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 第5章 打铁木工匠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第5章 打铁木工匠

作者:逗比壹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08:40:26 来源:小说旗

老人在茂密的森林中精心挑选了质地坚硬、纹理细密的木材,带领智人们开启制作四方砧与铁锤模型的工作。

对于四方砧模型,老人先将一根粗壮的树干截断成合适的长度,然后用石斧和石锛仔细地修整。他沿着树干的四周,一下一下地削去多余的部分,慢慢地,树干呈现出四方的形状。老人一边劳作,一边向智人们讲解四方砧各个面的用途和角度要求,智人们围在旁边,眼睛紧紧盯着老人手中的动作,不时发出几声低声响应。接着,老人在四方砧模型的顶部,用石凿凿出一些浅浅的凹槽,这些凹槽是为了在铸造时能更好地固定铁水,让四方砧的结构更加稳固。

制作铁锤模型时,老人选取了一段较为笔直的树枝。他首先削去树枝的外皮,让木材表面更加光滑。然后,老人在树枝的一端开始雕琢铁锤的头部,他用石刀慢慢地刻画出八角的轮廓,并将头部逐渐加粗加大,以模拟铁锤的重量和形状。在锤头与锤柄的连接处,老人特意制作了一个略微加粗的过渡部分,这样可以增强铁锤在使用时的牢固性。智人们纷纷学着老人的样子,在自己挑选的树枝上尝试制作,但他们的动作略显笨拙,有的猿人不小心削伤了自己的手,但依然没有放弃,在老人的耐心指导下继续努力。

经过数日的辛勤劳作,一个个木制的四方砧和铁锤模型终于制作完成。

老人站在一片开阔沙地旁,开始指导智人们制作沙模以铸造四方砧和铁锤。他先选好一处平坦沙地。智人们依照老人指示,小心地将周围的沙子聚拢过来,一层一层地堆积在图案之上,并用简陋的木板将沙子拍实压紧,逐渐堆砌出沙模的基本轮廓。在关键的内部空腔塑造时,老人亲自示范,用特制的细木棍慢慢掏出四方砧中间用于安放手柄的孔洞形状,以及铁锤头部的空心部分,并且戳几个排气孔,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细致,智人们紧紧盯着,不敢有丝毫懈怠。

沙模成型后,智人们将其抬到早已准备好的铸造场地,放置在稳固的支架上。随后,他们将熔炉中炽热的铁水缓缓倒入沙模入口。铁水如奔腾的岩浆,顺着通道流入沙模的每一处空腔,排气孔冒出白色浓烟并发出炽热的光芒与滋滋的声响。智人们紧张地注视着,感受着铁水带来的高温与希望。

待铁水冷却凝固后,智人们迫不及待地敲碎沙模,露出了粗糙但已具雏形的四方砧和铁锤。老人又带领他们对其进行精细打磨,用石块磨去表面的毛刺与瑕疵,四方砧的平面逐渐变得光滑平整,铁锤的头部也更加圆润坚实。这四方砧和铁锤的诞生,先打造一把铁钳,以后就可以打造武器工具农具

在成功制作了四方砧和铁锤模型之后,老人意识到需要制作一些专门的木工工具,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工木材,制作出更多实用的东西。

在熊熊燃烧的炉火旁,老人与智人们围聚在一起,准备锻打一把柴刀。之前精心制作的四方砧被稳稳放置在场地中央,那坚实的砧面仿佛在静静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锤炼。

老人率先拿起一把特制的长柄铁钳,将一块从熔炉中取出、还散发着炽热红光的铁块迅速夹起,稳稳地放在四方砧上。他向智人们示意,其中一名较为强壮的智人高高举起沉重的铁锤,依照老人的指示,用力朝着铁块砸去。第一锤落下,火星四溅,铁块微微变形,发出沉闷的声响。老人眼疾手快,用铁钳快速翻转铁块,让智人接着锤打另一面。

随着一锤又一锤的落下,铁块逐渐被拉长、延展。老人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时刻观察着铁块的形状与温度变化。当铁块的温度开始下降,颜色由亮红转为暗红时,他指挥智人将铁块重新放回熔炉中加热,以便保持其良好的可塑性。

如此反复多次,铁块在不断的锤打与加热过程中,慢慢有了柴刀的雏形。老人拿起一把小锤,开始对刀刃部分进行精细锻打。他用小锤轻轻敲击,引导着智人手中大锤的落点与力度,一点点地将刀刃锻打得更加锋利。

