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 第16章 凤凰命数的黄芪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第16章 凤凰命数的黄芪

作者:逗比壹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5 08:40:26 来源:小说旗

金乌高悬,日光倾洒在太和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今日的朝会在有条不紊中进行着,官员们依次上前,汇报着各项事务的进展。当朝会接近尾声,一位负责内务的官员匆匆出列,跪地禀报道:“陛下,前朝皇帝后宫之事已全部妥善处理完毕,妃嫔、宫女、太监皆已安置妥当。”

吕少曦微微颔首,神色平静,“既如此,众爱卿退朝吧。”随着他的话语落下,大臣们整齐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后,有序退出大殿。

吕少曦起身,在一众侍卫与太监的簇拥下,朝着后宫走去。一路上,宫墙高耸,朱红色的墙面在日光下显得格外庄重。长廊曲折,雕梁画栋间,偶尔有几只飞鸟停歇,发出清脆的鸣叫,打破了这深宫的寂静。

当踏入后宫的那一刻,吕少曦的目光缓缓扫过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区域。曾经,这里是前朝皇帝的后宫,充满了争斗与权谋,如今新朝初立,这里也将迎来新的秩序。

后宫的宫女们见皇帝到来,纷纷跪地行礼,神色间带着敬畏与紧张。吕少曦微微抬手,示意她们起身,随后开口问道:“如今后宫还剩下多少人?”

一位年长的女官连忙上前,恭敬回道:“陛下,前朝后宫人员大多已随前朝皇帝安置,如今这后宫,留下的皆是新挑选出来,准备侍奉陛下的宫女与太监,共计二百余人。”

吕少曦微微点头,继续向前走去。他来到宫女们居住的院落,只见房舍整齐排列,窗明几净。几个宫女正在院子里晾晒衣物,见皇帝到来,吓得手中的衣物差点掉落。

“莫要惊慌。”吕少曦的声音温和,“你们入宫多久了?”

其中一个胆子稍大的宫女怯生生地回道:“陛下,奴婢们入宫不过半月,一直在学习宫中规矩。”

吕少曦微微打量着她们,这些宫女大多面容青涩,眼中透着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他轻声叮嘱道:“宫中生活不易,往后定要谨言慎行,用心侍奉。”宫女们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感激。

离开宫女院落,吕少曦又来到太监们值守的地方。太监们见皇帝驾临,齐刷刷跪地请安。吕少曦询问了他们的职责分工与日常事务,太监们一一详细作答。

在后宫巡视一圈后,吕少曦心中对后宫的人员情况有了大致了解。他深知,这后宫虽小,却也是新朝秩序的一部分,必须妥善管理,才能避免滋生事端。

新朝在吕少曦的精心治理下,朝堂渐趋稳定,各项事务步入正轨。这日,吕少曦端坐在龙椅之上,俯瞰着下方整齐站立的群臣,心中满是欣慰。他深知,如今朝堂安稳,是时候将在外的妻妾儿女接回京城,共享天伦之乐,同时,也不能忘了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大将们,他们的妻儿也应一同接回,以解思念之苦。再者,一路巡视地方,既能了解民间疾苦,又能检查新政的推行情况,可谓一举多得。

“众爱卿,如今朝堂诸事顺遂,朕欲出京,前往山谷接回朕的妻妾儿女,顺便巡视地方。期间,朝堂事务就交由诸位爱卿共同打理,务必勤勉用心,不可懈怠。”吕少曦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沉稳而有力。

群臣纷纷跪地领命,齐声高呼:“臣等遵旨,愿陛下一路平安。”

于是,吕少曦带着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队伍中,有精锐的侍卫,负责保护他的安全;有随行的官员,以便随时处理政务;还有各种车马、仆从,携带了充足的物资。一路上,百姓们听闻皇帝出巡,纷纷涌上街头,跪地迎接。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敬畏和期待,渴望能一睹新皇的风采。

吕少曦坐在宽敞舒适的马车中,透过车窗,看着沿途的风景和百姓的生活。他看到田野里农民们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憧憬;看到集市上商贾云集,交易热闹非凡。然而,他也留意到一些地方存在的问题,比如道路的修缮不够完善,某些偏远地区的百姓生活依旧困苦。他将这些问题默默记在心中,打算返回京城后,与大臣们商议解决之策。

