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鸿蒙”oS的初步测试和体验,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无论是凌霄,还是钟叔、张斌,都对这款由盘古AI“速成”出来的操作系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它就像一个来自未来的幽灵,提前降临到了这个时代。
然而,兴奋过后,冷静的测试数据很快给这份热情泼上了一盆冷水。
几天后,还是在那个专属测试间。
原型机(开发板形态)被固定在测试架上,屏幕上正运行着一个专门编写的压力测试程序——模拟高强度的图形渲染、多任务处理和网络数据传输(模拟)。“盘古芯 I”火力全开,“精卫”电容屏也以最高亮度显示着复杂的动态画面。
测试平台旁边连接的监控设备,则毫不留情地展示着这头性能怪兽的“胃口”。
全息屏幕上,代表电池电量的百分比数字,正以一种令人心惊肉跳的速度稳定下降着——90%... 85%... 80%... 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能看到明显的变化。而另一侧的功耗曲线图,则像坐了火箭一样,从待机时的毫瓦级别,一路飙升到了接近1.5瓦,并且在高位持续震荡,几乎没有回落的迹象。
钟叔拿着一份打印出来的初步测试报告,脸色凝重地走到了凌霄面前。张斌跟在他身后,也是一脸严肃,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凌总…”钟叔的声音有些干涩,“初步的续航测试结果…很不乐观。”
他将报告递给凌霄,指着上面几行加粗标红的数据:“你看这里,在模拟重度使用场景下,原型机的平均功耗接近1.4瓦。我们用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能量密度最高的松下锂离子电池(这个时代锂电池刚开始商业化,性能有限)进行了估算…结果是…”
他顿了顿,似乎有些难以启齿:“满电状态下,理论续航时间,可能…只有不到三个小时。”
“三个小时?!”饶是凌霄早有心理准备,听到这个数字还是忍不住皱紧了眉头。
张斌在一旁补充道:“这还是理论值。如果考虑到实际使用中的各种峰值功耗和电池效率损耗,恐怕两个小时都悬。我们尝试了各种软件层面的优化,‘河图’功耗管理系统也已经尽力去压榨了,但硬件的基础功耗摆在这里,尤其是‘祝融’GpU和这块高分彩屏的背光模组,它们是耗电大户,降无可降。”
凌霄的目光从报告上移开,落在那块正显示着绚丽画面的屏幕上,眼神变得锐利而严肃。他之前的兴奋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审视。食指无意识地在冰凉的测试台边缘轻轻敲击着,发出嗒、嗒的轻响。
*该死!光顾着追求极致性能和显示效果了…差点忘了这头性能怪兽首先是个电老虎!*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前世无数因为续航问题而口碑崩盘的所谓“机皇”。三个小时?不,两个小时都悬?这要是发布出去,用户不得把星辰的客服电话打爆?一天充八次电?那还叫什么移动设备?简直就是个需要时刻插着充电线的“固定电话”!
“续航是底线。”凌霄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不容置疑,“功能再强大,体验再好,如果用户需要时刻为电量焦虑,那‘启明’就是失败的!我们不能接受一个需要用户揣着充电宝(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出门的产品!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钟叔和张斌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和压力。硬件的物理限制摆在那里,他们能怎么办?总不能真的给手机塞一块核电池吧?
“昆仑基地的新材料部门…”凌霄的目光微微一闪,想起了之前盘古汇报中提到的那个代号,“‘夸父’电池项目,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
“我立刻联系。”盘古的响应总是那么及时。
(场景切换:新材料合成中心\/电池性能测试实验室)
很快,凌霄便通过内部通讯系统,直接连接到了位于基地更深处的新材料合成中心。全息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位穿着银白色特殊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中年研究员的面孔,背景是各种闪烁着指示灯、管道纵横交错的、充满未来感的材料合成设备。
“凌总!”研究员看到凌霄的影像,立刻立正,语气中带着一丝难掩的兴奋,“您找我?是关于‘夸父’项目吗?我们正好有重大突破要向您汇报!”
