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 第8章 修行者的困境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第8章 修行者的困境

作者:逗比壹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08:40:26 来源:小说旗

君贤的徒弟们在修行《黄经》的道路上遭遇了诸多棘手的难题,这些难题如同重重荆棘,阻碍着他们在修行之途上的前行步伐。

首先,《黄经》本身博大精深,其蕴含的修行法门和哲理深邃晦涩,对于徒弟们来说,理解上存在巨大的障碍。经文里的许多术语和概念抽象难懂,如关于人体气脉运行与天地灵气交融的描述,涉及到复杂的能量转化和循环原理,超出了他们日常的认知范围。尽管君贤反复讲解,但他们依然难以把握其中的精髓要义,往往一知半解,无法将这些理论精准地运用到实际修行中,导致修炼时不得要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其次,在功法的修炼实践上,徒弟们面临着重重困难。例如,《黄经》中记载的一种通过特殊呼吸法引导灵气入体、进而打通经脉的法门,要求修炼者具备极高的专注力和精准的气息控制能力。然而,徒弟们在修炼时,常常会被杂念干扰,呼吸节奏紊乱,使得灵气无法顺畅地在经脉中运行,不仅难以打通经脉,还会因为气息逆行而导致身体不适,出现胸闷、气短甚至气血翻腾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修炼的进度和效果。

再者,修行需要平和稳定的心境作为基础,但徒弟们身处纷扰的世间,难以摆脱世俗杂念的羁绊。他们牵挂着家中的亲人和过往的恩怨情仇,这些尘世的纷扰时刻在心头萦绕,使他们在修炼时无法做到心无旁骛。即使身处天神庙这方清幽之地,内心的杂念依然如影随形,难以真正进入深度的冥想和修炼状态,从而阻碍了他们与天地灵气的沟通和交融,无法体悟到《黄经》中所描述的更高层次的境界。

另外,随着修行的深入,对身体的素质和天赋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徒弟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经脉较为狭窄脆弱,难以承受修炼过程中强大能量的冲击和滋养。在尝试突破一些关键的修行关卡时,身体会因承受不住压力而出现各种状况,如疲劳过度、体力透支、甚至受伤吐血等,这使得他们的修行之路更加艰难险阻,难以跟上修行的节奏和要求。

而且,《黄经》中所倡导的修行与品德修养紧密相连,要求修行者秉持仁爱、善良、宽容等品德。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徒弟们难免会遇到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有时难以克制自己的情绪和私欲,做出违背品德修养的行为。这不仅违背了《黄经》的修行准则,还会导致自身修行的反噬,使得修炼过程中出现心境不稳、灵气紊乱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他们修行的难度,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君贤的徒弟们在修炼时深受杂念干扰、呼吸节奏紊乱之苦,为解决这两难题,他们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和尝试,运用了各种方法和技巧,每一种都饱含着他们对修行的执着与追求。

环境营造法

部分徒弟选择改变修炼环境,以减少外界干扰因素。他们深知天神庙虽清幽,但仍难隔绝尘世气息,于是寻觅更为静谧之地。有的徒弟深入山林,在那茂密的古树林中,寻得一处隐蔽的山洞。山洞内静谧阴暗,唯有洞口透入几缕柔和的光线,照亮洞中的一方小天地。他们在洞内铺上干燥的茅草,安置简单的蒲团,作为修炼之所。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枝叶繁茂,仿佛天然的屏障,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山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宛如自然的乐章,助其宁心安神。在此处修炼,没有了天神庙偶尔传来的人声嘈杂,也没有了尘世的纷扰,徒弟们能够更加专注于自身的呼吸与心境的修炼,杂念也随之减少。

还有些徒弟选择在溪边修炼。潺潺的流水声清脆悦耳,如灵动的音符,流淌在静谧的山林间。他们静坐在溪边的大石头上,感受着溪水带来的清凉气息。水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岸边的绿树青山,仿佛一幅天然的画卷。徒弟们凝视着水面,让自己的思绪随着流水缓缓飘荡,逐渐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在这宁静而优美的环境中,外界的杂念难以侵入,内心的浮躁也渐渐平息,修炼得以更加顺利地进行。

