的议论声在城墙上此起彼伏,大家都对敌军的异常举动感到不安。他们握紧手中的兵器,警惕地注视着敌军的动向,心中暗自猜测着即将发生的事情。

而在北境军营内,敌方指挥官正坐在营帐中,眉头紧锁,一脸的纠结与挣扎。他的面前,摆放着北境皇帝的回信,那简短的一句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头,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将军,不能再犹豫了。”副将站在一旁,神色焦急,语气诚恳地劝说道,“如今我们伤亡惨重,粮草短缺,士兵们军心涣散。再这样打下去,我们都得死在这里。与大尚国谈判,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指挥官抬起头,目光中透着不甘与无奈:“我又何尝不知道?可就这样去谈判,我们颜面何存?回去之后,又如何向皇帝交代?”

“将军,”副将上前一步,神色凝重,“此刻不是顾及颜面的时候。保住士兵们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我们并非毫无筹码。大尚国也不想继续这场战争,他们同样渴望和平。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或许能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指挥官沉默了许久,心中反复权衡着利弊。最终,他长叹一声,缓缓站起身来:“罢了罢了,就依你所言。希望这是个正确的选择。”

于是,天亮之后,敌方指挥官带着两名副将,三人骑上高头大马,缓缓朝着大尚国的城池走去。他们来到城池箭羽射不到的位置站定,指挥官深吸一口气,运足力气,对着城门大声喊道:“我要见你们上官!”

他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清晰地传至城墙上。士兵们听到喊声,纷纷转头望向指挥官,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有人来了!”一名士兵指着城下喊道。

“是敌军的指挥官!他来干什么?”另一名士兵疑惑地说道。

城墙上顿时一阵骚动,士兵们迅速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周勇将军。周勇将军听闻后,立刻赶到城墙上,他望着城下的指挥官,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他来这里,恐怕是有什么企图。传令下去,加强戒备,不可掉以轻心。”

说完,周勇将军转身,快步走下城墙,准备出城与指挥官会面。在他看来,无论对方有什么目的,都不能错过这个可能结束战争的机会。

九皇子得知此事后,也迅速赶到了城门处。他望着城下的指挥官,心中暗自思索:“看来,北境那边终于撑不住了。这或许是个结束战争的好机会。”

周勇将军打开城门,带着几名护卫走了出去。他来到指挥官面前,神色冷峻,目光如电:“你找我何事?”

指挥官微微拱手,神色略显尴尬:“周将军,久仰大名。此次前来,是想与贵国商讨停战之事。”

周勇将军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怀疑:“停战?你们突然提出停战,是何用意?”

指挥官长叹一声,将己方的困境如实相告:“不瞒将军,我们如今伤亡惨重,粮草短缺,士兵们士气低落。再这样打下去,我们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希望能与贵国达成和平协议,结束这场战争。”

周勇将军闻言,心中暗自思量。他知道,这场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巨大的消耗,百姓们也饱受战乱之苦。若能就此停战,自然是好事。但他也不敢轻易相信对方,毕竟战争中充满了变数。

“此事我不能做主,”周勇将军说道,“须得请示九皇子殿下。”

指挥官连忙点头:“那就有劳将军了。还望九皇子殿下能考虑我们的提议,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周勇将军匆匆返回城中,一路疾行,径直来到九皇子所在的营帐。营帐内烛火摇曳,九皇子正对着一幅军事地图沉思,见周勇将军进来,他抬起头,目光中透着沉稳与坚定。

周勇将军单膝跪地,恭敬说道:“殿下,敌军指挥官请求停战谈判,称他们伤亡惨重、粮草短缺,士兵士气低落,无力再战,希望能与我们达成和平协议。”

九皇子听闻,微微眯起双眼,神色平静,脑海中却迅速梳理着当下局势。片刻后,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意,缓缓说道:“没什么好谈的,我会亲自去北境的皇宫跟他们的皇帝谈。” 话语间,他的眼神变得锐利如鹰,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要他们做出抉择,要么继续战争,承受我们更为猛烈的反击;要么即刻退兵,退出我们的领土,永不再犯。你就这样下去跟他说。”

周勇将军领命,心中虽对九皇子大胆的决定感到惊讶,但更多的是敬佩与信任。他深知,九皇子拥有超凡的实力与智慧,做出这样的决定必然经过深思熟虑。

周勇将军再次来到城门前,城门缓缓打开,他阔步走出,目光冷峻地望向敌方指挥官。指挥官见周勇将军出来,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连忙催马上前。