经过数日的跋涉,队伍来到了一个小县城。此时,天色渐晚,吕少曦决定在此稍作休整。县衙的官员们得知皇帝驾到,早早地就在门口跪地迎接,诚惶诚恐。

“陛下,小县简陋,还望陛下恕罪。臣等已备好食宿,恭请陛下歇息。”县令战战兢兢地说道。

吕少曦微微点头,神色温和:“不必多礼,朕只是路过此地,稍作停留,莫要惊扰百姓。”

安顿好众人后,吕少曦心中涌起一股对民间生活的好奇。他换上一身便服,带着几个贴身侍卫,悄悄走出了县衙,来到了县城的街道上。

夜晚的街道,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有卖各种小吃的摊位,香气扑鼻;有售卖绸缎、瓷器的店铺,货品精美。百姓们在街头巷尾穿梭,欢声笑语不断,好一幅人间烟火的景象。

吕少曦漫步在街头,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的责任就是守护这一方百姓,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走着走着,他来到了一家药店前。药店内,灯火摇曳,药香弥漫。

他信步走进药店,只见店内摆满了各种药材,货架上的药罐整齐排列,标签清晰。一位年轻女子正在柜台后忙碌,她专注地整理着药材,丝毫没有察觉到有人进来。

吕少曦的目光瞬间被这位女子吸引。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衣衫,身姿婀娜,气质温婉。她的面容白皙如玉,双眸明亮而清澈,宛如一汪清泉。她的举止优雅,动作轻柔,仿佛每一个动作都带着独特的韵味。

“请问公子,需要些什么药材?”女子察觉到有人,抬起头来,轻声问道。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的溪流,温润而动听。

吕少曦微微一愣,片刻后才回过神来:“我……随便看看。”他的目光依旧停留在女子身上,心中不禁感叹,世间竟有如此倾国倾城的女子。

女子微微点头,又继续忙碌起来。吕少曦在店内踱步,装作查看药材,实则不时地偷偷打量女子。只见她不仅容貌绝美,而且对药材十分熟悉,每一种药材的功效、产地都能娓娓道来,举止间尽显温文尔雅。

离开药店后,吕少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对这位女子充满了好奇,于是命身边的侍卫:“去,给朕打听一下,这女子是哪家的姑娘。”

侍卫领命而去,很快便打听到了消息。原来,这女子名叫黄芪,年龄23岁是药店老板的女儿。她自幼跟随父亲学医,对药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心地善良,时常免费为穷苦百姓诊治。还有传闻说这女子有凤凰命数,前些年本想送进宫,然而国家动荡就没去成。后来年纪越来越大就有人来提亲,但是来提亲过的人都会犯官事,老父亲拿女儿的八字去算命,算命先生说:此女有凤凰之相,不着急时间到了自然就成了。还有就是听说这女子早已突破《人经》圆满了,就是没有寻到《黄经》修炼,像她这样这么年轻就修炼到《人经》这世上寥寥无几,哪怕君贤先生都用了不少年才圆满。

吕少曦听闻后,心中对黄芪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他回到县衙,坐在房中,脑海中始终浮现着黄芪的身影。他知道,自己身为皇帝,虽然后宫佳丽目前还没选秀,但黄芪的出现,却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心动。

然而,吕少曦也深知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他不能因为一时的心动而做出冲动的决定。他在心中暗自权衡,思考着如何处理这份突如其来的感情。

与此同时,县衙外的街道上,百姓们依旧沉浸在夜晚的欢乐之中。他们并不知道,新皇就在他们中间,也不知道,一场因邂逅而引发的故事,正在悄然展开。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轻薄的窗纱,洒落在县衙内吕少曦的卧榻之上。他缓缓睁开双眼,一夜的辗转反侧让他略显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几分坚定。昨日在药店里与那名叫黄芪的女子相遇,她温婉的气质、对药理的精通,都深深烙印在吕少曦的心头,挥之不去。

这时,一阵轻轻的敲门声传来,“陛下,时辰已到,该启程了。”侍卫恭敬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吕少曦起身,整理好衣冠,深吸一口气,心中已然有了决定。他大步走出房间,来到县衙的大堂,召集随行的官员和侍卫。

“陛下,一切都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一位官员上前禀报道。

吕少曦微微点头,目光扫视众人,缓缓说道:“朕有一事,要即刻办理。传朕旨意,诏药店女子黄芪为女医官,御前侍奉。”

此言一出,众人皆露出惊讶之色。但很快,他们便回过神来,齐声领命:“遵旨!”

一位官员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这黄芪不过是一介民女,骤然封为女医官,是否妥当?”