“说。”凌霄言简意赅。
“是!”研究员立刻调出了测试数据和样品影像。
屏幕上,首先出现的是一枚枚银灰色、看起来比普通纽扣电池大不了多少、但异常轻薄的金属片状物。这就是“夸父”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最新样品。
“凌总请看,”研究员的声音带着自豪,“这是我们最新一代的‘夸父’电池样品。我们采用了全新的固态电解质技术,结合了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此处省略过于详细的技术名词,点到为止即可)…其核心性能指标如下:”
屏幕画面切换,刺目的对比图表瞬间占据了整个视野!
最核心的指标——**能量密度**!
只见代表“夸父”电池的柱状图一骑绝尘,远远甩开了旁边标注着“Sony早期锂电”、“标准锂离子(实验室)”等对照组!具体的数值清晰地显示在柱状图顶端——**xxx wh\/kg**(可以设定一个比当时技术高出数倍,比如3-5倍的具体数值,例如 400 wh\/kg,当时可能只有100左右)。
“能量密度达到了当前主流锂电池技术的**四倍**以上!”研究员的声音激动得有些发抖。
紧接着是**循环寿命**曲线图。一条近乎平缓的曲线,在经历了数千次(例如2000次)深充深放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依然高达85%以上,远超当时电池几百次的循环寿命。
然后是**安全性**测试报告的摘要。屏幕上快速闪过了电池被钢针穿刺、在高压下被挤压、甚至在高温烘烤下的视频片段(打码处理),但无一例外,电池都没有发生起火、爆炸等危险情况,只是默默地停止工作。内置的多重物理和化学防护机制确保了其高度安全性。
最后,还展示了**快速充电**能力——模拟数据显示,配合特制的充电管理芯片,可以在半小时内充入超过60%的电量!
“凌总,”研究员总结道,“最新一批‘夸父’电池样品,无论是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还是充电速度,都全面超越了当前时代的所有已知电池技术!根据我们的模拟计算,搭载这款电池的‘启明’原型机,即使在重度使用下,也能保证至少**15个小时**的连续续航时间!日常使用两天一充毫无压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小批量试产的全部准备工作!”
15个小时!重度使用!
这个数字,如同惊雷般在凌霄耳边炸响!
他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释然和狂喜!
“干得漂亮!”他忍不住赞叹道,声音中充满了满意,“这才是我昆仑基地的实力!有了这块电池,‘启明’才真正拥有了翱翔的翅膀!续航不再是问题,用户体验的最后一道坎也迈过去了!”
*不过…* 内心的激动很快被理智压下,凌霄想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这种级别的电池,材料和生产过程对能源和稀有资源的需求恐怕也是天文数字…盘古,我们的家底还能撑多久?*
“很好!非常好!”凌霄压下心中的思绪,对着屏幕那头的研究员下达指令,“立刻安排量产!不计成本!务必确保‘启明’项目启动时的电池供应!‘启明’的最后一块短板,补上了!”
“是!保证完成任务!”研究员兴奋地敬礼。
通讯切断。
凌霄手中仿佛正捏着一枚那样轻薄却蕴含着惊人能量的“夸父”电池样品,指尖能感受到金属外壳微凉的质感。他低头,仿佛能看到那无穷的能量在其中涌动。
但随即,他又抬起头,望向控制室屏幕一角,那里正实时滚动着代表整个昆仑基地总能源消耗的、触目惊心的天文数字。那条上扬的曲线,因为即将到来的电池量产,恐怕又要陡峭几分。
眼神变得复杂起来。
他将那枚想象中的电池轻轻放在了控制台上,发出“嗒”的一声轻响,仿佛一个无声的决定。
然后,他转过身,目光似乎穿透了厚重的岩层和钢铁,投向了地面之上、那片繁华喧嚣、正在为星辰科技贡献着滚滚利润的人类世界。
看来,是时候去补充一下“弹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