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抗战之烽烟万里 > 第30章 天镇战役(十七)

抗战之烽烟万里 第30章 天镇战役(十七)

作者:爱吃古法焖鹅的威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5 12:31:49 来源:小说旗

李宏这一仗大获全胜,虽然没有全歼日军,但是这一仗取得的战果却十分丰厚。这一仗,李宏的部队消灭日军 57 人,自身阵亡 7 人,负伤 12 人,没有重伤,并且缴获了大量物资。

回到了自己休整的地方后,李宏开始查看缴获的物资数目。经过一番统计,李宏这一仗缴获三八式步枪 150 支、歪把子机枪 10 挺、九二式重机枪 3 挺、**式掷弹筒 12 具,九四式迫击炮 4 门,还有若干弹药和四车粮食。看着如此大的战果,李宏拿着清单的手不由得颤抖了一下,清单差点从手中滑落。李宏激动坏了,这么多的粮食,自己这些人根本就吃不完,并且还缴获了大量的弹药,自己的部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不会出现弹药短缺的情况,自己之前答应徐志清的炮弹也一下子充足起来,炮兵班又可以为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了。

有这么多的武器和粮食,李宏心中有了扩充部队的想法。于是,李宏找来了罗大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罗大山听完后,想了想,说:“连长,我同意你的想法,我们眼下有了这么多的武器弹药和粮食,已经具备了招兵的条件。不过我有一个顾虑,新招募的士兵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没有经过训练,战斗力孱弱,会不会影响我们的部队?毕竟我们眼下还是要和鬼子继续周旋,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去训练新兵,若是带着新兵打仗,这很有可能就会成为我们的破绽。尤其是我们现在还是游击作战,没有固定的驻扎地点,居无定所,这带着大量新兵的话,也会拖慢我们的行军速度,增大了我们被鬼子包围消灭的风险。”

李宏神色凝重,罗大山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他一开始并没有想这么多,如今罗大山说出这些问题,李宏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思索了许久,李宏一本正经地说道:“老罗,我认真考虑了一下,我还是打算招兵。我们的部队人数实在太少,就一个连的人,如果没有新兵补充的话,几场仗下来,我们的部队就会损失殆尽,根本坚持不了多久。游击战虽然很有效,但是我们和鬼子之间的战斗力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在怎么厉害,每次战斗都会出现伤亡,这不可避免。因此,从这一点考虑,我们招兵是很有必要的,必须要做。至于你说的问题,我也考虑了,确实新兵加入会降低我们的战斗力,而且我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训练他们。但是有句老话说得好,新兵成长最快的方式就是经历战斗,不上战场再怎么训练也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好兵那都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不见血根本不行。”

罗大山说道:“连长,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这样对那些新兵来说有点太过残忍了,战场之上,死生之地,用战场来训练新兵,他们可是要丢命的啊。”

李宏说道:“老罗,我们现在要么去寻找大部队归建,要么就留下来和鬼子打。之前我们已经决定了要留下来,那么眼下我们就必须要招兵。让新兵未经训练就直接上战场,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残忍,可我们没有别的办法,鬼子正在攻打天镇,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天镇沦陷,我做不到。而且老罗,我现在给你交个底,天镇沦陷后,大同也必将不保,到时候鬼子会大规模的进攻太原,我绝不会坐视鬼子进攻自己什么都不做,我肯定会带部队加入到这场大战之中,即使不能阻止太原沦陷,我也要让鬼子付出更多的代价。所以这兵我们必须招,我们的实力越强,就越能起到更大的作用。至于新兵,就让他们在战场上成长,我们只要每次战斗做足准备,是可以极大的降低伤亡的。”

罗大山见状,也不再多说什么,同意了李宏的想法。紧接着罗大山问李宏:“连长,既然决定要招兵,那你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李宏说道:“暂时还没有,我打算将吴青他们几个排长都集合过来,一起商量这事。”

