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高悬,日光倾洒在太和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今日的朝会在有条不紊中进行着,官员们依次上前,汇报着各项事务的进展。当朝会接近尾声,一位负责内务的官员匆匆出列,跪地禀报道:“陛下,前朝皇帝后宫之事已全部妥善处理完毕,妃嫔、宫女、太监皆已安置妥当。”
吕少曦微微颔首,神色平静,“既如此,众爱卿退朝吧。”随着他的话语落下,大臣们整齐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后,有序退出大殿。
吕少曦起身,在一众侍卫与太监的簇拥下,朝着后宫走去。一路上,宫墙高耸,朱红色的墙面在日光下显得格外庄重。长廊曲折,雕梁画栋间,偶尔有几只飞鸟停歇,发出清脆的鸣叫,打破了这深宫的寂静。
当踏入后宫的那一刻,吕少曦的目光缓缓扫过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区域。曾经,这里是前朝皇帝的后宫,充满了争斗与权谋,如今新朝初立,这里也将迎来新的秩序。
后宫的宫女们见皇帝到来,纷纷跪地行礼,神色间带着敬畏与紧张。吕少曦微微抬手,示意她们起身,随后开口问道:“如今后宫还剩下多少人?”
一位年长的女官连忙上前,恭敬回道:“陛下,前朝后宫人员大多已随前朝皇帝安置,如今这后宫,留下的皆是新挑选出来,准备侍奉陛下的宫女与太监,共计二百余人。”
吕少曦微微点头,继续向前走去。他来到宫女们居住的院落,只见房舍整齐排列,窗明几净。几个宫女正在院子里晾晒衣物,见皇帝到来,吓得手中的衣物差点掉落。
“莫要惊慌。”吕少曦的声音温和,“你们入宫多久了?”
其中一个胆子稍大的宫女怯生生地回道:“陛下,奴婢们入宫不过半月,一直在学习宫中规矩。”
吕少曦微微打量着她们,这些宫女大多面容青涩,眼中透着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他轻声叮嘱道:“宫中生活不易,往后定要谨言慎行,用心侍奉。”宫女们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感激。
离开宫女院落,吕少曦又来到太监们值守的地方。太监们见皇帝驾临,齐刷刷跪地请安。吕少曦询问了他们的职责分工与日常事务,太监们一一详细作答。
在后宫巡视一圈后,吕少曦心中对后宫的人员情况有了大致了解。他深知,这后宫虽小,却也是新朝秩序的一部分,必须妥善管理,才能避免滋生事端。
新朝在吕少曦的精心治理下,朝堂渐趋稳定,各项事务步入正轨。这日,吕少曦端坐在龙椅之上,俯瞰着下方整齐站立的群臣,心中满是欣慰。他深知,如今朝堂安稳,是时候将在外的妻妾儿女接回京城,共享天伦之乐,同时,也不能忘了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大将们,他们的妻儿也应一同接回,以解思念之苦。再者,一路巡视地方,既能了解民间疾苦,又能检查新政的推行情况,可谓一举多得。
“众爱卿,如今朝堂诸事顺遂,朕欲出京,前往山谷接回朕的妻妾儿女,顺便巡视地方。期间,朝堂事务就交由诸位爱卿共同打理,务必勤勉用心,不可懈怠。”吕少曦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沉稳而有力。
群臣纷纷跪地领命,齐声高呼:“臣等遵旨,愿陛下一路平安。”
于是,吕少曦带着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队伍中,有精锐的侍卫,负责保护他的安全;有随行的官员,以便随时处理政务;还有各种车马、仆从,携带了充足的物资。一路上,百姓们听闻皇帝出巡,纷纷涌上街头,跪地迎接。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敬畏和期待,渴望能一睹新皇的风采。
吕少曦坐在宽敞舒适的马车中,透过车窗,看着沿途的风景和百姓的生活。他看到田野里农民们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憧憬;看到集市上商贾云集,交易热闹非凡。然而,他也留意到一些地方存在的问题,比如道路的修缮不够完善,某些偏远地区的百姓生活依旧困苦。他将这些问题默默记在心中,打算返回京城后,与大臣们商议解决之策。
经过数日的跋涉,队伍来到了一个小县城。此时,天色渐晚,吕少曦决定在此稍作休整。县衙的官员们得知皇帝驾到,早早地就在门口跪地迎接,诚惶诚恐。
“陛下,小县简陋,还望陛下恕罪。臣等已备好食宿,恭请陛下歇息。”县令战战兢兢地说道。
吕少曦微微点头,神色温和:“不必多礼,朕只是路过此地,稍作停留,莫要惊扰百姓。”
安顿好众人后,吕少曦心中涌起一股对民间生活的好奇。他换上一身便服,带着几个贴身侍卫,悄悄走出了县衙,来到了县城的街道上。
