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西汉名将赵充国传奇 > 第17章 匈奴谋降风云变,骠骑定策解危机

匈奴伊稚斜单于的王帐内,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巨大的穹顶下,兽皮铺就的地面微微颤动,仿佛也在畏惧单于即将爆发的怒火。帐内烛火摇曳,昏黄的光线在墙壁上投下扭曲的影子。单于端坐在虎皮王座上,手中紧紧攥着一只酒杯,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当听闻浑邪王、休屠王两战两败的消息时,他瞬间暴跳如雷,“砰” 的一声,手中酒杯被狠狠砸向地面,碎片四溅。紧接着,他猛地站起身,将桌上摆放的各种珍贵器物一股脑儿地扫落在地,那些精美的酒壶、雕刻着图腾的盘子纷纷滚落,发出清脆而杂乱的声响。

单于口中咆哮道:“这二人竟如此无能!损我大军,辱我匈奴威名,定要将他们严惩!” 他的脸色因愤怒而变得铁青,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阴沉天空,眼睛瞪得滚圆,仿佛要喷出火来,死死地盯着帐外,仿佛能穿透一切,看到那两个令他蒙羞的将领。

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迅速传到浑邪王和休屠王耳中。彼时,浑邪王正坐在自己的营帐内,眉头紧锁,内心满是忧虑。帐内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他面前的案几上,摆放着尚未吃完的食物,但此刻他却毫无胃口。他深知单于的残暴,此番兵败,他们必将性命不保。就在这时,休屠王匆匆走进帐内,神色慌张。

浑邪王抬起头,看着休屠王,忧心忡忡地说道:“单于此番动怒,我们恐性命不保,如今兵败如山倒,不如降汉,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休屠王听闻此言,先是一愣,随即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神色纠结。他的内心正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一方面惧怕单于的惩处,那残酷的刑罚光是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另一方面又对降汉心存疑虑,大汉朝廷对他们这些匈奴降将究竟会持何种态度,会不会表面接纳,暗中却另有打算。浑邪王见状,又上前一步,言辞恳切地说道:“兄长,此时不降,我等必遭单于毒手。大汉天子仁慈,降汉后或能保我等及部众周全。我听闻汉军对待归降之人,只要真心归附,都会妥善安置,给我们一片安身立命之所。”

休屠王停下脚步,眉头皱得更深,沉默许久后,缓缓点了点头,同意了浑邪王的提议。于是,在当年秋,他们派使者快马加鞭,奔赴大汉军营乞降。

汉武帝得知后,当即令霍去病率1万骑兵前去受降。赵充国与父亲赵翁仲接到护送粮草辎重的紧急任务,再次踏上征程。彼时正值秋季,狂风裹挟着黄沙,在天地间横冲直撞,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好似无数恶鬼在咆哮。戈壁滩上,本就崎岖难行的道路被风沙掩埋,车队的车轮不时深陷沙坑,每前行一步,都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与沉闷的撞击声。赵充国骑着那匹枣红马,在车队前后奔波,他的脸庞被风沙吹得干裂,嘴唇起皮,内心满是焦急与坚定。

他暗自思忖:“这粮草可是大军的命脉,霍去病将军带领将士们在外浴血奋战,若是没了粮草,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这场受降关乎大汉边境的安宁,我定要将粮草按时送到!”

这般想着,他扯着沙哑的嗓子大声呼喊:“兄弟们,加把劲!咱们得按时把粮草送到大军手中!这粮草关乎着大汉将士的生死,关乎着这场受降的成败!”