“既然如此,我去把他们都叫过来。”说着,罗大山转身就去喊吴青他们。

人都来了之后,李宏将自己的想法仔细地给众人讲了一遍,然后询问众人的意见。

徐志清第一个发言,只听他开口道:“连长,我支持你招兵,这些新兵即便打不了仗,也可以帮我们机炮排运输弹药,从而节省我们的体力,这是好事。而且连长,我们现在缴获了鬼子四门迫击炮,加上我们自己的两门,一共有六门,炮兵人手不够用啊,我们总不能让炮闲着吧?所以机炮排必须要扩充,不会用炮不要紧,我可以教他们,打仗的时候让他们跟着学,几仗下来也就会使了。”

吴青看着李宏,问道:“连长,招兵的事我也支持,但是新兵进来,势必会影响战斗力,这个你打算怎么解决?”

李宏说道:“新兵影响战斗力是必然的,我打算先扩充一个排的兵力,将他们单独编成一个辎重排,平时跟着部队训练,打仗的时候就让他们负责扛弹药,从而节省我们的体力。仗打完了就让他们负责搬运尸体,打扫战场,先把胆子练起来。这样打过几仗后再让他们参加战斗,到时候我们以老带新,相信可以把新兵对战斗力的影响降到最低。”

吴青听到李宏这么安排,觉得没有问题,于是就不再说话。

之后,三排长罗广文问道:“连长,可眼下我们要和鬼子打仗,根本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这招兵的话,我们怎么招啊?”

李宏想了许久,说:“这样,我们兵分两路,我带着大部队继续和鬼子周旋,罗副连长带着连部和一个班在附近的村子里招兵,先招五天,五天后我们在罗老庄会合。”

罗大山对于李宏的安排没有意见,于是说道:“可以,招兵的事就交给我,不过连长,我建议你把连部直辖的辎重班给我,辎重班里有本地人,招兵的时候他们会起到作用。”

李宏对比表示同意,说:“可以,老罗,招兵的时候切记不能强行拉人,必须是百姓自愿,我们不搞强迫拉壮丁的那一套。还有,凡是愿意当兵的,每个人家里都给分一些我们缴获的粮食,同时对于家里实在贫困生活艰难的老百姓,你也分一点粮食给他们,在这里给我们部队留下个好名声。”

罗大山明白李宏的用意,说道:“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做?”

李宏说:“好,既然招兵的事由罗副连长负责,那作战的事就由我负责,剩下的人跟我继续去骚扰鬼子后勤补给和他们的小部队。全连每名步枪手带 100 发子弹,每个机枪组携带 1000 发子弹,每个士兵带四枚手榴弹,重机枪组扛两箱子弹,炮兵班换上两门九四式迫击炮,每门炮携带两个基数的炮弹,同时带上五天的粮食,两个小时后整队出发。”

“是。”

命令已下,全连立刻开始行动起来,李宏将剩下的物资藏在附近的山洞里,由罗大山调配使用。

就在李宏准备再次出击的时候,天镇城的攻防战也拉开了序幕。

张敬俊接到部下报告,在距离天镇城 8 里的火车站发现了一列火车即将到站,于是立即带人前往火车站观察敌情。张敬俊从望远镜里发现,火车里是日军的增援部队,当即下令将两门平射炮调来,趁着日军下车整队的时机,猛轰日军。两门平射炮全力开火,打得日军晕头转向,死伤惨重。张敬俊从望远镜里看到日军已经从混乱中恢复秩序后,便见好就收,下令部队撤退到城内。

