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抗战之烽烟万里 > 第12章 李服膺撤退

抗战之烽烟万里 第12章 李服膺撤退

作者:爱吃古法焖鹅的威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5 12:31:49 来源:小说旗

1937 年七月底,日军占领了平津地区后,随即开始沿着平绥铁路西进,南口战役就此爆发。山西省主席阎锡山为了能将日军挡在山西之外,积极派兵支援察哈尔的刘汝明部和南口的汤恩伯部。然而仗打了近一个月,中**队在察哈尔省内却接连战败,尤其是 8 月 27 日汤恩伯开始撤退,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军占领了张家口西面的孔家庄车站,意图包抄平绥线上的中**队,让忧心忡忡的阎锡山再也无法稳坐太原。于是在 1937 年 8 月 28 日,阎锡山连夜乘坐由汽车改装的铁甲战车从太原出发,抵达了雁门关的太和岭口,亲临前线运筹布阵。

在南口失守之前,阎锡山就和自己的心腹讨论过关于察哈尔省沦陷后如何守住山西的问题,经过多次探讨,阎锡山决意在大同部署重兵,抵挡进犯的日军。

阎锡山将这次战役称为大同会战,他调集了约五个军的兵力参与此次会战。阎锡山对于日军的进攻路线也有着自己的判断,他认为日军的进攻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以一部兵力拿下蔚县后,向广灵县进行佯攻,同时以主力沿着平绥铁路西进夺取大同,以图切断晋省和绥远的联络线;第二种是以一部兵力向天镇发起牵制进攻,同时以主力向着广灵县进攻,以图截断雁门以北中**队的退路。

根据这种判断,阎锡山决定采取机动作战的战役思路,以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灵丘、平型关等地,另以一部兵力控制大同、浑源、应县等地,策应一线主力。

基于这种作战方针,阎锡山命令察哈尔省内的傅作义第 35 军向西撤退返回大同,并命令第 211 旅第 421 团刘景新部配合第 61 军的第 200 旅在万全城南的山地阻击日军,以掩护大军主力安全撤退。紧接着阎锡山又命令李服膺的第 61 军在大军主力安全撤退后也迅速后撤,进入天镇、阳高一线构筑防御阵地,阻止日军西进,同时掩护第二战区主力第 35 军、第 19 军、骑兵第 1 军等部在大同集结,准备与日军决战。

此时在北平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也召开一场作战会议,日军华北方面军在会议上制定了两个战略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攻占大同、包头,扫荡平绥路西段,彻底控制平绥铁路全线,使其与伪满洲国、蒙古相连,以图占领平绥路以北所有的中国领土。第二个目标是占领察哈尔省还被中**队控制的地区,随后转兵进攻涞源,策应平汉线上日军对保定的进攻。于是,在南口张家口战役的硝烟尚未散去,一场新的大战悄然拉开了序幕。

对于中日两军此时的变化,李宏根本就不清楚,他所了解的历史关于张家口沦陷到日军进攻天镇的这段时间里所发生的事情记载的很不详细,仿佛是张家口沦陷后中日两军就各自中场休息,调集兵马然后开启新的大战。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中**队从南口张家口撤退,日军并非无动于衷,而是积极派兵追击,占领了察哈尔省南部大片地区。

李宏他们在伏击完日军军车后,迅速上车,查看日军运输的物资。

一名士兵打开箱子,只见映入眼帘的是一支支崭新的三八式步枪被整齐地排放在箱子里。士兵朝着李宏兴奋地大喊道:“连长,我们发财了,这辆车上是武器。”

李宏听到后,立即爬上车,只见两个箱子被打开,每个箱子里都整齐排放了五支三八式步枪。李宏高兴地说道:“不得不说,这几个小鬼子还真是好的运输队啊,知道咱们装备差,就专门给咱们送一批装备来,这幸亏老子今天没有放他们过去,不然得亏死。”随后转身对着公路上晋绥军说道:“过来几个人帮忙,赶紧把车上的物资卸下来,盘点清楚。”

