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乌泱泱的一群人,有老有少,围聚在衙门门口。
果然都是来衙门报案的。
一连丢失了十几个少女,赵郡守也是头疼。
上杭县的县令,更是害怕,连夜找来了赵郡守,毕竟现在他们县,一次来了三个钦差大臣。
如果此事处理的不妥善,估计他俩的乌纱帽,都要就此丢掉。
莫文钰清了清嗓子,装做粗犷的声线大声喊着:“不知哪位官爷,受理报案,草民发现一伙贼人,趁着夜色鬼鬼祟祟,好像在拐卖女子。”
王铺头听见她的话,立刻精神为之一振。
他走到莫文钰面前,打量一番:“这位小兄弟,你说看见拐子拐卖女子,是在何处发现的。”
莫文钰大致叙述了一下,事情的经过:“今日游神时,在东街市口,我看见几个大汉抬着一个麻袋,上了一辆马车。
两辆马车上,满满当当的,放着十几个麻袋,麻袋好像还会动。
我就多了个心眼儿,跟了上去,混在队伍里,一起出了城门。
他们的马车,停在谢家别院。
草民仗着会点拳脚功夫,跟着进了谢家别院,看见他们把麻袋,藏在了香辉院的一间厢房内,厢房内还有个地下密道。
草民斗胆跟了下去,看见麻袋里倒出来的,都是一个个年轻女子,我这才紧赶慢赶的跑回来报案。”
王铺头和吴县令,不动声色的对视一眼,这怎么还有谢家的事儿啊?
吴县令赶忙进入府衙,找赵郡守商量此事。
那些丢了女儿的人家,一听有线索,也都哄涌着围了过来。
听见最后的叙述,丢失的家人,都是被绑到了谢家的别院,个个都面面相觑。
他们谁人不知谢家势力,大家左顾右盼,互相小声嘀咕一番。
众人商量好说辞,才鼓足勇气一起跪在地上:“求青天大老爷做主啊!拐子不管是谁,请青天大老爷,派人前去一探。”
几个铺头和衙役,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大眼瞪小眼的彼此对望。
这样盘根错节的官司,他们也不敢出头,只能等吴县令和赵郡守商议后,再做决断。
大家的请愿声,此起彼伏,王铺头大声阻拦:“大家稍安勿躁,我家县令去找郡守商议,一会儿会给大家做个决断的。”
府衙内,赵郡守,早已派贴身侍卫去谢家相请,让谢家家主过来一趟。
不一会儿,谢家家主,匆匆忙忙从衙门后门进入府衙。
赵郡守见到匆忙而至的,谢家家主谢子瑜。
他语气不虞的说道:“谢家家主,上次宴饮,赵某好像说过,最近各府行事,要尽量低调,皇上派来的三位贵人,还都在呢!!”
吴县令赶忙和谢子瑜,解释一下今天都发生了的什么事儿。
谢子瑜听完来龙去脉,沉思了一会儿,咬牙切齿道:“那个谢家别院,是我父亲送给我的庶弟,谢子瀚的及冠礼。
这个孽障!
平日里不学无术也便罢了,如此风头浪尖之时还不收敛。
今日之事,竟然闹到如此大的境地,居然还让别人看见,来此作证。
赵郡守还请秉公办理,待京城要员离开,再给我们赵家一个薄面,从轻处理,你看可行?”
赵郡守要的,就是他这句话。
他和吴县令对视了一眼,又递给吴县令一个眼神。
吴县令行礼出去。
找来捕头、衙役数人,由他带队亲自去办此事,毕竟他也害怕,谢子瀚要是拒捕,他还能从中斡旋,不让事态发展严重。
外面的百姓,看见吴县令亲自带队,去抓犯人,都纷纷跪在地上磕头感谢。
还有那懂事儿的百姓,对着莫文钰磕着响头,知道要不是此人,行侠仗义出来作证,定然没有线索,也不会这么快,就知道自己亲人的下落。
莫文钰趁乱离开此地。
回到住处,把衣服换好扔进空间,洗了把脸,上床搂着她的宋令诚继续睡觉。
莫文钰刚走没多久,赵郡守这边回过味儿来,让侍卫寻证人前来问话。
侍卫出来找寻不得,忙禀报给赵郡守。
等候吴县令,带人回来的间隙,赵郡守趁此机会敲打谢子瑜。
谢子瑜也知此事,让赵郡守难办了,很有眼力劲儿的,拿出一个小木盒子,推给赵郡守。
里面是厚厚的一叠银票,赵郡守推拒几下,也就贴身收好了。
大约半个多时辰,吴县令带着王铺头和一众衙役,把谢家别院的一干人等,都押解回来,特别是参与绑架的仆役。
可是吴县令,却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谢子瀚不见了,最后一个见他的人是王桂。
赵郡守当场就提审了王桂。
王桂只说其中有一个美人,被谢子瀚看中,当下就留在屋中伺候,他是被公子赶出去的,他也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丢了两个人。
大家都一头雾水,面面相觑。
解救出来的姑娘,都一一登记,由家人领走当做证人,案子审理期间随传随到。
果然,那个美人的家人,不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