夜晚的街道,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有卖各种小吃的摊位,香气扑鼻;有售卖绸缎、瓷器的店铺,货品精美。百姓们在街头巷尾穿梭,欢声笑语不断,好一幅人间烟火的景象。
吕少曦漫步在街头,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的责任就是守护这一方百姓,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走着走着,他来到了一家药店前。药店内,灯火摇曳,药香弥漫。
他信步走进药店,只见店内摆满了各种药材,货架上的药罐整齐排列,标签清晰。一位年轻女子正在柜台后忙碌,她专注地整理着药材,丝毫没有察觉到有人进来。
吕少曦的目光瞬间被这位女子吸引。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衣衫,身姿婀娜,气质温婉。她的面容白皙如玉,双眸明亮而清澈,宛如一汪清泉。她的举止优雅,动作轻柔,仿佛每一个动作都带着独特的韵味。
“请问公子,需要些什么药材?”女子察觉到有人,抬起头来,轻声问道。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的溪流,温润而动听。
吕少曦微微一愣,片刻后才回过神来:“我……随便看看。”他的目光依旧停留在女子身上,心中不禁感叹,世间竟有如此倾国倾城的女子。
女子微微点头,又继续忙碌起来。吕少曦在店内踱步,装作查看药材,实则不时地偷偷打量女子。只见她不仅容貌绝美,而且对药材十分熟悉,每一种药材的功效、产地都能娓娓道来,举止间尽显温文尔雅。
离开药店后,吕少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对这位女子充满了好奇,于是命身边的侍卫:“去,给朕打听一下,这女子是哪家的姑娘。”
侍卫领命而去,很快便打听到了消息。原来,这女子名叫黄芪,年龄23岁是药店老板的女儿。她自幼跟随父亲学医,对药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心地善良,时常免费为穷苦百姓诊治。还有传闻说这女子有凤凰命数,前些年本想送进宫,然而国家动荡就没去成。后来年纪越来越大就有人来提亲,但是来提亲过的人都会犯官事,老父亲拿女儿的八字去算命,算命先生说:此女有凤凰之相,不着急时间到了自然就成了。还有就是听说这女子早已突破《人经》圆满了,就是没有寻到《黄经》修炼,像她这样这么年轻就修炼到《人经》这世上寥寥无几,哪怕君贤先生都用了不少年才圆满。
吕少曦听闻后,心中对黄芪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他回到县衙,坐在房中,脑海中始终浮现着黄芪的身影。他知道,自己身为皇帝,虽然后宫佳丽目前还没选秀,但黄芪的出现,却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心动。
然而,吕少曦也深知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他不能因为一时的心动而做出冲动的决定。他在心中暗自权衡,思考着如何处理这份突如其来的感情。
与此同时,县衙外的街道上,百姓们依旧沉浸在夜晚的欢乐之中。他们并不知道,新皇就在他们中间,也不知道,一场因邂逅而引发的故事,正在悄然展开。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轻薄的窗纱,洒落在县衙内吕少曦的卧榻之上。他缓缓睁开双眼,一夜的辗转反侧让他略显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几分坚定。昨日在药店里与那名叫黄芪的女子相遇,她温婉的气质、对药理的精通,都深深烙印在吕少曦的心头,挥之不去。
这时,一阵轻轻的敲门声传来,“陛下,时辰已到,该启程了。”侍卫恭敬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吕少曦起身,整理好衣冠,深吸一口气,心中已然有了决定。他大步走出房间,来到县衙的大堂,召集随行的官员和侍卫。
“陛下,一切都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一位官员上前禀报道。
吕少曦微微点头,目光扫视众人,缓缓说道:“朕有一事,要即刻办理。传朕旨意,诏药店女子黄芪为女医官,御前侍奉。”
此言一出,众人皆露出惊讶之色。但很快,他们便回过神来,齐声领命:“遵旨!”
一位官员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这黄芪不过是一介民女,骤然封为女医官,是否妥当?”