随着一箱箱物资被搬下车,李宏乐得嘴巴都合不上。一旁的罗大山和王二宝也是和李宏一个表情,尤其是罗大山,他们之前和日军交手,手里拿的是汉阳造、老套筒(老套筒本身与汉阳造是同一种步枪,只不过早期的汉阳造由于当时技术限制,所以在仿制的时候采用了枪管外的套筒设计,以提高安全性和耐用性,故而被称为老套筒。后期的汉阳造步枪就去除了套筒,为了区别二者,就将后面生产的步枪称为汉阳造),根本就不是日军三八式步枪的对手。如今看到这么多三八式步枪,罗大山就跟看到了金山一样,眼睛发直。

很快两辆车上的物资被全部卸了下来,士兵们开始仔细盘点物资。

片刻之后,李宏就得到了这次缴获的物资种类以及数量。这场伏击战,李宏他们共计缴获三八式步枪 50 支,歪把子机枪 4 挺,九二式重机枪 1 挺,**式掷弹筒 6 个,子弹 30 箱,手榴弹 8 箱,九四式轻迫击炮炮弹 20 箱,九二式步兵炮炮弹 6 箱,剩下的就是一批干粮和罐头。这些缴获并没有计算被打死的日军身上的装备,对于李宏他们来说,却是无比丰厚。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让李宏陷入了纠结之中。他们的缴获太多了,就算全连都上,也带不走这些物资。没办法,李宏他们全连一百七十八人除了李宏外,没有一个人会开车,因此李宏满眼的舍不得这些物资。他虽然穿越到了抗日战场上,可是这都三天了,也没见像之前看过的小说里其他的主角一样,脑海里叮的一声出现系统外挂。李宏仔细地检查过自己的身上,除了一个自己穿越前身上携带的一个多功能全触屏智能手表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东西,然而这个智能手表至今为止屏幕一直是黑的,疑似坏了。不过李宏也没想扔掉它,毕竟是跟随自己一起穿越来的,而且穿越前李宏就一直携带,很是喜欢它。

话扯远了,回到现实中,李宏看着这些物资,当即说道:“弟兄们,还没有枪的或者手里是辽十三式步枪的全部去领取鬼子的三八式步枪,一排去领三挺鬼子歪把子机枪,每个排各领两具**式掷弹筒。”

如今李宏的连里,武器有三八式步枪 178 支、晋造六五式步枪 69 支、晋造一七式冲锋枪 13 支、辽十三式步枪 18 支、捷克式轻机枪总共 5 挺、歪把子机枪 6 挺、九二式重机枪 1 挺、 **式掷弹筒 6 具、晋造 75 毫米迫击炮 2 门,远远的超出了一个步兵连的配置,人手一支枪还有不少剩余的。

鉴于这种情况,李宏决定将一排的轻机枪配齐,这样一个班就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完全恢复到了战前。除此之外,剩下的两挺轻机枪、一挺九二式重机枪和炮兵班合编成一个机炮排,下辖一个机枪班和一个炮兵班。机枪班下辖两个轻机枪组和一个重机枪组,共计 15 人,由之前那个 17 人班组成。连部进行缩编,除了连长、副连长、司号员、传令兵、卫生员以及炊事班外,其余人加上 17 人班还剩下的两个人额外编成一个班,共 10 人,全部装备三八式步枪。这样一来,连部由原来的 19 人一下子缩减到了 11 人,不过影响并不大。这个额外编成的 10 人步兵班中光是军士就有 6 人,还有两个是连部文书,在军衔上倒是全连军衔最高的一个班,这是个有趣的现象。所以,李宏的连现在编制情况为一个 11 人的连部、一个 10 人的连部直属步兵班、一个 25 人的机炮排、三个 44 人的步兵排。

由于缴获的物资太多,最终李宏决定带走所有的步枪、轻机枪、重机枪、掷弹筒以及那 30 箱子弹和 8 箱手榴弹,并且缴获的干粮每人携带四天的量。至于剩下的迫击炮弹、步兵炮弹和没拿完的干粮,全部用手榴弹连同三辆军车一起炸了。