身心调节法

许多徒弟意识到,调节身心状态是克服杂念的关键。他们开始学习各种呼吸调节之法,如“龟息法”。修炼时,徒弟们放慢呼吸节奏,想象自己如同一只冬眠的乌龟,呼吸深沉而缓慢。先缓缓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腹部的膨胀,犹如吸纳了天地间的灵气;然后再缓缓呼气,将体内的浊气全部排出,感受身体的轻盈与放松。通过这种方式,他们逐渐排除心中的杂念,使心境变得更加平静和专注。

在身体调节方面,他们尝试通过瑜伽般的体式来放松身体肌肉,缓解身体的紧张感。例如,“莲花坐”能帮助他们稳定身体重心,挺直脊背,使气息在体内更加顺畅地运行。同时,配合轻柔的伸展动作,拉伸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让身体进入一种舒适而放松的状态。当身体放松下来,心灵也更容易平静,杂念便难以滋生。

意念专注法

一些徒弟采用意念专注的方法来对抗杂念。他们在修炼时,选择一个单一的目标作为意念的焦点,如烛光。在昏暗的静室中,点燃一支蜡烛,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那跳跃的火焰上。观察火焰的形状、颜色和舞动的姿态,让自己的思绪完全沉浸其中。当杂念出现时,他们便立刻将注意力拉回到火焰上,通过这种反复的训练,逐渐增强自己的专注力,使杂念无法轻易占据心头。

还有的徒弟选择专注于自身的心跳声。在安静的环境中,闭上眼睛,静下心来聆听心脏有节奏的跳动。感受每一次心跳带来的生命律动,将意识与心跳融为一体。随着对心跳声的专注,外界的干扰逐渐被屏蔽,内心也变得更加平静和安定,从而能够更加专注地进行修炼,减少杂念的干扰。

品德修养法

君贤的徒弟们深知《黄经》中品德修养与修行的紧密联系,于是从品德修养入手来解决杂念问题。他们积极践行仁爱之心,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心他人,帮助寺庙中的师兄师弟解决生活和修行上的困难。当看到他人因自己的帮助而面露笑容、有所收获时,内心会涌起一股温暖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有助于消除内心的自私和狭隘,让心境更加开阔和平和。

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他们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秉持宽容和善良的态度。例如,当与其他徒弟发生意见分歧时,他们不再急于争辩,而是先冷静下来,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因情绪激动而产生的杂念,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为修炼创造了良好的心境条件。

接着就是呼吸法,呼吸调节对于修行的重要性,因而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进行呼吸的修炼与调节,每一种方法都蕴含着深刻的修行智慧与技巧,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修行状态,提升自身的修为境界。

自然吐纳法:徒弟们首先学习的是基础的自然吐纳法,他们会选择在清晨时分,前往天神庙后的山林中进行修炼。此时,山林中空气清新,富含自然灵气。徒弟们身着宽松的道袍,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身姿挺拔而放松,双目微闭,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呼吸。他们缓缓地用鼻子吸气,想象着将山林间的清新空气与自然灵气一同吸入体内,气息沿着鼻腔、喉咙,缓缓下沉至腹部,感受腹部随着吸气逐渐隆起,如同吸纳了天地间的生机与能量。然后,再用嘴巴轻轻地呼气,将体内的浊气缓缓排出,感受身体的放松与轻盈,仿佛将所有的疲惫与杂念都随之排出体外。如此反复,呼吸平稳而自然,逐渐排除心中的杂念,使心境变得更加平静和专注,为后续的修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腹式呼吸法:在掌握了自然吐纳法后,徒弟们进一步修炼腹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要求他们在吸气时,最大限度地让腹部向外扩张,不仅仅是腹部的前侧,还包括两侧和后侧,仿佛整个腹部都在膨胀,如同一个充满气的皮球,以充分吸入更多的空气和能量;呼气时,则收缩腹部,将腹部向内凹陷,尽量将体内的浊气全部排出,感受腹部与脊柱的贴近。通过这种腹部的大幅度起伏运动,能够更有效地按摩内脏器官,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的活力和柔韧性。在修炼过程中,徒弟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起伏上,感受气息在腹部的流动,逐渐增强对呼吸的控制能力,使呼吸更加深沉、悠长,进而提升自身的专注力和定力,更好地引导体内的能量运行,助力修行的深入。