吕少曦神色平静,却不容置疑地说道:“朕昨日亲见她对药理的精通,医术必定不凡。如今宫中也需良医,她若能为朕所用,定能造福后宫众人。此事不必多言,即刻去办。”

官员们不敢再言语,连忙安排人手,前往药店宣旨。

在药店里,黄芪正在专心地研磨药材,她丝毫没有察觉到,命运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药店的门被猛地推开,几名身着官服的人走了进来。

“你可是黄芪姑娘?”为首的官员问道。

黄芪微微一愣,心中涌起一丝不安,但还是礼貌地答道:“民女正是,不知大人有何事?”

官员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闻民女黄芪,医术精湛,药理精通。朕特封你为女医官,即刻随朕入宫,御前侍奉。望你尽心尽力,不负朕望。钦此!”

黄芪听到圣旨,顿时呆立当场,手中的药杵掉落在地。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个普通的民女,竟然会被皇帝看中,封为女医官。

“黄芪姑娘,还不接旨?”官员见她发呆,提醒道。

黄芪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跪地接旨:“民女黄芪,谢主隆恩。”

在官员的催促下,黄芪匆匆收拾了一些自己常用的医书和药材,告别了惊愕的父亲,跟随官员来到了县衙。

吕少曦正在县衙大堂等候,见黄芪到来,他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微微点头:“起来吧。朕听闻你医术了得,往后便在宫中为朕及后宫众人治病,你可愿意?”

黄芪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威严的皇帝,心中紧张不已,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道:“民女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吕少曦微微一笑:“好,即刻启程吧。”

于是,黄芪随着吕少曦的队伍,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一路上,她坐在马车里,心中充满了忐忑和不安。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生活,也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女医官的职责。

而吕少曦,坐在自己的马车中,思绪也颇为复杂。他并非仅仅因为黄芪的美貌而封她为女医官,更多的是看中了她的医术。或许品德更加高尚,能给后宫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队伍在蜿蜒的道路上缓缓前行,两旁的景色不断变换。田野里,农民们在辛勤劳作;山林间,鸟儿欢快地歌唱。吕少曦透过车窗,看着这一切,心中默默思索着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他深知,虽然新朝初立,局势渐稳,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民生的改善、吏治的整顿、边疆的防御等等。

在休息的时候,吕少曦会召见随行的官员,询问各地的情况。他认真听取他们的汇报,对于发现的问题,一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陛下,前方的道路有些崎岖,恐怕会影响行进速度。”一位官员禀报道。

吕少曦微微皱眉:“传朕旨意,命当地官府尽快修缮道路,方便百姓出行,也利于我们的巡视。”

“遵旨。”官员领命而去。

随着队伍的前行,吕少曦也会不时地与黄芪交流。他询问她一些药理知识,以及民间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黄芪总是认真地回答,她的专业和谦逊,让吕少曦对她的印象越来越好。

“你对医术如此热爱,可有什么特别的心得?”吕少曦问道。

黄芪想了想,说道:“陛下,民女认为,医术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要关注病人的身心。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都能让病人感到安心,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吕少曦微微点头,心中对她的话深表赞同。他觉得,黄芪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有着一颗善良的心,这在宫中是十分难得的。

夜晚,队伍在一处驿站停歇。吕少曦处理完政务后,走出房间,来到庭院中。月光如水,洒在他的身上,他望着夜空,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想起了那些为了新朝的建立而牺牲的将士,也想起了远方的妻妾儿女。

而黄芪,此时也难以入眠。她坐在自己的房间里,看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思念着家乡的父亲。她不知道自己在宫中的生活会是怎样,也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这全新的环境。但她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做好女医官的工作,不辜负皇帝的信任。

第二天,当第一缕阳光洒下,队伍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吕少曦坐在马车中,望着前方的道路,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巡视的路途还很漫长,前方或许还有许多未知的挑战等待着他,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众多忠诚的臣子和百姓的支持,他相信,新朝一定能够走向繁荣昌盛。而黄芪,也将在这新的旅程中。