吕少曦神色平静,却不容置疑地说道:“朕昨日亲见她对药理的精通,医术必定不凡。如今宫中也需良医,她若能为朕所用,定能造福后宫众人。此事不必多言,即刻去办。”
官员们不敢再言语,连忙安排人手,前往药店宣旨。
在药店里,黄芪正在专心地研磨药材,她丝毫没有察觉到,命运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药店的门被猛地推开,几名身着官服的人走了进来。
“你可是黄芪姑娘?”为首的官员问道。
黄芪微微一愣,心中涌起一丝不安,但还是礼貌地答道:“民女正是,不知大人有何事?”
官员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闻民女黄芪,医术精湛,药理精通。朕特封你为女医官,即刻随朕入宫,御前侍奉。望你尽心尽力,不负朕望。钦此!”
黄芪听到圣旨,顿时呆立当场,手中的药杵掉落在地。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个普通的民女,竟然会被皇帝看中,封为女医官。
“黄芪姑娘,还不接旨?”官员见她发呆,提醒道。
黄芪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跪地接旨:“民女黄芪,谢主隆恩。”
在官员的催促下,黄芪匆匆收拾了一些自己常用的医书和药材,告别了惊愕的父亲,跟随官员来到了县衙。
吕少曦正在县衙大堂等候,见黄芪到来,他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微微点头:“起来吧。朕听闻你医术了得,往后便在宫中为朕及后宫众人治病,你可愿意?”
黄芪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威严的皇帝,心中紧张不已,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道:“民女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吕少曦微微一笑:“好,即刻启程吧。”
于是,黄芪随着吕少曦的队伍,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一路上,她坐在马车里,心中充满了忐忑和不安。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生活,也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女医官的职责。
而吕少曦,坐在自己的马车中,思绪也颇为复杂。他并非仅仅因为黄芪的美貌而封她为女医官,更多的是看中了她的医术。或许品德更加高尚,能给后宫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队伍在蜿蜒的道路上缓缓前行,两旁的景色不断变换。田野里,农民们在辛勤劳作;山林间,鸟儿欢快地歌唱。吕少曦透过车窗,看着这一切,心中默默思索着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他深知,虽然新朝初立,局势渐稳,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民生的改善、吏治的整顿、边疆的防御等等。
在休息的时候,吕少曦会召见随行的官员,询问各地的情况。他认真听取他们的汇报,对于发现的问题,一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陛下,前方的道路有些崎岖,恐怕会影响行进速度。”一位官员禀报道。
吕少曦微微皱眉:“传朕旨意,命当地官府尽快修缮道路,方便百姓出行,也利于我们的巡视。”
“遵旨。”官员领命而去。
随着队伍的前行,吕少曦也会不时地与黄芪交流。他询问她一些药理知识,以及民间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黄芪总是认真地回答,她的专业和谦逊,让吕少曦对她的印象越来越好。
“你对医术如此热爱,可有什么特别的心得?”吕少曦问道。
黄芪想了想,说道:“陛下,民女认为,医术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要关注病人的身心。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都能让病人感到安心,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吕少曦微微点头,心中对她的话深表赞同。他觉得,黄芪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有着一颗善良的心,这在宫中是十分难得的。
夜晚,队伍在一处驿站停歇。吕少曦处理完政务后,走出房间,来到庭院中。月光如水,洒在他的身上,他望着夜空,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想起了那些为了新朝的建立而牺牲的将士,也想起了远方的妻妾儿女。
而黄芪,此时也难以入眠。她坐在自己的房间里,看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思念着家乡的父亲。她不知道自己在宫中的生活会是怎样,也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这全新的环境。但她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做好女医官的工作,不辜负皇帝的信任。
第二天,当第一缕阳光洒下,队伍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吕少曦坐在马车中,望着前方的道路,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巡视的路途还很漫长,前方或许还有许多未知的挑战等待着他,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众多忠诚的臣子和百姓的支持,他相信,新朝一定能够走向繁荣昌盛。而黄芪,也将在这新的旅程中。