逆腹式呼吸法:随着修行的进阶,部分徒弟开始尝试逆腹式呼吸法。与腹式呼吸法相反,逆腹式呼吸在吸气时,腹部微微收缩,气息下沉至腹部,感觉腹部像是被一股力量向内挤压;呼气时,腹部则向外扩张,仿佛有一股能量从腹部向外释放。这种呼吸方式更为精细和微妙,需要徒弟们具备较强的呼吸控制能力和专注力。通过逆腹式呼吸的练习,徒弟们能够进一步调动体内的能量,使其更加集中和凝练,增强对身体内部气脉的感知和引导能力,为修炼更高深的功法做好准备。在修炼时,他们会全神贯注地感受气息在体内的逆行与流动,体会每一次呼吸带来的身体和能量的变化,逐渐熟练掌握这种独特的呼吸技巧,以提升自身的修行境界。

数息法:为了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避免杂念干扰,徒弟们还会结合数息法进行呼吸调节。在采用上述任何一种呼吸方法的同时,他们会在心中默默地数数。从一数到十,然后再重新开始,周而复始。如果在数数过程中杂念出现,导致忘记了数数的顺序或者数错了数字,徒弟们便会意识到自己的心神已经分散,这时他们会轻轻地将杂念放下,重新从一开始数起,将注意力再次集中到呼吸上。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和定力,使呼吸调节更加稳定和深入,让心境更加平静和安宁,从而更好地进入修行的状态,随着问题的解决,修炼到一定境界依旧还是卡在某一处寸功未尽。

在天神庙的一处幽静庭院中,君贤与几位资深的修行者围坐于石桌旁,神色凝重地探讨着他们在修行《黄经》时所遭遇的毫无进展的困境。

君贤首先打破了沉默,他面容略显憔悴,眼中却透着坚定:“诸位,自我得到天神亲传《黄经》以来,已过去百余年,往昔修行虽有所得,但如今却似陷入了泥沼,无论如何努力,皆难以突破当下境界,实在令人困惑不已。”

一位白发苍苍的修行者微微点头,长叹一声道:“君贤所言极是,我等亦是如此。依《黄经》所示之法修炼,初时还觉体内灵气有所增长,对天地之理也似有感悟,可近些时日,却感觉仿佛触碰到了一层无形之壁,无论怎样用功,皆无法再进一步,莫非是我等对《黄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另一位中年模样的修行者皱着眉头,手抚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我曾反复研读《黄经》,其中所述的修行法门深奥精妙,每一字每一句皆蕴含着天地玄机。但我总觉得,或许是我等在实践这些法门时,未能真正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就如那吸纳天地灵气之法,虽知其要领,但自身的经脉似乎难以承受更多的灵气,每一次尝试突破,皆会引发体内气息的紊乱,这是否是因为我们的根基还不够稳固?”

君贤听后,轻轻摇头,说道:“根基之说虽有道理,但我等修行多年,在《人字功法》上也颇有造诣,以此为基来研习《黄经》,按理说不应如此艰难。我也曾思索,是否是我们在心境的修炼上还未达到《黄经》所要求的境界?《黄经》开篇便强调天人合一,心若不静,如何能与天地相融,进而领悟其中更高深的奥义?”

众人闻言,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许久之后,一位身着灰色长袍的修行者缓缓开口:“君贤所言不无道理。我在修炼时,常常会被尘世的杂念所扰,难以做到心无旁骛。尽管身处这清幽的天神庙中,可往昔的恩怨情仇、世间的纷扰变幻,总会不自觉地浮现于心头,使我在修炼关键之时分心,导致灵气涣散,功亏一篑。”

“那依你之见,当如何解决这心境的问题?”有人问道。

灰袍修行者答道:“我想,我们需更加注重日常的心境修炼,不仅在修炼之时要排除杂念,在平日里也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外物所动,不为**所困。或许可以通过更多的冥想、静思之法,来锤炼我们的心境,使其更加坚定、纯净,如此方能更好地契合《黄经》的修行要求。”

君贤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心境的修炼固然重要,但我觉得我们也不能忽视功法本身的细节。《黄经》中的每一个修行步骤皆环环相扣,或许我们在某些细微之处的疏忽,便导致了整体的停滞。比如那呼吸吐纳之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精妙的节奏和力度变化,我们是否真的已经掌握得精准无误?”

于是,众人开始就《黄经》中的一些具体功法细节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他们逐字逐句地分析经文,回忆自己在修炼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每一种感受,试图从中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经过一番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依然未能立刻找到解决修行停滞问题的有效方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