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西汉名将赵充国传奇 > 第20章 漠北风云:卫青府邸军机议

元狩四年的春寒尚未退去,夜幕如同一块沉重的黑色绸缎,严严实实地笼罩着长安。寒风凛冽,似无数冰刀,在街巷间肆意穿梭。卫青府邸的庭院中,树木的枯枝在风中瑟瑟发抖,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月光清冷,宛如一层银霜,悄然洒落在府邸的青瓦红墙之上,为其增添了几分肃穆与神秘。

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昏黄的光线在墙壁上投下扭曲的影子。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赵充国身姿笔挺地立于厅中,宛如一棵苍松扎根于大地。他身着黑色劲装,劲装贴合身形,勾勒出他矫健的体魄。腰间佩剑,剑柄上的纹路在烛光下若隐若现,透着古朴与威严。久经沙场的面容饱经岁月的磨砺,刻满了坚毅的线条,深邃的眼眸仿若夜空中闪烁的寒星,沉稳而深邃。

卫青端坐在主位上,虽未身着铠甲,但一身华服依旧难掩其久经沙场的威严。他的眼神犹如鹰隼般锐利,缓缓扫过众人,仿佛要将每个人的心思都看穿。厅内的温度似乎因他的目光而降低了几分。卫青沉声道:“今我军欲再次北击匈奴,诸位对匈奴之势可有见解?”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议事厅内回荡,仿若一记重锤,敲在众人的心间。

霍去病大步跨前,步伐坚定有力,地面似乎都因他的脚步而微微震动。他的身形矫健,年轻的脸庞充满朝气,那朝气蓬勃的模样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活力。然而,他的眼神中又带着久经战火洗礼的果决,宛如一把出鞘的利刃,锋芒毕露。一袭红色披风在他身后猎猎作响,仿若燃烧的火焰,彰显着他的豪情壮志。

他的眼神中满是豪情与急切,大声说道:“匈奴屡犯我大汉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经我军数次打击,他们虽元气大伤,但贼心不死。如今远遁漠北,以为凭借大漠天险就能高枕无忧。哼,在我看来,这正是我们一举荡平匈奴的绝佳时机!我愿率精锐骑兵,轻装上阵,长驱直入,直捣匈奴王庭,让他们知道我大汉天威不可侵犯!” 说着,他猛地抽出腰间佩剑,剑鸣铮铮,剑身仿若一泓秋水,泛着凛冽寒光,仿佛迫不及待地要饮匈奴之血。

赵充国微微颔首,他的动作沉稳而优雅,神色平静如水,语气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沉稳:“骠骑将军所言极是,只是匈奴骑兵机动性极强,且熟悉漠北地形,不可轻敌。此次出征,我军应兵分多路,相互策应。一路正面强攻,吸引匈奴主力;另一路迂回包抄,断其退路。如此,方能将匈奴合围,聚而歼之。”

他一边说着,一边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厅中的地图前。地图上,山川河流、关隘要塞皆清晰标注。他手指修长而有力,在地图上划过,详细地比划着行军路线,仿佛那地图上的每一处都藏着他的战略智慧。“此外,漠北地域广阔,粮草补给艰难。我们必须提前规划好补给路线,在沿途水草丰茂之处设立补给点,确保大军后勤无忧。”

将军乙忍不住插话道:“赵将军,话虽如此,可分兵作战,兵力分散,若匈奴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我们如何应对?”