在接近成型时,老人又将一块硬度较高的钢片放置在刀刃部位,通过反复锻打,使钢片与铁块完美融合,形成了复合的刀刃结构,大大增强了柴刀的锋利度与耐用性。

最后,老人用磨石对柴刀进行细致打磨。他沿着刀刃的方向,来回推动磨石,让刀刃逐渐变得光滑如镜。经过漫长而艰辛的锻打与打磨过程,一把锋利无比的柴刀终于诞生。智人们看着这把凝聚着众人智慧与汗水的柴刀,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他们知道,这把柴刀将为他们在丛林中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无论是砍柴生火,还是制作其他工具,都将变得更加高效。

在炽热的炉火映照下,老人与智人们开始了锻打铁凿、錾子和戗刀的重要工作。

对于铁凿的锻打,老人先将一块合适的铁块放入熊熊燃烧的熔炉。待铁块被烧至通红,他迅速用铁钳夹出放在四方砧上。智人们轮流挥锤,重重地砸向铁块。老人在一旁精准地翻动铁块,每一次翻动都决定着铁凿的形状塑造。随着锤打次数增多,铁块渐渐变长,头部也在老人的引导下慢慢被锤打出尖锐的凿刃。经过反复加热与锤打,铁凿的刃口越发锋利,身部也变得笔直而坚韧,最后经过精细打磨,铁凿成型,其尖锐的刃口足以应对各种坚硬材料的开凿。

接着是錾子的锻制。同样将铁块加热后取出,老人指挥智人重点锤打一端,使其形成窄而厚的錾头,錾头的顶端在不断的轻锤细敲下,被修整得极为锋利,如同鹰嘴一般。而錾身则保持一定的粗细和长度,以便于握持发力。在多次的淬火与回火处理后,錾子具备了良好的硬度与韧性,能从中劈开铁块,做成包钢打造刀剑 ,让刃口更加坚硬而刀身有韧性 不易折断。

最后打造戗刀。选取一块较大的铁块,加热后在砧上进行大力锤打与延展。智人们奋力挥动铁锤,将铁块逐渐锻造成细长的形状,刀刃部分被特别加工,一侧刃口微微弯曲且极其锋利,另一侧则稍厚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戗刀的手柄部位也经过精心打造,用合适的木材安装并牢固固定,确保使用时的舒适性与稳定性。

这些铁凿、錾子和戗刀的成功锻打,让智人们在木工、石工等工艺制作领域有了更为精良的工具。

在那炽热的打铁场地,老人带着智人们开启了锻打木工锯片以制成框锯的艰巨任务。

首先,老人从一堆精心准备的铁块中挑出几块质地合适的,将它们依次放入熊熊燃烧的熔炉之中。熔炉内的火焰呼呼作响,舔舐着铁块,铁块在高温下逐渐变得通红,宛如即将绽放光芒的炽热星辰。

待铁块被烧得足够红热、具备了良好的可塑性后,老人迅速用特制的铁钳将其夹出,稳稳地放置在那坚实的四方砧上。一名强壮的智人早已手持沉重的铁锤,在老人的示意下,高高举起铁锤,然后猛地朝着砧上的铁块砸去。

“当!”的一声巨响,火星四溅,铁块在铁锤的重击下开始变形。老人熟练地用铁钳翻动着铁块,指挥智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力度进行锤打。就这样,铁块在一锤又一锤的猛烈撞击下,慢慢被拉长、变薄,逐渐有了锯片的初步形状。

但这还远远不够,老人深知木工锯片需要精准的厚度和形状。于是,铁块一次次被放回熔炉重新加热,再取出继续锤打,反复多次,锯片的形状越发清晰、规整。

在锯片大致成型后,老人开始对其边缘部分进行精细锻打。他拿起一把较小的锤子,用铁凿以三角型的方式敲掉着锯片边缘的形成锯齿状 并在锯片前后打上两个孔,在加热引导着旁边智人手中大锤的落点,让锯片边缘一点点变得更加锋利、笔直,这可是决定锯木效果的关键部位。

接着,老人又指挥智人们打造框型锯的框架。他们选用坚韧的木材,用柴刀将其削砍成合适的长度和形状,再用藤蔓将它们巧妙地捆绑、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固的矩形框架。

