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22章 农门贵子关我什么事22

延和元年的风,一直吹到了延和四年初。

圣上年龄渐长,在许多事上都不想再受朝臣的掣肘。

辅政之后,愈发尝到大权在握滋味的阁臣,也都悄然忘记了先帝临终前的托付。

三位辅政之臣中,范继臣经常以圣上还未亲政为由,多次反驳他的批复。

而剩下两人,一个在年前和范家做了儿女亲家,另一个总想置身事外,等着双方的拉拢,从而得到更多的好处。

延和帝在和朝臣的博弈中,默默积蓄力量,暗中筹谋如何顺利亲政,再一举夺权。

长安也在忙碌,当初把嫁接的菊花送到宫里后,剩下的大批花卉,都被卖到了南方的繁华之地,赚得的利润甚是可观。

菊花可以嫁接,那其余的粮食果蔬,是不是也可以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户部找来了,想求问嫁接之法,还去延和帝面前求了恩旨,长安拒绝了赏赐,只说关系着民生大事,这嫁接之法可以免费教导。

甚至她还可以出人出钱,跟着户部官员去各地教老百姓,但也有要求,希望试验成功后,惠农署能多招女工来做嫁接,户部当即做了允诺。

长安还将土壤的多种施肥之法,从她的草场传了出去,其中用蚕矢做肥料,效果尤为明显。

同时,冬天的庄稼、菜蔬和药材等,如何用干草防寒保暖,如何用小三角支增加抗风能力,长安也全都免费教授。

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各地的惠农署,都报上了喜人的成果。

在羊毛织品广受喜爱之时,长安又以极低的成本价,出售鸭绒衣服,比棉衣还要便宜。

桩桩件件,都是有大功德之事,户部的老尚书,几次上疏要求朝廷厚赏长安,甚至提议封赏爵位。

延和帝每次问长安,她都说微末之功,不敢讨赏。

一些朝臣,也只当她是想等到圣上亲政后,讨要个能传家的大赏赐。

朝堂上的争执从未停止过,朝堂外的生活,日复一日,久违的安宁,老百姓们也能存下些余粮了。

延和四年末,一件事情打破了平静的湖水。

武安侯的世子,在外出打猎时,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去,脑袋磕到了石头上,当时就没气了。

而世子外出打猎,是想亲手捕一对大雁,在下聘礼时一道送去东海陈家,却出了这样的意外。

噩耗传回侯府时,老夫人当时就吐了血,醒来后坚持要让陈家女嫁进来守寡。

而东海陈家,也是几朝望族,和世子定了亲的是嫡枝的嫡女。

这姑娘是老来女,在家里很受宠爱,如今要让她在妙龄之年嫁去守寡,人家的爹娘肯定不同意,于是俩家就开始吵吵,然后发展成打官司。

这两家人,女方是世家大族,男方是勋贵近臣,所以一般的官府,还真不好断这个官司,于是就被送到了延和帝面前,且在民间也引起了热议。

贵人们打架,为的还是儿女婚嫁的事情。

说实话,不只是高门大院里,民间也有许多望门寡的事情,甚至寡妇再嫁的时候,还会受到族里的阻力。

延和帝也很头疼,两边都是重臣,但各自都有理由,且听起来好像谁说的都有理,这要是判了谁错,那他就要被另一方怨怼了。

他一时犯了难,太后知道后,就叫了他过去,说:“到底是关系着两家重臣,不如就把大家都叫来,一起跟着听听,也好有个决断。”

延和帝觉得这法子不错,到时候,就算被埋怨,也是大家一起。

于是就下令,召集在京二品以上的大臣和命妇,以及宗室,三日后前来参会。

到了那日,长安按品大妆,通身的气质渊渟岳峙,这是她自元平三十三年,被封为一品夫人后,首次以这样的妆扮出现在宫宴上。

延和帝在小小的吃惊后,看了一眼旁边的太后,心里有了猜测,心情也复杂了起来。

长安和众人一起,听着侯府老夫人凄惨的哭诉,也听了陈家人的申诉。

老夫人说世子会出事,就是为了要去打大雁,是为了亲事,也就是说是为了女方死的。

而陈家也有话说,他们甚至还找了证词,是当时和世子一起打猎的人。

说是他们那日一起饮了酒,提到了刚从江南来的花魁,世子就说要去猎一只狐狸,做成围脖送过去,只是出城时遇到了熟人,对方问他们去干嘛,他才借口说是要去打大雁。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哭诉声和哀求声充斥着大殿。

等到两家人都说完诉求后,延和帝就看着众人。

大殿上一片安静,谁也不想在这件事上贸然出声。

长安开口道:“幼时读书时,曾听过一句话,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以我浅薄的认知,也知道安民之道,在于察疾苦。”

“民生之苦,多在苛政,圣上英明睿智,朝臣们殚精竭虑,圣明烛照之下,恩泽广被,如今已有海内晏然之态。”

“但女子之苦,又何止是这些?”

“王朝要发展,土地要有人耕种,粮食要有人收,边关也要有人守卫,桩桩件件都离不开人口的繁衍。”

“可这些里面,又有生育的艰辛,和产后的风险,每年因为生产而死去的女人不知几何。”

“而这还只是能看到的枷锁,近年来,民间守节之风乍起,贞洁观念愈发严苛,妇人守寡后,经常会被夫家要求守节。”

“贞节牌坊下,埋得是女子的斑斑血泪,损失的却是王朝的人口力量。”

“望门寡的现象也屡禁不止,女子空耗年华,生活也大都是凄楚无比,这又何尝不是酷刑,可她们做错什么了呢?”

“民生繁荣,王朝安稳,离不开人口,那为何又要把正当年的女子,锁在牌坊之下呢?”

“把女子成婚的时间推迟一些,等她们的身子骨长成了,足够强壮的身体,才能承受生儿育女的重任。”

“鼓励寡妇再嫁,严查贞节牌坊,才能促进人口增长,才能富民安邦。”

字字不离王朝的发展,句句都是人口的重要性。

长安知道,只有从统治者的利益出发,才能让他们正视这些,也只有让他们意识到,这些事情也是同他们息息相关的,才不会坐视不理,才能做出改变。

说完这些,长安站起身,拖着宽大的衣衫,走到了大殿中央,跪拜在御前。

这短短的几步路,从元平三十二年来到这里,到如今的延和四年,长安用了六年的时间,步步艰辛,处处谋划。

她说:“恳请圣上,给这天下的女子,再多一条生路吧。”

长安想,哪怕这里是一潭死水,也一定要有涟漪因我而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