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元朔六年(公元前 123 年),一场震动天地的大规模战争在漠南地区轰然爆发,西汉与匈奴在此展开了殊死较量。这一战,汉军两度挥师定襄,虽累计斩杀匈奴 1.9 万人,却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军士折损众多,马匹损失达十多万,且未能实现袭歼伊稚斜单于本部的核心目标。
战争的硝烟终于渐渐散去,负责为大军运送粮草物资的赵翁仲,也结束了漫长而艰险的任务,拖着疲惫却满是欣慰的身躯,踏上了归乡之路。家中,年少的赵充国早已望眼欲穿,心心念念盼着父亲归来。他心中藏着无数疑问,渴望从父亲口中知晓这场战争的点点滴滴。
终于,赵翁仲推开了家门。赵充国一下子从门槛上蹦起来,箭步冲上前,紧紧抱住父亲:“爹,您可算回来了!快给我讲讲战场上的事儿,是不是特别惊险?”
赵翁仲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脸上的疲惫瞬间减轻了几分:“别急,爹这就给你讲。” 父子俩在屋内坐定,赵翁仲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大汉元朔六年,长安城中,春寒依旧料峭,那寒意,就跟能钻进骨头缝里似的。未央宫的大殿内,烛火轻轻摇曳,映照着汉武帝陛下凝重的面庞。陛下身着华丽龙袍,身姿笔挺,那深邃的眼眸里,透着咱大汉天子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决绝。”
“陛下当时高声喝道:‘匈奴贼寇,三番五次侵犯我大汉边疆,屠戮百姓,抢夺财物。今日朕下定决心,再度兴兵,定要让匈奴见识我大汉天威,叫他们知道,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陛下的声音在大殿里来回激荡,震得人热血沸腾。”
赵充国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是崇敬:“陛下太威风了!那大将军卫青怎么说?”
赵翁仲接着讲:“大将军卫青,身披乌黑发亮的战甲,稳稳地站在殿下,双手抱拳,声音洪亮地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拼尽全力,绝不辜负陛下所托,必不辱使命!’卫青大将军那面容坚毅得很,毕竟久经沙场,浑身都散发着让人安心的气场,只要有他在,将士们心里就踏实。”
“数日后,长安城郊外,大军浩浩荡荡地集结起来。好家伙,十万骑兵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战马嘶鸣声此起彼伏,军旗烈烈作响,那场面,壮观极了!阳光洒在士兵们的铠甲上,亮闪闪的,跟一片银色的海洋似的。卫青大将军骑着一匹高大健壮的黑马,慢悠悠地走过队伍,他目光仔细地扫视着每一个士兵,眼神里既有鼓励,又满含期待。”
“就在这时,一匹枣红色的骏马像一阵风似的疾驰而来,马上坐着的,正是霍去病。他在卫青大将军身旁猛地勒住缰绳,身姿矫健得像只小豹子,一下子就翻身下了马。霍去病满脸期待,眼睛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大声喊道:‘舅舅,去病已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征!’”
赵充国听得入迷,忍不住追问:“那卫青大将军怎么回他的?”
“卫青大将军看着眼前朝气蓬勃的外甥,微微点了点头,眼里满是关切与期许,说道:‘去病啊,此去战场,那可是凶险万分,千万不能莽撞行事。你要牢牢记住,用兵之道,讲究谋略,更得沉稳。不可因一时之勇,误了大事。’霍去病用力地点点头,斩钉截铁地说:‘舅舅放心,去病一定牢记您的教诲!’”
“紧接着,卫青大将军对着全军将士高声呼喊:‘儿郎们!今日咱们出征匈奴,为的就是守护咱们的家园,守护咱们的亲人!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大将军的声音特别洪亮,一下子就传遍了整个军队。”
“‘虽远必诛!虽远必诛!’士兵们扯着嗓子齐声高呼,那声音,简直能把天都给震破了,士气高涨到了极点。随后,大军浩浩荡荡朝着定襄进发,一路上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塞外的草原那叫一个广袤无垠,寒风跟发了疯似的呼啸着席卷而来,刮在脸上,就跟刀割一样生疼。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在阴沉沉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冷峻,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肃杀之气。”
首次交锋
“春天的时候,汉军抵达定襄。远远望去,匈奴的营帐在那儿若隐若现,就跟散落在草原上的黑点似的。卫青大将军站在一处高坡之上,手搭凉棚,极目远眺,仔仔细细地观察着匈奴的一举一动。身旁的斥候不断将打探来的消息汇报给他。看了好一会儿,综合各方情报,大将军果断下令:‘传令下去,全军做好出击准备!’”
“汉军就跟汹涌的潮水一般,朝着匈奴营地迅猛冲去,马蹄声跟打雷似的。匈奴人根本没料到咱们来得这么快,仓促应战,一时间,喊杀声震得人耳朵都快聋了。战场上刀光剑影闪烁不停,鲜血很快就把草地给染红了。”
“霍去病骑着那匹枣红色骏马,一马当先,直接就冲进了敌阵。他手里的长枪上下舞动,寒光闪闪,匈奴士兵碰上他,纷纷倒下。不远处,卫青大将军也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大军,稳步向前推进。大将军时不时就望向霍去病所在的方向,看到外甥如此勇猛无畏,心里既欣慰,又不免有些担忧。”
“大将军低声自言自语:‘去病虽说勇猛,可千万别深入险境啊。’说完,马上传令身旁的亲卫:‘你给我紧紧盯着去病校尉的动向,一旦他有危险,立刻向我汇报。’这一战,汉军将士们奋勇杀敌,斩获了数千匈奴。可匈奴军队狡猾得很,边打边往后退。卫青大将军见天色渐渐晚了,担心他们有诈,就赶紧下令收兵。”
赵充国皱着眉头,一脸紧张:“那后来呢?”
