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钰与宋令诚并肩寻了个空位坐下,各自挑了几本心仪的书籍。
在条凳上安稳落座,全身心沉浸在,这满溢着书香与静谧氛围的“图书馆”中。
日光透过窗棂,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不知不觉间,一个悠然闲适的下午即将悄然流逝。
而那些少年们,自始至终都沉浸在抄写的专注里。
整个空间内,除了偶尔传来的翻书声和笔尖在纸面摩挲的沙沙声,再无一丝一毫的喧哗。
这般浓厚的学习氛围,着实让人心生感慨。
莫文钰抬眸望向窗外渐渐西斜的落日,又瞧了瞧那些仍在埋头苦抄的少年,心中泛起丝丝怜惜。
她轻轻起身,款步下楼,从随身的挎包内取出几锭银钱,递到伙计手中。
温声说道:“你去集市上买几十个烧饼,再买些新鲜的卤肉回来,记得挑好点儿的卤肉买。”
伙计领命后,脚步匆匆地离去。
不多时,伙计便满载而归,手中还拿着店家提供的油纸包。
莫文钰见状,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指挥着伙计,将卤肉仔细地分成十几份。
随后,她又从钱袋里拿出几两银子,一一分给店内的伙计。
笑着说:“这是跟着新东家的,开门红红包,大家都辛苦了。”
伙计们接过银子,只觉手中沉甸甸的,心中满是惊喜与感激,脸上都绽开了灿烂的笑容,连声道谢。
莫文钰摆了摆手,又吩咐道:“把剩下的烧饼和卤肉也分一分吧,你们带些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安排妥当后。
莫文钰让其中一个伙计,端着那十几份精心准备的烧饼和卤肉,随她一同上楼。
一到楼上,莫文钰便扬声说道:“小小少年们,先停下手里的誊抄吧!
居安书屋,今日换牌匾,就算新开张了。
我让伙计买了些吃食,大家赏个面子,就当是给我这儿涨涨人气啦。”
说着,便示意伙计分发烧饼与卤肉,一人三个烧饼,搭配一小包用油纸包裹香气四溢的卤肉。
“大家抄了一下午,估计都饿坏了,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以后要是想为我抄书,赚点零用钱,也可以去找掌柜的登记,价钱都好商量。
还请大家帮我多多宣传,这儿可以免费看书,免贵抄写学习资料。”莫文钰言辞恳切,目光温和地在少年们的脸上一一扫过。
少年们听闻此言,不禁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惊讶与疑惑。
免费誊抄书籍,还不用自己购置笔墨纸砚,这已经是极大的恩惠了。
没想到这位心善的女东家,竟还准备了免费的食物。
这等好事,他们从前想都未曾想过,一时之间,众人心中感慨万千,不知该如何表达内心的感激。
莫文钰见大家面露犹豫,便再次耐心劝说道:“大家不必多思多想,我不过是打心底里喜欢爱学习的孩子。
就当是一个大姐姐,照顾一群小弟弟罢了,千万别给自己添心理负担。”
在莫文钰眼中,这群孩子最大的也不过十四五岁左右,放在蓝星上,可不就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大孩子嘛。
众人见莫文钰面容和善,言语间满是真诚,这才犹犹豫豫地伸出手,接过免费的食物,开始慢慢吃了起来。
莫文钰担心大家,会因她在场而感到窘迫,便轻轻扯了扯宋令诚的衣袖,两人悄然离开了。
莫文钰前脚刚走。
那位身着洗得发白长衫的学子吴一鸣,便像一只敏捷的小鹿般,悄悄溜到楼下。
他走到掌柜杨平跟前,微微欠身,礼貌地问道:“掌柜的,刚才那位心善的女东家,她贵姓?叫什么名字啊?”
杨平抬眸,看了看眼前这位求知若渴的少年,缓缓说道:“我们东家姓莫,叫莫文钰。
她呀,是个极好相处的人。
还是一个大善人。
你们这群孩子能碰上她,也算是你们的造化了。”
回想起莫文钰购置铺子时的情景,杨平若有所思。
当时,前东家在交接后续时,特意提及莫文钰,说她连价都没还,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善人。
其实,他也没见过这样的东家,毕竟他也是个文化人,看见莫文钰对贫寒学子的态度,他也很欣慰,简直是与有荣焉。
吴一鸣听到“莫文钰”这个名字后,默默地在心底重复了几遍,暗暗记在了心间。
他深知,这位莫姑娘的善举,或许将成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抹曙光,照亮他在求知之路上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