“周将军,不知九皇子殿下意下如何?”指挥官急切地问道。

周勇将军挺直腰杆,神色严肃,一字一句地说道:“九皇子殿下说了,没什么好谈的。他将亲自前往北境皇宫,与你们的皇帝面谈。他要你们做出选择,要么继续战争,迎接更为猛烈的攻击;要么速速退兵,离开我们的土地,从此不得侵犯。”

指挥官听后,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身体微微颤抖。他万万没想到,九皇子竟如此强硬,直接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他心中清楚,以如今己方的实力,根本无法承受九皇子他们更为猛烈的进攻;可若退兵,回去之后如何向皇帝交代,又如何面对国内的各方势力,他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这……这条件太过苛刻了。”指挥官艰难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哀求,“周将军,能否请您再帮我们向九皇子殿下求情,稍微放宽些条件?我们实在是……”

周勇将军不为所动,冷冷地说道:“这是九皇子殿下的决定,不容更改。你们最好尽快做出选择,否则,后果自负。”说罢,周勇将军转身,大步返回城中,留下指挥官三人在原地,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指挥官望着周勇将军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九皇子亲自前往北境皇宫谈判,这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最后的机会。他必须立刻将这一消息传回北境,让皇帝知晓,同时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 。

敌方指挥官失魂落魄地回到军营,往日的意气风发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疲惫与绝望。他一头扎进营帐,连身上的铠甲都来不及卸下,便跌坐在案前,提笔蘸墨,开始书写那份决定北境命运的奏书。

营帐内昏暗压抑,烛火随着他颤抖的手晃动,在粗糙的纸张上投下凌乱的影子。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战场上那一幕幕惨烈的画面:九皇子和六位天境高手在二十万大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己方士兵纷纷倒下;攻城时,巨石与利箭如雨般落下,士兵们成片地死去,鲜血染红了大地;还有那些受伤的士兵,痛苦的呻吟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陛下,臣无能……”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而苦涩,手中的笔在纸上飞快地移动,将战争的残酷与己方的困境一一写下。“大尚国的九皇子及其率领的高手实力超凡,我军虽奋力抵抗,但伤亡惨重。如今粮草几近断绝,士兵士气低落,军心涣散。若再次攻打,不出两天,便会全军覆灭。”

写着写着,指挥官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想到即将面临的惨败,他满心都是恐惧与不甘。曾经,他也是雄心勃勃,想要在这场战争中建功立业,为北境开疆拓土;可如今,却陷入了这般绝境。

好不容易写完奏书,他小心翼翼地吹干墨迹,将其卷好,密封起来,然后叫来一名心腹传令兵。

“你务必将这份奏书尽快送到陛下手中,一刻都不能耽搁!”指挥官紧紧盯着传令兵,目光中满是焦虑与期待,“记住,一定要快!”

传令兵接过奏书,郑重地点点头,转身飞身上马,朝着北境皇宫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响起,渐渐消失在远方。

与此同时,在北境皇宫内,皇帝正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听着大臣们汇报国内事务。他的脸色平静,可内心却隐隐不安,一直在等待前线的消息。

“陛下,前线有紧急奏报!”一名侍卫匆匆走进大殿,单膝跪地,呈上那份奏书。

皇帝的脸色骤变,他连忙伸手接过,迫不及待地打开。随着目光在奏书上移动,他的脸色越来越阴沉,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

“岂有此理!”皇帝猛地将奏书摔在地上,怒声喝道,“二十万大军,竟然被打得如此狼狈!那个指挥官是如何带兵的?”

大殿内顿时一片死寂,大臣们纷纷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他们从未见过皇帝如此愤怒,心中都明白,前线的局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

“陛下息怒。”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拱手说道,“如今当务之急,是商议如何应对。大尚国既然如此强硬,我们必须做出抉择。”

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在大殿上来回踱步,心中权衡着利弊。继续战争,己方已无胜算,只会白白牺牲更多士兵的生命;若退兵,不仅颜面扫地,还可能引发国内各方势力的不满。

“传朕旨意,”皇帝终于停下脚步,冷冷地说道,“立刻召集所有将领和大臣,明日一早,在朝堂上商议此事。务必想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大臣们领命退下,整个皇宫陷入了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