短暂修整
“汉军撤回定襄,营地里面,士兵们都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在认真包扎伤口,有的在精心喂养战马。篝火熊熊燃烧着,火光照在士兵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上,看着就让人心里头敬佩。”
“卫青大将军的营帐内,各位将领都聚集在一块儿。大将军眉头微微皱着,仔细分析着当天战斗的情况,他一脸严肃地说:‘匈奴虽说吃了败仗,但主力还没受到太大损伤,明天再战,大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将领们纷纷表态:‘大将军放心,我们一定拼死杀敌,绝不退缩!’”
“就在这时,帐帘被一下子掀开,霍去病大步走了进来。他身上沾满了血迹,可兴奋劲儿怎么都藏不住。霍去病一脸认真地说:‘大将军,今天我追击匈奴的时候,发现他们好像设了埋伏。明天作战,咱们可以派一支奇兵,绕到匈奴后方,来个前后夹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卫青大将军看着这个年轻气盛的外甥,眼里满是赞赏,点头说道:‘去病说得有道理,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安排。不过,这奇兵深入敌后,危险重重,你可一定要万分小心谨慎。’霍去病胸脯一挺,大声说:‘舅舅,您就放一百个心,去病绝对不会辜负您的嘱托!’”
二次出击
“一个多月之后,汉军再次从定襄出兵。霍去病带着八百骑兵,跟离了弦的箭一样,脱离大军,朝着匈奴腹地飞速疾驰而去。草原上狂风呼呼地刮着,黄沙漫天飞舞,啥都看不太清。霍去病一马当先,眼神坚定得很,直直地望着前方。”
“他大声喊道:‘兄弟们,今天咱们深入敌境,一定要把匈奴杀个片甲不留!’‘杀!杀!杀!’八百骑兵扯着嗓子齐声响应,那声音在狂风里不断回荡。他们在草原上一口气疾驰了数百里,终于发现了匈奴的一支营地。匈奴的营帐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篝火星星点点,看着一片祥和,可他们根本没想到咱们汉军会突然杀到。”
“‘冲!’霍去病一声令下,八百骑兵就跟下山的猛虎一样,直接冲进了敌营。匈奴人从睡梦中被惊醒,顿时乱成了一锅粥。霍去病手持长枪,在敌营里左突右刺,那些匈奴士兵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与此同时,卫青大将军率领的大军也跟匈奴主力交上了手,展开了激烈战斗。战场上,喊杀声、马蹄声、兵器碰撞声混在一起,乱成一片。卫青大将军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汉军紧密配合,打得有模有样。”
“激战正酣的时候,卫青大将军心里一直惦记着霍去病。他嘴里喃喃自语:‘也不知道去病那边战况咋样了……’正说着呢,一名传令兵骑着快马飞奔而来,大声报告:‘报!霍校尉那边已经成功突袭匈奴营地,斩获特别多!’卫青大将军紧绷着的神经这才放松了些,嘴角忍不住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说道:‘好,去病果然没让大家失望!’”
“可谁能想到,赵信和苏建的部队却遭遇了意外。他们跟大军分开之后,单独碰上了伊稚斜单于的军队。数万匈奴骑兵像潮水一样涌了过来,赵信和苏建带着 3000 多汉骑,一下子就陷入了绝境。”
“苏建挥舞着长刀,大声喊道:‘杀!跟匈奴拼了!’士兵们都拼死抵抗,可匈奴人数实在太多了,汉军渐渐支撑不住。激战了一整天多,汉军几乎全军覆没。赵信心灰意冷,带着 800 残军投降了匈奴。苏建拼了命,单枪匹马突出重围,狼狈地逃回了汉军大营。”
战后余波
“战争终于结束了,汉军虽然两出定襄,总共斩杀了 1.9 万匈奴,可咱们自己也损失惨重,军士、马匹加起来损失了十多万。不过,霍去病却在这场战争里崭露头角,因为立下大功,被封为冠军侯。”
“长安城中,汉武帝陛下在未央宫接见凯旋的将士。卫青大将军单膝跪地,一脸愧疚地说:‘陛下,臣这次出征,没达到预期目标,还请陛下降罪。’汉武帝陛下站起身,走下台阶,亲手扶起卫青大将军,说道:‘爱卿不必自责,虽说没歼灭匈奴主力,但也让他们知道咱们大汉不好惹。去病这次立下大功,真是我大汉的福气。’”
“霍去病上前一步,跪地谢恩:‘陛下,这都是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功劳,去病不敢居功。’汉武帝陛下看着霍去病,眼里满是欣慰,说道:‘好,好啊!我大汉有你这样的少年英雄,还怕匈奴不灭?’”
“卫青大将军走到霍去病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去病,今天你一战成名,往后更要为国家效力,千万别辜负陛下的期望。’霍去病望着舅舅,坚定地点点头,说:‘舅舅放心,去病一定不忘初心,为大汉扫平匈奴!’”
“元朔六年的这场战争,虽然没完全实现汉武帝陛下歼灭匈奴主力的战略目标,可却让霍去病这颗将星,在大汉的天空里闪闪发光。这场战争也给日后汉军作战积累了特别宝贵的经验。卫青大将军和霍去病之间的甥舅情谊,在战火里变得越来越深厚,他们一起为大汉的边疆稳固,不停地努力奋斗着。”
赵翁仲讲得全神贯注,赵充国听得如痴如醉。讲到霍去病英勇杀敌的片段时,赵充国眼睛里闪烁着崇拜的光芒,双手紧紧握拳,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热血沸腾的战场,对霍去病的崇拜达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