他的声音被风声扯得支离破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在队伍中回荡。赵翁仲也在一旁,他的双手因奋力推车而磨出了血泡,粗糙的手掌上满是尘土,汗水混合着沙尘,在脸颊上留下一道道泥印,可他一刻也不停歇,与车夫们一同咬牙发力,试图将深陷沙坑的粮车推出。赵充国看着父亲,心中既心疼又充满力量,他默默发誓,一定要护父亲周全,完成此次任务。

途中,匈奴的小股骑兵如同嗅到血腥味的恶狼,时常出没骚扰。一日,正当车队在风沙中艰难前行时,远处突然扬起一片尘土,仿若平地涌起的黄色蘑菇云。紧接着,一群匈奴骑兵如汹涌的潮水般冲来,他们手持弯刀,口中发出阵阵令人胆寒的嘶吼,气势汹汹,仿佛要将整个车队吞噬。

赵充国眼神一凛,瞬间抽出腰间的环首刀,刀刃在风沙中闪烁着寒光,他心中涌起一股决绝,暗自道:“绝不能让匈奴得逞,父亲和兄弟们的安危,还有这粮草,我都要护住!”

他高声喊道:“父亲,您带领车队继续前进,我来挡住他们!” 赵翁仲担忧地看了儿子一眼,目光中满是牵挂与不舍,但此刻形势危急,容不得他犹豫,只能重重地点头:“充国,千万小心!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赵充国一夹马腹,那枣红马长嘶一声,如离弦之箭朝着匈奴骑兵冲去,身后跟着数十名英勇无畏的汉军士兵,他们的身影在风沙中显得渺小却坚定。

匈奴骑兵挥舞着弯刀,带着呼呼风声砍向汉军。赵充国毫不畏惧,如同一头猛虎冲入敌阵,手中环首刀挥舞得虎虎生风,每一次挥动都带着千钧之力。他看准一名身形魁梧的匈奴骑兵,大喝一声,一刀砍去,那匈奴骑兵连忙举刀抵挡,只听 “咔嚓” 一声巨响,赵充国竟凭借惊人的臂力将对方的弯刀斩断,紧接着顺势一挥,锋利的刀刃砍中匈奴骑兵的肩膀,鲜血四溅,那骑兵惨叫一声,从马上跌落,扬起一片沙尘。

赵充国左冲右突,所到之处,匈奴骑兵纷纷避让,他的身影在敌阵中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搅得匈奴骑兵阵脚大乱。在他的带领下,汉军士兵们士气大振,纷纷舍生忘死,与匈奴骑兵展开殊死搏斗。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黄沙漫天,模糊了众人的视线,却无法掩盖汉军的英勇。经过一番激烈拼杀,匈奴骑兵见占不到便宜,纷纷调转马头,如潮水般迅速撤退,只留下一片狼藉的战场。

赵充国顾不上擦拭脸上混合着汗水、血水与沙尘的污渍,心中挂念着车队,急忙返回车队,继续护送粮草前行,他想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能让粮草出半点差错。”

行至一处狭窄山谷,两侧山峰高耸,怪石嶙峋,犹如巨兽张开的獠牙。赵充国望着这险恶之地,心中隐隐不安,警惕地留意着四周。突然,山谷中传来一阵异响,赵充国心中一惊,大喊:“不好,有埋伏!” 话音刚落,无数石块从山上滚落,砸向车队。

赵充国迅速指挥士兵,有的用盾牌护住粮车,有的则冲向山坡,试图驱赶埋伏的匈奴。他自己手持长矛,身先士卒,在混乱中穿梭,不断抵挡着滚落的石块与冲下的匈奴。

他一边奋战,一边在心中呐喊:“不能慌,一定要稳住阵脚,保护好粮草!” 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艰难地通过了山谷,可车队已有些许损伤,数辆粮车受损,所幸粮草大多无恙。赵充国看着受损的车队,心中满是庆幸,同时也暗暗警醒,接下来的路或许更加艰难。

汉军浩浩荡荡向黄河进发,黄河水波涛汹涌,浑浊的河水奔腾不息,如同一头愤怒的巨龙,咆哮着拍打着岸边的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赵充国和父亲指挥着车队,小心翼翼地登上战船。战船在波涛中剧烈摇晃,好似狂风中的一片树叶,随时可能被巨浪吞没。赵充国紧紧抓住船舷,指节泛白,目光坚定地望着对岸,心中默默祈祷着能够顺利抵达。

他想着:“黄河天险,千万不能在此折戟,大军还在对岸等着粮草,我必须平安将车队带过去。”