北境的皇宫,笼罩在一片厚重的阴霾之下。清晨的阳光试图穿透云层,却显得绵软无力,只给这巍峨的宫殿镀上了一层黯淡的光。皇宫的大殿前,官员们身着朝服,神色各异,交头接耳间,议论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早朝即将开始,而前线传来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在这平静的朝堂湖面激起千层浪。

一些消息灵通的大臣已经提前知晓前线战事吃紧,心中各自打着算盘。他们站在大殿外,三两成群,低声商讨着对策。

“听说前线打得极为惨烈,我军伤亡惨重,粮草也快耗尽了。”一位身形微胖的大臣,眉头紧锁,脸上满是忧虑,用手肘轻轻碰了碰身旁的同僚,小声说道。

“是啊,”另一位清瘦的大臣微微点头,神色凝重,“若真是如此,这场战争恐怕难以继续下去了。可就此退兵,又实在是……”他欲言又止,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一位身着华丽朝服的官员,独自站在一旁,神色略显局促。他便是极力促成南侵之举的那位官员,名叫吴国忠。此刻,其他官员的目光时不时地向他投来,有指责,有埋怨,也有疑惑。

吴国忠感觉到了众人异样的目光,心中一阵发慌。他低下头,试图躲避这些目光,可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当初在朝堂上慷慨陈词的场景。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朝堂上一片祥和。吴国忠站在大殿中央,神色激昂,声音洪亮:“陛下,如今南方的皇帝命不久矣,现在是皇子监国。他们国内局势动荡,正是我们挥师南下的最佳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此时不进攻,更待何时?”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火,点燃了朝堂上一些人心中的野心。众人纷纷附和,北境皇帝也被说动,最终决定出兵南侵。

可谁能想到,战争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大尚国不仅没有如他们想象的那般不堪一击,反而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那位九皇子和那六位天神的仆人的出现,更是让北境军队节节败退。

“吴大人,”一位年轻的官员走上前来,目光直直地盯着吴国忠,毫不客气地问道,“当初可是您极力主张南侵,如今前线战事不利,您可有什么对策?”

吴国忠抬起头,脸上一阵白一阵红,支支吾吾地说道:“这……这谁能想到大尚国会有如此厉害的人物。我也是为了北境的大业,想为国家开疆拓土……”

“哼,”年轻官员冷哼一声,“为了北境大业?现在可好,二十万大军陷入困境,无数将士的性命危在旦夕,这就是您所谓的大业?”

周围的官员们纷纷点头,看向吴国忠的目光中充满了不满。吴国忠被众人的目光逼得步步后退,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心中懊悔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番提议,竟会让北境陷入如此绝境。

此时,大殿内传来一声高喝:“陛下驾到!”众人连忙整了整朝服,停止了议论,恭敬地站好。北境皇帝大步走进大殿,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眼中透着怒火。

“诸位爱卿,”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前线战事紧急,想必大家都已有所耳闻。如今我军陷入困境,该如何是好,大家畅所欲言吧。”

一位老将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依老臣之见,如今我军伤亡惨重,粮草短缺,士兵士气低落,再战下去,必是死路一条。不如暂且退兵,保存实力,日后再做打算。”

“退兵?”一位文官立刻站出来反对,“堂堂北境,就这样灰溜溜地退兵,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而且,此次南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这样无功而返,如何向百姓交代?”

“那依你之见呢?”老将皱着眉头,看向文官,“继续进攻?我们拿什么进攻?士兵们都已经没有斗志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其他官员也纷纷加入争论,朝堂上顿时乱作一团。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争吵的大臣们,心中烦躁不已。

“够了!”皇帝猛地一拍龙椅,怒声喝道,“都给朕安静!”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

“吴国忠,”皇帝冷冷地看向吴国忠,“你当初极力主张南侵,如今局势如此,你有何话说?”

吴国忠“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陛下,臣有罪,臣罪该万死!臣当初也是误判了局势,没想到大尚国会有如此强大的抵抗力量。臣愿意戴罪立功,恳请陛下再给臣一次机会。”

皇帝看着跪在地上的吴国忠,眼中满是厌恶:“机会?你已经把二十万大军都快断送了,还想要什么机会?”