赵充国神色未变,目光平静地看向将军乙,不紧不慢地说道:“将军不必担忧。分兵并非盲目分散,而是相互呼应。正面强攻之军,装备精良,防御稳固,足以抵御匈奴主力一段时间。迂回之军,可选择隐蔽路线,快速穿插,待匈奴主力被吸引,再出其不意断其后路。且我军各部队皆配备信鸽等通讯工具,一旦有难,可迅速求援,相互支援。”

将军甲皱着眉头,脸上的皱纹如沟壑般深刻,满脸忧虑地说道:“可匈奴熟悉漠北地形,我军深入其中,万一遭遇埋伏,如何应对?一旦被困,粮草断绝,后果不堪设想啊!”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显然对深入漠北的风险深感担忧。

赵充国神色镇定,目光坚定如磐石,回应道:“可多派精锐斥候,在大军前方及侧翼展开侦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回报。行军途中,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做好战斗准备。若遇埋伏,迅速占据有利地形,组织防御,等待后续部队支援。同时,在军中挑选善于骑射、熟悉地形的士卒,组成先锋小队,提前勘察前方道路,排查隐患。如此,便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这时,霍去病略带急切地说:“所言虽好,但太过谨慎。我军骑兵皆是精锐,机动性远胜匈奴。即便遭遇埋伏,也能迅速突围,反败为胜。依我看,速战速决才是上策。”

赵充国微笑着看向霍去病,语气温和却坚定:“骠骑将军英勇无畏,自是无人能及。但漠北不同于以往战场,地形复杂多变,匈奴又擅长设伏。谨慎行事,并非畏缩不前,而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实力,确保一击即中。我们既要发挥骑兵优势,也要规避潜在风险。”

卫青微微点头,目光在两人身上来回扫视,说道:“所言皆有道理。作战既需果敢勇猛,亦要周全谋划。此番出征,各部队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赵充国接着又说:“还有匈奴士兵一般体型较大,相比之下,我们的骑兵在马背上的稳定性和发力有所不足。所以建议将我方骑兵的软马鞍改良为高桥马鞍,其前后高耸的设计,能让骑手在马背上坐得更稳,不管是急速冲锋,还是激烈的近身搏斗,都不用担心轻易跌落。另外,在马的一侧,增设一个上马扣,能让骑手更好地借力,脚踩在上面,上下马发力更加自如,在操控马匹和挥舞兵器时,能发挥出更强的力量。这样一来,即便是伤员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也能自己上下马,大大提升了我军骑兵的作战灵活性和持续战斗力。”

卫青听着赵充国的讲述,不时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神情,心中暗自思量着作战计划的可行性。厅内一时陷入沉默,每个人都在脑海中仔细权衡着各种方案,仿佛都能听到彼此紧张的心跳声。

良久,卫青站起身来,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大声说道:“此次北击匈奴,关乎我大汉国运,诸位务必全力以赴。各部需紧密配合,发挥各自优势,给匈奴以沉重打击,保我大汉边疆长久安宁!” 他的声音犹如洪钟,在议事厅内久久回荡,充满了令人振奋的力量。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震耳欲聋,在厅内回荡,充满了必胜的决心,似乎要将这凝重的气氛彻底冲破。

第二次议事:元狩四年(前 119 年)夏 —— 临战定策

夏日的长安,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大地上,仿佛要将整个城市点燃。街道上,行人寥寥,偶尔有几个匆匆赶路的人,也都被晒得汗流浃背,脚步匆忙。卫青府邸的议事厅内,众人围坐,气氛却如同寒冬般凝重。窗外蝉鸣阵阵,此起彼伏,那尖锐的声音却丝毫不能缓解厅内紧张的氛围,反而更添了几分燥热与不安。

卫青神色严肃,目光如同一把把锐利的剑,依次扫过众人,沉声道:“如今我军已兵分两路,即将出征。出征前,再议一议具体作战策略。骠骑将军,你所率之军为精锐中的精锐,此番深入漠北,直捣匈奴王庭,可有把握?” 他的眼神紧紧盯着霍去病,充满了期待与信任。