天镇是一座小县城,没有关厢,因此日军只要出现,就很快会被城内守军发现。这就导致了日军很难实施偷袭,只能硬碰硬地强攻。

本多政材兵临城下后,立即调集飞机、重炮猛轰城墙,破坏城防工事,以轻重机枪压制守军的火力,以装甲车、坦克掩护步兵发起冲锋。

张敬俊面对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没有丝毫畏惧,沉着应对,连续击退了日军多次进攻。在日军飞机大炮轰炸时,张敬俊下令部队躲在工事里,等到日军轰炸结束、炮火停歇,便让部队将日军步兵放到近处再开火。晋造手榴弹、轻重机枪、冲锋枪一起开火,猛烈地火力打得日军寸步难行。尤其是晋造手榴弹,装药量大,重量更重,用来防御简直是绝佳利器。往往日军冲到 30 米内,守军一轮手榴弹扔过去,顿时炸得日军死伤惨重,队形大乱。守军随后趁着日军混乱的机会,长短枪一齐开火,打得日军人仰马翻。而且晋绥军与国内其他军队不同,晋绥军中大量使用了冲锋枪,这种武器在近战时火力猛、威力大,堪称近战利器,在防御战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也是晋绥军擅长防守的重要倚仗之一。

整整一天,日军发动的所有进攻均被 399 团粉碎。到了晚上,日军偃旗息鼓,布置好防御阵地后就开始休整。

晚上八点半,筱原诚一郎来到了本多政材的指挥部。一见面,筱原诚一郎就问:“本多君,今日的攻城战不顺利,不知你接下来打算如何攻城?”

本多政材回答道:“筱原君,你来看地图,这是天镇,天镇的西南方是阳高县城,这是天镇城内支那军的后路。我已经派出朝生平四郎率领他的第 3 大队绕开天镇去突袭阳高,相信最迟明日,阳高就能被我们拿下。到那时天镇守军后路被断,必会士气低落,我军再趁机发起雷霆一击,天镇城指日可下。”

筱原诚一郎说道:“本多君,东条司令官已经对我们迟迟没有拿下天镇产生了不满,我们要是再拿不下天镇,恐怕要成为帝**队的笑柄了。”

本多政材对自己的布置很有信心,于是劝慰筱原诚一郎道:“筱原君,不必过于忧虑,我相信当城里的支那军听到后路被切断的消息后,一定会人心惶惶,到时候我军便可以一击破城。”

筱原诚一郎见本多政材信心十足,便说:“既然如此,那我就静候本多君的捷报了。”

两位旅团长在指挥部里交流了许久,直到两个小时后才结束。

盘山距离阳高大约是 37 公里,朝生平四郎率领他的部队一路直扑阳高。为了能早点拿下阳高,朝生平四郎下令部队全速行军,一路上马不停蹄,终于在下午其先头部队抵达了阳高城下。

负责防守阳高县城的是第 61 军第 414 团,团长是白汝庸,全团仅有兵力 600 多人。然而白汝庸现在很是难受,阳高县城的城墙年久失修,早已经破烂不堪。有多处城墙高度仅有一两丈左右,地下散乱堆放的砖石与城墙的缺口形成了斜坡,平日里老百姓就通过这些斜坡进出县城。当白汝庸奉李服膺之命进驻阳高县城时,看到这些情况后,顿时感到头疼不已。他在现场直接叹息说道:“如此破烂的城墙,纵有雄厚的兵力,亦难完成坚守的任务。”唯一令白汝庸感到庆幸的是,天镇还没有陷落,处在侧后的阳高县城还有喘息之机。于是白汝庸下令第 414 团抓紧时间修建工事,构筑掩体,加固城防。

但是战事此刻并未按照白汝庸预想的发展,天镇还未陷落,但是日军已经抵达了阳高城下,大战即将爆发。

白汝庸深知阳高的重要性,它是大同东面的屏障,也是天镇守军的后路,阳高若是失守,不仅天镇守军会被切断后路,彻底变成孤军,就连大同也必将不保。此时阎锡山正在部署大同会战,大同是万万不能有失,因此作为大同东面屏障的阳高县城,必须要死守。

于是,白汝庸在发现日军踪迹后,立即下令全城警戒,并亲自鼓舞士气,严阵以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