就在这时,一位谋士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如今我们面临两难的境地。继续进攻,胜算渺茫;退兵,又心有不甘。依臣之见,我们不妨与大尚国谈判。虽然此举有些丢脸,但至少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保住士兵们的性命。”

皇帝陷入了沉思,他在龙椅上缓缓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他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将对北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境皇帝冷峻的目光扫过朝堂众人,沉默许久,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让朕考虑考虑,退朝吧。”说罢,他抬手一指那位刚刚进言的谋士,“你跟我去御书房。”言罢,便转身大步朝着御书房走去,衣袍随着他的动作摆动,带出一阵压抑的风。

朝堂上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待皇帝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才敢小声议论起来,声音中满是对局势的担忧和对未知的惶恐。而被点到名的谋士,心中一紧,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下朝服,快步跟上皇帝的脚步。

御书房内,静谧得有些压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北境皇帝径直走到龙椅前,缓缓坐下,脸上的疲惫与焦虑在这安静的空间里愈发明显。他抬手揉了揉太阳穴,随后从案几上拿起那份前线指挥官呈上来的奏书,对着刚踏入书房的谋士,神色凝重地递了过去:“你自己看看。”

谋士双手微微颤抖着接过奏书,展开的瞬间,那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化作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笼罩其中。他的目光随着文字游走,脸色也渐渐变得苍白。

“陛下,臣无能……” 开篇的这几个字,如重锤般砸在谋士的心头。随着阅读的深入,战场上那惨烈的画面仿佛在他眼前徐徐展开:黄沙漫天,喊杀声震耳欲聋,大尚国的九皇子和六位天境高手如魔神降世,在北境二十万大军中肆意纵横,所到之处,北境士兵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干裂的土地。营帐中,伤兵们痛苦的呻吟此起彼伏,军医们忙得焦头烂额却也无力回天。而粮草储备处,几近空空如也,只剩下些许尘土在风中飞扬。

“大尚国的九皇子及其率领的高手实力超凡,我军虽奋力抵抗,但伤亡惨重。如今粮草几近断绝,士兵士气低落,军心涣散。若再次攻打,不出两天,便会全军覆灭。” 读到此处,谋士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他抬眼看向皇帝,只见皇帝正紧紧盯着他,目光中满是忧虑与期待。

谋士定了定神,继续往下看。“并在写此书前进行谈判,对方九皇子殿下说了,没什么好谈的。他将亲自前往北境皇宫,与陛下面谈。他还需要我方做出选择,要么继续战争,迎接更为猛烈的攻击;要么速速退兵,离开我们的土地。”

看完最后一个字,谋士缓缓放下奏书,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如今北境已陷入绝境,这每一个字都如千斤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说说你的看法,”皇帝打破了沉默,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

谋士沉思片刻,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如今我军形势危急,继续战争确实胜算渺茫。九皇子及其高手们的实力超乎想象,我军士兵在连日苦战与粮草短缺的困境下,早已疲惫不堪,士气低落。若再强行进攻,只怕真如指挥官所言,不出两日便会全军覆没。”

皇帝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至于退兵,”谋士顿了顿,神色凝重,“虽可暂时保住士兵性命和我北境的有生力量,但此事传出,必定会让我北境颜面扫地。周边各国知晓我北境此次铩羽而归,难保不会心生觊觎,日后边境恐无宁日。而且,此次南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内百姓负担沉重,若无一个交代,恐怕也会引起民怨。”

皇帝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靠在龙椅上,闭上眼睛,似乎在权衡着这艰难的抉择。许久,他睁开眼睛,问道:“那你觉得与大尚国谈判,可有胜算?”

谋士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谈判之事,实难预料。九皇子如此强硬,亲自要求来我北境皇宫面谈,可见其底气十足。但我们并非毫无筹码,我们可提出一些互利的条件,比如互通贸易,划定边境,承诺不再侵犯等。若能达成和平协议,一来可避免更多伤亡,二来也可借此机会休养生息,发展国力。只是,这其中的分寸,还需陛下谨慎把握。”

皇帝沉默不语,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皇宫庭院,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当初决定南侵时的雄心壮志,如今却落得这般境地,心中满是不甘。可现实摆在眼前,他又不得不做出抉择。

“陛下,”谋士轻声说道,“无论您做出何种决定,臣都将全力支持。只是时间紧迫,前线战事瞬息万变,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策。”

皇帝转过身,看着谋士,目光坚定:“容朕再想想,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草率。你先退下吧,此事务必保密,不可让其他人知晓。”

谋士拱手行礼,退了出去。御书房内,再次陷入了寂静。皇帝独自站在房间中央,手中紧紧握着那份奏书,仿佛握着北境的命运。他知道,这个决定,将决定北境的未来,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将充满艰难险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