霍去病猛地站起身来,动作迅猛而有力,仿佛蕴含着无穷的爆发力。他的脸庞被阳光晒得黝黑,犹如被涂上了一层古铜色的漆,显得愈发坚毅。眼神却如烈日般炽热,仿佛能将一切困难都融化。他用力握紧拳头,关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大声道:“大将军放心!我麾下皆是敢战之士,且我军轻装简从,机动性强。我打算出代郡后,迅速向漠北挺进,不与匈奴小股部队纠缠,直奔匈奴单于主力所在。一旦遭遇,便全力出击,以雷霆之势将其击溃。我军骑兵擅长长途奔袭,可利用速度优势,冲散匈奴阵型,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再逐一击破。” 他说得慷慨激昂,身上的战甲随着他的动作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也在为他的豪情壮志而欢呼。

赵充国沉思片刻,他微微闭上眼睛,脑海中迅速梳理着各种可能性,然后缓缓睁开眼睛,目光深邃而睿智,缓缓说道:“骠骑将军勇猛无畏,战术得当。不过,漠北广袤无垠,寻找匈奴单于主力并非易事。建议在进军途中,多与当地部落接触,打探消息。匈奴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各部落之间矛盾重重。我们可利用这些矛盾,分化瓦解他们,或许能获取关键情报,助力骠骑将军更快找到单于主力。此外,行军时可携带一些便于交易的物资,与友善的部落进行交换,补充粮草,同时也能建立良好关系,为后续行动提供便利。” 他的声音沉稳而富有条理,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将军丙挠了挠头,疑惑道:“那些部落反复无常,怎会轻易帮我们?若他们假意与我们交易,暗中却向匈奴通风报信,岂不是坏了大事?”

赵充国微微一笑,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匈奴常年压榨各部落,诸多部落敢怒不敢言。我们可挑选一些深受匈奴欺压的部落,以诚意相待,许以好处。比如,承诺击败匈奴后,给予他们更多的生存空间,帮助他们抵御其他部落侵扰。而且,我们在交易时,也会安排专人暗中监视,确保不会出岔子。”

卫青微微点头,那轻轻的动作仿佛承载着千斤的重量。他看向其他将领,目光中充满了期许与嘱托:“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中将军公孙敖、后将军曹襄,你们各率所部,务必听从指挥,紧密配合。此次作战,各部任务艰巨,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他的声音严肃而庄重,如同军令如山。

李广 “嚯” 地站起身,动作敏捷而有力,完全不像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他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那雪白的须发在烛光下闪烁着光芒,更衬出他眼神中透着的一股不服老的劲头。他抱拳行礼,动作干脆利落,声如洪钟:“大将军,末将愿为先锋,冲锋陷阵,杀他个匈奴片甲不留!末将在边境与匈奴交战多年,熟知匈奴战法,定能为大军开辟道路。”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斗志,仿佛已经置身于战场之上。

卫青神色凝重,缓缓说道:“李将军勇猛,我自然知晓。但此次作战,需统筹全局,不可贸然行事。你与赵食其将军合兵一处,从东路迂回,务必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配合主力作战。东路地形复杂,多有险阻,你们需谨慎行军,小心匈奴埋伏。” 他的语气中既有对李广的肯定,又有对作战全局的考量,让人感受到他作为统帅的沉稳与智慧。

李广虽心有不甘,那微微皱起的眉头和握紧的拳头显示出他内心的情绪,但仍抱拳领命:“诺!” 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却也有着军人服从命令的坚决。

卫青再次环顾众人,目光坚定如炬,仿佛要将这必胜的信念传递给每一个人:“此次出征,我军肩负重任。胜,则可保大汉边疆长久安宁;败,则后果不堪设想。诸位务必谨慎行事,奋勇杀敌,凯旋而归!” 他的声音响彻整个议事厅,充满了力量与决心。

诸将齐声高呼:“愿为大汉效命!” 声音震得议事厅的门窗嗡嗡作响,在夏日的长安城中久久回荡,仿佛向世人宣告着大汉军队的决心与勇气,那声音仿佛能冲破天际,让整个天地都为大汉军队的气势所震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