最后,老人将锻打好的锯片小心翼翼地安装到框架之中,用细藤条或兽皮制成的绳索将锯片固定在框架上,确保锯片能够在框架内平稳地来回移动。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锻打与制作过程,一把实用的框锯终于诞生了。智人们看着这崭新的框锯,眼中满是新奇与期待。

老人带着智人们开始探索制作墨水的奇妙旅程。他们先在森林中寻找一种特殊的植物——五倍子。这种植物的虫瘿富含鞣酸,是制作墨水的关键原料之一。智人们穿梭在树林间,仔细搜寻,将找到的五倍子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收集到一起。

同时,他们还收集了一些木炭粉,将其研磨成更细小的粉末。然后,老人指挥智人们挖了一个简易的土坑,在坑底铺上一层厚厚的树叶,防止液体渗漏。

接着,将五倍子放入坑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木棒反复搅拌、捣碎,使五倍子中的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之后,把木炭粉粉末慢慢倒入坑中,继续搅拌。随着搅拌的进行,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深,从浅褐色变成了黑色。

为了让墨水更加稳定和持久,老人又让智人们加入了一些树胶。这些树胶是从某些树木的枝干中获取的,具有黏性。加入树胶后,墨水的质地变得浓稠一些,不易挥发和褪色。

最后,智人们用竹筒或贝壳等容器收集起制作好的墨水。当需要使用时,只需用简单的竹子劈砍成细条一头用石头砸散就能做记号。

制作麻绳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老人和智人们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首先去寻找合适的麻类植物,这类植物通常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智人们在一片开阔的草地边缘发现了大片的苎麻,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细长且坚韧,是制作麻绳的理想材料。

智人们将苎麻从根部砍断,收集了一大捆带回营地。接着,他们开始处理这些苎麻,先把苎麻浸泡在水中,这样可以使麻茎中的胶质软化,方便后续分离纤维。浸泡一段时间后,猿人们把苎麻从水中捞出来,放在一块平坦的石头上,用木棒轻轻捶打,将麻茎的外皮与木质部分分离。

然后,老人开始示范如何抽取纤维。他用粗糙的手指捏住麻茎的一端,小心翼翼地撕下一缕纤维,这缕纤维细长而有光泽。智人们纷纷效仿,虽然动作不够熟练,但也逐渐掌握了技巧。

当收集到足够的纤维后,就开始搓麻绳。老人先将一小束纤维的一端固定在一根树枝上,然后用双手将纤维搓捻在一起。随着搓捻的进行,纤维逐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根细麻绳。智人们也开始动手,他们有的两两合作,一个人负责固定纤维,另一个人搓捻;有的则自己独立完成。老人挑了些最细的纤维做了一条细麻绳等着做墨斗线。

最后,为了使麻绳更加牢固,他们把搓好的细麻绳几根合在一起,再次搓捻,形成了更粗的麻绳。

老人决定制作墨斗来辅助木工工作。他们先选取了一块质地坚硬、纹理细密的木材作为墨斗的主体材料。老人用石斧将木材砍削成大致的长方体形状,然后用石刀仔细地雕琢,使墨斗的表面更加平整光滑。

接着,他们开始制作墨斗的关键部件——墨仓。老人指挥智人们找来了一个小型的空心葫芦,将葫芦的一端开口扩大,作为墨仓的入口。然后在墨斗主体上挖出一个合适大小的凹槽,把葫芦嵌入其中,用树胶和麻丝固定,确保墨仓不会松动。

为了让墨能够均匀地流出,老人在墨仓底部钻了一个小孔,并用细竹签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阀门,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合来调节墨的流量。

之后,便是制作墨斗的线轮。智人们收集了一些粗细适中的树枝,将它们削成圆形的薄片,然后用麻线将这些薄片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可以转动的线轮。线轮安装在墨斗的一端,通过一个简易的轴与墨斗主体相连。

最后,他们将一根经过特殊处理的麻线缠绕在线轮上,这根麻线在使用时会被墨仓中的墨汁浸染。当需要在木材上弹出直线时,只需将麻线从墨仓中拉出来,固定在木材的一端,然后拉起麻线,再松手让麻线弹回,就能在木材上留下清晰的直线标记,方便木工操作。这样,一个实用的墨斗就制作完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