李宏看着手下的士兵们将不能带走的物资放在一块,用手榴弹布置好拉弦后,按捺住了心里的不舍,咬咬牙下令:“全连集合,继续向西出发。”接着又对引爆的士兵说道:“注意安全,等我们走出八十米外再引爆,拉弦后迅速跑开,等爆炸结束在追上大部队。”说完之后,李宏带着部队头也不回地上了公路西边的缓坡。

就在李宏他们快要到坡顶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李宏和全连士兵齐刷刷地回头看向公路,只见公路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一团团火球拔地而起,爆炸声一声连着一声,持续不断。所有士兵都露出了可惜的表情,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带走,又不能留给日军,所以炸掉是最好的选择。良久之后,爆炸终于结束,放眼望去,日军军车被炸得四分五裂,留下的物资全部灰飞烟灭,公路也被炸出了几个大坑,不修复的话日军军车将无法通行。

李宏的目光在公路上来回扫视,终于在爆炸点北面的公路边上发现了引爆的士兵,几人正快步向着李宏他们追赶而来。李宏露出了欣慰的表情,这几个士兵还好躲得快,没有出事,就刚才的动静,不亚于一场大规模密集的炮击,爆炸的威力就叫他们的脚下都感受到了震动。

等到那几名士兵归队后,李宏上去挨个检查了一遍他们的身体,确认无恙后,夸赞道:“不错,你们几个看来身手还不错,刚才那动静说实话都超出了我的预料,我很担心你们来不及躲开,结果没想到,你们成功躲开了,做得不错,值得表扬。”

几名士兵听到连长夸赞自己,纷纷挺直了胸膛,一脸骄傲。

李宏见状也没说什么,而是整队继续向西,翻过了缓坡。

经过两天两夜的行军,李宏他们终于在 9 月 1 日上午九点抵达了柴沟堡。

此时李宏带着大部队在一处山坡后面休整,然而派出去侦查的士兵却急匆匆地跑了回来。李宏见他这副着急忙慌的样子,连忙问道:“怎么回事?怎么这么慌张?”

士兵连续大口喘了几下,随后气喘吁吁地说:“连长,不好了,前面有大批鬼子,看样子得有几千人。我一直侦查到了柴沟堡,一路上全是鬼子,我们前面的路被堵住了,过不去了。”

李宏心里咯噔一下,顿时感觉事情糟了,看这情形,很明显日军已经占领了柴沟堡,李服膺的第 61 军已经撤退了。

事实上李服膺早在两天前也就是 8 月 30 号的时候就撤退了。他忠实地执行了阎锡山的命令,在傅作义的部队全部撤退后,他没过多久也就撤退了。李服膺一路向西沿着平绥铁路撤退,目标正是天镇、阳高。天镇县是山西省的东北角,与察哈尔省紧紧挨着,可以说是山西的门户。李服膺本人更是阎锡山麾下十三太保之一,是阎锡山的心腹爱将,很受阎锡山信任。因此,与日军的第一回合交手,阎锡山决定让李服膺迎战。为此,阎锡山命令李服膺部依托天镇、阳高境内在抗战前所建造的国防永久工事构筑防线,扼守山西门户。

负责追击中**队的是日军察哈尔派遣军中筱原诚一郎的独立第 15 混成旅团。他们紧紧地跟在傅作义所部后面,试图追上傅作义,但是在进兵到门头沟时就已经发现了前方柴沟堡有中**队防线。于是独立第 15 混成旅团立即停下来,调兵遣将,准备强攻柴沟堡。然而当日军即将进攻时,却发现正面的中**队已经撤退,于是日军迅速占领了柴沟堡一线。拿下柴沟堡后,筱原诚一郎并未得到满足,而是继续追击撤退的李服膺部,一路沿着平绥路向西,尾随李服膺部追击到了天镇县境内的永嘉堡,进入了山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