在漫长的巡视路途中,吕少曦的车队沿着蜿蜒的官道徐徐前行,车轮滚滚,扬起一路尘土。车窗外,山川田野如画卷般徐徐展开,百姓们在田间劳作,市井街巷热闹非凡,这一切都尽收吕少曦眼底,成为他思索治国理政的鲜活素材。而在这旅途中,陪伴在他身边的黄芪,也逐渐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见识与才情,为这段旅程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起初,吕少曦只是偶尔与黄芪交流药理知识,毕竟她出众的医术是被选入御前侍奉的重要原因。一日,车队在一处阴凉之地短暂休憩,吕少曦翻开一本医书,正为其中一则疑难病症的解法困惑,便向一旁整理药箱的黄芪询问。黄芪轻轻走近,微微欠身,目光落在书页上,眼神立刻变得专注而笃定。她伸出手指,轻轻点着书中的文字,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见解:“陛下,此病症表象虽繁杂,但根源在于气血不畅,脏腑失养。依民女之见,可用当归、川芎等药材活血化瘀,再辅以人参、白术等调养脾胃,以固根本。用药剂量需根据患者体质斟酌,循序渐进,方能见效。”

吕少曦听得入神,心中暗自惊叹,眼前这位温婉的女子,谈起药理竟如此头头是道,那些复杂的医理在她口中变得通俗易懂。随着交流的深入,吕少曦发现黄芪的才学远不止于医术。一次,众人谈及地方民生,吕少曦感慨道:“如今新朝初立,各地民生虽有起色,但仍有诸多难题,比如农田水利、赋税徭役,不知如何能更好地平衡。”

黄芪犹豫片刻,见吕少曦目光温和,满是鼓励,便鼓起勇气说道:“陛下,民女虽久居民间,却也听闻新政推行。依民女浅见,农田水利关乎百姓温饱,当以修缮河道、兴建灌溉设施为要。可发动当地百姓参与,以工代赈,如此既能解决水利问题,又能让百姓获得生计,一举两得。至于赋税徭役,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物产丰歉、人口多寡制定合理标准,不可一概而论,以免加重百姓负担。”

吕少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没想到一个民间女子,竟能从民生角度对国家管理提出如此切实可行的建议。他微微颔首,陷入沉思,许久后说道:“姑娘所言,甚合朕意。看来民间不乏有识之士,朕当广纳良言,完善新政。”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的交流愈发深入。一日,夜幕降临,车队在驿站停歇。吕少曦处理完政务,信步来到庭院,只见黄芪正坐在廊下,借着微弱的灯光阅读一本古籍。吕少曦走近一看,竟是《人经》,这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与处世智慧包括修炼身心的经典之作。

“姑娘也对《人经》感兴趣?”吕少曦轻声问道。

黄芪连忙起身行礼,恭敬地回答:“回陛下,民女闲暇时喜爱研读古籍,《人经》中诸多道理,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为人处世,都让民女受益匪浅。”

吕少曦微微点头,在她身旁坐下,目光落在书页上,缓缓说道:“此经所言,‘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于治国理政亦有深意。朕常思索,如何能让国家资源分配合理,使百姓各得其所。”

黄芪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接着说道:“陛下,民女读此句,想到世间贫富差距,若任由发展,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恐生乱象。国家当有所作为,扶持弱者,抑制豪强,如此方能社会安稳。”

两人就此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从书中的字句,到现实的国家治理,你来我往,思维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吕少曦惊叹于黄芪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见解,他越发觉得,这个女子宛如一颗蒙尘的明珠,被他偶然发现。

谈话间,黄芪微微皱眉,略带遗憾地说道:“陛下,民女听闻世间还有一部《黄经》,据说与《人经》相辅相成,蕴含着天地至理、治国安邦之策。民女一直渴望能一睹其真容,探寻其中奥秘,可惜至今未能如愿。”

吕少曦眼中闪过一丝玩味:“这《黄经》朕也有所耳闻,只是流传稀少,鲜有人见过真本。姑娘为何对它如此执着?” 吕少曦嘴上说着心里想着《地黄经》啊,君贤先生已经给我整本了,世上只流传《黄经》《地经》却没有外传。不过也是修炼《地黄经》有死亡危险性,朕自己也不可能修到圆满等退位之后或许可以修炼。

黄芪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向往:“民女虽为女子,却也心怀天下。若能研读《黄经》,或许能从中汲取智慧,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哪怕只是一知半解,也能让民女在医术和为人处世方面有所精进。”

吕少曦望着她,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一个民间女子,能有如此胸怀和抱负,实属难得。他微微点头,说道:“姑娘这份心意,朕记下了。若有机会,朕定会派人寻找《黄经》,满足姑娘的心愿。”

此后的日子里,吕少曦与黄芪的交流更加频繁,无论是朝堂政务、民间疾苦,还是古籍经典、人生哲理,两人都能畅所欲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