终于,汉军抵达对岸,远远望去,匈奴营帐一片密密麻麻,仿若蚁穴。然而,休屠王临阵突然变卦。

他的营帐内,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休屠王在帐内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慌乱,神色慌张。他对浑邪王说道:“降汉之事,我再思量,恐有不妥。大汉朝廷深不可测,我等贸然投降,恐遭算计。说不定他们会将我们分散安置,让我们远离故土,失去根基,甚至暗中将我们除掉。”

浑邪王焦急万分,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紧紧拉住休屠王的手臂,内心同样慌乱不已,但仍强装镇定地说道:“此时反悔,汉军已至,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兄长,切莫再犹豫!如今我们兵力受损,单于又欲严惩,不降汉,我们只有死路一条。”

但休屠王心意已决,不为所动。浑邪王无奈之下,为保自身及所部性命,一咬牙,暗中与亲信商议,设下埋伏。当休屠王踏入陷阱的那一刻,寒光一闪,利刃出鞘,休屠王就此殒命,浑邪王随后收编其部众。

此时,匈奴内部人心惶惶。士兵们聚集在营帐外,小声议论纷纷,脸上都露出不安之色。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恐惧,不知道未来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有的士兵低声说道:“这可如何是好,两位大王起了争执,如今汉军又马上要到了。”

另一位士兵叹气道:“是啊,我们是降还是不降,若是降了,真能保住性命吗?” 整个营地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所有人笼罩其中。

霍去病得知匈奴内部变故,深知情况危急。他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匈奴营地的方向,心中暗自思忖:“匈奴局势突变,若不果断处置,恐生大乱。我大汉将士远途而来,肩负天子使命,绝不能功亏一篑。” 他当机立断,骑着快马,率领精锐骑兵驰入匈奴阵中。

刚踏入匈奴营地,一股混乱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匈奴士兵们有的手持兵器,神色警惕;有的则眼神游离,脚步虚浮,似随时准备逃窜。霍去病目光如炬,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细微变化。他扫视一圈,看到浑邪王正站在一处营帐前,神色复杂。

霍去病径直驱马来到浑邪王面前,翻身下马,目光坚定地直视浑邪王的眼睛,声音沉稳却极具威慑力:“本将军奉天子之命前来受降,如今匈奴内部却乱象丛生,浑邪王,你作何解释?”

浑邪王心中一惊,忙单膝跪地,说道:“将军明鉴,休屠王临时变卦,如今已被我处置,但军心已乱,还望将军定夺。”

霍去病微微点头,随即转身,目光扫向那些匈奴士兵。此时,部分匈奴士兵开始蠢蠢欲动,人群中传来轻微的骚动。霍去病心中明白,若不立即采取行动,局面将彻底失控。他猛地抽出腰间长刀,寒光一闪,大声喝道:“大汉天子仁慈,接纳你们归降,但敢有逃者,杀无赦!”

言罢,他翻身上马,率先冲向那些试图逃跑的匈奴士兵。他的动作迅猛而凌厉,每一刀都带着千钧之力,瞬间将冲在最前面的匈奴士兵斩杀。

赵充国此时也赶来,看到霍去病与匈奴士兵陷入混战,他毫不犹豫地加入战斗。他挥舞着长矛,冲入敌阵,矛头所指,匈奴士兵纷纷后退。一名匈奴骑兵从侧面偷袭赵充国,赵充国察觉到危险,侧身一闪,避开了对方的弯刀,然后迅速将长矛一转,刺中匈奴骑兵的胸口。那骑兵惨叫一声,从马上摔落。

赵充国越战越勇,他的身上溅满了鲜血,但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匈奴士兵的抵抗逐渐瓦解。一些匈奴士兵纷纷放下手中兵器,跪地投降。霍去病见此情形,心中稍安。他命令汉军士兵将投降的匈奴士兵集中起来,加以安抚。随后,他先遣使送浑邪王赴长安见汉武帝,自引匈奴余众向西汉边境缓行,一场受降危机就此暂时化解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