在漫长的巡视路途中,吕少曦的车队沿着蜿蜒的官道徐徐前行,车轮滚滚,扬起一路尘土。车窗外,山川田野如画卷般徐徐展开,百姓们在田间劳作,市井街巷热闹非凡,这一切都尽收吕少曦眼底,成为他思索治国理政的鲜活素材。而在这旅途中,陪伴在他身边的黄芪,也逐渐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见识与才情,为这段旅程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起初,吕少曦只是偶尔与黄芪交流药理知识,毕竟她出众的医术是被选入御前侍奉的重要原因。一日,车队在一处阴凉之地短暂休憩,吕少曦翻开一本医书,正为其中一则疑难病症的解法困惑,便向一旁整理药箱的黄芪询问。黄芪轻轻走近,微微欠身,目光落在书页上,眼神立刻变得专注而笃定。她伸出手指,轻轻点着书中的文字,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见解:“陛下,此病症表象虽繁杂,但根源在于气血不畅,脏腑失养。依民女之见,可用当归、川芎等药材活血化瘀,再辅以人参、白术等调养脾胃,以固根本。用药剂量需根据患者体质斟酌,循序渐进,方能见效。”
吕少曦听得入神,心中暗自惊叹,眼前这位温婉的女子,谈起药理竟如此头头是道,那些复杂的医理在她口中变得通俗易懂。随着交流的深入,吕少曦发现黄芪的才学远不止于医术。一次,众人谈及地方民生,吕少曦感慨道:“如今新朝初立,各地民生虽有起色,但仍有诸多难题,比如农田水利、赋税徭役,不知如何能更好地平衡。”
黄芪犹豫片刻,见吕少曦目光温和,满是鼓励,便鼓起勇气说道:“陛下,民女虽久居民间,却也听闻新政推行。依民女浅见,农田水利关乎百姓温饱,当以修缮河道、兴建灌溉设施为要。可发动当地百姓参与,以工代赈,如此既能解决水利问题,又能让百姓获得生计,一举两得。至于赋税徭役,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物产丰歉、人口多寡制定合理标准,不可一概而论,以免加重百姓负担。”
吕少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没想到一个民间女子,竟能从民生角度对国家管理提出如此切实可行的建议。他微微颔首,陷入沉思,许久后说道:“姑娘所言,甚合朕意。看来民间不乏有识之士,朕当广纳良言,完善新政。”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的交流愈发深入。一日,夜幕降临,车队在驿站停歇。吕少曦处理完政务,信步来到庭院,只见黄芪正坐在廊下,借着微弱的灯光阅读一本古籍。吕少曦走近一看,竟是《人经》,这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与处世智慧包括修炼身心的经典之作。
“姑娘也对《人经》感兴趣?”吕少曦轻声问道。
黄芪连忙起身行礼,恭敬地回答:“回陛下,民女闲暇时喜爱研读古籍,《人经》中诸多道理,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为人处世,都让民女受益匪浅。”
吕少曦微微点头,在她身旁坐下,目光落在书页上,缓缓说道:“此经所言,‘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于治国理政亦有深意。朕常思索,如何能让国家资源分配合理,使百姓各得其所。”
黄芪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接着说道:“陛下,民女读此句,想到世间贫富差距,若任由发展,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恐生乱象。国家当有所作为,扶持弱者,抑制豪强,如此方能社会安稳。”
两人就此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从书中的字句,到现实的国家治理,你来我往,思维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吕少曦惊叹于黄芪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见解,他越发觉得,这个女子宛如一颗蒙尘的明珠,被他偶然发现。
谈话间,黄芪微微皱眉,略带遗憾地说道:“陛下,民女听闻世间还有一部《黄经》,据说与《人经》相辅相成,蕴含着天地至理、治国安邦之策。民女一直渴望能一睹其真容,探寻其中奥秘,可惜至今未能如愿。”
吕少曦眼中闪过一丝玩味:“这《黄经》朕也有所耳闻,只是流传稀少,鲜有人见过真本。姑娘为何对它如此执着?” 吕少曦嘴上说着心里想着《地黄经》啊,君贤先生已经给我整本了,世上只流传《黄经》《地经》却没有外传。不过也是修炼《地黄经》有死亡危险性,朕自己也不可能修到圆满等退位之后或许可以修炼。
黄芪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向往:“民女虽为女子,却也心怀天下。若能研读《黄经》,或许能从中汲取智慧,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哪怕只是一知半解,也能让民女在医术和为人处世方面有所精进。”
吕少曦望着她,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一个民间女子,能有如此胸怀和抱负,实属难得。他微微点头,说道:“姑娘这份心意,朕记下了。若有机会,朕定会派人寻找《黄经》,满足姑娘的心愿。”
此后的日子里,吕少曦与黄芪的交流更加频繁,无论是朝堂政务、民间疾苦,还是古籍经典、人生哲理,两人都能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